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健康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健康機構

技術是全球醫療行業可持續發展和可負擔性的核心動力

-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有助於實現更好的健康結果和更高的可負擔性

新加坡2021年12月22日 /美通社/ -- 新冠疫情期間,由於相關的封鎖、限制措施以及對非必要治療的推遲,醫療支出急劇下降。但是,隨著新冠疫苗和檢測的普及,醫療行業開始反彈,這一趨勢預計將是短暫的。

Agility Risk Solutions行政總裁Neels Barendrecht解釋道:「醫療支出的增長速度較全球國內生產總值更快,幾乎每年都是如此,無一例外。數據顯示,在過去20年裏,醫療支出的年均增長率一直在2%以上[1]。關鍵成本驅動因素仍然保持不變:人口老齡化、醫療需求增加、臨床和技術進步以及公共醫療系統的拓展。」Agility Risk Solutions榮獲了2021 Singapore Technology Excellence Awards頒發的人工智能 - 醫療(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Healthcare)類別獎。

降低臨床風險,擴大醫療資源

為了確保醫療行業能夠實現可負擔性和可持續發展,許多機構已轉向採用人工智能(AI)解決方案。人工智能的一項應用是及早檢測,可以預測一個人的健康風險和患上嚴重疾病的幾率,如心臟病或中風。有了這些非常有用的信息,可以實施風險管理策略,以支持患者的健康狀況,並幫助他們避免在不久的將來患上災難性疾病。

Agility Risk Solutions的技術分析患者特定數據以即時標記風險個人便是其中一個示例。Agility Risk Solutions醫學總監Jacques Snyman博士表示:「我們能夠實施以特定風險管理為重心的高度針對性策略。例如,我們以患者為中心的计劃可幫助患者積極主動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狀況,並直接導致再住院率大幅降低。對於一家總部位於新加坡的健康險公司來說,一項獨立研究表明,據保守估計,這些類型的干預措施可以節省20%的賠付成本。」

為了闡釋技術是如何驅動實現更好的臨床結果的,與使用傳統系統和计劃的保險公司相比,Agility的干預措施使再住院率降低了高達50%。

Snyman博士解釋道:「由於軟件的集成,Agility的患者由一位個人醫療協調員(PHC)提供支持,協調員在患者醫療之旅的每一階段盡心提供指導,而不需要為不同的干預措施聘請不同的代理。從患者的角度來看,這基本上意味著為其提供專家級支持,避免不久的將來患上災難性疾病,這本身對個人的生活品質和家庭來說都是個好消息。同時,它還透過降低臨床風險削減了總體健康成本。」

確保高效使用資金

在全球範圍內,醫療系統不斷努力解決支出浪費相關問題。人工檢測通常是勞動密集型過程,營運成本大大增加,存在多種多樣的問題,如欺詐、索賠處理不當、福利提供不一致等。相比之下,超智能技術系統能夠100%準確地即時識別和標記這些問題。

例如,Agility的最新一代端到端風險管理軟件平台,採用嵌入式智能,應用超過67000條規則、算法和協議,以及人工智能機器學習進程,只需短短幾毫秒即可即時判定每項醫療索賠。

Barendrecht解釋說:「該系統首先透過精細的臨床方案積極檢查患者的治療和病症的禁忌症以及潛在的健康風險,以防止潛在的有害治療組合。同時,業務規則也用於避免浪費性支出,並確保立即支付有效索賠,以獲得最佳患者和客戶滿意度。」

直接結果是,該系統透過確保高效將資金用於臨床有效索賠,減少管理負擔、營運費用和醫療成本。事實上,Agility的案例研究表明,營運費用可以減少多達50%。減少對預先授權和索賠判定的人工干預,可進一步避免由於應用一致性而造成人為錯誤的可能性。

該系統高度創新,利用大數據,並透過機器學習不斷改進,機器學習可以持續檢測新模式和趨勢,以改善臨床風險管理,可以在支付索賠前積極主動地檢測欺詐或浪費性索賠(行項級別)。

Barendrecht總結說道:「隨著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繼續塑造醫療行業的未來,並應對世界各地許多醫療系統所面臨的挑戰,醫療領域還有很大的創新空間。最近榮獲的Singapore Technology Excellence Award再次證明了這一點,使數碼化轉型策略成為了使全球更多人能負擔得起以患者為中心的高質量醫療服務的核心。」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20)。Global spending on health: Weathering the storm(全球醫療支出:經受住風暴)。日內瓦: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EVERSANA 完成對 Intouch Group 的收購,為下一代商業市場領導者增加首屈一指的數碼優先代理網絡

密蘇里州芝加哥和堪薩斯城2021年12月22日 /美通社/ -- EVERSANA™ 作為全球生命科學行業下一代商業服務的先驅,今天宣佈已完成收購製藥行業全方位服務的全球代理網絡 Intouch Group®。此次收購立即推動了 EVERSANA 的地位,使其成為擁有 10 億美元商業服務的領導者,在全球擁有 40 多個分支機搆和 5,500 名員工,隨時準備解決任何全球定價、准入、報銷、推廣、依從性或產品交付方面的挑戰。

