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健康機構

香港2022年9月28日 /美通社/ -- 由亞洲癌症研究與教育聯盟(ACARE)策動,香港綜合腫瘤中心及華昇診斷中心今日宣佈合作發起嶄新的「免費糞便大腸癌基因測試」,為香港市民提供免費篩查大腸癌的機會,以提升公眾對大腸癌篩查的意識,降低大腸癌患病風險。

大腸癌是香港第二位最常見的癌症,在2019年錄得5,556宗新症,佔全港癌症新症總數的15.8%,同時亦導致2,174人死亡,是香港癌症第二號殺手。有研究顯示,大腸癌如能在發病初期時發現,五年的存活率達90%,而及早發現大腸癌的方法卻仍未被重視,大部分市民對現存的篩查計劃仍然卻步。

有見及此,在ACARE的推動下,香港綜合腫瘤中心聯同華昇診斷中心,合作發起本次「免費糞便大腸癌基因測試」。此次「免費糞便大腸癌基因測試」藉著華昇診斷中心推出的大腸癌自我採樣檢測技術,與一般的大腸內窺鏡檢查及大便隱血檢測等篩查方法相比,有着非入侵性、高靈敏度、檢測時間短的明顯優勢,一次可以檢測出大便中的三個生物標記和腸道是否有腸瘜肉。同時省時方便、流程簡單、易於使用,檢測者只需在家自我採集大便樣本,無需服用輕瀉劑,採樣前亦可如常飲食,便可輕鬆進行大腸癌檢測。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設計了是次免費大腸癌基因及大便隱血檢測流程,並將進行樣品收集及項目數據分析。香港綜合腫瘤中心代表區兆基醫生表示:「一般的大腸內窺鏡檢查及大便隱血檢測流程複雜,同時價格比較昂貴,檢測結果亦未必100%準確,往往會令人們望而卻步,找藉口一再推遲檢測。現時如果有一種非入侵性、省錢方便的的檢測方法可以做到大腸癌的檢查,將非常具有吸引力,可以令到公眾提早檢測篩查,了解自己是否有患大腸癌的風險。」

希望透過本次「免費糞便大腸癌基因測試」,向大眾科普推廣新型易用、價格相宜的大腸癌篩查技術,以及提升公眾關注大腸癌篩查,及早篩查及早預防,提升治癒機會,減低患癌風險。

關於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於2015年正式成立,提供優質和完善的一站式、跨專科診斷及腫瘤治療服務。由2016年起,香港綜合腫瘤中心與香港港安醫院腫瘤中心成為策略性合作機構,將一條龍、跨專科的日間癌症診治服務模式引進香港。癌症患者可於交通方便的日間化療中心接受診治,有需要時可轉介到位於司徒拔道的香港港安醫院腫瘤中心,接受最先進的精準放射治療及周全的住院和緊急醫院服務。我們的「全面癌症護理」實踐,體現在全方位的服務上;從癌症預防、篩查、影像檢測和診斷,到多學科治療,皆以提高病人治療、存活和生活質素為目標而不斷前進。

關於華昇診斷中心有限公司

華昇診斷中心有限公司,是中國生物科技服務控股有限公司和華大基因健康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的合資公司。華昇診斷中心有限公司旗下有一間具備HOKLAS資質的醫學化驗實驗室,由本地MLT和華大管理及技術人員共同組建的專業檢測團隊運營。因應香港新冠疫情,華昇快速建立高品質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以應對更多挑戰同機遇。秉承香港齊心抗疫的使命,全心全意為香港市民服務。

華昇診斷中心自2020年6月以來一直全力配合香港政府,積極參與抗疫工作。華大火眼實驗室技術解決方案,打造出高通量核酸檢測實驗室,如中山火眼實驗室、馬鞍山火眼實驗室。承接機場外防輸入新冠檢測、深圳灣口岸檢測、港珠澳口岸檢測、社區檢測中心及多個流動採樣站。2022年,華昇診斷中心開始提供24小時新冠上門檢測服務、HPV檢測及大腸癌檢測服務。未來將會推出更多的檢測服務,業務發展包括癌症篩查計劃、伴隨診斷、腫瘤檢測、用藥指導等。

媒體徵詢: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Jeffrey Du
This email address is being protected from spambots. You need JavaScript enabled to view it.

