食物與健康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健康機構

【2021醫療科技展】中山附醫每年發表上百篇期刊 大數據分析新變革

主題一:醫療大數據AI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數據研究團隊在醫學研究部魏正宗副院長帶領下,一年發表超過100篇期刊。中山附醫大數據團隊運用AI智慧與大數據資料庫分析,並且掌握研究設計及統計方法,持續發表高分論文,發揚光大。

Lumos 3.0醫療大數據平台在醫學研究之應用:本院與華碩合作開發雲端病歷系統(LUMOS),協助臨床研究人員設定研究框架,只要輸入關鍵字即可讓AI快速讀取病歷、檢查、報告與論文。

國際疾病分類AI系統-以人工智慧技術,拓展智慧醫院發展新變革:本院醫療資訊發展,再次於2021年的全國新創科技競賽-國家新創獎獲得肯定。本院與華碩研發中心(AICS),共同攜手醫療系統新創開發計畫,成功建立「AI 人工智慧自動化國際疾病分類編碼系統」。透過AI協助推薦合適的編碼和組合,除了大幅提升疾病編碼效率之外,也加強病歷診斷處置的內容完整性,進一步提供研究及教學所需資料、醫療保險申報給付、醫療品質評估指標、醫院經營決策、衛生政策參考依據。

主題二:機器人復健

本院率先引進奧地利機器人Tyromotion上下肢系列,透過靈敏動態科技輔助,使中風癱瘓、脊髓損傷等行動不便個案,重獲走路抬頭迎風的感覺。

為服務全國各地神經損傷患者,本次引進奧地利的Tyromotion醫學科技公司研發最新「樂酷走路機器人LEXO」,為亞洲首套動態承重輔助末梢傳感走路機器人,結合「迪亞哥肩膀VR虛擬實境機器人DIEGO」與「莫札特手指復健機器人AMADEO」,期許讓個案上下肢皆能有密集適切的訓練,打造國際級機器人復健中心。復健醫學部蔡素如部長解釋,神經損傷個案在站立或平衡有困難時,需仰賴輔具與治療師的協助,才能小心翼翼跨出一步;現在藉由奧地利走路機器人科技輔助加上實境畫面回饋,讓個案跨出的每步皆能安全、自信並數據化紀錄分析訓練成果。

主題二:智慧護理藥學臨床運用

護理臨床應用:護理部與資訊室攜手規劃、建置病房區的電子白板與床頭電子紙,這些設備的導入能有效掌握病人狀況,再造優質護理品質,提升病患與醫護的滿意度。

藥學臨床應用:藥劑科導入自動藥櫃(Automated Dispensing Cabinet,ADC),實質改善住院病人候藥時間,降低護理等單位緊急領藥的頻率,再度挑戰作業無紙化流程,避免作業訊息漏失、提升住院用藥交付安全。

主題三:幹細胞治療

幹細胞治療近年成為國際所矚目焦點,也為病人帶來了一線曙光。本院於2021/05/17獲得衛福部核可執行以「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慢性或滿六週未癒合之困難傷口」(衛部醫字第1101663332號),對病人來說是多一個治療的選擇和機會。

主題三:免疫細胞治療

免疫細胞療法為全球抗癌新顯學,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於2020年獲得衛福部核准「實體癌第四期」之自體免疫樹突細胞( Dendritic cell,簡稱DC )治療,以及「第一至第三期實體癌,經標準治療無效及實體癌第四期」之細胞激素活化殺手細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簡稱CIK)治療。

主題四:新興毒品檢驗

中山附醫藥物檢測中心可以使用尿液檢驗進行「傳統+新興」毒品檢驗,但檢測視窗為1~5天。以進化武器「毛髮檢驗」除可涵蓋到30多種常查獲之「傳統+新興」毒品,檢測視窗可大幅增加到數月到數年之久(視毛髮長度),因此用毒者會擔心被事後追查出來而不敢使用,加上可常溫信件寄送,沒有需冷藏冷凍的檢體運送問題,且「毛髮檢驗」收費親民,高貴而不貴,極適合擔心子女吸毒之父母親。另外,醫療展上之體驗活動:仿真毒品模型,可讓民眾透過視覺與觸覺第一類接觸,練就「一眼識毒」的好功夫。總之,「尿液+毛髮檢測」加上「仿真毒品」之反毒訓練,讓吸毒者與大小藥頭------不「藥」不「要」。

Sai Life Sciences 的醫藥原料藥生產基地獲得日本 PMDA 的檢驗證書

印度海得拉巴2021年12月2日 /美通社/ -- Sai Life Sciences 是一家領先的全球合約研究、開發和製造組織 (CRO/ CDMO),今天宣佈日本監管機構 - 藥品與醫療器材管理局 (PMDA) 完成了對其位於印度比達爾的中間體和原料藥 (API) 製造工廠的紙本合規性檢查,並頒發了檢查證書。此前,該機構在 2016 年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實物審計,並頒發了檢驗證書。

