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健康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守護地球減少碳排放 每日飲食怎麼吃?

愛護地球人人有責,隨著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更需要每個人從自身習慣做起,且根據研究顯示,多攝取植物性食物的人,能降低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及心臟衰竭的機率。國民健康署表示,維護健康的地球已不是選擇而是必須,每個人都有責任,只要「讓你的下一餐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從改變每日飲食做起,不但能大幅減少碳排放,也對自己健康有助益。

黃豆製品取代1掌心畜肉類 1年減少430萬公噸碳排放

根據研究指出,生產1公斤的牛肉所產生的溫室氣體量比1公斤豆腐高20倍。國民健康署賈淑麗代理署長說明,若以6歲以上國人每人每日以黃豆製品取代1掌心的畜肉類,一年即可減少約430萬公噸碳排放,相當於約70萬輛1600cc汽車繞行地球1圈產生的碳排放,也因此為持續推動保護環境和維護國人健康,國民健康署也訂定每日飲食指南、國民飲食指標,幫助民眾為地球及自己共創雙贏。

掌握選食三原則 為地球達到減碳目的

賈淑麗代理署長解釋,包括選擇當令在地少加工的食材,不減價格低廉、營養價值高,也能減少因加工等所耗費的碳排放,其次則善用豆>魚>蛋>肉的選擇順序,其中,黃豆及黃豆製品產生的碳排放量低,加上脂肪含量低、不含膽固醇,能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最後則適量攝取堅果種子,把握食材種類多元原則,可應照「我的餐盤」建議量,每天攝取多種食材。

養成環保習慣 守護地球從自身做起

此外,國民健康署也透過定期的監測調查瞭解國人不同生命週期之營養需求,與跨部會合作,運用多元食材,設計如高鈣、高鐵、高鋅等食譜,提供給民眾參考。賈淑麗代理署長強調,除了掌握當季、在地、少加工食材等選食三原則,也別忘了用餐時備環保餐盒及餐具、購買適當的份量,減少食物浪費,並多以步行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取代開車,守護地球也能為自己健康把關。

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雞年又到了,簡文仁, 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治療師, 特別設計雞年如意操,鼓勵民眾多動一動。簡文仁治療師也提醒,民眾做雞年如意操激烈動作前,最好做一下伸展、暖身,吃飽飯或太過飢餓時,不適合做激烈運動,建議飯後30分鐘後再運動,較為理想。 一、...

星期三, 11 1月 2017 21:00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