亮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Candy Tang
This email address is being protected from spambots. You need JavaScript enabled to view it.

纽约2022年1月24日 /美通社/ -- 紐約醫療集團 (NYMG) 在華盛頓大學 (17) 的放射學期刊上發表了一項 2022 年一月的研究案例,其中包括變形之後的 S 形頸部 X 光片,紐約脊醫發現 X 光片上的短信脖和頸部畸形存在很強的關聯。頸部向下彎曲會導致頸椎變形。研究作者建議頸部錯位的人應該去看脊醫醫治神經系統症狀。

COVID-19 Omicron 大流行使數百萬人在家辦公時花費更多時間在電子產品上,從而增加了「短信脖」風險。自大流行開始以來,香港脊骨神經科醫生發現短信脖症的患者有所增加。雖然人們越來越意識到這種情況,但他們說它值得更多關注。

「大多數人在疼痛之前不會考慮他們的糾正坐姿。若長時間低頭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科技產品,身體長期維持同一個姿勢或姿勢不當,會增加肌肉壓力,導致肩部、頸部、背部等慢性疼痛,同時頭向前傾,增加對全身的壓力,還可能引發肩頸痠痛,頭痛等問題。」紐約醫療集團創始人、香港執業脊醫協會主席朱君璞説。

香港執業脊醫協會主席朱君璞醫生
香港執業脊醫協會主席朱君璞醫生

在疫情底下,許多人突然轉向在家工作,大多數人沒有為在電腦上工作而設計的符合人體工程學的正確椅子。此外,在筆記本電腦和手提電話的工作量也可以導致許多短信脖。短信脖是過度低頭或長時間低頭來收發簡訊或使用行動裝置做其他事情所引起的肩頸酸痛。

「在疫情年下有許多臨床病例報告表明,不良姿勢會導致上背部和頸部區域的微創傷和壓力,並導致疼痛和不適 (1, 2, 3, 4)、頭暈 (5,6,7)、麻木 (8.9)、腸胃問題 (10,11,12) 和脊椎側彎 (13-16)」朱醫生說。

學生和成人經常花幾個小時蹲在他們的筆記本電腦前,仰著脖子盯著他們的電腦、桌子、廚房櫃檯,甚至在床上。它們的 X 射線可以改變其原始形狀並退化。但可以通過脊醫治療來扭轉形狀和症狀。

使用 iTrac® 等脊柱重塑系統和脊醫生物物理學等治療方法,有助於糾正脊柱排列。 iTrac® 的專利高科技設計具有先進治療邏輯的計算機控制功能,其令患者滿意的舒適性包括溫和的氣動牽引。軟組織治療也可以很好地緩解肌肉疼痛(18)。結合起來,該系統有助於增強現代物理醫學診斷。

有鑑於現時在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醫學院並未能提供脊醫相關專科教育,紐約醫療集團與多間大學成立學術合作項目和獎學金計畫,不僅為人才提供了成長平台,更有利於醫思健康進一步在行業建立起人才進入壁壘,培訓更多醫生服務市民。

他還提到姿勢也會導致下背部疼痛(19-21),適當的睡姿很重要。仰臥,在脖子下面放一個枕頭,以支撐脖子的弓形而不是頭部的重量。

新的 Omicron 疫情將改變人們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國家和地方的遏制政策,公司、組織和機構鼓勵其員工在家遠程工作以確保安全。由於雇主已經支付了固定成本為員工建立遠程工作系統,因此在大流行之後在家工作將變得更加普遍。良好的姿勢並在新常態下保持健康更為重要。

研究項目聯絡: 紐約醫療集團科研部This email address is being protected from spambots. You need JavaScript enabled to view it.www.nymg.com.hk

參考資料:

1) Chu ECP, Chakkaravarthy DM, Lo FS, Bhaumik A. Atlantoaxial Rotatory Subluxation in a 10-Year-Old Boy. Clin Med Insights Arthritis Musculoskelet Disord. 2020 Jul 1;13:1179544120939069.

