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健康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腦神經疾病

alt

頭痛

頭痛往往是顱內疾病的危險訊號 fe-nerve-19991206c01[1].jpg

頭 痛 是 一 種 十 分 常 見 的 症 狀 , 相 信 任 何 一 位 讀 者 都 曾 經 歷 過 , 在 很 多 疾 病 的 過 程 中 , 都 可 以 出 現 頭 痛 , 常 常 只 是 緊 張 或 疲 勞 的 反 映 , 但 亦 都 可 以 是 顱 內 嚴 重 疾 病 的 訊 號 , 所 以 不 可 輕 視 。

很 多 人 以 為 頭 痛 是 腦 部 感 到 痛 楚 而 引 致 的 , 但 和 一 般 的 認 知 相 反 , 腦 組 織 是 沒 有 痛 的 感 覺 , 最 容 易 感 到 痛 的 組 織 包 括 : 頭 皮 、 皮 下 組 織 、 肌 肉 、 顱 骨 的 骨 膜 和 動 脈 ; 其 他 的 組 織 及 器 官 , 如 眼 睛 、 外 耳 及 中 耳 、 鼻 腔 及 鼻 旁 竇 內 的 黏 膜 及 牙 齒 亦 對 痛 覺 敏 感 。

在 臨 床 實 踐 中 , 頭 痛 開 始 時 往 往 並 不 知 道 原 因 , 所 以 在 診 療 時 必 須 詳 細 採 集 病 史 , 作 全 面 的 體 格 檢 查 以 及 有 針 對 性 的 輔 助 檢 查 , 才 能 作 出 正 確 的 診 斷 和 治 療 。

頭痛原因

引 致 頭 痛 的 病 理 變 化 包 括 : 炎 症 、 損 傷 、 壓 迫 、 牽 引 、 推 移 、 擴 張 等 , 而 這 些 變 化 令 痛 覺 敏 感 的 結 構 受 刺 激 後 便 會 出 現 頭 痛 。

引 致 頭 痛 的 原 因 有 很 多 , 從 部 位 看 , 頭 痛 可 由 顱 內 和 顱 外 , 如 耳 、 鼻 、 鼻 竇 等 引 致 , 亦 可 因 全 身 性 的 疾 病 和 精 神 因 素 所 引 起 。

從 發 病 的 方 式 看 來 , 可 分 為 急 性 頭 痛 : 如 顱 內 出 血 、 中 毒 : 發 熱 性 疾 病 、 腰 穿 刺 後 引 致 的 頭 痛 等 ; 慢 性 頭 痛 , 如 顱 內 有 腫 瘤 、 鼻 竇 炎 、 頭 顱 外 傷 、 高 血 壓 和 神 經 官 能 症 等 。

臨床表現

頭 痛 的 臨 床 表 現 不 一 , 起 病 的 早 期 頭 痛 部 位 固 定 而 且 局 限 , 以 後 逐 漸 加 劇 , 滿 頭 痛 同 時 伴 有 嘔 吐 、 複 視 、 視 力 減 退 、 大 小 便 失 禁 、 步 態 不 穩 、 肢 體 抽 搐 或 癱 瘓 、 神 智 淡 漠 、 意 識 不 清 等 症 狀 , 這 些 症 狀 表 示 病 態 相 當 嚴 重 , 病 者 應 立 時 延 醫 診 治 。

不 同 的 病 因 會 引 致 不 同 部 位 的 頭 痛 , 例 如 屈 光 不 正 、 青 光 眼 等 眼 病 常 引 起 前 額 部 或 眼 周 持 續 性 脹 痛 或 劇 痛 。

鼻 竇 發 炎 可 引 致 前 額 部 脹 痛 , 晨 起 時 症 狀 重 , 晚 上 症 狀 減 輕 或 消 失 。 中 耳 炎 常 伴 兩 邊 和 後 枕 部 持 續 性 脹 痛 。

