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健康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吃太油、不吃油都會釀膽囊炎! 日常怎麼吃才能避免?

30歲莊先生曾因腹部不適,做了腹部超音波檢查,得知患有膽結石;然而,因沒有持續疼痛,選擇不動手術。日前,為了減重瘦身,嘗試近日非常流行的間歇性斷食,未料,施行不到兩天,便引起腹部劇烈疼痛,緊急就醫,診斷為急性膽囊炎,若放任發炎,恐有生命危險,緊急施行微創膽囊全切除術,術後恢復良好,三天後平安出院。

膽結石高危險群 飲食應注意

台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張健輝醫師表示,膽結石好發於女性、多產、肥胖,以及超過四十歲者;隨著飲食習慣改變,有年輕化以及男性患者增多的趨勢。

張健輝醫師提及,飲食不規律或吃得太油,恐引發膽道炎、胰臟炎等急性發炎,若延誤就醫,更可能併發敗血症,危及性命;不過,若飲食完全無油,或是長時間空腹,膽汁長時間存於膽囊,一樣會讓膽汁蓄積在膽囊裡的時間拉長,凝集成結石,引發急性膽囊炎。

膽囊全切除手術 對生理功能不會有太大影響

治療上,通常會施以膽囊全切除手術;然而,許多民眾因懼怕手術,又擔心膽結石就像一顆未爆彈,千方百計想自行排出膽結石,對此,張健輝醫師強調,膽囊管內管直徑僅約0.2公分,而膽結石多為0.5公分以上,即便結石離開膽囊,也只會造成總膽管或胰管阻塞,且膽汁由肝臟分泌,而膽囊功能僅為暫存膽汁,即便以手術切除膽囊,膽汁仍可經過總膽管進入十二指腸,對生理功能不會有太大影響,患者無須過度擔心。

錯誤飲食習慣會復發 遠離危險因子是上策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膽囊切除後,仍可能因錯誤的飲食習慣,造成膽汁太過濃稠,形成結晶在膽管內慢慢累積成結石,進而引發膽管、胰管發炎。

張健輝醫師提醒,膽結石的發作與飲食密切相關,斷食、長時間空腹、飲食過度油膩、三餐不定時等都是危險因子,建議三餐定時、飲食清淡、少油、多纖,多喝水、多運動,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才能杜絕膽結石的威脅;必要時須尋求專科醫師診治,切勿聽信偏方,以免延誤治療。

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星期六, 10 1月 2015 18:42

脂肪長在討人厭的位置相信是不少女性的噩夢,你是否曾為了達到理想中的身形嘗盡苦頭、用了瘋狂的方法?也許你我周遭就有這樣的激進分子,為了達成目的不擇手段,但這樣的做法值得嗎?在醫學科技如此發達的現今,也許有更好、更有效率的解決方案!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一名25歲女子Penny...

健康資訊

全球僅兩例,英國奶奶沒有痛覺!英國一名不曾痛過的71歲奶奶Jo Cameron,經由英國倫敦大學和牛津大學分析基因,發現她缺乏一種分解酵素,因此血液大麻素(anandamide)濃度偏高,該物質被認為可減少焦慮與疼痛,甚至讓人健忘。Jo...

星期五, 12 4月 2019 12:03
健康資訊

炎炎夏日,防曬成為重要課題,除了防曬乳之外,現今更流行防曬保濕霜,標榜可讓女性朋友的肌膚更年輕,不僅可以防止紫外線,還有保濕功用。然而,許多民眾恐怕都擦錯方式了。英國利物浦大學針對84名大學生的測試顯示,民眾使用防曬保濕霜時,較多皮膚沒有塗到,尤其是眼皮。安特里大學醫院眼科顧問Austin...

星期一, 15 4月 2019 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