2) Chu ECP, Lo FS, Bhaumik A. Plausible impact of forward head posture on upper cervical spine stability. J Family Med Prim Care. 2020 May;9(5):2517-2520. doi: 10.4103/jfmpc.jfmpc_95_20. eCollection 2020 May.

3) Chu EC, Lo FS, Bhaumik A. Secondary atlantoaxial subluxation in isolated cervical dystonia-a case report. AME Case Rep. 2020;4:9. doi: 10.21037/acr.2020.03.03. eCollection 2020.

4) Chu ECP, Ng M. Long-term relief from tension-type headache and major depression following chiropractic treatment. J Family Med Prim Care. 2018 May-Jun;7(3):629-631.

5) Chu EC, Wong AY. Cervicogenic Dizziness in an 11-Year-Old Girl: A Case Report. Adolesc Health Med Ther. 2021 Nov 26;12:111-116.

6) Chu EC, Zoubi FA, Yang J. Cervicogenic Dizziness Associated With Craniocervical Instability: A Case Report. J Med Cases. 2021 Nov;12(11):451-454.

7) Chu ECP, Chin WL, Bhaumik A. Cervicogenic dizziness. Oxf Med Case Reports. 2019 Nov;2019(11):476-478. doi: 10.1093/omcr/omz115. eCollection 2019 Nov.

8) Chu ECP, Lin AFC. Neck-tongue syndrome. BMJ Case Rep. 2018 Dec 4;11(1). doi: 10.1136/bcr-2018-227483.

9) Chu ECP, Alleviating cervical radiculopathy by manipulative correction of reversed cervical lordosis 4 years follow-up. J Family Med Prim Care. 2021 Nov;10(11):4303-4306.

10) Chu ECP, Lee LYK. Cervicogenic dysphagia associated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A case report and brief review. J Family Med Prim Care. 2021 Sep;10(9):3490-3493.

11) Chu ECP, Shum JSF, Lin AFC. Unusual Cause of Dysphagia in a Patient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Clin Med Insights Case Rep. 2019 Dec 29;12:1179547619882707.

12) Chu EC, Butler KR. Resolution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Following Correction for Upper Cross Syndrome-A Case Study and Brief Review. Clin Pract. 2021 May 21;11(2):322-326.

13) Pu Chu EC, Chakkaravarthy DM. Changes in radiographic parameters following chiropractic treatment in 10 patients with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 Clin Pract. 2020 Sep 4;10(3):1258. doi: 10.4081/cp.2020.1258. eCollection 2020 Sep 4.

14) Pu Chu EC, Kai Huang KH.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observation and brace treatment for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J Family Med Prim Care. 2017 Apr-Jun;6(2):447-449.

15) Chu ECP. Lumbosacral transitional vertebra as a potential contributing factor to scoliosis: a report of two cases. Asia-Pac Chiropr J. 2020;1.1.

16) Leung K, Huang K, Chu EC. Chiropractic management as conservative care for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 cases report. Asia-Pac Chiropr J. 2021 September; 2(2).

17) Chu EC. Preventing the progression of text neck in a young man: A case report. Radiology Case Reports. 2022 January; 17(3):978-982.

18) Chu ECP, Wong AYL, Sim P, Krüger F. Exploring scraping therapy: Contemporary views on an ancient healing - A review. J Family Med Prim Care. 2021 Aug;10(8):2757-2762. doi: 10.4103/jfmpc.jfmpc_360_21. Epub 2021 Aug 27.

19) Chu EC. Change in Pelvic Incidence Associated With Sacroiliac Joint Dysfunction: A Case Report. 2022 January; J Med Cases. 2022;13(1):31-35

20) Chu E. Thoracolumbar disc herniation: a hidden cause of monosymptomatic nocturnal enuresis. European Journal of Molecular and Clinical Medicine. 2021 April; 8(3):2834-2840.

