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健康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多吃蔬果改善腸道菌相 避免肥胖更健康

許多人印象中的細菌就是疾病的來源,但是,有些細菌卻對人體有益。世界上第一個被發現的抗生素「盤尼西林(青黴素)」,盤尼西林自1928年至今仍是許多感染疾病有效的治療藥物,卻很少人記得盤尼西林是來自於黴菌。

動物注射抗生素 食用葷食易受影響

因此,為了讓更多人了解細菌對人體的影響力,台灣素食營養學會、花蓮慈濟醫院、花蓮縣營養師公會及慈濟大學醫學院合辦「細菌與健康研習會」,近三百位學員齊聚一堂共同研習。 澳洲Monash大學榮譽教授Mark Wahlqvist教授表示,人跟其他的動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是生存在同一個大環境中,彼此相互影響。目前人類畜養動物時使用的飼料或治療藥物中使用的抗生素與人類疾病使用的抗生素相同,當人在食用葷食時,就有可能吃進動物體內累積的抗生素,讓病菌出現抗藥性。

益菌分解有害物質 協助合成維生素

正常情況下,腸道內的細菌約有100兆個。慈大生命科學助理教授葉綠舒表示,人的腸道菌可以分為三型:擬桿菌型、普氏菌型與瘤胃球菌型。腸道中的益菌可以協助人體bilophila wadsworthia菌分解養分以及包含黏液、多環芳香烴等有害物質,甚至還可以協助合成維生素。 研究發現,葷食者的腸道菌中出現Bilophila wadsworthia菌與炎症性腸病的發生有關係。

腸道菌的變化有可能造成肥胖、代謝症候群等疾病,透過多吃蔬菜水果的飲食習慣能改變腸道內的菌叢。但是,葉綠舒助理教授強調,改變飲食很快就會影響到腸道菌相,若想發生顯著的改變,需要長期維持同一類型飲食。而若想改善腸道菌相,食用發酵食物也是一種有效的方式,不只會產生維生素、胺基酸等營養,也能幫助好菌生長。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