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男性疾病

一項美國研究指出,到2012年,美國有超過一萬三千位男性得到乳癌的案例,而男性罹患乳癌的死亡率遠遠超過女性。根據統計,美國今年就有2360名男性被診斷出罹患乳癌,而且有430名男子因此喪生,死亡率將近20%。研究負責人喬恩·格雷夫博士(Dr. Jon Greif)認為:「可能跟女性比較會有乳癌篩檢的想法有關,呼籲女性定期作乳房攝影及臨床乳房檢查的宣導,讓女性友機會提前發現乳癌的異狀,及早治療。」此外,據科羅拉多州丹佛大學艾琳·托馬斯(Eileen Thomas)的研究顯示,甚至有80%的男性受試者以為,乳癌是女性才會得的疾病。 儘管女性(1/8)得到乳癌的機率是八分之一,遠高於男性罹患乳癌的比率千分之一,根據美國國家癌症資料庫資料顯示,男性罹患乳癌的案例在發現時,有許多己經在後期,更可能已經開始擴散,讓治療更為困難。 女性會比男性容易得到乳癌的原因不外乎是雌激素分泌的因素,但是,男性仍然有乳房組織,某些細胞也可能產生癌變,而且這些癌變的細胞若進入乳房的淋巴管,再進入到淋巴結,癌細胞就會經由血液擴散到身體其他器官。 目前男性罹患乳癌的確切因素還不清楚,但是有許多風險因素,和女性一樣。另外,如果有家族有乳癌病史,罹患機率更高,而且隨著男性年齡逐漸增長。根據研究,男性診斷出乳癌的年紀平均在68歲,而基因是最大宗的危險因子,吸煙、肥胖、酗酒與輻射都會提高人們罹患乳癌的風險。專家建議,如果家中有乳癌病史的男性,最好在35歲以後,每3-6個月進行一次例行的臨床乳房檢查,並在40歲時做一次乳房攝影,但是一般男性應該如何進行乳癌的防治,仍然缺乏確切的建議。 戒除不良習慣、以保身體健康!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 2014/11/17
陽痿原本是年紀愈大發生的比例愈高;不過,泌尿科醫師發現,勃起功能障礙,連20歲初頭的男大學生也跑不掉。原來這名男大生有糖尿病,因為糖尿病造成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進而影響海綿體血管壁平滑肌放鬆,才導致他出現陽痿。

收治這名男大生的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陳煜醫師表示,這名21歲男大生和女友交往一年,平常性行為都很正常也很頻繁,一個月前突然身體感到疲累,對性愛也提不起勁,有時候一戴完保險套就軟了,剛開始以為是因為熬夜沒體力,後來發現早上也沒有晨間勃起,女友想愛愛也沒辦法,只好在女友陪伴下來求診,結果竟然是因為糖尿病造成。

注意「性愛微弱」訊號 及早就醫重振雄風

陳煜醫師提醒,勃起功能障礙通常是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就醫時除了檢查性功能以外,也要注意是否合併有慢性病,影響陰莖血管充血功能。慢性病通常不易發現,所以身體出現「性愛微弱」訊號,例如想做卻不硬,硬了卻很容易軟,就應該就醫檢查,才不會造成惡性循環。

陳煜醫師說,造成糖尿病患勃起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糖尿病患者的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會影響海綿體血管壁平滑肌放鬆問題。勃起功能障礙雖非男性糖尿病患的專有疾病,卻是糖尿病很常見的併發症,也是降低生活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20歲左右的男性糖尿病患不到5%有勃起功能障礙,30-40歲則有15%,到60-70歲更高達65-70%。

過去因忌諱就醫,許多年長者因糖尿病求醫後,經治療才改善陽痿,但糖尿病屬慢性病,很容易拖延病情,導致初期輕度勃起功能障礙沒有及時治療,最後變成中度或重度勃起功能障礙。然而,現在年輕人比較有性愛危機意識,因為初期出現勃起功能障礙就會急著求醫,除了可以對症下藥外,透過醫師診斷檢查,更可以追查到引起勃起功能障礙的原因,例如糖尿病或三高疾病。

輕度勃起功能障礙 壯陽藥改善效果好

陳煜醫師表示,台灣勃起功能障礙患者85~95%皆屬輕度勃起功能障礙,使用壯陽藥治療的有效改善率高達九成,但若拖延到中度或重度,治療效果會降低到只有五成。對於年輕陽痿患者,建議可以使用劑量較低的口溶錠壯陽藥,口溶錠壯陽藥隱密性高,較受年輕族群的青睞,不需喝水搭配可避免伴侶發現服藥,降低尷尬場面。另外,口溶錠劑型作用速度較舊藥物快15~30分鐘,加上可縮短不反應期,提高做愛次數,適合體力好的年輕族群,是輕度勃起功能障礙患者不錯的選擇。

※輕度勃起功能障礙的三大「性愛微弱訊號:

1.陰莖剛開始會硬,但常常還沒射精就軟掉。
2.過去輕易可以執行的女上男下體位,現在卻沒辦法做。
3.性愛頻率下降,導致信心下降,最後擔心無法滿足另一半不敢做愛。


如果你有在吃止痛藥,千萬別疏忽身體所出現的水腫現象,有可能已經傷害到腎臟。就有一名四十歲左右男子,因為關節疼痛吃了止痛藥後,不但小便出現泡泡,還全身水腫,進一步就醫才發現,已有腎絲球病變,差一點就要洗腎。

長期或過量吃止痛藥會傷腎 小便變少、蛋白尿

收治這名男子的衛福部桃園醫院腎臟內科醫師曹祐慈表示,很多人都知道長期或過量吃止痛藥會傷腎,一般多是因為小便變少來就醫;其實,還有一類型會有大量蛋白尿,小便會有泡泡,而且會全身水腫。該男子原本只有輕微水腫,卻不以為意,結果導致出現腎絲球病變,所幸經由藥物治療,才擺脫洗腎命運。

服用NSAID止痛藥 鹽份與水份會滯留體內

所以,民眾吃止痛藥要非常小心;曹祐慈醫師指出,很多人服用NSAID非類固醇類止痛藥通常都會有輕微水腫,甚至痠痛貼布中就有此成分,有些人因為頭痛吃這類止痛藥好幾天,就會累積使得鹽份與水份滯留在身體內,然而在停藥後水腫就會消失。

腎臟穿刺檢查染色體 確認腎絲球病變

但是沒想到,這位男子在停藥了仍無法消水腫,而且小便有泡泡,這才趕緊就醫。曹祐慈醫師進一步指出,經由安排住院檢查,包括抽血做免疫標記生物指標檢查,由於生物指標不完全,因而在解釋病情並討論後,決定做腎臟穿刺檢查染色體化驗以及電子顯微鏡檢查,這才確認是腎臟的腎絲球發生病變。

即使是腳水腫 也要追蹤以免惡化

所幸這名男子在經由即時藥物治療後反應非常好,目前腎功能已恢復,而且不用洗腎。曹祐慈醫師提醒,民眾在服用這類NSAID止痛藥時,有不少人只是有輕微腳水腫,大都認為沒關係,等停藥後就會改善;其實,即使是有腳水腫也要小心,一定要就醫追蹤,以免腎臟出現惡化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