在宣佈這項消息時,行政總裁兼董事總經理 Krishna Kanumuri 表示:「我們很高興收到日本 PMDA 的正式檢驗證書。五年多來,我們一直是日本市場醫藥原料藥的可靠供應商,此次認證再次肯定了我們對滿足監管機構最嚴格品質標準的承諾。」

Sai Life Sciences 在日本市場的影響力不斷擴大, 它是 NCE 向日本商業 API 供應的基地,在過去五年中已供應了 50 多公噸 API。它是三種商業 API 的註冊起始材料供應商。公司還開始與一家大型製藥公司合作,為最近推出的動物和人類健康產品提供 API。從藥物發現的角度來看,公司已透過其化學生物學DMPK 服務,幫助多家生物技術和製藥公司從 HIT 到領先優化/候選階段推進計劃。公司去年在日本開設了東京代表處,成為公司與日本和亞太區其他國家/地區創新製藥和生物技術公司外展的基地。

Sai Life Sciences 的 Bidar 製造設施亮點一覽:

  • 100% 成功檢查記錄 -
    • USFDA(4 次)
    • PMDA(兩次)
    • 墨西哥 COFEPRIS(一次)
  • 450KL 產能(50 條生產線)
  • 1µg/m3 的含量
  • 0.25 – 10 KL 反應器尺寸
  • 符合 21CFR 的單流體自動化系統
  • 7 間潔淨室和 4 套 ISO - 8(100,000 級)
  • 中試和商業規模的凍乾
  • 商業規模色譜法
  • 2.5 KL、4 KL 和 5 KL 規模的低溫反應
  • 高效 API 設施(2022 年第一季度)
  • Amidites 設施(2022 年第一季度)
  • 即將運作的設施
    • 寵物保健品專用設施
    • 額外的 200KL 中間體和 API 生產能力
  • 通過 ISO 14001:2015 和 ISO 45001:2018 認證
  • 零液體排放設施
  • 因在能源管理和 EHS 實踐方面的卓越表現而獲得多項獎項。

關於 Sai Life Sciences

Sai Life Sciences 是提供全面服務的合約研究、開發和製造組織 (CRO-CDMO),與全球創新製藥和生物技術公司緊密合作,旨在加速複雜小分子的發現、開發和商業化。公司已在印度、英國和美國的設施中擁有 2,200 多名員工。Sai Life Sciences 一家私營企業,獲得全球投資者 TPG Capital 和 HBM Healthcare Investments 的支援。https://www.sailife.com/

Sai Life Sciences’ pharmaceutical API manufacturing site receives Certificate of Inspection from PMDA, Japan
Sai Life Sciences’ pharmaceutical API manufacturing site receives Certificate of Inspection from PMDA, Japan

【2021醫療科技展】北醫附醫再揭醫療新視野 低階處、雲端化、跨界整合

新冠肺炎疫情改變民眾生活型態,「零接觸」、「遠距」、「線上服務」成熱門關鍵字。12月2日至5日登場的「台灣醫療科技展」,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與業界攜手推出全方位零接觸防疫照護系統、iTPass住院及跨域保險整合系統等線上化醫療服務。防疫同時,醫療創新的腳步持續前進,現場也將展出最新研發的椎穩強脊椎穩定系統以及即將於2022年啟用的精緻型質子治療中心,展現醫療新量能。

北醫附醫邱仲峯院長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改變民眾就醫及生活習慣,醫療產業也因此產生更多的可能性。包含零接觸防疫照護系統以及iTPass升級服務,都因應疫情變化朝向「低接觸、雲端化」的目標邁進。此外,北醫附醫也專注於跨領域創新,由骨科及新創團隊共同研發推出的椎穩強脊椎穩定系統,可以帶給脊椎手術病患更優質的預後生活。精進癌症醫療,北醫附醫精緻型質子治療中心預計於2022年上線,將成為全台第一個座落於都會區的質子治療系統。

椎穩強脊椎穩定系統

隨著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脊椎疾病發生率也隨之上升,根據統計,後背痛已經成為台灣民眾求診原因第二名。許多有後背痛困擾的病人,會接受脊椎融合手術治療,但其中卻有13%的病人需要接受第2次手術。

北醫附醫骨科部脊椎骨科吳孟晃主任表示,13%需要接受第2次脊椎手術的病人中,有一半是發生「鄰近節段病變」。鄰近節段病變發生率高達40%,大多好發於糖尿病、體重過重、椎間盤退化病變、駝背或肌肉萎縮以及接受脊椎長節段融合手術的病人身上,嚴重時會引發疼痛並導致神經壓迫,需要手術才能改善。