頸 椎 病 常 有 後 枕 持 續 性 脹 痛 、 抽 痛 , 有 時 會 引 致 上 臂 、 手 指 等 處 亦 感 疼 痛 。

偏頭痛

顱 外 軟 組 織 內 血 管 的 收 縮 、 舒 張 、 牽 拉 等 引 起 的 頭 痛 是 血 管 性 頭 痛 。 最 常 見 的 血 管 性 頭 痛 是 偏 頭 痛 , 這 是 一 種 有 家 族 性 發 病 傾 向 的 周 期 性 發 作 疾 病 , 主 要 表 現 是 陣 發 性 發 作 的 搏 動 性 頭 痛 , 同 時 伴 有 惡 心 、 嘔 吐 、 及 怕 光 等 症 狀 。

偏 頭 痛 的 病 因 不 明 , 約 5 0 % 的 病 人 有 家 族 史 。 女 性 病 人 常 在 月 經 來 潮 前 發 作 , 懷 孕 後 發 作 減 少 。 神 經 緊 張 、 過 度 勞 累 、 氣 候 驟 變 、 強 光 刺 激 、 烈 日 照 射 、 低 血 糖 、 飲 酒 等 , 均 會 引 致 偏 頭 痛 發 作 。

致病原因:

典 型 的 偏 頭 痛 先 有 顱 內 動 脈 收 縮 , 引 致 局 部 腦 血 流 減 少 , 引 起 視 覺 的 改 變 , 感 覺 異 常 或 有 輕 微 偏 癱 等 先 兆 症 狀 , 繼 而 顱 內 、 外 的 動 脈 會 擴 張 、 引 致 頭 痛 。

在 偏 頭 痛 發 作 時 , 有 一 系 列 的 生 化 改 變 ; 在 先 兆 期 , 血 漿 內 的 血 清 素 含 量 有 短 暫 的 增 高 、 血 清 素 能 引 致 小 型 動 脈 收 縮 及 大 的 動 脈 擴 張 。 小 動 脈 收 縮 會 造 成 腦 組 織 缺 血 , 會 產 生 偏 頭 痛 的 先 兆 症 狀 及 其 他 的 神 經 系 統 的 損 害 , 而 大 動 脈 的 擴 張 便 是 引 致 頭 痛 的 主 要 原 因 了 。

治療方法:

治 療 方 面 , 在 發 作 期 可 使 用 麥 角 胺 (ERGOTAMINE) , 它 有 直 接 的 血 管 收 縮 作 用 , 療 效 很 好 , 但 有 較 大 的 副 作 用 , 過 量 會 引 起 惡 心 , 嘔 吐 、 腹 痛 、 肌 痛 , 周 圍 血 管 痙 攣 和 缺 血 等 。

有 一 種 具 有 高 度 選 擇 性 的 新 型 血 清 素 受 體 激 動 劑 SUMATRIPTAN , 有 作 用 速 、 療 效 卓 著 、 副 作 用 少 、 安 全 度 高 等 好 處 , 但 價 錢 很 昂 貴 。

其 他 的 鎮 痛 藥 物 , 如 阿 斯 匹 靈 等 , 亦 可 在 發 作 期 作 止 痛 的 用 途 , 但 治 療 的 效 果 較 弱 。

偏 頭 痛 的 治 療 有 時 頗 為 困 難 , 應 根 據 每 個 患 者 的 不 同 情 況 , 選 用 藥 物 與 非 藥 物 治 療 , 調 節 緊 張 的 生 活 節 奏 , 避 免 簡 單 而 乏 味 的 生 活 , 療 效 可 能 會 更 佳 。

預防方法:

在 預 防 治 療 方 面 , 可 用 苯 ● 啶 (PIZOTIFEN) 、 β - 受 體 阻 滯 劑 ( 如 心 得 安 ) 、 鈣 通 道 阻 滯 劑 和 METHYLSERGIDE 等 。

叢集性頭痛

叢 集 性 頭 痛 , 又 名 組 織 胺 性 頭 痛 , 是 一 連 串 的 密 集 頭 痛 發 作 , 每 日 一 次 或 數 次 , 患 者 多 為 年 輕 男 性 , 症 狀 通 常 為 夜 間 睡 眠 中 突 然 痛 醒 , 劇 烈 灼 痛 、 跳 痛 、 牽 扯 痛 、 鑽 痛 , 通 常 會 好 轉 。

