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5歲童上課眨眼、大叫不受控 原來是妥瑞症導致

妥瑞症孩子外觀與一般孩子無差異,但當處於有壓力、無聊、疲倦及興奮時,就會出現眨眼睛、裝鬼臉、聳肩膀、搖頭晃腦甚至大叫、咒罵等明顯反覆出現半不自主的動作及聲語的現象。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何政峰職能治療師指出,治療上,目前有許多不同的處理方式能減少症狀的發生,但因妥瑞症會影響外在形象,至今仍無法根治,但妥瑞症不會威脅生命,因此若為症狀輕微者,就不一定非得接受治療。

滿足妥瑞兒動態需求 有助提升專注能力

一名5歲男童,某次媽媽去接他放學時,從幼稚園老師口中得知孩子在上課期間會出現眨眼睛、抖動肩膀的現象,且不時發出類似咳嗽的聲音,影響上課,因此家長送孩子就醫後,經檢查確診有妥瑞症傾向,所幸經復健治療,透過職能治療師藉由團體的動態感統活動並搭配有趣的認知教具,以滿足孩子動態需求,目前專注能力已明顯提升。

治療妥瑞症非針對症狀 應優先改善其他問題 

何政峰職能治療師說明,治療妥瑞症患者應優先改善其他問題,而非因外在表現而針對症狀治療,像是個案因干擾行為,源自家長平時多給予靜態活動,導致孩子平時活動量不足,影響上課專注度,但經由職能治療師安排特定的活動後,提供個案足夠的活動量,順利改善男童不佳的學習情況。

了解接受妥瑞症疾病 提供友善學習環境

此外,妥瑞症除了有動作及聲語的症狀外,也有可能有強迫症、易分心、專心度不足、過動、學習困難、自閉等其他狀況並存。復健科主任周建文醫師提醒,比起要藥物治療,家長更需了解與接受妥瑞症這個疾病,讓身邊的人可以一起學習與此疾病的共存,像是老師可以安排讓同學們對妥瑞症的正確了解等方式,透過營造友善的環境,讓妥瑞兒更能適應校園環境。

7歲女童騎腳踏車跌倒 手肘當場變形骨折

肘關節的肱骨髁上骨折是兒童常見的骨折,多發生於孩子騎腳踏車、滑板等活動時不慎跌倒,而使用前臂撐地所導致,輕者造成手肘骨折變形,嚴重可能合併神經血管受損。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骨科林昱成醫師表示,治療上,若為輕微移位,可採閉鎖性復位及石膏固定治療,但若明顯移位,則需進行閉鎖性復位及經皮穿針固定之微創手術;另外,也需注意血管是否受損以及神經是否受傷或被壓迫。

女童肱骨髁上骨折 手術治療順利復合

一名7歲女童,某次騎著腳踏車時,不慎在下坡路段跌倒,當下直接使用左手往地上一撐,就坐在地上大哭,家長急忙查看發現女童左手肘關節處腫脹變形,緊急送醫治療。林昱成醫師提及,經檢查發現女童為肱骨髁上骨折,所幸經手術治療後,石膏固定,持續門診追蹤復位情形,目前骨頭已順利癒合,恢復正常生活。

兒童骨折後生長修復快 多數適當治療皆能康復

林昱成醫師說明,復位手術會採以全身麻醉,術後再以石膏固定患部,以確保骨頭能在正確位置癒合,家長也不用過於擔心,兒童因擁有厚實骨膜及豐沛的血液循環,面對骨折後的生長及修復、重塑相當強大,多數孩子經過適當治療及後追蹤,都能逐漸恢復原狀,且不會留下明顯後遺症。

兒童不慎骨折 應把握黃金治療期就醫

不過,孩子在使用石膏固定期間,也須仰賴家長平時多觀察孩子手部活動循環狀況,且遵循醫囑定期回診追蹤,以確保骨頭復原情況。林昱成醫師呼籲,若兒童不慎受傷,家長千萬不要自行嘗試幫孩子復位,應盡早就醫診斷,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影響孩子後續骨癒合不良等情況發生。

走路暈眩、聽力差 竟是耳朵長皮蛇?

秋天是帶狀疱疹(皮蛇)的好發季節,一名52歲女士長期頭暈並且伴隨聽力減退,起先不以為意,以為過一陣子自己會好,有天她突然覺得右側耳朵疼痛,伴有明顯的頭痛,兩天後女士的症狀並沒有消失,反倒是右側耳後腫脹明顯後發作時如電擊般的劇烈疼痛,疼痛指數破表,原來才發現是少見的耳朵皰疹引起。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逐步改善症狀,已漸漸恢復原有的生活品質。

中醫師吳宛容表示,患者因為更年期後導致免疫系統失調,加上長期的睡眠不佳,才會誘發耳帶狀皰疹,這種同樣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病毒侵犯顱神經節和面神經,容易產生劇烈耳痛、耳聾、眩暈嚴重還會導致面癱。

耳帶狀泡疹易與腮腺炎混淆 確診常已過黃金治療期

耳帶狀皰疹一般症狀不典型,通常首發症狀並不表現為皰疹,而是出現耳部淋巴結腫大、耳痛等症狀,所以常常會被當成腮腺炎、中耳炎治療。很多患者耳痛後數日才出現耳周皰疹、周圍性面癱,此時才能確診,但是這時黃金治療期已經過了一大半,所以往往後續的預後都不是這麼理想。

這時建議除了抗病毒藥與類固醇外,中醫的內外治法可以加速患者復原,中醫的用藥與西醫的抗病毒藥,止痛藥,類固醇並不會有太多的交互作用,相反的透過中醫的辨證,可以加快患者的病程,減輕患者的疼痛狀況。