吳孟晃主任指出,市面上雖然有避免鄰近節病變發生的相關醫材,但使用上需要進行開放性手術且使用後再次手術機率高,加上費用昂貴,所以不是每一位病人都適合。

吳孟晃主任表示,為了讓脊椎手術的病人有更好的預後,北醫附醫脊椎骨科團隊,設計出「椎穩強脊椎穩定系統」,利用微創手術將脊椎脊突緩衝繞帶置入病人脊椎手術患處,除了可以提升脊椎融合手術的效果,也可以大幅降低鄰近節病變發生的風險為原本的50%以下。

吳孟晃主任解釋,椎穩強脊椎穩定系統由微創方式纏繞在脊突上,醫師使用上相當方便,並且可以減少胸、腰脊椎融合手術病人在術後產生的鄰近節段壓力變化,減少因為鄰近節段退化造成症狀及再次手術,提升脊椎融合手術之長期療效。目前椎穩強脊椎穩定系統正在進行臨床前試驗,希望未來能造福更多脊椎手術病人。

iTPass住院一條龍&跨域保險整合服務

出院後的保險金申請常常是令病人頭大的問題,除了要往返醫院申請各項醫療診斷書與費用明細外,還要與保險公司進行多次書面往來,繁複的流程與長時間的核保等待,讓保險失去「及時雨」的功能。

北醫附醫資訊室康嵐媖主任表示,北醫附醫「iTPass APP」過去提供民眾用藥與就醫提醒、慢性處方箋預約以及線上病歷查詢等服務,今年再度升級推出住院一條龍服務,住院前就能利用iTPass APP系統線上完成住院預約、住院同意書簽署等服務,住院中和出院後還會提供相關衛教資訊。

另外為了提供民眾更便捷的保險申請服務,北醫附醫與富邦人壽保險公司合作,推出跨域保險整合服務,12月起,富邦人壽保戶可透過iTPass APP線上簽署授權查調同意書,出院後相關診斷書及醫療費用明細會自動傳送給富邦人壽,免去民眾申請醫療單據與紙本文件往返之時間,達成一條龍式的理賠病歷申請服務。

全方位零接觸防疫照護系統

新冠肺炎挑戰全球醫療照護量能。北醫附醫創全國之先,專責防疫病房全面啟用「全方位零接觸防疫照護系統」,病床旁的移動式醫療車搭配藍芽串聯,病人血氧、血壓及體溫等關鍵生理數值即時上傳,遠距會診照護隨時啟動;搭配圍籬感知器的使用,病人移動若有異狀亦可立即掌握,完整建構智慧行動隔離病房,大幅提升照護品質,保護第一線醫護的安全。

北醫附醫蕭淑代副院長表示,「全方位零接觸防疫照護系統」以移動式醫療車置放於病床旁,可將病人的血氧、體溫、血壓每分鐘上傳至護理站電子白板,一旦有異常即時告警、生理數值趨勢分析,是Covid-19變型病種病況驟變的偵測利器。

另外,配合圍籬感知器的建置,病人離開設定圍籬區,即時告警上傳至電子白板,讓護理站可遠端偵測跌倒風險,尤其失智高風險個案擅自逃離病室等異狀,大幅降低醫護人員非必要進出隔離區的風險,而移動式設計可迅速使用在已佈建的任一區域,增加專責檢疫收治量能的彈性。後疫情時代也可擴大應用至非專責病房需密切觀察病人或長者照護等安養機構。

蕭淑代副院長指出,移動式醫療車還能啟動多方視訊會診,提供即時性病情解說,提升醫護團隊與病人之間的溝通效率,也可讓病人、家屬與醫護人員透過遠距互動,除病況掌握外,藉由照護團隊與親友的關懷,緩解隔離治療期間的焦慮。

精緻型質子治療中心

北醫附醫精緻型質子治療中心預計於2022年啟用。北醫附醫邱仲峯院長表示,質子治療目前已成為全球癌症治療的趨勢之一,質子射線抵達腫瘤深度時才會完全釋放能量,不會對沿途的細胞造成傷害,保護腫瘤週邊的健康組織。

北醫附醫放射腫瘤科李欣倫主任表示,北醫附醫引進尖端超導型質子機,是亞太區第一臺搭載錐形射束電腦斷層影像導航的精緻型質子機,該系統搭配All-in-one整合搭載超導型加速器、錐狀射束電腦斷層影像導航、高速筆形射束強度調控、6維機械手臂治療床等先進軟硬體,大幅優化工作流程, 具有精準、省時等特色。

李欣倫主任指出,該機型還能透過共享平臺與國際卓越質子中心如哈佛、賓州大學等,分享治療經驗和最新研發成果,並聯動至機器系統升級。研發中的FLASH超高劑量率質子治療、ARC動態弧形質子治療等,未來皆可無縫升級,提供民眾最先進治療方式。

