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健康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秋季養生有撇步 乾癢、乾咳不上門

面對夏秋之際的轉換,許多民眾深受皮膚乾癢、乾咳的問題所擾,紛至門診就醫。中醫部賴建銘醫師表示,秋分時節,天氣多變化,加上季節轉化成陰長陽消、晝夜溫差大,此時人體呼吸道黏膜不斷受到冷熱刺激,一旦調節失當,就容易遭受病邪乘虛而入,易出現上呼吸道感染,而引發感冒等不適症狀。

肺部缺乏潤養調節功能易受影響

秋季在一年「生、長、化、收、藏」中處於「收」的階段,五行歸金,五氣中主氣為燥,在人體臟腑中屬肺。秋季燥氣當令,易使人罹患燥病,肺為嬌臟,燥邪易傷肺,肺失津液潤養,則宣發和肅降的調節功能會受到影響,導致乾咳少痰、口鼻乾燥等症狀發生;又肺外合皮毛,若肺失滋養,也會出現外部器官皮毛乾燥的症狀,如:皮膚乾燥、毛髮枯燥等。此外,肺與大腸相表裡,津液輸佈失常,亦會出現大便乾結的情況。

多食滋潤生津食材 搭配中藥服用效果更佳

賴建銘強調,秋季可多食一些滋潤、生津、養肺的食材,如:水梨、蘋果、水蜜桃、柿子、甘蔗、芝麻、木耳、愛玉、海帶、髮菜、昆布、秋葵、地瓜葉等,並盡量避免辛辣炸烤食物。

另外,民眾可根據體質使用中藥材搭配服用,如:沙參、麥門冬、玉竹、百合、知母、天門冬、黃精、西洋參等藥物。再加上「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肺屬金、脾屬土,土生金,土為金之母,補土生金,滋陰養肺的同時,需要有強健的脾胃做後盾,故亦可多食山藥、蓮子、薏仁、大棗、栗子等固護脾胃的食材。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助抑制秋燥症狀

賴建銘提醒,秋天起居養生很重要,宜早睡早起、適當戶外運動、早晚添加衣物、多喝開水補充津液、保持樂觀情及收斂神氣,使內心安寧,以防秋燥的症狀加重。(賴建銘- 臺南市立安南醫院中醫部醫師)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