中醫辨證三類型 治療主要清熱退火、活血化瘀

中醫辨證類型主要可分為包括肝膽風火、脾經濕熱、氣滯血瘀三種。患者常見多種症候合併出現,臨床上用藥常使用龍膽瀉肝湯,牛黃清心丸、托裏消毒飲,來改善發炎,如果發炎的症狀較為嚴重就加強清熱退火的處理;復原情況不好,當患者免疫系統本來就較差的話,就要注意「脾胃」的問題;而改善疼痛的問題最重要就是要注意「活血化瘀」的部分,其他如銀翹散、真人活命湯、胃苓湯、三黃瀉心湯等丟能有效的緩解帶狀皰疹後的神經痛。

中醫其實有針對帶狀皰疹的外治法-青黛退熱解毒膏:

生大黃20克、冰片5克研末,青黛粉50克,雞蛋3枚(取蛋清)。

將青黛,生大黃,冰片用蛋清調勻塗抹患處,每日3次,青黛性味咸寒,歸肝、脾、胃經,以清熱解毒、涼血消斑見長,輔以蛋清寒涼清熱,大黃冰片膏外敷

生大黃,味苦性寒,有活血化瘀,消炎破積之功效,冰片味辛涼微寒,開竅散郁,消炎止痛,此方具有止痛、乾燥,收斂創面之作用,但是建議諮詢合格的中醫師才了解是否適合使用。

當患者有明顯水泡出現時,洗澡可用溫水沖洗,小心勿弄破水泡,這時不可泡澡,若水泡已破裂,不可碰到水,平常用紗布蓋住傷口,避免衣物摩擦,塗抹新藥前,可用乾淨棉片搭配生理食鹽水濕敷,去除舊藥膏後再塗新藥。

飲食忌辛辣溫熱 加強運動提升免疫力

飲食上忌食辛辣溫熱食物,酒、煙、生薑、辣椒、羊肉、牛肉及煎炸食物等辛辣溫熱之品,食後易助火生熱。中醫認為,本病為濕熱火毒蘊結肌膚所生,故該病患者應忌食上述辛辣致熱食品。清淡飲食,高粱厚味,易使本病之濕熱毒邪內蘊不達,病情纏綿不愈。透過健康飲食和正常作息或加強運動,來提高身體免疫力,及早就醫,把握黃金治療期,隨時提高警覺以防皮蛇悄悄纏上身。

手肘痛疼痛無力 復健科醫師教7大招預防網球肘

方小姐因手肘疼痛無力數月,近期症狀加劇至無法入睡,前往至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復健科就醫,才發現他的疼痛是因為工作長期使用滑鼠及鍵盤的姿勢不良,造成的肱骨外上髁炎,俗稱網球肘,呂學智醫師表示,家庭主婦、廚師、木工、園藝工作者、貨運人員、電競選手與電腦工作者,因長期重複動作及不當受力,高居網球肘常見族群。

錯誤動作不當受力 增加慢性勞損

復健科呂學智醫師表示肱骨外上髁炎,意即伸腕肌群肌腱發炎,是手肘肌腱炎常見之一,是一種慢性勞損,一般因肢體長期進行重複且錯誤的動作和不當受力造成,例如運動或搬重物時,過度使用橈側伸腕肌腱,容易造成肱骨外上髁附近產生疼痛感,若未適時治療,疼痛感會持續惡化,造成手肘或手腕活動或抓握時,肘關節外側與前臂肌肉會疼痛,甚至擰毛巾、轉門把時都會痛,嚴重時即便在休息時也會疼痛。

手肘肌腱炎 改變姿勢少發作

呂學智醫師分析門診的手肘肌腱炎常見族群有三類,第一類為需要反覆且大量使用前臂者,例如家庭主婦、廚師、木工、園藝工作者、貨運人員、電競選手與電腦工作者,第二類為使用錯誤姿勢進行伏地挺身訓練者,因手臂外展太開或手掌離胸線太遠,導致手肘壓力過大而使肌腱、韌帶拉傷與軟骨磨損,第三類為延誤治療,手肘外側受傷卻未正確就醫,長時間的延誤治療而導致的肌腱累積性傷害,進而演變為網球肘,若在治療後仍未改變錯誤的姿勢習慣,很容易反覆發作。

預防網球肘 7大招這樣做

呂學智醫師提供預防網球肘的7大方法:

1.手掌朝上:抬起或抓取任何物品時,可先將手肘彎曲九十度並維持手掌朝上。

2.減少重複使用:避免重複過度使用手腕與手肘,讓手腕與手肘多休息。

3.以力代力:避免過度使用手臂發力,例如搬重物時將物品靠近軀幹,可善用腰部與腿部肌群的身體力量,輔助手臂完成動作;家庭主婦或廚師可使用較輕量化的鍋具。

4.運動前要暖身 :特別是手肘、手腕及手臂。

5.尋求專業診療:藉由肌肉骨骼超音波診斷肌腱韌帶受損情況,並接受藥物治療或復健與物理治療,例如局部精準小劑量藥物注射或治療型超音波、雷射、電療等;藥物與復健亦可互相搭配,相輔相成。

6.搭配使用副木:穿戴1-2小時之後卸除,休息1小時再重新穿戴。嚴重者可睡覺時戴著副木,讓肌腱得到適當休息。

7.正確使用護肘:手腕、手肘痠痛時,配戴於肘外髁下或疼痛點兩指幅寬的位置,避免直接強壓在受傷的部位,可緩衝肌腱的張力,避免肌肉再度受到拉扯,讓護肘達到最好的效果。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Friday, 25 February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