疼 痛 在 一 側 眼 眶 周 圍 或 眼 後 , 至 同 側 的 額 、 耳 、 鼻 、 面 各 部 , 亦 可 伴 有 眼 及 面 發 紅 、 流 淚 、 流 涕 、 鼻 塞 等 現 象 。 此 病 每 次 發 作 持 續 十 五 分 鐘 至 三 小 時 , 會 自 行 緩 解 , 發 作 連 串 持 續 可 達 三 個 月 , 故 稱 為 叢 集 性 頭 痛 。

在 治 療 方 面 , 頭 痛 發 作 時 可 用 鎮 痛 藥 物 、 阿 米 替 林 、 碳 酸 鋰 等 。 鈣 通 道 阻 滯 劑 對 部 分 病 例 有 效 , 嚴 重 者 可 用 腎 上 腺 皮 質 激 素 。

腦 瘤

腦 瘤 、 硬 腦 膜 下 血 腫 、 腦 膿 腫 及 其 他 佔 位 性 病 變 引 起 的 頭 痛 , 主 要 是 因 鄰 近 疼 痛 敏 感 結 構 被 牽 拉 , 移 位 或 因 感 覺 神 經 直 接 受 壓 所 致 , 後 期 的 病 變 引 致 顱 內 壓 增 高 亦 可 產 生 頭 痛 。

高 血 壓

高 血 壓 亦 是 少 數 人 頭 痛 的 主 要 原 因 。 典 型 病 例 常 於 清 晨 醒 後 出 現 額 枕 部 失 痛 , 在 低 頭 或 屏 氣 用 力 後 頭 痛 可 加 劇 。 惡 性 高 血 壓 伴 高 血 壓 腦 病 或 因 嗜 鉻 細 胞 瘤 血 壓 突 然 升 高 時 , 都 可 出 現 劇 烈 的 的 持 續 性 頭 痛 。

發 熱

發 熱 引 致 的 頭 痛 , 相 信 每 一 個 人 都 曾 經 嘗 過 了 。 頭 痛 通 常 為 搏 動 性 , 可 為 疾 病 過 程 中 的 主 要 症 狀 , 常 在 體 溫 升 高 時 加 劇 。 有 嚴 重 頭 痛 並 伴 有 發 燒 的 病 例 , 最 重 要 是 排 除 顱 內 炎 症 的 可 能 性 , 尤 其 是 腦 炎 和 腦 膜 炎 。

頭 部 外 傷

急 性 和 慢 性 的 頭 部 外 傷 均 可 伴 有 頭 痛 , 常 見 的 外 傷 後 頭 痛 是 因 為 頭 皮 裂 傷 或 腦 挫 裂 傷 後 疤 痕 形 成 , 刺 激 痛 覺 敏 感 結 構 而 引 致 , 亦 可 因 為 頸 部 的 肌 肉 持 續 收 縮 而 出 現 頭 痛 , 或 有 其 他 的 情 緒 緊 張 引 起 。

外 傷 後 神 經 不 穩 定 , 會 引 致 腦 震 盪 後 遺 症 , 除 了 頭 痛 外 , 尚 有 頭 暈 、 耳 鳴 、 失 眠 、 注 意 力 不 集 中 , 記 憶 力 衰 退 , 精 神 委 靡 不 振 或 情 緒 易 激 動 等 症 狀 。 外 傷 後 的 頭 痛 , 常 與 精 神 的 因 素 有 關 , 會 引 致 病 者 與 工 作 的 單 位 或 保 險 公 司 的 關 係 轉 趨 緊 張 。

頭 部 其 他 器 官

頭 部 的 其 他 器 官 , 例 如 眼 、 耳 、 鼻 、 鼻 竇 及 牙 齒 均 可 引 致 頭 痛 。 眼 源 性 的 頭 痛 是 指 青 光 眼 、 虹 膜 炎 、 眼 眶 腫 瘤 、 近 視 、 遠 視 、 眼 外 肌 不 平 衡 及 用 眼 時 間 過 長 而 引 致 的 。

耳 部 發 炎 , 帶 狀  疹 所 產 生 的 疼 痛 , 除 在 外 耳 道 外 及 耳 後 外 , 亦 可 引 致 頭 痛 ; 鼻 腔 或 鼻 旁 竇 發 炎 時 因 黏 膜 出 血 水 腫 而 引 致 鼻 塞 , 流 涕 及 牽 涉 性 頭 痛 。

