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健康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失眠

長期失眠 服用褪黑激素受體促效劑可改善

一名46歲女性,有失眠困擾,但因害怕安眠藥成癮遲遲不敢就醫,直到失眠症狀嚴重影響到工作,才趕緊就醫;台南市立醫院身心科醫師粟寧指出,透過服用褪黑激素受體促效劑,且協助調整身心,養成良好睡眠習慣,患者才逐漸恢復日常生活。

每10人就有1人失眠 又以女性為多

在台灣,根據統計每10人就有1人有失眠困擾,又以女性和中老年人為高危險族群;粟寧醫師表示,生活中遇到壓力或特殊事件等因素,都可能引發失眠因素,尤其若長期失眠下,不僅會導致白天精神和體力變差,也會連帶影響注意力、情緒,甚至造成工作和學業上表現。

半夜多次醒來且難睡眠 恐是失眠徵兆

若發現自己躺很久仍沒睡意、半夜多次醒來且難維持睡眠,或過早醒來且躺回去也睡不著,只要出現一種類似情況,且每星期至少3晚,已嚴重影響隔天精神,就是失眠症狀;粟寧醫師指出,治療前,會先確認患者是否有慢性疾病、持續壓力源或情緒等問題,了解促使睡眠狀況惡化的因素。

褪黑激素受體促效劑 無副作用不會成癮

治療上,目前以benzodiazepines受體促效劑最廣泛使用,但恐有肌肉無力、起床後昏沉等副作用,長期使用恐有依賴風險,屬於管制用藥;粟寧醫師表示,至於褪黑激素受體促效劑,則能調節體內日夜節律,不但不會成癮,也非管制用藥,但目前仍屬於自費用藥。

遠離失眠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是關鍵

若有失眠困擾,除了藥物治療,也可透過認知行為治療幫助改善失眠;粟寧醫師提醒,服用安眠藥一定要遵循醫師指示,固定服藥和睡眠時間,且預防勝於治療,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且找到適當的紓壓管道,對症下藥,就能遠離失眠困擾。

孩子常不安易失眠 家長關愛比吃藥更重要

一位讀幼稚園大班女童,不僅出現失眠症狀,晚上12點過後才能入睡,且經常坐立不安、磨牙、摳手、拔眼睫毛、容易生氣、害怕及愛哭,讓爸媽擔心不已,心力交瘁。後來經介紹至中醫科尋求輔助治療,同時考量家庭狀況、學校狀況、家族病史及管教方式等綜合評估後,給予孩子增加安全感的中藥,如柴胡、鉤藤、百合、合歡皮、茯神等藥物,並且請家長這段期間加強關愛孩子;一個月後症狀就大幅改善,也讓家長安心許多。

兒童、老人可藉中醫調理 免去藥物副作用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中醫科主任黃雪雅醫師表示,兒童的認知發育進展,與中醫理論的心、腎相關,如情緒、動作、專注力及睡眠等,則與中醫理論肝、心相關;一般來說,兒童腎氣尚未充實,老年人腎氣逐漸衰退,因此這兩類病患非常適合以中醫藥來治療疾病或處理症狀,可以避免一般藥物副作用或體質敏感帶來的不適。

兒童壓力與不安 中醫藥物助症狀改善

黃雪雅醫師指出,門診中常見到許多兒童有失眠、坐立不安、磨牙、夢遊、妥瑞氏症、偏頭痛、恍神、不明原因咳嗽,甚至摳手、咬指甲、拔頭髮等較嚴重的症狀,這些都可能與壓力有關;無論是課業過度繁重、家長情緒不穩定或是進入新學校或新環境等,都可能對敏感的孩子造成壓力與不安。

黃雪雅醫師說,中醫可利用具有安定緊張心情的炙甘草、浮小麥;降低憤怒負面情緒的柴胡、薄荷、鬱金;減緩不明焦慮急躁感的鉤藤、百合、柴胡;改善多夢、夢遊或磨牙的龍骨、牡蠣、蓮子等,透過大自然的藥物來調整身體,啟動人體自癒的能力,讓身心恢復平衡狀態,協助孩子改善許多症狀。

父母加強關愛 孩子更健康

在門診中常看到疲於奔命的不安孩子及焦躁爸媽。黃雪雅醫師提醒,當孩子生病時,不該只看到「病」,而忘了「愛」,小孩的自癒能力是很強大的,如果能更溫和且全面性照護孩子,就會發現孩子及家人身心都變得更健康。