EVERSANA 行政總裁 Jim Lang 表示:「今天不僅對我們的員工和客戶來說都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天,而且對一個迫切需要更好方式將創新推向市場、創造長期價值和改善患者生活的行業而言亦然。憑藉 Intouch 的強大功能以及在數據、分析和數碼轉型方面的數百萬投資,我們正在重塑商業方法,以造福客戶及其患者。」

根據 2021 年 10 月宣佈的協議條款,Intouch 行業領先的創意和媒體服務、企業解決方案和數據分析將加入 EVERSANA 完全整合的商業服務平台。隨著 EVERSANA ENGAGE 與 Intouch 代理網絡聯手,兩家公司的代理機構將進行整合。Intouch Group 行政總裁 Faruk Capan 現在向 Jim Lang 匯報工作。

Capan 表示:「這不僅是一種整合, 這是我們改進產品商業銷售各個領域的機會。在過去 20 年,我們改變藥物推廣和數碼參與。想像一下未來 20 年會帶來什麼,讓我們把目光放得更遠,不懼怕改變我們所知道的醫療保健。」

財務細節將不被披露。Houlihan Lokey 擔任 Intouch Group 的獨家財務顧問。

EVERSANA
Sarah Zwicky
電話:+1 (414) 434-4691

Intouch Group
Wendy Blackburn
電話:+1 (913) 530-5207

關於EVERSANA
EVERSANA™ 是生命科學行業全球服務的領先供應商。公司的綜合解決方案植根於患者體驗並跨越產品生命週期的所有階段,為患者、處方者、渠道合作夥伴和支付者提供長期、可持續的價值。該公司為 500 多家組織提供服務,包括創新型初創企業和成熟的製藥公司,以推進生命科學解決方案,以實現更健康的世界。如欲了解更多關於 EVERSANA 的資訊,請瀏覽 eversana.com 或在 LinkedInTwitter 上關注我們。

關於 Intouch Group
Intouch Group 是一個私營全服務代理網絡,透過在全球八個辦事處的十間關聯公司提供創意和媒體服務、企業解決方案和數據分析,包括 Intouch Solutions、Intouch Proto、Intouch Seven、Intouch Oxygen、Intouch International、Intouch Media、Intouch B2D、Intouch Analytics、Intouch Market Access 和 Intouch MedComm。Intouch Group 目前僱用 1,400 多名員工。Intouch Group 致力生命科學,深信沒有任何大得無法解決的挑戰。Intouch Group 聯絡方式:電郵: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瀏覽網站:intouchg.com

Sai Life Sciences的報告強調其在可持續發展選擇中獲得的動力

-Sai Life Sciences 的 2021 年可持續發展報告強調其在可持續發展選擇中獲得的動力
  • 根據全球報告倡議組織 (GRI) 標準制定的報告
  • 廣泛處理公司對 2019 冠狀病毒病疫情的回應

印度海得拉巴2021年12月22日 /美通社/ -- 全球領先的合約研究、開發和製造組織 (CRO/ CDMO) Sai Life Sciences 今天宣佈發表其 2021 年可持續發展報告。該報告是根據全球報告倡議組織 (GRI) 標準制定,重點介紹公司在其可持續性選擇中獲得的動力,並詳細說明疫情如何幫助其激發組織變革,對其各利益相關者產生的積極影響。閱讀載於此處的完整報告

2021 Sustainability Report of Sai Life Sciences highlights the momentum gained in its Sustainability choices
2021 Sustainability Report of Sai Life Sciences highlights the momentum gained in its Sustainability choices

在宣佈這項消息時,行政總裁兼董事總經理Krishna Kanumuri表示:「在受 2019 冠狀病毒病疫情嚴重影響的一年中,我們在推進可持續發展議程方面取得巨大進展。2021 年的報告描述我們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獲得的動力,因我們在這個重要領域實施了新的推動力。」

2021 年報告強調了公司的組織轉型計劃 Sai Nxt 如何幫助其在可持續發展選擇上獲得動力,同時強調其在業務和利益相關者至關重要的問題上取得的進展。

- 超額完成轉向可再生能源的目標
- 實施 10 個能源管理項目,累計每年節能 130 萬千瓦時
- 在工藝開發中加強採用綠色化學原理
- 開展多個項目,讓車間團隊參與卓越營運 - KPI 監控、團隊效率、Kaizen、獎勵和認可
- 在 2019 年和 2020 年印度工業聯合會 (CII) 南方獎中榮獲 EHS 實踐卓越 5 星評級
- 2021 年和 2020 年在 CII 國家能源管理獎中被評為「優秀節能單位」(生產地點)
- 在享負盛名的 2021 年人才發展協會 - 卓越實踐 (ATD-EIP) 獎中獲得兩項獎項。

該報告還廣泛討論了 2019 冠狀病毒病疫情的影響,以及公司如何應對挑戰,以確保員工健康與安全和業務連續性,同時支援社區應對疫情。

高級副總裁兼 HSE 主管SreeKrishna Chopperla表示:「2021 年的首要挑戰是應對 2019 冠狀病毒病疫情。在提高各方面的表現同時,我們還確保所有利益相關者在應對疫情方面得到必要的支援和信心。在前進的過程中,我們正透過積極的措施進一步推進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例如成為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 (UNGC) 的簽署方、符合 SA 8000 標準、ISO 50001 管理標準及重新定義我們在 2022 財政年度之後的目標。」