緊 張 性 頭 痛

最 常 見 的 頭 痛 可 算 是 緊 張 性 頭 痛 了 。 它 主 要 是 因 精 神 緊 張 及 顱 周 肌 肉 張 力 增 高 而 引 致 。

長 期 焦 慮 、 緊 張 、 抑 鬱 或 睡 眼 障 礙 , 高 強 度 的 工 作 並 缺 乏 適 當 的 放 鬆 , 亦 會 引 致 頭 痛 。 通 常 為 非 搏 動 性 , 常 為 雙 側 或 整 個 頭 部 的 彌 漫 性 緊 痛 。 在 治 療 時 主 要 是 對 緊 張 的 情 緒 加 以 適 當 的 放 鬆 和 勸 慰 , 頭 痛 便 會 減 輕 。

典 型 的 偏 頭 痛 發 作 之 分 期

(1) 先 兆 期 : 視 覺 異 常 最 為 常 見 , 初 有 怕 光 、 眼 前 冒 火 花 、 或 有 複 雜 的 視 覺 幻 覺 , 然 後 會 產 生 視 野 缺 損 、 暗 點 、 偏 盲 或 短 暫 失 明 , 少 數 病 者 在 這 段 時 間 內 有 運 動 與 感 覺 障 礙 。

(2) 頭 痛 期 : 先 兆 期 通 常 為 5 至 20 分 鐘 , 然 後 開 始 頭 痛 , 從 一 邊 的 眼 眶 開 始 , 漸 漸 加 重 , 擴 散 至 半 側 頭 部 或 整 個 頭 頸 部 , 頭 痛 為 搏 動 性 , 程 度 漸 加 重 , 終 至 持 續 性 劇 痛 , 伴 有 怕 光 、 怕 聲 、 惡 心 、 嘔 吐 等 , 每 次 頭 痛 發 作 可 持 續 1 至 3 天 。

頭暈及眩暈嗎

眩 暈 或 頭 暈 是 一 種 症 狀 及 主 觀 感 覺 , 感 覺 到 頭 重 腳 輕 , 步 態 不 穩 , 近 乎 暈 倒 , 有 時 天 旋 地 轉 感 覺 、 嘔 吐 及 全 身 無 力 等 。 其 原 因 很 多 , 有 時 是 因 為 身 體 的 疾 病 導 致 , 包 括 神 經 科 、 眼 科 、 耳 鼻 喉 科 、 心 臟 血 管 科 、 精 神 科 等 疾 病 , 貧 血 、 脫 水 、 重 症 後 等 狀 況 也 是 其 中 之 一 。

眩 暈 依 其 特 性 及 部 份 分 為 中 樞 型 及 非 中 樞 型 眩 暈 。 中 樞 型 眩 暈 病 變 是 侵 犯 到 小 腦 及 大 腦 所 致 。

其 簡 述 如 下 :

一 、 非 中 樞 神 經 引 起 的 :

1. 前 庭 神 經 炎 : 其 聽 覺 無 喪 失 , 但 有 耳 鳴 , 其 原 因 可 能 是 病 毒 性 感 染 , 其 病 毒 感 染 到 耳 前 庭 神 經 , 病 人 常 感 覺 到 急 性 發 作 , 症 狀 隨 姿 勢 改 變 而 加 重 , 症 狀 可 以 持 續 數 日 至 數 星 期 。
2. 耳 迷 路 炎 : 其 特 徵 是 突 發 性 眩 暈 及 耳 鳴 , 其 原 因 是 常 見 是 病 毒 威 染 , 少 數 是 細 菌 感 染 。 病 程 逐 漸 加 劇 終 至 聽 覺 完 全 喪 失 , 眩 暈 感 可 能 持 續 達 數 小 時 甚 至 數 天 之 久 , 常 伴 有 嚥 心 、 嘔 吐 及 虛 脫 , 通 常 僅 喪 失 一 側 聽 覺 。
3. 良 性 姿 態 性 眩 暈 : 此 為 最 常 見 , 通 常 與 姿 勢 有 關 , 症 狀 是 比 較 嚴 重 , 但 持 續 時 間 均 少 於 5 分 鐘 , 發 作 時 經 常 會 出 現 嘔 吐 及 噁 心 , 但 聽 覺 是 正 常 的 , 大 部 分 病 人 症 狀 持 續 數 週 後 消 失 , 但 也 有 再 發 的 。
4. 藥 物 中 毒 : 其 眩 暈 是 急 性 發 作 , 也 有 慢 性 發 作 , 其 藥 物 有 抗 生 素 、 巴 比 妥 類 藥 物 等 。
5. 頸 部 疾 病 : 頸 部 肌 肉 及 關 節 有 許 多 神 經 傳 入 腦 內 , 若 有 頸 部 疼 痛 時 會 引 起 眩 暈 。