每5人就有1人失眠 老年人和青少年居多

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睡眠調查發現,國內每5人就有1人有失眠困擾,尤其老年人與青少族群,常常因「睡眠時相前移症」或「睡眠時相後移症」等情況,造成睡眠障礙,這些都屬於睡眠時相異常症範圍內;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暨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醫師鄭晴表示,為了瞭解睡眠障礙成因,中國附醫結合精神醫學部、睡眠中心以及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透過跨科團隊力量,利用新科技診斷,讓患者在家就完成檢測。

失智又失眠 恐使症狀加劇

隨著年紀增長,睡眠週期也會跟著提前,出現睡眠時相前移症,當睡眠時間開始紊亂,睡眠效率也會跟著降低,尤其若發生在失智患者,症狀更會加劇;鄭晴醫師指出,根據統計,超過一半失智症患者有睡眠或覺醒週期障礙,失智症合併其他精神症狀,病癥也多樣化,像是日落症候群、路易氏體失智症的快速動眼期睡眠運動症或陣發性腿部運動症等症狀,恐長期造成病人困擾。

藥物相互作用 恐埋下失眠原因

因年長者較常使用鎮靜安眠藥,加上跌倒、呼吸抑制、藥物交互作用等影響,都可能埋下失眠的危險因子;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暨睡眠中心醫師鄭婉汝呼籲,其實不只老年人有睡眠障礙,包括青少年朋友,也可能因暑假期間日夜作息顛倒,造成睡眠問題,或有患者自幼就無法正常上學與固定時間睡覺,就屬於典型的非24小時睡醒障礙症。

戴腕動計連續兩週 有效監測睡眠狀況

另外,連輪班工作者占三分之一,也可能出現睡眠時異常症問題;鄭婉汝醫師呼籲,為避免被當成失眠症而服用過多鎮靜劑,目前院內也提供腕動計,不需再待在醫院過夜檢查,患者只要帶回家連續配戴兩週,就能有效監測睡眠情況,有助醫師鑑定睡眠障礙原因,對症下藥。

憂鬱症會導致失眠 得用抗憂鬱劑治療

有位王媽媽長期失眠,有時還會胸悶,看了內科、心臟科都查不出原因,都靠醫師開立鎮定劑放鬆助眠。她退休後轉至松德院區看診,才知得了憂鬱症,服用抗憂鬱劑約一年左右,症狀明顯改善,慢慢回復正常生活。

憂鬱症病因複雜 三面向探討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林彥鋒表示,臨床上像王媽媽這樣的病人並不少見。許多人以為憂鬱症是心情不好,其實成因複雜,必須從心理、生理、社會三個面向探討。生理方面,病人的情緒內分泌失調,主要是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多巴胺出問題,因此新一代抗憂鬱劑,大多針對三者去調節。另外也可能與遺傳有關;有些慢性病也會誘發憂鬱症。

心理方面,人格特質有關鍵影響,包括成長經驗、兒時曾遭虐待或忽視、對負面情緒的察覺敏感、處理壓力的方式等,都可能導致憂鬱症。社會層面,涵蓋家庭狀況、人際關係、職業功能等,以及社福系統能否給予支持。當巨大壓力來襲時,若沒有足夠的社會支持系統,就可能得到憂鬱症或加重病情。

抗憂鬱劑 不具成癮性

診斷憂鬱症並不容易,林彥鋒指出,必須符合足夠多的症狀,且持續時間夠久,同時嚴重影響到生活,例如無法上班或上學。常見症狀包括食欲變差、失眠、嗜睡、疲勞、無精打采等,還有一些像是頭痛、肚子痛、拉肚子等,若合併焦慮症狀,會出現胸悶、心跳變快、喘不過氣的現象。老年病患較常有身體症狀,部分原因是本身有疾病,心情差讓症狀放大;也可能是不善於表達情緒,轉換成身體狀況來表現。

藥物治療最常使用血清素回收抑制劑,約對半數病人有效,使用4至6周後若效果不佳再換藥;試過2種藥物後,約8成病患有療效。林彥鋒強調,抗憂鬱劑並沒有成癮性,服藥後持續2個月未出現症狀,就算「完全緩解」,之後再觀察半年,無異狀便可停藥。

