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植牙常識

口腔植體治療近幾年來頗受歡迎,比活動假牙穩固、體積又較小,沒有活動假牙的異物感,而覆蓋面積又幾乎全無,因此享用美食時不會因隔了一層假牙而口感全無。雖然植牙術後不會有蛀牙問題,還是需要定期維護牙周及植體,否則容易發生牙周及植體的病變!

植牙的植體基本上是固定不動

植牙之所以優於自然牙是因為植體是經由骨整合而與齒槽骨形成一種骨沾黏的結合。基本上是固定不動的。自然牙則是經由牙周韌帶懸吊在齒槽骨內。牙周韌帶提供彈性空間,也幫助抵消咀嚼力以保護牙齒,不至於受到傷害。

另外,牙周韌帶內有特殊神經可感覺實務的軟、硬,感覺咀嚼力道;一旦不慎咬到過硬東西,立刻會讓嘴巴張開,以保護牙齒不至受損。更有甚者,牙周韌帶周邊有些較進化的幹細胞,透過適當引導可以幫助齒槽骨再生。也因為如此,這也提供了牙周病醫師在替患者治療牙周病時,在條件合適下,可以利用骨粉、再生膜、生長因子等引導幹細胞至齒槽缺損區,幫助失去的齒槽骨再生。

定期維持治療以免發生病變

植體的利用基本上取代了失去了牙齒,兼具咀嚼及美觀功能。由於也是深植於齒槽骨中,如同牙齒有牙齦炎及牙周病,口腔植體受到感染也會有植體周粘膜炎及植體周膜炎。並非植牙後一切問題都解決了。還是需要定期找牙醫師作牙周及植體維護治療,否則容易發生牙周及植體的病變!

自然牙病變較好解決問題

植體與牙周一旦發生病變,治療上沒有太大差別,均是由非手術性牙周治療開始,若不行,則進一步手術治療。一般而言,自然牙的效果較植體好,這是因為植體僅靠齒槽骨支持。而自然牙除了齒槽骨之外,還有飽藏幹細胞的牙周韌帶。另外,如果由於對咬牙咬合力過大而造成的植體動搖時,不管植體周圍還有多少齒槽骨包住,由於齒槽骨與植體已經分離,只能將植體取出。但是如果是自然牙時,只要找出原因,適度咬合調整,搖動度就有可能減少,甚至恢復正常。

植牙是缺牙時的另一治療法

植體與自然牙有其共同點,也有特異性,但無法評斷二者優劣,在不得已須拔牙時,植體提供了缺牙時的另一個不錯的治療方式。(文章來源/國泰綜合醫院牙科主任楊岳炤醫師)

撰文/蔡啟聖.整理/高芷瑩

再生牙是目前醫學研究的趨勢之一,但什麼是再生牙?它的原理是什麼?牙齒真的能夠再生嗎?

人人都有蛀牙或掉牙的經驗,目前時下的治療方式是由牙醫先「鑽」去壞死的區域,再使用黏合劑填補坑坑洞洞,普遍會使用人造黏合劑,例如一些含鈣、矽等礦物成分的產品,這些填補物會一直留在牙體裡,而且無法分解,過程中難免會傷害牙齒,容易增加感染機會,使牙齒再次受到侵蝕或剝落。更深層的問題是,牙齒內的正常礦物質平衡將再也無法完全恢復。如果蛀牙問題嚴重,有時在經過多次療程後,最終卻還是無法避免必須拔除牙齒的情形。2016至2017年之間,英國、美國與台灣各自發展出新療程,可望透過牙齒自己的復原力保住原牙,甚至再生新牙!

第一種是對蛀牙的修補技術:

刊登於科學報告期刊(Scientific Reports)的報告顯示,英國研究團隊發現,將浸泡過藥物Tideglusib的可分解吸收的海綿,填補在蛀牙處,牙齒可以漸漸重生,這是透過療程恢復牙本質。在研究中成為關鍵的Tideglusib,是用來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潛力藥物,臨床使用上安全無虞,它可以刺激牙齒幹細胞,進而形成生齒細胞,促進牙本質生長,填補缺陷。幾週後,海綿被分解,新的象牙質取而代之。

研究主持人夏普(Paul Sharpe)教授表示,牙齒不只是像一顆顆在嘴裡隆起的礦物,它其實有自己的生理機能,雖然補牙沒什麼不好,但如果能讓牙齒進行自我修復更佳,因為可以恢復牙齒的生命力。只是這個新療程還是無法讓害怕看牙醫的患者躲過令人難受的鑽牙過程,畢竟牙醫還是必須先將牙齒中已被侵蝕蛀掉的部分移除,才能開始進行治療。