最近的亮點體現和驗證了公司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進展:

Sai Life Sciences 的 2021 年可持續發展報告載於此處。

關於 Sai Life Sciences

Sai Life Sciences 是提供全面服務的合約研究、開發和製造組織 (CRO-CDMO),與全球創新製藥和生物技術公司緊密合作,旨在加速複雜小分子的發現、開發和商業化。公司已在印度、英國和美國的設施中擁有 2,200 多名員工。Sai Life Sciences 一家私營企業,獲得全球投資者 TPG Capital 和 HBM Healthcare Investments 的支援。https://www.sailife.com/

匯禾醫療以心臟新療法「三尖瓣環」海外第一例成功在香港完成

香港2021年12月21日 /美通社/ -- 本港繼心臟介入方法開展二尖瓣和三尖瓣微創治療以來,於近日(2021年12月19日)成功完成首例K-Clip「經導管三尖瓣環修復術」。該例手術是中國大陸以外,K-Clip在全球的首例三尖瓣環修復術,幫助高齡病人紓緩症狀,成為該類病人的終極治療方案。

該名病人為84歲女性,已經歷過左心耳封堵、房間隔封堵、二尖瓣葉夾合、和三尖瓣葉夾合等手術,但仍存在嚴重的三尖瓣返流問題。經香港亞洲心臟中心(HK Asia Heart Centre)主任林逸賢醫生(Dr Yat-Yin Lam)的專業團隊的全力支持得以順利完成手術。目前病人情況穩定,恢復良好,待術後覆檢後將即日出院。

三尖瓣返流與年齡增長有密切關係,據估計,2019年全球心臟瓣膜患者達2.13億人,死亡個案近260萬宗。中國心臟瓣膜病患者存量達3,630萬人,其中二尖瓣返流佔29.2%,三尖瓣返流佔25.1%,但部分患者不能接受開刀。匯禾醫療新研K-Clip「經導管三尖瓣環修復術」,無需開刀、僅需從血管進入、不到一小時完成,較現有手術痛苦少、免開胸、更快捷,更有利於長者的恢復。

三尖瓣市場發展機會龐大。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全球各地患三尖瓣返流TR的患者人數由二零一四年的44.7百萬人增加至二零一八年 的48.6百萬人,並預期於二零二五年增加至55.9百萬人 。中國患三尖瓣返流TR的患者人數由二零一四年的8.4百萬人增加至二零一八年的8.9百萬人,並預期於二零二五年增加至9.9百萬人。

三尖瓣介入治療市場,尚處於早期階段,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到2030年,預計全球三尖瓣介入治療市場規模將達到174億美元(或人民幣1170億元),最終將增加到主動脈經導管介入治療市場的三到四倍。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任林逸賢醫生表示:「雖然是第一次使用這個產品,但是K-Clip顯示了很好的安全性,並且操作簡單,手術的效果也達到預期。很高心創新的K-Clip可以為病人帶來福音。」

三尖瓣疾病患者基數大、死亡率高,市場發展空間廣闊,但是目前全球沒有廣泛適用的微創解決三尖瓣返流的器械,所以該例手術的成功完成,預示著匯禾醫療的K-Clip「經導管三尖瓣環修復術」不僅在術式上的安全和有效性得到了驗證,而且還成功的邁出了進軍海外市場的第一步。

數據來源:

  1. 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 https://www.frost.com
  2. 香港港交所行業概覽-心臟瓣膜疾病及治療. https://www1.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9/1210/9094221/sehk19112501112_c.pdf
  3. 《中國心血管報告2019》. http://www.fuwai.com
  4. Braz J Cardiovasc Surg . 2020 Oct 1;35(5):644-653.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118728/
  5. Nath J, Foster E, Heidenreich PA. J Am Coll Cardiol. 2004 Feb 4;43(3):405-9.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5013122/

關於匯禾醫療

匯禾醫療是一個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高科技企業,專注於心血管相關產品的研發和生產,擁有研發人員130多名,150多項中國專利,包含近100項發明專利,並有3項PCT及海外專利。

目前主要產品K-Clip™經血管三尖瓣環修復系統已經開展註冊臨床試驗;M-Touch™經血管二尖瓣葉修復系統和M-Lock™經血管二尖瓣環修復系統均將於近期開展註冊臨床試驗。

心臟治療的新療法,新技術

-匯禾醫療三尖瓣環海外第一例成功在香港完成

香港2021年12月21日 /美通社/ -- 本港繼心臟介入方法開展二尖瓣和三尖瓣微創治療以來,於近日(2021年12月19日)成功完成首例K-Clip「經導管三尖瓣環修復術」。該例手術是大陸以外,K-Clip在全球的首例三尖瓣環修復術,幫助高齡病人紓緩症狀,成為該類病人的終極治療方案。

該名病人為84歲女性,已經歷過左心耳封堵、房間隔封堵、二尖瓣葉夾合、和三尖瓣葉夾合等手術,但仍存在嚴重的三尖瓣返流問題。經香港亞洲心臟中心(HK Asia Heart Centre)主任林逸賢醫生(Dr Yat-Yin Lam)的專業團隊的全力支持得以順利完成手術。目前病人情況穩定,恢復良好,待術後覆檢後將即日出院。