要避免憂鬱症復發,病患須遠離壓力源。由於憂鬱症病人容易「自動化思考」,常見的有「把結果想到最糟」、「沒有達到100分就是零分」、「把自己想得很重要,覺得別人生氣是因自己」。林彥鋒建議,病人要試著改變想法及處理壓力的方式,一旦又陷入情緒低谷,務必隨時回診。

港人壓力大睡眠質素差 大學證五味子改善腦傳物解失眠

香港2018年5月10日電 /美通社/ -- 港人壓力大、工時長,以致出現不少睡眠問題。衛生署去年發表的2014/15年度人口健康調查報告書,訪問了逾12萬名15歲或以上人士,發現有48%的受訪者出現睡眠困擾,包括難以入眠、間歇睡醒,或早醒後無法再入睡(1)。很多人只重視睡眠時間,忽視了睡眠質素,其實不論睡眠時間多長,若當中的深層睡眠狀態過短,也會導致疲勞、渴睡、善忘、易怒等症狀,甚至令身體無法修復,長遠影響健康。要改善睡眠障礙,除了調節生活習慣外,也可借助補氣的中草藥。卡道斯委託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高錦明教授最新研究證實,中藥五味子有助人體增加深層睡眠狀態,減少半夜醒來次數,大幅改善睡眠質素。

科大研究証實五味子增深層睡眠
科大研究証實五味子增深層睡眠

逾九成受訪者睡得較熟 深層睡眠整體改善逾2倍
專家:4小時深層睡眠 比睡8小時更精神

高教授研究五味子達25年之久,是次特別透過真人測試,證實五味子增加深層睡眠之效。30名年齡界乎20至64歲、聲稱睡眠欠佳人士,持續服用五味子為主的複方兩周,結果發現,95%參加者認為於第七日起,便可以「增加深層睡眠狀態」、「半夜不常醒且容易再入睡」及「更易入睡」;而「睡醒後,較為精神」及「中午/下午較少睡意」兩項效果最顯著,約改善三倍;「增加深層睡眠狀態」則改善逾兩倍。持續服用14天,效果不減。

高教授指出,睡眠當中約有75%為非快速動眼期睡眠 (NREM),其餘25%為快速動眼期睡眠 (REM),NREM 睡眠可分做三個不同的階段,當中第二及第三階段就是深層睡眠,若然深層睡眠可達4至5小時,即使只睡了很短時間,日間也會感到龍精虎猛,工作一天也不覺累。NREM 和 REM 各有用處,前者可促進細胞修復,讓身體得到適當休息,消除白天的疲勞,後者有助鞏固記憶、協調學習能力。

五味子協調「腦細胞傳送因子」功能 幫助入睡平衡臟腑

常見睡眠質素差甚至失眠成因為陰陽失衡、年老和精神壓力大。過大的壓力可令肝腎脾等臟腑失衡,導致睡眠質素差;繼而又會削弱臟腑功能,造成惡性循環,因此高教授建議睡眠質素欠佳人士改善生活習慣,及服用五味子協助紓緩以上問題。五味子是自古至今常用的中藥,唐代藥王孫思邈指出:「常服五味子, 可補五臟之氣」,五味子蘊含的有效成分,具具協調「腦細胞傳送因子」功能 ,能促進人體進入自然熟睡狀態;另一方面,五味子是唯一具有五種味道的中藥,因此可補五臟,為身體「補氣」,調節臟腑,增加深層睡眠,提升睡眠及生活質素。

五味子本品為木蘭科植物五味子的乾燥成熟果實,果肉氣微(2),其營養為水溶性,故不宜泡水服用,以免營養流失。高教授建議以下兩種服用方法:

  1. 以五味子糖漿入饌,比較容易入口;
  2. 以五味子配合有益的印度人參和亞洲人參製成複方,能產生協同作用,更可養肝補氣,提升助眠功效。

5旬老闆服五味子複方加快入睡 睡4小時已夠精神

56歲的陳老闆(化名),常工作至凌晨12時才睡覺,每晚在床上輾轉至2時才能入睡,翌日早上6時便起床上班,睡覺時總是擔心工作,思前想後,醒來感到很疲累和精神欠佳。持續服用五味子複方二週後,其配戴的運動手錶記錄當中有4至5小時深層睡眠,即使睡眠時間不足8小時,醒來也感到精神奕奕,工作一整天也不覺累。

傳媒聯絡:
高錦明教授電郵: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附表:持續服用五味子14天的研究結果