二 、 中 樞 神 經 引 起 的 :

1. 小 腦 腦 橋 彎 腫 瘤 : 此 為 少 見 疾 病 , 病 人 感 到 身 體 平 衡 逐 漸 發 生 困 難 或 出 現 隱 微 的 頭 暈 感 , 病 人 求 醫 前 數 年 即 已 逐 漸 出 現 這 些 症 狀 , 聽 覺 喪 失 是 早 期 症 狀 , 耳 鳴 、 臉 部 麻 木 感 、 無 力 及 小 腦 運 動 失 調 現 象 。
2. 橋 腦 延 髓 區 之 腦 幹 受 損 : 腦 中 風 及 腦 短 暫 缺 血 。
3. 腦 顳 葉 癲 癇 : 有 眩 暈 之 先 兆 , 然 後 發 生 意 識 喪 失 。

三 、 其 他 :

包 括 低 血 糖 、 焦 慮 、 換 氣 過 度 、 白 內 障 、 周 圍 神 經 病 變 、 頸 椎 關 節 炎 、 貧 血 及 脫 水 等 。

本 病 人 是 一 種 感 冒 後 發 生 眩 暈 , 感 冒 是 病 毒 性 感 染 的 , 其 可 能 原 因 有 感 冒 後 體 液 喪 失 有 脫 水 現 象 , 病 毒 侵 犯 耳 前 庭 或 迷 路 而 導 致 的 耳 源 性 眩 暈 , 服 用 藥 物 副 作 用 造 成 的 眩 暈 或 病 毒 性 腦 炎 造 成 的 眩 暈 , 所 以 最 好 去 看 耳 鼻 喉 及 神 經 內 科 , 以 求 正 確 診 斷 , 才 能 對 症 下 藥 。

20000704tt

吃藥才能睡著? 先搞清楚你是哪一種失眠

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人要好好睡一覺變得愈來愈不容易,尤其是手機的普及使用,現在的人無論是生活、工作及休閒都離不開手機,許多專家都強調手機的使用除了會讓人陷入慣性的迴圈而不能休息,也會因為光線的刺激,讓大腦維持警醒無法成眠。另外,許多人因為睡前有煩惱的事情,會藉由抽菸來克服焦慮,卻不料抽菸時尼古丁會刺激腦部,因而使許多興奮性胺基酸上升,反而會導致睡不著覺,而喝酒看似能促進睡眠,其實卻會造成無法深睡或只能片段睡著無法久睡,如果長期飲酒甚至會傷肝和傷胃,甚至影響到中樞及周邊神經系統。

失眠原因多 對症下藥前需評估

對於失眠的定義,廣義上只要是一覺起來,你仍然覺得精神無法甦醒或無法有飽滿的感受就算是失眠,所以目前針對失眠的測量也慢慢從睡眠本身活動力、腦波、心跳或是呼吸等的監測,轉為重視非睡覺期間的精神及各項能力來做為測量的標準。

隨著研究的進展也發現,影響睡眠的原因除了環境之外,體質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有腦部病變中風、失智、巴金森氏症、憂鬱及躁鬱等的人比較容易失眠;而身體疾病如糖尿病、洗腎或腎病變、心絞痛、氣喘、慢性肺炎、胃炎或胃食道逆流、關節疼痛及退化性關節等,或是女生在更年期、懷孕或月經來之前也都可能影響睡眠;另外,若是使用具有中樞神經刺激效果的藥物也可能影響睡眠。

安眠藥分3種 據症狀給予不同治療

在改善身體狀態及調整壓力之後,若效果不佳,通常醫師會建議要短暫使用安眠藥來助眠。而安眠藥依照其作用時間分為短效、中效及長效藥品:短效藥品是用作協助入眠用,中效或長效藥品則是維持睡眠或增加睡眠深度。