三尖瓣返流與年齡增長有密切關係,據估計,2019年全球心臟瓣膜患者達2.13億人,死亡個案近260萬宗。中國心臟瓣膜病患者存量達3,630萬人,其中二尖瓣返流佔29.2%,三尖瓣返流佔25.1%,但部分患者不能接受開刀。匯禾醫療新研K-Clip「經導管三尖瓣環修復術」,無需開刀、僅需從血管進入、不到一小時完成,較現有手術痛苦少、免開胸、更快捷,更有利於長者的恢復。

三尖瓣市場發展機會龐大。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全球各地患三尖瓣返流(TR)的患者人數由二零一四年的44.7百萬人增加至二零一八年 的48.6百萬人,並預期於二零二五年增加至55.9百萬人 。中國患三尖瓣返流(TR)的患者人數由二零一四年的8.4百萬人增加至二零一八年的8.9百萬人,並預期於二零二五年增加至9.9百萬人。

三尖瓣介入治療市場,尚處於早期階段,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到2030年,預計全球三尖瓣介入治療市場規模將達到174億美元(或人民幣1170億元),最終將增加到主動脈經導管介入治療市場的三到四倍。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任林逸賢醫生表示:「雖然是第一次使用這個產品,但是K-Clip顯示了很好的安全性,並且操作簡單,手術的效果也達到預期。很高心創新的K-Clip可以為病人帶來福音。」

三尖瓣疾病患者基數大、死亡率高,市場發展空間廣闊,但是目前全球沒有廣泛適用的微創解決三尖瓣返流的器械,所以該例手術的成功完成,預示著匯禾醫療的K-Clip「經導管三尖瓣環修復術」不僅在術式上的安全和有效性得到了驗證,而且還成功的邁出了進軍海外市場的第一步。

數據來源:

1. 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 https://www.frost.com

2. 香港港交所行業概覽-心臟瓣膜疾病及治療. https://www1.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9/1210/9094221/sehk19112501112_c.pdf

3. 《中國心血管報告2019》. http://www.fuwai.com

4. Braz J Cardiovasc Surg . 2020 Oct 1;35(5):644-653.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118728/

5. Nath J, Foster E, Heidenreich PA. J Am Coll Cardiol. 2004 Feb 4;43(3):405-9.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5013122/


關於匯禾醫療

匯禾醫療是一個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高科技企業,專注於心血管相關產品的研發和生產,擁有研發人員130多名,150多項中國專利,包含近100項發明專利,並有3項PCT及海外專利。

目前主要產品K-Clip™經血管三尖瓣環修復系統已經開展註冊臨床試驗;M-Touch™經血管二尖瓣葉修復系統和M-Lock™經血管二尖瓣環修復系統均將於近期開展註冊臨床試驗。

雲頂新耀與Providence Therapeutics共同宣佈mRNA新冠候選疫苗PTX-COVID19-B已獲准納入WHO新冠疫苗團結試驗計劃

上海2021年12月20日 /美通社/ -- 雲頂新耀(Everest Medicines, HKEX 1952.HK)與Providence Therapeutics(以下簡稱「Providence」)今日共同宣佈,其mRNA新冠候選疫苗PTX-COVID19-B已在一獨立咨詢小組推薦下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新冠疫苗團結試驗(Solidarity Trial Vaccines)。PTX-COVID19-B是一種脂質納米顆粒mRNA疫苗,顯示了很強的免疫原性和耐受性,有潛力成為同類領先產品。WHO疫苗團結試驗是一項國際範圍內的隨機臨床試驗計劃,旨在快速評估具有潛力的新候選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參加試驗的候選疫苗是由一個頂尖科學家和專家組成的獨立的疫苗優選咨詢小組,根據預定標準篩選而出。篩選標準包括疫苗的安全性和已被證實的有效性潛力、疫苗的穩定性、是否能夠快速生產以進行全球分銷,以及是否易於接種。

Providence首席執行官Brad Sorenson表示,「我們非常高興能夠參與WHO新冠疫苗團結試驗計劃,與WHO合作共同應對全球公共衛生危機。」

雲頂新耀的首席執行官薄科瑞博士強調,「WHO新冠疫苗團結試驗將為雲頂新耀和Providence在新冠候選疫苗安全性、免疫原性數據設計上做出的共同努力,提供進一步的佐證。我們期望這將有助於推進各國監管機構對該疫苗的審批。」

WHO新冠疫苗團結試驗已在菲律賓、馬裡和哥倫比亞選定的研究中心開展臨床招募工作,期間將由各國衛生部任命的主要研究員帶領各自國家團隊開展研究。該試驗由WHO發起並承擔各項費用。

*關於WHO新冠疫苗團結試驗計劃的更多信息,請參見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s/novel-coronavirus-2019/global-research-on-novel-coronavirus-2019-ncov/solidarity-trial-of-covid-19-vaccines