參加者百分比

整體改善倍數

增加深層次睡眠狀態

95.00%

2.2

半夜不常醒

95.00%

1.4

更易入睡

95.00%

1.2

光亮/聲音的影響減弱

89.00%

1.7

睡醒後較精神

89.00%

2.9

中/下午較少睡意

89.00%

2.7

視頻 - https://cdn4.prnasia.com/002071/mnr/video/20180509Kadosh.mp4
圖片 - https://photos.prnasia.com/prnh/20180509/2128449-1

情緒勒索想自殺 失眠是警訊

失眠併發壓力大 跳脫藥物治療有方

被情緒勒索有可能嚴重到想自殺,失眠和焦慮是一種警訊!一位32歲的女性空服員,因十多年來長期受失眠困擾,又與母親關係緊繃,情緒壞到想自殺,經精神科醫師評估,接受臨床心理師治療一段時間後,不但取消自殺念頭,也逐漸遠離安眠藥的依賴。

嚴重失眠變焦慮 情緒崩潰險輕生

另一位35歲的男性患者,長年失業又要照顧失能的父親,導致嚴重失眠,只好整夜都打電動遊戲,結果情況更糟糕,甚至想到要和父親同歸於盡的念頭,經精神科醫師建議接受了臨床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建立信心 輔導找出長處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精神科臨床心理師白世安表示,在輔導的個案中,約有七成的患者深受失眠折磨,上述兩位很特殊的個案,在心理和生理的因素交互影響,就像難於鬆開的繩結,緊緊交纏著患者的身心。那位空姐經八次的心理療程,教導腹式呼吸訓練、漸進式肌肉放鬆訓練、想像式放鬆訓練、冥想感覺訓練等,從專注、放鬆、轉念、靜心到解放自己身心,循序漸進到加強自我訓練。結束療程後兩個月,就不想自殺了,睡覺品質也改善很多。

而那位想要和父親同歸於盡的男性,白世安臨床心理師指出,在增加他反思覺知的訓練和信心建立訓練,輔導他發覺自己的長處,從教導寫求職履歷到面試的模擬,幾個月後捎來好消息,已找到工作,並安頓父親到安養院。這位患者還說,經心理治療後,他深深感覺自殺是蠻恐怖的,好好活下去最重要。

解放身心不失眠 讓自己好好活下去

白世安心理師在執行臨床心理治療中發現,在失眠和焦慮的患者中,常伴隨有工作壓力、失業、親子關係不良等問題最多。他說,這些患者接受臨床心理的訓練,自己回家後能夠照著步驟自我勤練,得到的效果會更顯著。

有失眠和焦慮的民眾最好即早尋求精神科醫師診療,除了藥物治療外,醫師會做最好的評估,接受臨床心理治療是讓患者藉由種種自我訓練和認知,看見內心深處的自己,跳脫情緒勒索的陰影,在治療過程中將獲得雙重效果。最近也有遠從澳洲、美國的德州、加拿大的華人到澄清醫院接受臨床心理的完整療程。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夜夜耳鳴吵到失眠 腦部廔管惹禍

24歲的詹先生,10歲時右眼凸出至眼科檢查,就醫找不出病因,去年因劇烈頭痛、耳鳴,再次檢查發現腦血管異常,進一步確診為腦部廔管;經過微創導管栓塞治療,頭痛、眼部不適及耳鳴狀況完全消失。

血管攝影檢查 確診腦部廔管

收治個案的台北榮民總醫院放射線部神經放射線科主治醫師林重榮指出,該患者於他院進行磁振造影檢查,才發現腦血管異常,經介紹至該院神經放射科門診就醫,今年3月住院接受血管攝影檢查,確診為腦部動靜脈廔管,進行栓塞手術治療,術後狀況恢復良好。

病因不明 好發於中年人

林重榮醫師表示,腦部廔管的發生率約萬分之一,好發平均年齡為50歲,患者多是經由健康檢查發現。目前形成原因不明,根據文獻統計,曾接受頭部手術、拉皮、使用女性荷爾蒙、長期倒立,或是腹部經常用力,都可能增加腦部廔管的發生機率。

耳鳴+眼疾 7成可能罹病

林重榮醫師說明,腦部廔管的常見症狀,包括眼睛紅腫、眼皮下垂、視力減退、耳鳴,進而引發頭痛、記憶力減退、癲癇發作,最嚴重可能發生腦溢血而致命。臨床觀察發現,高達9成患者有單側跳動式耳鳴,頻率與心跳相同,聲音類似咻咻聲;若同時伴隨眼睛不適症狀,7成可能是腦部廔管,建議進一步進行檢查,未及時治療可能造成腦出血風險。

睡眠不好身體差 經常失眠怎麼辦?