【2021醫療科技展】義大醫院細胞治療嶄露頭角 展出18項專利品

2021台灣醫療科技展於12月2日至12月5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隆重登場,義大醫療及義守大學今年以「細胞治療、AI藥局、纖體減重、專利研發」等主題,向民眾介紹義大最新的醫療科技與體驗。

自體軟骨細胞治療膝關節成果 迴響熱烈

義大醫院的細胞治療服務,在杜元坤院長的領軍下,在近幾年內竄出成為義大醫院的服務特色,也是今年醫療科技展的主軸。杜元坤院長去年首次在醫療科技展中發表自體軟骨細胞層片治療膝關節軟骨缺損的結果,受到民眾熱烈的迴響,今年也將在12月4日再次發表最新的治療成果,發表會中杜元坤院長將進一步闡述這項新科技帶來的醫療成效以及未來發展。在細胞製造平台的建構上,義大目前在醫療體系內已經完成GTP細胞製程中心運作,正準備利用自產的細胞製品進行臨床試驗及臨床服務。加上義守大學的研發量能,使得義大自成一個完整的研發實證系統,能夠從實驗室橋接到臨床,不但可以自行開發細胞產品,也可以協助生技業者從研發、驗證、製造、品管到臨床實證,一路打通關,促進再生醫學與細胞治療產業發展。

藥劑部建構智能藥局 把關調劑、用藥安全

今年義大醫療主題館的第二大焦點,是義大藥劑部的研發與應用。義大藥劑部與義守大學繼2020年合作展出智慧藥局之智能原型設備,獲得民眾高度注目後,今年再推出以「義PASS-精準藥事管理 智慧整合E療」為主題,展現義大藥劑部持續努力提升藥事作業品質與運用智慧AI資訊科技,建構創新之智能藥局。義大藥劑部為呈現近年來努力規劃智能藥局的夢想藍圖,今年特別展示三個專區,包括智能藥局專區、整合E療與榮耀專區、遊戲互動專區。在這三個專區內介紹了藥劑部門將智慧科技導入職場,利用AI智能辨識、智慧盤點、疫苗冷藏溫度監控與取藥精實閉環管理、急救車藥品訊息即時傳遞等專利技術,輔助藥師正確調劑,改善病人用藥安全。義大藥劑部也展示三項已取得專利技術的應用軟體APP,包括用「藥義學堂」、「AI化療調配一把抓」、「顯影劑藥清楚行動智慧衛教」,利用實用的手機軟體方便民眾在生活上的應用。另一方面,在醫療展現場,設計了拼圖動動腦、藥袋對對碰與骰子轉轉運等多項小遊戲,遊戲設計寓教於樂,融合多種藥學相關知識,希望藉由與民眾互動傳遞藥學相關知識。

纖體減重主題也是義大的特色醫療,義大大昌醫院纖體健康中心宋天洲主任表示:「此次展會將由精準醫療切入,帶領民眾了解並關注肥胖症議題,現今台灣肥胖人口不分男女,近半數有過重(BMI 在24-27)、甚至是肥胖(BMI大於27)的問題。台灣於1981年執行第一例減重代謝手術後,醫療技術便不斷精進,現階段以腹腔鏡手術為主流,有傷口小、修復期短、安全性高等優點,為病態性肥胖者的福音。」在本次展會中義大大昌醫院纖體健康中心將展示精準服務流程,並在現場接受民眾諮詢。

義守大學成立智慧科技學院 鼓勵產研合作

義守大學繼2018年提出「ISU跨域創新、競逐全球」的十年計畫,義守大學便於去年成立「智慧科技學院」,近期更獲得教育部核定新設「醫學科技學院」,展現發展格局與企圖心。校長陳振遠表示:健康醫學與智慧科技是國際趨勢兩大主軸,學校把握最佳時機競逐全球,近兩年來積極跨域整合,在健康醫學中引入智慧科技,鼓勵學校師生跳脫框架,翻轉產研合作模式,以「跨域創新、競逐全球」為教學發展主軸,更跨域整合健康醫學與智慧科技領域進行研究。2021台灣醫療科技展義守大學特別聚焦在「健康醫學」與「多功能醫療器材」兩大主軸,展現研究團隊最新研發的醫療科技與創新醫療應用成果。本次義守大學共展出18件專利研究作品,涵蓋中、西醫學兩大領域,其中包括:雷射針灸系統、藥學應用、多功能醫療器材、神經網路與疾病預測相關研究、各類創新萃取技術、各種新型態檢測與治療方法等,落實結合智慧科技與現代醫學的目標。

除了上述,本次醫療科技展,義大亦將呈現國家新創獎得獎項目、專利研發成果,另有超過十場的醫師與教授的專題演講座,精彩可期,歡迎民眾踴躍參觀。

Silexon與Excelra合作部署GOSTAR,以加強其人工智能藥物發現和生物製藥研究平台

印度海得拉巴和中國南京2021年12月2日 /美通社/ -- 全球領先數據和分析供應商 Excelra 今天宣佈與 Silexon AI Technology 建立合作夥伴關係。Silexon AI Technology 是下一代生物技術公司,擁有用於藥物發現和生物製藥研究的可擴展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平台。