關於PTX-COVID19-B新冠候選疫苗

PTX-COVID19-B是一種目前處於2期臨床開發階段的針對新冠病毒的mRNA疫苗,其設計原理是將含有SARS-CoV-2的S蛋白編碼的mRNA包裹在LNP中。來自Providence的1期臨床研究的中期數據表明,PTX-COVID19-B顯示出強大的病毒中和能力,並在治療組的參與者中產生了一定水平的抗體,試驗結果優於其他已被批准的mRNA新冠疫苗。該治療總體上安全且耐受性良好。

關於雲頂新耀

雲頂新耀是一家專注於創新藥開發及商業化的生物製藥公司,致力於滿足亞洲市場尚未滿足的醫療需求。雲頂新耀的管理團隊在亞洲及全球製藥企業從事過高質量臨床開發、藥政事務、化學製造與控制(CMC)、業務發展和運營,擁有深厚的專長和豐富的經驗。雲頂新耀已打造10款有潛力成為全球同類首創或者同類最佳的藥物組合,其中大部分已經處於臨床試驗後期階段。公司的治療領域包括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腎疾病、感染性和傳染性疾病。有關更多信息,請訪問公司網站: www.everestmedicines.com

關於Providence Therapeutics

Providence是一家加拿大領先的處於臨床階段生物技術公司,是mRNA藥物和疫苗開發的先行者,在艾伯塔省卡爾加裡和安大略省多倫多開展業務。為響應全球對新冠疫苗的需求,Providence將其重點擴展到腫瘤藥物之外,並投入其精力和資源開發用於新冠的世界級的mRNA疫苗。Providence專注於滿足加拿大,以及其他大型製藥項目可能無法滿足的國家的需求。如需更多信息,請訪問 providencetherapeutics.com

皮下注射PD-L1抗體藥物恩維達(R)上市 免疫治療有望推廣至社區及居家

南京2021年12月20日 /美通社/ -- 2021年12月18日,由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北京市希思科臨床腫瘤學研究基金會主辦的CSCO-先聲腫瘤免疫治療高峰論壇暨全球首個皮下注射PD-L1抗體藥物恩維達®(恩沃利單抗注射液)中國上市會在在南京、廣州兩地同步舉行。


恩維達®是先聲藥業(2096.HK)、思路迪醫藥與康寧傑瑞生物製藥(9966.HK)三方戰略合作的全球唯一可通過皮下給藥的腫瘤免疫治療PD-L1單域抗體藥物,也是中國原研的首個PD-L1抗體,創新分子設計使得恩維達®在有效性、安全性、便利性、依從性方面具有差異化的優勢。這款國產創新藥的上市為中國臨床腫瘤醫生提供了又一治療新選擇,也吸引眾多專家的關注。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孫燕院士、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管忠震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廖美琳教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樊嘉院士、江蘇省人民醫院王學浩院士和山東省腫瘤醫院於金明院士作為特邀嘉賓,致辭祝賀。南京金陵醫院秦叔逵教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沈琳教授、哈爾濱血液腫瘤研究所馬軍教授、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李進教授、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馬駿教授、山東省腫瘤醫院李寶生教授擔任大會主席,與全國各地腫瘤界臨床專家就免疫治療的臨床價值、恩維達®的研究新進展、聯合用藥策略、安全性等話題展開了深入討論。通過《人民日報》人民網、新浪網、《醫師報》、《腫瘤資訊》等平台進行的全網直播,該場會議吸引了因疫情未能到場的全國各地臨床醫生及業內人士超80萬人次參會。

患者援助計劃上線,兩年總治療費用將至71760元

根據先聲藥業在會上公佈的恩維達®的價格策略和患者援助計劃:恩維達®200mg/支定價為5980元,每週一次皮下給藥,每療程使用4支,每療程藥費23920元。在北京康盟慈善基金會的支持下,恩維達®患者援助計劃即將上線。根據「4+4,8+PD」救助方案,凡符合患者救助項目首輪救助和後續救助條件的患者,最長24個週期的恩沃利單抗治療總費用低至71760元。

恩維達®自12月初商業發貨以來,全國已有600多位患者用藥。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李進教授就此評價說:「恩維達®是中國企業開發的產品,展現出中國人的智慧。中國企業對中國患者需求更瞭解,正不斷開發出更適合我國患者,更具可及性的藥物,相信未來能夠幫助到中國的患者,也希望能夠幫助到全球的患者!」

30秒皮下給藥,免疫治療有望推廣至社區及居家治療

雖然腫瘤免疫治療已經成為臨床腫瘤治療方案中的主流藥物之一,國內國外也有多款產品已經上市,但患者依然存在重大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對臨床上更好的藥物充滿渴求。

秦叔逵教授表示:「恩維達®在療效、安全性和便利性三個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是全中國第一個對MSI-H/dMMR多瘤腫進行難治試驗獲得成功的藥物。Ⅱ期臨床研究的客觀有效率高達了42.7%,無進展生存期(PFS)達到11.1個月,一年總生存率(OS)達到70.6%。優勢突出、特色明顯,也是業界合作典範。恩維達®只需30秒皮下給藥,臨床上非常方便,具有良好的依從性和耐受性,並且節約了有關費用。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關於《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發指導原則》中指出,以患者需求為導向,除了關注療效,還要關注安全和便捷性。期待恩維達®的上市以後,能夠有在臨床上更多的使用,積累更多的安全有效數據和便利數據,也期待與更多治療手段的聯合。」