通常短暫失眠的病患會建議使用一個月內的藥品治療;而慢性失眠的病患則會根據伴隨的症狀來做藥品的調整,如伴隨憂鬱的失眠病患,可將安眠藥轉作具有助眠效果的抗憂鬱劑,而若是因為睡前的焦慮而影響睡覺的病患,則會考慮放鬆訓練或是抗焦慮劑。 安眠藥別亂吃 正確服用遠離藥物濫用危害

通常超短效的安眠藥比較容易有成癮的問題,而目前多家醫院及診所都已經不再採購,成功控管重複用藥的問題。長效藥品則可能造成起床後無力,導致跌倒的問題,特別是老人家肌肉無力的時候,較不建議使用長效或具有肌肉鬆弛效果的安眠藥,而關於少數藥品會有暫時影響記憶的問題,醫師也會盡量在返診的時間內做記憶的評估,以減少長期用藥的影響。

癡迷睡眠APP恐有反效果 醫:引失眠、焦慮

現代人睡眠習慣差,睡眠監控app大流行,聲稱可以提供更好的睡眠品質。然而,英國蓋伊醫院睡眠顧問Guy Leschziner表示,越來越多失眠患者因為睡眠app或閱讀睡眠負面資訊而焦慮,反而影響睡眠。睡眠心理學家 Stephanie Romiszewski表示,若強迫自己符合睡眠監測app的數據,反而會使睡眠變得更困難。

臨床睡眠監控複雜 app資訊不足

根據《衛報》報導,Stephanie Romiszewski指出,專業睡眠實驗室的監控設備,使用數百個電極和相機來監控睡眠,但大多數的睡眠app未經過臨床驗證,因此無法對睡眠質量有深入了解。

他透露,許多患者帶著他們的睡眠數據來到診間尋求協助,然而被告知後,他們始終不願意刪除app,非常難以被勸阻不要再繼續使用。

Stephanie Romiszewski並不鼓勵家用睡眠監測裝置,「如果你睡醒後發現很疲倦,你會知道睡眠有問題;反之,如果你每天醒來,感覺神清氣爽,且整天都很清醒,並且每天晚上都準時睡覺,你可能已經獲得足夠睡眠,不需要app來告訴你。」

睡眠健康癡迷症 越焦慮越睡不好

去年芝加哥研究團隊發表類似研究,發現睡眠app會使患者產生一種「睡眠健康癡迷症」(orthosomnia)的現象,與健康食品癡迷症(orthorexia)類似,因為過度追求完美睡眠而焦慮。

研究發現,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最佳睡眠時間約為8小時,但每個人差異很大。若對於不需要太多睡眠的人建議更多睡眠,就可能引起睡眠健康癡迷症。

睡眠因素因人而異 追求統一標準反失眠

睡眠心理學家 Stephanie Romiszewski補充,一些認知療法的app確實可以治療失眠症,但是每個人都有最適合自己的睡眠時間,若強迫遵守通用的睡眠規則,反而徒增煩惱。

他還補充,藍光和咖啡因也因每人的基因不同,而有不同影響。有些人睡前喝了兩、三杯濃縮咖啡也能入睡,就不用擔心;而藍光也可能影響褪黑激素的濃度,「然而你的睡眠品質很好,就算看netflix直到晚上11點,關掉螢幕後馬上入睡,你也不用擔心。」

他說,睡眠監控比較像一種衡量生活的方式,就像利用科技來計算步數、如何花錢和計算朋友數量,若不理想也會讓人苦惱,當人進入睡眠的迷戀狀態,反而使睡眠更困難。

參考資料:

1. Sleep apps backfire by causing anxiety and insomnia, says expert.

2. WAKE-UP CALL Apps designed to improve sleep are ‘making problems worse’ and create stress, experts say.

長期失眠怎麼辦? 除了安眠藥還有這選擇

現年51歲的卓小姐,從3年前開始出現不易入睡,並伴有多夢的症狀,加上患有恐慌和焦慮病史,過去1年多來已規律服藥,調理睡眠障礙。但因卓小姐希望能減少使用西藥量,轉而尋求中醫協助,經由中醫調理1-2個月後,現在卓小姐即使不服用西藥,也能擁有穩定好眠了。