根據協議,Excelra 將向 Silexon 提供其 GOSTAR 數據庫中的 ADMET 和 Binding Assays 數據集。GOSTAR 提供涵蓋超過 800 萬種化合物的綜合資訊,並包含超過 2,800 萬個 SAR 相關數據點。結構良好的關係數據庫可用於藥物發現和開發不同階段的各種應用,並有助目標驗證、命中識別、早期先導識別和優化。

Silexon 的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平台使用優質、真實世界的生物數據和出色的機器學習能力,透過其顛覆性的預測工具幫助簡化發現和設計過程,從而幫助從新藥物設計、藥物發現和生物製藥研究,從而縮短新救命藥物的上市時間。Silexon 專注于創新型生物醫藥,具有獨特的靶向產品特徵,用於不可治療、難以藥物治療及多個治療領域的新靶向。

Excelra 行政總裁 Anandbir Singh Brar 表示:「我們很高興 GOSTAR 已成為生物製藥和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公司的黃金標準數據集。我們與 Silexon 的合作強調了 GOSTAR 提供大型、標準化、質量受控的數據集的能力,這些數據集支援廣泛的預測模型。我們很高興與 Silexon 合作,並成為他們開發用於藥物發現的 AI4D 平台旅程之一部分。」

Silexon 行政總裁 Hainian ZENG 表示:「我們期待將註釋良好的 GOSTAR 數據與 Silexon 專有的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模型和濕實驗室實驗積累和生成的數據結合。使用我們的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平台,我們旨在解決藥物發現和生物製藥研究中的瓶頸,最終提供具有更高整體成功率的創新治療候選藥物。初步評估使我們相信,GOSTAR 的數據庫將成為我們目前用於下一代建模的訓練數據集的重要補充。」

關於 Silexon

Silexon 是一家新興的人工智能技術公司,旨在為策略合作建立一個開放的人工智能平台,以促進數據驅動的生物製藥研究,授權藥物研發流程,並最終為患者提供更多的創新藥物,以滿足他們未滿足的醫療需求。Silexon 代表 Silicon 和 Exon 的整合,因此是機器加生命。如欲了解更多資訊,請瀏覽 http://www.silexon.tech/

關於 Excelra

Excelra 的數據及分析解決方案推動從分子到市場的生命科學創新。Excelra Edge 是專有數據資產、領域專業知識,以及以加速藥物發現和開發的數據科學無縫融合的成果。

Excelra 的全球網上結構活動關係數據庫 (GOSTAR) 是最大的結構化 SAR 內容儲存庫。作為一站式數據源,GOSTAR 允許研究人員徹底探索感興趣目標周圍的已知化學空間。該數據庫由科學團隊人手管理,他們從功能分析、體外和體內研究中摘錄和豐富數據集。GOSTAR 擷取各種小分子活動,包括 SAR、物理化學、代謝、ADME 和毒理學特徵。

如欲了解更多資訊,請瀏覽:https://www.gostardb.com/

傳媒聯絡人:
Jigesh Shah - 市場推廣總監
電郵: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2021醫療科技展】全台首創 大學x醫院x產業三位一體的生醫園區

臺北醫學大學暨醫療體系今年結合一校六院特色,以「精準醫療.智慧創新」為主軸參加2021臺灣醫療科技展,主打七大亮點。其中,2022年即將落成啟用的北醫「雙和生醫園區」,結合全台首創的大學生醫加速器,將是全國唯一擁有醫學大學、醫學中心及生醫產業「三位一體」的生醫園區,未來可望發展成台灣的生醫矽谷。

醫學大學、醫院、生醫產業 三位一體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林建煌表示,雙和生醫園區結合醫學大學、醫學中心及生醫產業三位一體Bio-Cluster的概念,這個模式在國外已非常多,例如波士頓生醫廊帶、矽谷及加州 State route 101、荷蘭萊登生技園區等,未來雙和生園區將鏈結北醫大基礎研究與臨床資源,聚焦特色領域,提供創新研發、臨床驗證、市場拓展、國際行銷等資源等一站式服務,幫助企業開拓市場,與國際接軌。

雙和生醫園區緊鄰雙和醫院,建置地下三層、地上十七層兩棟「教學研究」與「生醫科技」兩棟大樓,總樓地板面積超過2萬坪。其中,「生醫科技」大樓,將提供「產業研發中心」及「創新育成中心」兩種空間供廠商進駐,前者由產業依照企業需求自行規劃設計;後者設置標準辦公室或實驗室空間,由產業承租直接使用。今天上午也在現場舉辦說明會,歡迎有意參加的新創團隊可與北醫事業處進一步洽詢。