哈爾濱血液腫瘤研究所馬軍教授認為:「新冠疫情之下,我們對血液腫瘤患者能不做靜脈就不做靜脈,能在家庭治療就在家庭治療,防止患者在醫院裡交叉感染。皮下給藥的恩維達®有望在社區和居家治療,就帶來了這樣一種新選擇。作為國內第一個跨瘤腫的藥物,它的應用前景應該很廣泛。」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馬駿教授表示:「恩維達®皮下注射非常方便,大大縮短了給藥的時間,患者用藥的依從性也大為提高,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為我們將腫瘤作為慢性病治療的努力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3大不良反應II期研究0發生96歲高齡依然可用

現階段的腫瘤治療仍然存在著很多未滿足的治療需求,例如PD-(L)1藥物引發的免疫相關不良反應如免疫性肺炎等,傳統的靜脈輸液需要反覆穿刺,也會導致輸注反應風險。

主導恩維達註冊II期臨床研究的沈琳教授介紹恩維達®臨床研究最新進展時說:「恩維達®獨特的皮下注射的劑型,避免了靜脈注射不良反應,特別是過敏反應。我們在實踐中還發現它對一些伴有合併症、老年的人群或肺功能較差的人群,具有獨特的安全性優勢。臨床醫生比較擔心的來自於免疫治療相關的免疫性肺炎、免疫性腸炎、免疫性腎炎等等,臨床試驗中沒有發現,受試患者中甚至有96歲的老人。未來藥物聯合應用,對於超高齡領域人群的使用等探索空間非常大。」

李寶生教授表示:「我們恩維達®聯合放療做了初步探索,近期療效非常不錯,而且安全性也非常好。放療與免疫治療的聯合具有很好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局部放療導致腫瘤釋放新抗原,也讓全身性的免疫治療獲得更大的效果,安全性方面也有提高,形成1+1大於2的結果。」

除已上市適應症外,恩維達®已經在多個中國高發瘤種中進行了佈局,包括肺癌、膽管癌、肝細胞癌、結直腸癌、婦科腫瘤,以及泛瘤腫等具有未滿足臨床需求的領域進行了相應的臨床研究,正在進行探索恩維達的單藥以及聯合不同機制的藥物,未來可期。

2020年中國新發癌症病例457萬例,癌症已成為我國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聚焦癌症患者人群巨大未滿足需求,為癌症患者尋找更有效的治療,是臨床醫生、學術界和醫藥企業的共同責任。恩維達®的上市開啟了腫瘤免疫治療皮下注射時代,為患者帶來了便利、安全的新選擇。同時,恩維達®還有更多的臨床研究正在有序推進中,將為其臨床應用積累更多醫學證據。在三家民族製藥企業的精誠合作下,國產PD-L1藥物推出了首個碩果,期待其上市之後能夠在更多的瘤種上應用,積累臨床數據,讓更多的腫瘤患者從中獲益。

百濟神州擴大與諾華的合作 -- 共同開發和商業化百濟神州TIGIT抑制劑,並在中國的廣闊市場銷售5款諾華的抗腫瘤藥物

此次戰略合作有望加速Ociperlimab與百澤安®在聯合用藥上的臨床開發進程,其中諾華將出資並啟動新的臨床研究

百濟神州擴充在中國廣闊市場的產品管線,新增五款享有行銷權的諾華抗腫瘤藥物

中國北京,瑞士巴塞爾和美國麻省劍橋2021年12月20日 /美通社/ -- 百濟神州(納斯達克代碼:BGNE;香港聯交所代碼:06160;上交所代碼:688235)是一家全球化的生物科技公司,專注於在世界範圍內開發和商業化創新藥物。公司今日宣佈與諾華製藥集團達成選擇權、合作和授權許可方面的協議,雙方將在北美、歐洲和日本共同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百濟神州在研TIGIT抑制劑Ociperlimab。此外,雙方還協定授予百濟神州在中國境內指定區域(稱作廣闊市場)行銷、推廣和銷售泰菲樂®(達拉非尼)、邁吉甯®(曲美替尼)、維全特®(帕唑帕尼)、飛尼妥®(依維莫司)以及贊可達®(塞瑞替尼) -- 共5款已獲批的諾華抗腫瘤藥物的權利。

百濟神州和諾華已於2021年1月宣佈就抗PD-1抗體藥物百澤安®(替雷利珠單抗)展開合作。在此之上,百濟神州授予諾華共同開發Ociperlimab的獨家的、基於時間的選擇權,諾華可在2023年年底之前行使該權利。權利生效後,諾華將負責過渡期後的註冊申請,並在獲得監管批准後在許可區域內進行商業化。在選擇權生效期間,諾華將出資並推進新的全球臨床試驗,以探索Ociperlimab與替雷利珠單抗在特定瘤種上的聯合用藥。此外,在選擇權行使後,兩家公司均可開展全球性臨床試驗,探索Ociperlimab與其他抗腫瘤藥物的聯合治療。在獲得上市批准後,百濟神州將在美國共同商業化Ociperlimab。