由於隨著年齡增長,生理系統老化,老年人的睡眠結構也跟著改變。這些包括睡眠總時數縮短,深層睡眠比例下降及睡眠中斷頻率加。臺灣睡眠醫學會106年最新調查發現,高齡者失眠比率增加,國人50~59歲慢性失眠盛行率為16.7%,60~69歲慢性失眠盛行率為22.7%,高於平均值。

年紀大問題多 失眠症頭百百款

除了年紀會造成睡眠質量下降之外,老年人還有許多其他疾病因素,例如精神疾病(憂鬱、焦慮、酒精、藥物濫用)、內科疾病(不寧腿症候群、睡眠呼吸中止症、慢性疼痛、夜間頻尿)等,皆有可能造成老年人睡眠困擾。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藥劑科藥師鄧筱叡表示,目前失眠主要治療方式包括:認知行為治療、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透過有系統的心理學及睡眠醫學,協助患者去除妨礙睡眠的認知與行為因素,並教導病人睡眠衛生教育,從學習基本的老年人睡眠衛生原則,來改善睡眠問題。

following up~老年人睡眠衛生5原則

1.白天不過度臥床休息,並做適度的運動。

2.維持良好的睡眠習慣,固定睡覺及起床的時間。午睡時間盡量不要超過30分鐘,下午3點過後不要睡覺。而晚上不要太早就寢,老年人平均睡眠時間為6~7個小時,建議盡量撐到晚上10~11點再睡,這樣即使早上4、5點起來,也可以有睡飽的感覺。

3.保持良好的睡眠環境,寢具舒適(被子春夏透氣、秋冬保暖);臥室保持微暗光線,可戴眼罩;如對聲音敏感的人,可以耳罩輔助減少噪聲。

4.留意飲食,勿餓、勿飽、勿快、勿吃不易消化食物。晚餐後少喝流質或飲料,以避免夜間起床上廁所影響睡眠。

5.避免攝取茶葉、咖啡、酒精及抽菸等,這些刺激物質皆會干擾睡眠。

繼續失眠無法睡 藥物治療六方法

另一個老人失眠症的治療方法,就是使用安眠藥。為避免使用安眠藥成癮,及可能衍生的不良反應發生,鄧筱叡建議老人使用安眠藥的原則如下:

1.當經醫師評估後,建議以短效安眠藥為主,用量為一般成年人的1/2到1/3之間。老年人代謝較差,有些長效型的藥物容易因作用時間太長,容易在老年人體內累積,增加白天嗜睡及跌倒風險。

2.經醫師指示下正確使用安眠藥,勿自行減藥、加藥或停藥。長期使用安眠藥若突然停用,通常會產生戒斷症狀,此症狀如焦慮、失眠、疲倦等,因此若睡眠狀況穩定,考慮減少安眠藥的劑量時,須先和醫師討論,以漸進式減量方式來停藥。漸減劑量時須小心監測,若感覺不舒服時,隨時和醫師討論。

3.安眠藥千萬不可與酒精併用,藥物與酒精併用會增強副作用,使跌倒風險增加。

4.提醒安眠藥物要在固定時間服用。服藥後十五分鐘就最好就去躺著準備睡覺,以免藥效發揮時發生跌倒危險。

5.請家人及同住者幫忙注意病人服用安眠藥是否有頭暈、走路不穩、肌肉無力、呼吸困難等情形。若有症狀與顧慮,請務必回診和醫師討論。

6.放在床邊安眠藥數量不要多於1天的量,以免老年人因記憶力下降,增加安眠藥之服用劑量。

藥品用量按醫囑 老年人生更長久

總結來說,許多老年人明知道安眠藥自行加量是不好的,但因失眠問題尚未解決,還是會到處逛醫院拿藥濫用。另一方面,由於老年人對於安眠藥的副作用較敏感,所以家人或照顧者須觀察是否發生運動不協調、過度鎮靜、認知功能破壞、和抑鬱的不良症狀。

其實,「藥」安全使用安眠藥的方法並不難,一般為短期使用,應避免長期服用,以防藥物在體內蓄積或發生跌倒,同時須留意不可隨意自行增加劑量,而導致過度嗜睡的結果。如此一來,老年人使用安眠藥才能安心,睡的亦安心。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