雙和生醫園區除了有北醫大體系豐沛的醫護專業與臨床場域作為後盾,協助產業研發、轉型;同時提供「北醫生醫加速器」輔導,不僅鏈結創投資金,積極促成廠商之間的交流合作,還將進一步協助解決臨床應用痛點,可於北醫大醫療場域內進行規格與臨床的驗證,發揮產、學、研、醫跨界合作綜效,精準開發符合市場需求,加速醫療產業產品上市時程,引領生醫科技發展。

未來,雙和生醫園區將成為臺灣生技醫療產業的重要地標,除能有效帶動大台北地區的區域產業發展之外,透過國道3號的連結,北接南港、汐止、國家生技園區,南往龍潭、竹北科學園區,將形成臺灣的生技廊帶,結合新北市規畫中的中和灰磘生醫園區,形成生技醫療創業生態系,進而打造成為台灣的生醫矽谷,提昇台灣在國際生技產業的競爭力。

一校六院 各自發展超強醫療特色

此外,北醫大醫療體系今年的展出項目結合校院特色,透過大數據、AI、5G技術,讓精準醫療不止是治療、診斷,而是全人全面的從預防、診斷、治療到照護都可運用。例如:北醫附醫「椎穩強脊椎穩定系統」、萬芳醫院「洗腎簍管狹窄偵測器」及雙和醫院「仿生肺組織晶片」、新國民醫院「脊椎內視鏡手術訓練中心」、臺北癌症中心「癌症精準醫學」及臺北神經醫學中心「ROSA -羅莎機器人手術系統」等各院展出亮點。

其中,全台首創「洗腎動靜脈廔管狹窄偵測器」,由萬芳醫院心臟內科陳威達醫師與Above-care團隊攜手推出,運用AI人工智慧結合聲音頻率,只要短短20秒,就能判斷廔管是否狹窄,可即時守護洗腎病患的血管生命線!該研發獲得國家新創獎,期盼上市之後造福洗腎病友。

委由北醫大體系經營的新國民醫院,則主打「小傷口、大健康」,首度展出脊椎內視鏡手術中心成果,藉由脊椎內視鏡手術實況影片,一窺醫療團隊如何藉由細微傷口降低術中風險,減少住院天數及縮短術後恢復時間,讓病人重拾健康,大幅提升生活品質。

百濟神州將在2021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免疫腫瘤學(ESMO IO)大會上公佈百澤安(R)的最新臨床資料

百澤安®聯合化療治療鼻咽癌的RATIONALE 309試驗結果將以優選口頭報告的形式公佈

摘要還收錄了百澤安®Sitravatinib的最新研究發現

中國北京和美國麻省劍橋2021年12月2日 /美通社/ -- 百濟神州(納斯達克代碼:BGNE; 香港聯交所代碼:06160)是一家立足科學的全球性生物科技公司,專注于開發創新、可負擔的藥物,旨在為全球患者改善治療效果、提高藥物可及性。公司今日宣佈,將在於2021年12月8日至11日召開的歐洲腫瘤內科學會免疫腫瘤學(ESMO IO)大會上公佈其多樣化的腫瘤免疫藥物管線的最新臨床試驗成果。

百濟神州腫瘤免疫學首席醫學官賁勇醫學博士表示:「儘管腫瘤免疫領域的研究近年來已取得了諸多進展,但目前化療仍佔據著全球癌症患者治療的主導地位。作為一種罕見腫瘤,鼻咽癌在世界上醫療欠發達的地區卻較為常見,我們期待向大家展示抗PD-1抗體藥物百澤安®在鼻咽癌治療領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它在治療黑色素瘤和卵巢癌方面的潛力。百濟神州的研發團隊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腫瘤研發團隊之一,目前正在圍繞著PD-1探索創新聯合療法及其作用機制,以明確其潛在協同效應並克服PD-1的耐藥性,從而幫助那些治療選擇有限的患者提升創新藥物的可及性。」

欲瞭解更多關於百濟神州研發和在ESMO IO大會上的相關活動信息,請訪問https://beigenemedical.eu/

通過廣泛的臨床項目,解決尚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

為了探索潛在新的治療選擇、深入瞭解免疫檢查點抑制在實體瘤和惡性血液病中的應用,百濟神州與諾華正在聯合評估百澤安®(一款具備潛在差異化特性的抗PD-1抗體藥物)的廣泛臨床項目,其中包括13項3期臨床試驗和4項關鍵性2期臨床試驗。

在此次ESMO IO大會上,一項旨在評估百澤安®聯合化療治療復發或轉移性鼻咽癌(RM-NPC)的隨機、雙盲、3期臨床試驗RATIONALE 309(NCT 03924986)的期中分析結果將以優選口頭報告的形式(Proffered Paper)展示。這些分析結果將支持百澤安®在中國用於治療鼻咽癌的新適應症註冊申請。