Ociperlimab是一款在研強效TIGIT抑制劑,具備完整的Fc段功能。Fc段對於TIGIT抗體的抗腫瘤活動能力至關重要。 AdvanTIG-301、AdvantTIG-302兩項全球3期臨床試驗正在探索Ociperlimab這款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與百澤安®聯合用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NSCLC)。至今,全球已有約600例受試者入組了Ociperlimab開發項目,其中包括針對肺癌、食管鱗狀細胞癌和宮頸癌的6項全球性試驗。

百濟神州聯合創始人、CEO兼董事長歐雷強表示:我們非常高興諾華能加入到對Ociperlimab -- 目前最先進的抗TIGIT抗體之一的開發中來。在我們與諾華就百澤安®達成成功合作的基礎上,我們非常期待在雙方管線上探索更多的協同效應,並加速Ociperlimab的上市進程。我們在中國的商業化團隊已頗具規模,團隊目前已有3,100多人,且科學背景深厚,大家已經做好充分準備將此次引進的5款諾華抗腫瘤藥物帶給廣大急需此類藥物的中國患者。這是一項多維度且意義重大的合作,其達成依託於雙方共同構建的合作基礎以及心系全球患者的共同承諾。

Ociperlimab選擇權、合作和授權協議

根據 Ociperlimab 協定項下條款,百濟神州將從諾華獲得3億美元的現金預付款,並在諾華於2023年年中前或年中到2023年年底期間行使獨家的、基於時間的選擇權時額外獲得6億或7 億美元付款,取決於獲取所需的反壟斷批准。此外,諾華行使選擇權後,百濟神州有權獲得至多7.45億美元的藥政獲批里程碑付款、 11.5億美元的銷售里程碑付款,以及基於Ociperlimab在許可地區的銷售獲取提成作為特許權使用費。授權許可地區與此前百澤安®的合作保持一致,包括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歐盟成員國、英國、挪威、瑞士、冰島、列支敦士登、俄羅斯和日本。根據協定條款,諾華同意在選擇權期間出資並發起新的Ociperlimab全球臨床試驗,百濟神州同意擴展兩項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的招募。此外,諾華同意在選擇權行使後分擔全球試驗的開發成本。在獲得上市批准後,百濟神州將承擔美國市場 50%的共同商業化活動和共同醫學事務,並擁有在加拿大和墨西哥市場至多25%的共同商業化選擇權,由諾華提供部分資金。雙方均保留在全球範圍內將其專利產品與 Ociperlimab進行聯合治療的商業化權利,例如雙方現有協議下的百澤安®

諾華產品在中國廣闊市場的商業開發

根據商業開發協定項下條款,百濟神州有權在中國境內指定地區(即廣闊市場)對諾華五款已獲批且已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的藥品進行行銷與推廣,產品包括:

  • BRAF抑制劑泰菲樂®(達拉非尼)和MEK抑制劑邁吉甯®(曲美替尼);兩款藥物均獲批用於治療黑色素瘤,現階段正探索兩款藥物的聯合用藥用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適應症;
  • VEGFR抑制劑維全特®(帕唑帕尼),用於治療晚期腎細胞癌;
  • mTOR抑制劑飛尼妥®(依維莫司),用於血管內皮生長因數(VEGF)靶向治療期間或之後出現疾病進展的晚期腎細胞癌;
  • ALK抑制劑贊可達®(塞瑞替尼),用於ALK陽性的NSCLC。

中國的廣闊市場包括地市和區縣的約13,000家醫院,覆蓋約50萬例癌症患者。百濟神州自主研發和授權引進的產品在這些地區已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

關於 Ociperlimab

Ociperlimab是一款在研人源化 IgG1單克隆抗體,由百濟神州自主研發並在全球範圍內進行開發。作為一款免疫檢查點候選藥物,Ociperlimab 是當前開發進程中最先進的抗 TIGIT 抗體之一,具有完整的 Fc 功能。抑制 TIGIT 靶點為從免疫抑制腫瘤微環境中拯救免疫細胞(例如 T 細胞、NK 細胞和樹突狀細胞)提供了潛在的作用機制,以誘導有效的抗腫瘤免疫應答。TIGIT 通路被認為可與 PD-1 協作,最大程度抑制效應腫瘤浸潤免疫細胞,並增強對抗 PD-1 療法的抵抗力。TIGIT 是有望能夠為更多患者帶來提升抗 PD-1 療法獲益的一個靶點。

目前,Ociperlimab 聯合百濟神州的抗PD-1抗體藥物百澤安®的多項臨床試驗正在開展,包括:

  • AdvanTIG-301:用於治療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3期臨床試驗(NCT04866017)
  • AdvanTIG-302:用於治療初治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3期臨床試驗(NCT04746924)
  • AdvanTIG-202:用於治療轉移性宮頸癌患者的2期臨床試驗(NCT04693234)
  • AdvanTIG-203:用於治療晚期食管鱗狀細胞癌患者的2期臨床試驗(NCT04732494)
  • AdvanTIG-204: 用於治療初治局限期小細胞肺癌患者的2期臨床試驗 (NCT04952597);
  • AdvanTIG-205: 用於治療初治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2期臨床試驗 (NCT05014815);
  • AdvanTIG-206: 用於治療一線晚期肝細胞癌患者的2期臨床試驗(NCT04948697)
  • 用於治療晚期實體瘤患者的1b期臨床試驗(NCT04047862)