21) Chu ECP. Taming of the Testicular Pain Complicating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Spinal Manipulation. Am J Mens Health. 2020 Jul-Aug;14(4):1557988320949358.

Media Contact
NYMG
Contact: Secretarial office This email address is being protected from spambots. You need JavaScript enabled to view it.
Website: www.nymg.com.hk

上海2020年6月29日 /美通社/ -- 綠葉制藥集團從西班牙生物制藥公司Pharma Mar, S.A.(PharmaMar)許可引進的抗腫瘤創新藥 -- Lurbinectedin即將在中國進入臨床階段。目前該藥物的臨床試驗申請已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受理,用於治療小細胞肺癌(SCLC)。

Lurbinectedin是一種RNA聚合酶II的抑制劑,它不但能夠選擇性地抑制多種腫瘤所依賴的致癌基因轉錄過程,還能抑制腫瘤相關巨噬細胞的轉錄過程,以及下調對腫瘤生長至關重要的細胞因子的產生。今年6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加速批准該藥物在美國上市,用於治療接受鉑類藥物化療後出現疾病進展的復發性小細胞肺癌成人患者。

Lurbinectedin的ORR達到35%,DoR中位數為5.3個月

Lurbinectedin的在美獲批基於一項Lurbinectedin單藥治療105例鉑類藥物化療後疾病進展的SCLC成人患者(包括鉑類敏感和耐藥患者)的開放標簽、多中心、單臂研究的臨床數據。研究結果顯示:研究者評估的總有效率(ORR)達到35%,緩解持續時間(DoR)中位數為5.3個月;獨立審查委員會(IRC)評估的ORR達到30%,DoR中位數為5.1個月。

除了在美國獲批以外,Lurbinectedin還於近期通過特別准入機制,優先服務於澳大利亞和新加坡患者。此外,該藥物也已相繼在美國、歐盟、瑞士和澳洲獲得用於治療小細胞肺癌的孤兒藥資格。

為中國SCLC患者提供創新治療方案

無論在全球還是中國,肺癌都是發病率最高、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肺癌新發病例數和死亡病例數分別高達77.4萬和69萬。小細胞肺癌是侵襲性更強、更難治療的一種肺癌類型,約占全部肺癌患者的15%。該領域的新藥進展緩慢,有效的已上市藥物數量非常有限。

2019年4月,綠葉制藥與PharmaMar達成授權研發合作協議,獲得Lurbinectedin在中國開發及商業化的獨家權利,包括小細胞肺癌在內的所有適應症,並可要求PharmaMar進行該藥物的技術轉移,由綠葉制藥在中國生產。

綠葉制藥集團管理層表示:「肺癌是我國最大的『癌症殺手』,小細胞肺癌惡性程度高、但治療手段卻很有限。基於Lurbinectedin在美國的各項臨床數據,我們相信該藥物能為廣大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選擇,也能借力公司在抗腫瘤治療領域的優勢和資源,與公司其他現有產品更好的協同發展。」

關於綠葉制藥集團

綠葉制藥是致力於創新藥物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國際化制藥公司。綠葉制藥在中國、美國和歐洲設有研發中心,擁有超過40個中國在研藥物和10多個海外在研藥物,在中樞神經和腫瘤領域已有多個創新制劑和創新藥在歐洲、美國、日本開展注冊及臨床研究。綠葉制藥在微球、脂質體、透皮釋藥等先進藥物遞送技術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在生物抗體、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等領域進行了積極布局和開發。

綠葉制藥深度布局全球供應鏈體系,已在全球建有8大生產基地,超過30條生產線,並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GMP質量管理和控制體系。公司現有30余個上市產品,產品覆蓋腫瘤、中樞神經、心血管、消化與代謝等治療領域;業務遍及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中國、美國、歐洲、日本等全球主要醫藥市場,以及高速增長的各地新興市場。

如需了解更多內容,請訪問綠葉制藥集團官網:www.luy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