創新聯合療法,以提升抗PD-1抗體的臨床獲益

聯合治療被認為是解決抗PD-1療法在原發和繼發性耐藥問題上的關鍵,也是提升更多患者免疫治療臨床獲益的關鍵。百濟神州正在探索百澤安®在聯合治療上的新療法,以期達到更深、更持久的緩解,並阻礙腫瘤免疫逃逸。在ESMO IO大會上,百濟神州將展示1b期試驗(NCT03666143)中兩個佇列的試驗結果,該試驗旨在評估百澤安®聯合口服選擇性激酶抑制劑Sitravatinib用於治療轉移性黑色素瘤和鉑耐藥卵巢癌患者的臨床療效。百濟神州與Mirati Therapeutics公司合作,共同開發Sitravatinib。

此外,百濟神州還將分享關於3期試驗AdvanTIG-301(NCT04866017)的設計細節,即一項用於評估具有完整Fc功能的在研抗TIGIT抗體Ociperlimab聯合百澤安®和同步放化療(eCRT)作為局部晚期不可切除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一線治療。

百濟神州在2021ESMO IO大會上展示的電子海報

主題

日期及時間

主要作者

121O -- RATIONALE 309: 一項百澤安®聯合吉西他濱和順
鉑對比安慰劑聯合吉西他濱和順鉑作為復發
/轉移性鼻咽
癌患者一線治療的隨機、全球性、雙盲
3期試驗

優選口頭報告環節 2

歐洲中部時間
12月10日上午9:00
(星期五)

楊雲鵬

156P -- BGB-900-103 佇列G:一項旨在評估Sitravatinib
聯合百澤安®在治療PD-(L)1復發/耐藥的不可切除或轉移
性黑色素瘤的安全性/耐受性以及抗腫瘤活性的1b期研究

電子海報展示:治療進展

歐洲中部時間
12月9日上午11:30
(星期四)

崔傳亮

153P -- BGB-900-103 佇列E:Sitravatinib聯合百澤安®
治療晚期鉑耐藥卵巢癌患者的安全性/耐藥性和抗腫瘤活性

電子海報展示:治療進展

歐洲中部時間
12月9日上午10:30
(星期四)

Jeffrey Goh

144P -- 百澤安®聯合化療作為可手術切除食道癌(TD-NICE)
的新輔助療法:一項單臂、2期研究

電子海報展示:治療進展

歐洲中部時間
12月9日上午7:30
(星期四)

閆小龍

148P -- 一項百澤安®聯合化療治療EGFR TKI治療失敗
的EGFR突變晚期非鱗狀NSCLC患者的2期研究:首次分析

電子海報展示:治療進展

歐洲中部時間
12月9日上午8:50
(星期四)

韓寶惠

167TiP -- AdvanTIG-301:抗TIGIT單克隆抗體Ociperlimab
聯合百澤安®和同步放化療序貫Ociperlimab和百澤安®或百澤安®
和同步放化療序貫百澤安®對比同步放化療序貫度伐利尤單抗用於
治療既往未經治療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非小細胞肺癌

電子海報展示:治療進展

歐洲中部時間
12月9日下午3:10
(星期四)

邢力剛

關於百濟神州腫瘤學

百濟神州通過自主研發或與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攜手,不斷推動同類最佳或同類第一的臨床候選 藥物研發,致力於為全球患者提供有影響力、可及且可負擔的藥物。公司全球臨床研究和開發團隊已有約 2,750 人,團隊規模還在不斷擴大。這支團隊計畫或目前正在全球範圍支持開展超過 90 項臨床研究,已招募患者和健康志願者超過 14,000 人。百濟神州自有的臨床開發團隊規劃並主導公司產 品管線的研發和擴充,為覆蓋全球超過 45 個國家/地區的臨床試驗提供支持和指導。公司特別關 注血液腫瘤和實體腫瘤的靶向治療及腫瘤免疫治療,並重點研究單藥和聯合療法。目前,百濟神 州自主研發的三款藥物已獲批上市:百悅澤®(BTK抑制劑,已在美國、中國、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及其他國際市場獲批上市);百澤安®(可有效避免 FC-γ受體結合的抗 PD-1 抗體,已在中國獲批上市)以及百匯澤®(PARP 抑制劑,已在中國獲批上市)。

同時,百濟神州還與其他創新公司合作,共同攜手推進創新療法的研發,以滿足全球健康需求。 在中國,百濟神州正在銷售多款由安進和百時美施貴寶授權的腫瘤藥物。公司也通過與包括安進、 百奧泰、EUSA Pharma、Mirati Therapeutics、Seagen 以及 Zymeworks 在內的多家公司合作, 更大程度滿足當前全球範圍尚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百濟神州還與諾華公司達成合作,授權諾華 在北美、歐洲和日本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百澤安®