不僅單一因素 睡眠障礙成因多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曾碩平醫師指出,造成睡眠障礙的因素很多,從簡單的時差、易惡夢,到複雜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甚至較少聽聞的「不寧腿症候群」。其中,各種疾病、藥物、飲食、生活作息、環境都可能影響睡眠狀況,且睡眠障礙通常未必僅單一因素造成,因此可尋求中、西醫師做完整的睡眠評估,找出病因,再給予適當的建議或治療。

中西醫雙管齊下 夜夜都好眠

儘管許多病情較嚴重的病患,仍需要中西醫相互配合才能改善病況,但目前已有不少研究的證實,針灸和中藥調理能改善各種不同原因造成的睡眠障礙。曾碩平醫師表示,加味逍遙散、清心蓮子飲、甘麥大棗湯、柴胡龍牡湯、黃連阿膠湯、酸棗仁湯或天王補心丹等,不論研究或臨床都證實有助調理睡眠,且中醫藥物副作用輕、依賴性低,對有失眠問題的患者來說,是一項有效可靠的治療方案。

規律生活作息 甩開睡眠阻礙

失眠除了藥物治療外,曾碩平醫師認為,搭配生活上習慣改變,才能有效改善失眠問題,如定時作息、避免咖啡因飲品、減少藍光刺激、運動助眠、適切的睡眠環境、不要帶著飽意或餓意就寢;許多睡眠障礙的患者都會伴隨焦慮和憂鬱等情形,曾碩平醫師建議,若要調理睡眠障礙,還是應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才能有效評估病況並針對原因改善。

睡前喝酒助眠? 恐讓失眠愈來愈惡化

隨著現代人生活愈來愈忙碌,面對的壓力愈來愈多,睡不著已成為許多人的夢魘。根據統計,人口有慢性失眠的比例約有五分之一,然而,民眾常常忽略睡眠問題需要詳細的評估,不僅看感冒、慢性病順便拿安眠藥的,大有人在;此外,到藥房自行購買聲稱不含安眠藥的「助眠劑」、擔心服用安眠藥會上癮的民眾,嘗試以喝酒來協助入睡,更是四處可見。

安眠藥多吃會上癮? 醫:不要自己嚇自己

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志誠指出,服用安眠藥物而造成上癮,的確是許多民眾非常擔心的問題。然而,長年失眠的問題,僅靠幾天的安眠藥物治療是不太可能完全解決的;第一天吃藥有睡,第二天沒吃藥就睡不著,就以為是吃安眠藥上癮,乃是自己嚇自己,就像是我們不會說:沒服用高血壓藥物,血壓就高,就說成是吃高血壓藥物上癮一樣。

喝酒助眠傷健康 安眠藥恐造成認知功能受損

由於害怕安眠藥上癮,有些人轉而以喝酒來幫助入眠,張志誠說,殊不知酒精對健康的傷害更為嚴重,包括消化道癌症、乳癌、肝硬化、胰臟炎、失智、成癮等疾病。即使針對睡眠本身,酒精對於整體睡眠的影響亦是負面的,包括淺眠、多夢、早醒、片斷睡眠;同樣地,有些民眾會到坊間藥局買不含苯二氮平類安眠藥成份的成藥來助眠,但多數含抗組織胺成份,長期服用仍有認知功能受損的疑慮。

尋求精神科門診 睡眠問題從根本治療

不少病人只關注其睡眠問題,卻忽略失眠背後的成因,例如焦慮症、憂鬱症。張志誠說明,只單單服用安眠藥處理失眠,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必須連同造成失眠的病因、環境問題、生活習慣一起處理,方可能有效解決睡眠困擾,這有賴於詳盡的評估與完善的治療。

慢性失眠非單一因素 正確態度治療是關鍵

張志誠主治醫師強調,慢性失眠的形成原因各式各樣,通常不只單一因素,常見伴隨有不良的睡眠習慣及相關的認知扭曲,除了針對身體疾病或疼痛治療外,也需了解關於睡眠的正確知識,養成固定運動的習慣,練習放鬆,重新調整生活,讓睡眠漸漸步上正軌,真正的健康才得以回歸。 (張志誠 -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

 