另一種則是取代植牙的技術:

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團隊使用一項新的技術,在患者口腔內植入一個托架,再將患者體內的幹細胞引導至需要牙齒再生的地方,就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牙齒再生」。在這項技術中,植入患者口腔的托架是以天然材料製成的,將托架放置在失去牙齒的牙洞內後,生長的過程中,托架將和它周圍的牙洞組織逐漸融合,甚至還會使周韌帶及齒槽骨再生,這種新技術的好處,是目前傳統植牙手術無法比擬的。

傳統牙科手術的方式,是通過手術將義齒種植到患者口腔內,通常是將附著在義齒上的鈦金屬錐形螺絲直接嵌入患者的頜骨,手術過程相當的繁瑣,而且會造成患者極大的痛苦,恢復期相對的比較長,而且併發症也不少。

圖片

幹細胞有效應用於口腔治療

隨著幹細胞的研究與應用越來越多,醫界已發現在乳牙牙髓、恆牙牙髓和牙根尖、牙周都有幹細胞的存在。其中,乳牙幹細胞可應用於骨再生、神經再生,具有相當潛力,而恆牙裡的幹細胞和牙根尖的幹細胞,前者可促進牙本質再生,治療蛀牙,後者也可促進牙根發育,用來治療斷牙或牙根尖發育不全。

台大醫院日前已完成迷你豬的牙齒再生實驗,由於以靈長類進行動物實驗遭到到各方限制,而豬和人類都是雜食性動物,牙齒形狀類似,所以台大選擇以迷你豬進行實驗對象。研究團隊取得一個半月大的迷你豬牙胚細胞,經體外培養後再植入原豬隻的牙槽骨中,經過36週後,發現該位置長出了大小相同的牙齒。

上述的幾個實驗成果都是相當成功而且振奮人心的,今年開始各研究單位也會進行較有規模的人體實驗,相信不久的將來就能普遍應用到一般牙醫診所了!

圖片

蔡啟聖醫師

學經歷:凱薾抗衰老醫學中心醫師|台灣抗衰老再生醫學會副理事長|聖路易大學公衛博士|聖路易大學醫管碩士|國防醫學院學士|中山醫學大學學士|中山醫學大學傑出校友|國泰醫學中心醫師|龍潭敏盛醫院醫師|範美高氧生醫科技(股)公司董事長

專長:神經外科專科醫師|一般外科專科醫師|抗衰老再生醫學|高壓氧專科醫師|幹細胞研究|老人醫學|功能醫學

圖片

更多精采內容請至《醫美時尚》官網 www.dr-beauty.net

「醫生,我植牙後一直深受其擾,牙肉腫痛流血不說,甚至常發出臭味,您可以救救我的牙齒嗎? 」40歲的陳小姐第一次來奇美醫學中心牙周病科主治醫師官語晨門診看診時這樣訴求。

牙根萎縮裸露 張開笑有陰影

陳小姐於十年前至診所接受上顎前牙區植入三支人工牙根,但從假牙完成後,陸續一直有牙齦流血及發炎的狀況。這幾年牙齦甚至漸漸萎縮,而造成人工牙根裸露的狀況,一開口就露出灰色具有金屬感的人工牙根。

官語晨醫師表示,臨床檢查發現,陳小姐的植牙區域缺乏角化牙齦,造成周圍細菌及殘渣堆積不易清潔,合併周圍嚴重骨吸收,確定罹患植體周圍炎,相當於人工植牙的牙周病。由於發炎破壞齒槽骨太嚴重無法保留人工牙根,建議移除人工牙根並徹底清創發炎區域後,重新進行補骨及補肉手術,將打穩地基後再於正確的位置植牙。

植牙前完整評估 術後正確維護

官語晨醫師指出,缺乏角化牙齦的植牙區周圍較易堆積牙菌斑,如又清潔不當,就有機會造成植體發炎或失敗,因此一般建議進行手術移植,於自己的上顎的顎側牙齦取一小塊游離的牙齦,移植到角化牙齦缺乏的位置。然而此術式須注意避開重要血管,因此植牙相關的手術,也建議由專業手術醫師評估處理。

官語晨強調,只要術前透過完整的評估,徹底地將缺乏的齒槽骨及牙肉處理好,讓植體重植在適合的位置,就能夠讓植牙長久健康。除此之外,病人若有抽菸、牙周病、糖尿病等的問題,都應該先控制穩定後,讓有經驗的醫師做評估是否適合植牙,再配合正確的刷牙習慣及定期回診,才能確保有一口健康又美觀的牙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