關於百濟神州

百濟神州是一家立足科學的全球性生物科技公司,專注于開發創新、可負擔的藥物,旨在為全球患者改善治療效果、提高藥物可及性。目前公司廣泛的藥物組合包括 40 多款臨床候選藥物。公司通過加強自主研發能力和合作,加速推進多元、創新的藥物管線開發。我們致力於在2030年前為全球20多億人全面改善藥物可及性。百濟神州在全球五大洲打造了一支 7,700 多人的團隊。欲瞭解更多信息,請訪問www.beigene.com

前瞻性聲明

本新聞稿包含1995年《私人證券訴訟改革法案》和其他聯邦證券法所定義的前瞻性聲明,涵蓋了百濟神州有關開發和商業化百澤安®用於治療鼻咽癌、卵巢癌、黑色素瘤及其他實體瘤的計畫;提高百澤安®可及性的計畫;百澤安®成為差異化抗PD-1抗體以及為患者帶去更多臨床獲益的潛力;以及在「關於百濟神州腫瘤學」和「關於百濟神州」副標題下提及的百濟神州計畫、承諾、願望和目標。由於各種重要因素的影響,實際結果可能與前瞻性聲明有重大差異。這些因素包括:百濟神州證明其候選藥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能力;候選藥物的臨床結果可能不支持進一步開發或上市批准;藥監部門的行動可能會影響到臨床試驗的啟動、時間表和進展以及藥物上市批准;百濟神州的上市藥物及藥物候選物(如能獲批)獲得商業成功的能力;百濟神州獲得和維護對其藥物和技術的智慧財產權保護的能力;百濟神州依賴協力廠商進行藥物開發、生產和其他服務的情況;百濟神州取得監管批准和商業化醫藥產品的有限經驗,及其獲得進一步的營運資金以完成候選藥物開發和實現並保持盈利的能力;CIVID-19全球大流行對百濟神州的臨床開發、監管、商業化運營及其他業務帶來的影響;百濟神州在最近季度報告10-Q表格中「風險因素」章節裡更全面討論的各類風險;以及百濟神州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期後呈報中關於潛在風險、不確定性以及其他重要因素的討論。本新聞稿中的所有信息僅及於新聞稿發佈之日,除非法律要求,百濟神州並無責任更新該些信息。


浩瀚卓越V2獲第二十屆深圳企業創新 (國際)紀錄獎

深圳2021年12月2日 /美通社/ -- 11月26日,第二十屆深圳企業創新紀錄公佈,深圳市浩瀚卓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浩瀚卓越)新產品浩瀚卓越V2憑借發明、外觀設計、實用新型等專利技術,獲得第二十屆深圳企業創新(國際)紀錄獎。

第二十屆深圳企業創新紀錄審定發佈活動今年4月28日正式啟動,共有新材料、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32個行業、144家企業參與申報,申報項目200個。其中,科技創新產品研發類項目147項,生產製造類項目25項,現代服務業類項目28項。申報項目中,榮獲國家、省、市科技進步獎的項目有11項。從紀錄水平來看,「深圳企業創新紀錄」86項、「深圳企業創新(廣東)紀錄」15項、「深圳企業創新(中國)紀錄」86項及「深圳企業創新(國際)紀錄」13項。經初審,138家企業188個項目入圍。

本屆申報項目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性成果較多。在188項候選項目中,涉及發明專利的新紀錄項目有124項,占項目總數的65.9%,反映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突出,創新成果明顯。二是技術攻堅成果顯著。本屆申報項目中,部分企業不僅能夠做到技術完全自主,相關產品已達到領先水平。

浩瀚卓越研發的「浩瀚卓越V2(iSteady V2)」,是一款採用折疊式設計的自帶AI視覺傳感器的手機穩定控制器,內置AI傳感器,擁有實時目標跟蹤拍攝功能,可追逐物體的位移;超精簡的單MCU的系統架構,和新一代智能防抖智能算法,結合加強版電機控制方案,保證出色的穩定性能;全新升級的藍牙固件和APP,在穩定性能的提升同時,可以無線遙控拍攝和APP內美顏,極大的提升了用戶體驗,滿足更多的應用場景。屬國際同行首創,獲得第二十屆深圳企業創新(國際)紀錄獎。

不僅獲得創新紀錄認可,浩瀚卓越在市場上也獲得了亮眼戰績。在2021亞馬遜海外購「萬物樂活」黑五全球購物季中,浩瀚卓越的產品佔據了亞馬遜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多個站點暢銷榜前十的一半份額,多款產品成為亞馬遜上的Best seller。

浩瀚卓越創立於2014年,致力於高性能智能影像穩定系統產品研發,提供性能、體驗極佳的革命性智能穩定器產品。現已成功推出圍繞智能影像終端設備的手機、運動相機、以及專業單反相機等多款穩定器產品,在海外浩瀚卓越的產品有很強的用戶心智,擁有數百萬的用戶,銷售覆蓋全球50多個國家。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