孩子失眠了  醫師:養成規律睡眠習慣

許多成人常有失眠困擾,但你知道其實兒童同樣也有失眠問題嗎?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臨床心理師張哲虹指出,根據國際睡眠疾患診斷手冊第二版,兒童行為性失眠分成入睡連結型、限制設定型和混合型三種,其中像入睡聯結型多發生於6個月到3歲的兒童,主要因孩子常得父母抱著睡或吃著奶嘴才能入睡,若半夜醒來,也得用同樣方式才能再入睡,且常需耗費很長一段時間。

因失眠引起情緒問題 應盡快尋求協助

若為限制設定型,則多發生於3歲以上兒童,因孩子未養成規律睡眠習慣,或父母有困難給予適當的限制等因素造成,至於當兩種型態同時出現時,就為混合型,孩子可能會拒絕睡覺,且醒來時也須在父母安撫下才能再入睡;張哲虹臨床心理師表示,若孩子每周超過3天且連續3個月以上,重複出現類似問題,甚至已造成孩子或家長有嗜睡、情緒易怒等情況出現,就應盡快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以免影響日常生活。

建立規律作息時間 助孩子遠離失眠

不過家長也不需太擔心,根據研究發現,兒童失眠問題通常是行為制約所造成的結果,因此只要透過適當環境及行為改變,就能明顯改善孩子睡眠;張哲虹臨床心理師表示,家長除了可為孩子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也可在睡前安排一系列平靜的活動,像是喝奶完刷牙,接著上廁所再睡覺,並可提供像小被子等安全性依附的物品。

睡前遠離3C產品 助孩子一夜好眠

另外,應避免孩子在睡前使用3C產品,也要避免孩子攝取含有咖啡因的巧克力或可樂等,並與孩子訂定行為約定,只要透過簡單的生活改變,就能逐步改善孩子失眠問題;張哲虹臨床心理師呼籲,若透過生活改變,仍無法解決孩子失眠,恐是其他生理或心理因素所導致,這時建議家長可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甚至由醫師轉介臨床心理師,透過進一步諮詢與評估,幫助孩子一夜好眠。

翻來覆去睡不著 中醫建議改善生活習慣抗失眠

現代人壓力大,許多人有失眠問題。52歲王小姐,年輕時就已有失眠狀況,難以入睡時,偶爾會服用安眠藥,不過近幾年失眠狀況加重,晚上會被熱醒,伴隨出汗、心悸感、易怒,到西醫就診,判斷為自律神經失調,王小姐因不想服用抗焦慮藥物,尋求聯醫仁愛醫院中醫科協助,予以中藥並搭配「甘玉茶」,失眠狀況逐漸好轉。

失眠問題不解決 可能引起三高或身心症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謝旭東主治醫師表示,根據2017年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統計,全台灣有將近1/10的人有失眠的問題,失眠狀況包括了入睡困難、容易驚醒、醒後不易入睡、醒後疲勞感等。失眠原因眾多,但長期失眠,小則隔天昏沉,做事無效率;大則易造成心血管疾病、焦慮症、憂鬱整、高血壓、高血糖等罹患率增,失眠問題不容小覷。

中醫藥物依賴性低 生活習慣有影響

謝旭東醫師說明,西藥治療失眠的藥物,有中樞神經抑制效果,優點為快速緩解急性失眠,但長期會造成頭昏、嗜睡、精神疲乏感等,吃越久劑量需求增高,只要一停藥就完全無法入眠。相較起來,中醫藥物依賴性低,原理在於改善個人體質,睡眠改善後可以依序減藥,沒有西醫昏沉嗜睡等副作用,對於慢性失眠效果較好。

除了藥物治療之外,謝旭東醫師建議,還要搭配生活習慣的改變,才能有效改善失眠問題。包括了作息要正常、培養運動習慣讓身體暢通循環,也能搭配耳穴按摩,比如神門、心區、枕區三個穴位在睡前按摩個五分鐘,能有效助眠。

甘玉茶安定心神 情緒放鬆較易入眠

「甘玉茶」為古代安定心神的逍遙散加減方,逍遙散顧名思義使人吃了心情逍遙,有情緒放鬆之感。再加上熟地補益精血、遠志安神定志、麥門冬養陰寧心,對於個性緊張、焦慮、生活忙碌、情緒不穩定、壓力大所導致的失眠問題,有相當好的效果,讓人心情放鬆,自然產生睡意,容易入眠。

下級分類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