百濟神州與諾華的合作

2021年1月,百濟神州和諾華宣佈達成合作,授予諾華在北美、歐洲和日本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百濟神州抗PD-1 抗體藥物百澤安®(替雷利珠單抗)的權利。自2021年2月合作協定生效以來,兩家公司已經達成了合作的關鍵目標,包括在中國境外提交了第一個替雷利珠單抗的新藥上市申請(BLA),即替雷利珠單抗用於治療既往經系統治療後不可切除、復發性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食管鱗狀細胞癌 (ESCC)患者,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FDA)已受理了該新藥上市申請。根據《處方藥使用者付費法案》(PDUFA),FDA做出決議的目標日期為2022年7月12日。此外,兩家公司還在密切合作,開展上市準備活動,並按計劃準備替雷利珠單抗的其他BLA遞交、探索替雷利珠單抗與各自旗下產品組合和管線的聯合療法。基於兩家公司當前合作進展以及為更多患者帶來新療法的共同承諾,雙方達成了一項新協議,以合作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百濟神州的 TIGIT 抑制劑 Ociperlimab。

關於百濟神州腫瘤學

百濟神州通過自主研發或與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攜手,不斷推動同類最佳或同類第一的臨床候選 藥物研發,致力於為全球患者提供有影響力、可及且可負擔的藥物。公司全球臨床研究和開發團隊已有約2,750人,團隊規模還在不斷擴大。這支團隊目前正在全球範圍支持開展90多項正在進行或已經計畫的臨床研究(其中70多項臨床研究正在進行中),已招募患者和健康受試者超過14,000 人。百濟神州自有的臨床開發團隊規劃並主導公司產品管線的研發和擴充,為覆蓋全球超過 45 個國家/地區的臨床試驗提供支援和指導。公司特別關注血液腫瘤和實體腫瘤的靶向治療及腫瘤免疫治療,並重點研究單藥和聯合療法。目前,百濟神州自主研發的三款藥物已獲批上市:百悅澤®(BTK 抑制劑,已在美國、中國、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及其他國際市場獲批上市)、百澤安®(可有效避免 Fcγ 受體結合的抗 PD-1 抗體,已在中國獲批上市)以及百匯澤®(PARP 抑制劑,已在中國獲批上市)。

同時,百濟神州還與其他創新公司合作,共同攜手推進創新療法的研發,以滿足全球健康需求。在中國,百濟神州正在銷售多款由安進、百時美施貴寶、EUSA Pharma、百奧泰授權的腫瘤藥物。公司也通過與包括安進、Mirati Therapeutics、Seagen以及Zymeworks在內的多家公司合作,更大程度滿足當前全球範圍尚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

關於百濟神州

百濟神州是一家立足科學的全球生物科技公司,專注于開發創新、可負擔的藥物,以為全球患者改善治療效果和提高藥物可及性。目前公司廣泛的藥物組合包括40多款臨床候選藥物。公司通過加強自主研發能力和合作,加速推進多元、創新的藥物管線開發。我們致力於在2030年前為全球20多億人全面改善藥物可及性。百濟神州在全球五大洲打造了一支8,000多人的團隊。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訪問官網www.beigene.com.cn

前瞻性聲明

本新聞稿包含根據《1995年私人證券訴訟改革法案》(Private Securities Litigation Reform Act of 1995)以及其他聯邦證券法中定義的前瞻性聲明,包括關於Ociperlimab和百澤安®的項目推進、預期臨床開發和藥政里程碑以及商業化;Ociperlimab臨床開發預期的擴展和加速;諾華對選擇權的行使,百濟神州因此可得的潛在付款,以及獲取所需的反壟斷批准;雙方的承諾以及Ociperlimab合作和廣闊市場協定可帶來的潛在收益,以及在"關於百濟神州腫瘤學"和"關於百濟神州"副標題下提及的百濟神州的計畫、承諾、抱負和目標。由於各種重要因素的影響,實際結果可能與前瞻性聲明有重大差異。這些因素包括:百濟神州證明其候選藥物功效和安全性的能力;候選藥物的臨床結果可能不支持進一步開發或上市審批;藥政部門的行動可能會影響到臨床試驗的啟動、時間表和進展以及藥物上市審批;百濟神州的上市藥物及藥物候選藥物(如能獲批)獲得商業成功的能力;百濟神州獲得和維護對其藥物和技術的智慧財產權保護的能力;百濟神州依賴協力廠商進行藥物開發、生產和其他服務的情況;百濟神州取得監管審批和商業化醫藥產品的有限經驗,及其獲得進一步的營運資金以完成候選藥物開發和實現並保持盈利的能力;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對百濟神州的臨床開發、監管、商業化運營及其他業務帶來的影響;百濟神州在最近季度報告的10-Q表格中"風險因素"章節裡更全面討論的各類風險;以及百濟神州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期後呈報中關於潛在風險、不確定性以及其他重要因素的討論。本新聞稿中的所有資訊僅及於新聞稿發佈之日,除非法律要求,百濟神州並無責任更新該等資訊。

泰菲樂®、邁吉寧®、維全特®、飛尼妥®和贊可達®為諾華集團的注冊商標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