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健康機構

-鼓勵員工及早查找痛因

香港2020年5月14日 /美通社/ -- 適逢「世界子宮內膜異位症日」,不少企業支持「WeCare.正視經痛」活動,鼓勵員工關注及正視經痛問題,及早進行超聲波檢查,防患於未然。香港婦女中心協會亦呼籲機構關懷在職女性健康及需要,提供更包容更友善的工作環境,讓女性員工可以安排專科醫生進行婦科檢查。都市女性每月受經痛困擾,生活及工作表現備受影響,更因謬誤頻生而忽略經痛可能是婦科囊腫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徵。根據香港城市大學最新研究顯示[1],近六成受訪者習慣把經痛視為正常,自行嘗試不同的舒緩或止痛方法,忽視疾病的可能性,並未有求診及進行婦科檢查找出痛因,導致延醫而令病情轉差。

WeCare.正視經痛」強調婦科檢查之重要性
企業積極參予推動婦女健康提升員工歸屬感

英國市場研究公司 YouGov 2017年的調查顯示[3],有九成本港在職女性認為經痛會影響她們的工作表現,因為痛楚令她們難以集中精神、體力變得衰弱,甚至要早退回家臥床休息。同時,大多數女性表示即使有需要,因難以安排時間而不會即時預約婦科醫生查詢[1]。可見經痛問題對員工身體隱憂、公司運作及效率帶來負面影響。「WeCare.正視經痛」活動希望幫助深受經痛困擾的員工,並鼓勵各機構積極響應,一同以正確及專業的方法正視經痛問題。

參與公司可透過活動提高員工對婦科病症認識,讓經痛不再是禁忌話題,建立更包容的工作環境,讓員工產生更大歸屬感,更健康地投入工作。此外,活動將為公司員工舉辦「別讓經痛成為習慣!」婦科講座,安排有關女性子宮健康的講座及自我檢測,以提高員工對婦科疾病的認識及警覺性。主動找出痛因亦是「WeCare.正視經痛」活動目標之一,透過准許彈性工作安排(於員工有需要時),鼓勵員工及令其更容易安排時間約見婦科醫生,以超聲波檢查初步檢測患上婦科疾病的風險,及早對症下藥,減低日後急需手術的機會。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呼籲建立友善工作空間
關懷在職女性的健康及需要

現時不少婦女都是雙職女性,同時間要兼任家中老小的照顧者,若婦女受經痛困擾而影響工作表現及精神狀態,不但加重照顧者的壓力,而且被照顧者亦因此有機會受到影響。香港婦女中心協會就希望透過「WeCare.正視經痛」活動,呼籲企業推行婦女友善工作環境,關懷女性員工的身心健康及需要,協助她們活出自信、自主、自立的人生。

香港女性對經痛習以為常謬誤頻生導致延醫
婦科囊腫日漸而不自知醫生建議及早檢查

普遍香港女性對經痛習以為常,以為年輕就不會患上婦科瘤、經血多是正常、經痛不是病等種種謬誤令她們延醫,令病情更加嚴重。其實,經痛是婦科囊腫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其中一個最主要的病徵,每十位有月經的女性就有一位患病,估計香港有三十萬名患者[2],但確診人數卻屈指可數。

缺乏正確知識而謬誤頻生亦是女性延醫的另一主因。城大調查顯示,大部分女性認為經痛的痛楚程度只要在容忍範圍之內,都不算嚴重;同時,過半三十歲以下受訪者認為年青會較低機會患上婦科疾病。然而,婦產科專科醫生梁巧儀指,忍痛能力非測試患病或嚴重程度的指標,20至50歲只要有月經的女性也有可能患上婦科囊腫。她解釋,留意月經不適的狀況才是關鍵,如月經量多、經痛至頭暈或痾嘔、使用止痛藥後間中仍有微痛、或因持續經痛而止痛藥愈吃愈多均屬不正常情況,有可能是婦科囊腫的病徵。由於患病率高,且沒有年齡限制,如子宮內膜移位症的七成患者於20歲前已有病徵,切忌因年輕或未婚而抱有僥倖心態。若出現不正常的經痛問題,應向婦科醫生查詢及檢查。若確診於病情較輕微階段,可服用荷爾蒙藥物減低炎症及痛楚。

[1] 香港城市大學於2019年10月19日至23日,成功訪問了403名年紀介乎20至40歲的女士。

[2] Statistics by Country for Endometriosis. URL: http://www.cureresearch.com/e/endometriosis/stats-country_printer.htm (Accessed on 19 Apr 2020)

[3] https://endometriosis.net/age-start-for-women/

[4] YouGov research. 2017. URL: https://hk.yougov.com/en-hk/news/2017/10/12/period-pain-suffer/ (Accessed on 19 Apr 2020)

新冠肺炎疫情改變民眾生活型態,「零接觸」、「遠距」、「線上服務」成熱門關鍵字。12月2日至5日登場的「台灣醫療科技展」,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與業界攜手推出全方位零接觸防疫照護系統、iTPass住院及跨域保險整合系統等線上化醫療服務。防疫同時,醫療創新的腳步持續前進,現場也將展出最新研發的椎穩強脊椎穩定系統以及即將於2022年啟用的精緻型質子治療中心,展現醫療新量能。

北醫附醫邱仲峯院長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改變民眾就醫及生活習慣,醫療產業也因此產生更多的可能性。包含零接觸防疫照護系統以及iTPass升級服務,都因應疫情變化朝向「低接觸、雲端化」的目標邁進。此外,北醫附醫也專注於跨領域創新,由骨科及新創團隊共同研發推出的椎穩強脊椎穩定系統,可以帶給脊椎手術病患更優質的預後生活。精進癌症醫療,北醫附醫精緻型質子治療中心預計於2022年上線,將成為全台第一個座落於都會區的質子治療系統。

椎穩強脊椎穩定系統

隨著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脊椎疾病發生率也隨之上升,根據統計,後背痛已經成為台灣民眾求診原因第二名。許多有後背痛困擾的病人,會接受脊椎融合手術治療,但其中卻有13%的病人需要接受第2次手術。

北醫附醫骨科部脊椎骨科吳孟晃主任表示,13%需要接受第2次脊椎手術的病人中,有一半是發生「鄰近節段病變」。鄰近節段病變發生率高達40%,大多好發於糖尿病、體重過重、椎間盤退化病變、駝背或肌肉萎縮以及接受脊椎長節段融合手術的病人身上,嚴重時會引發疼痛並導致神經壓迫,需要手術才能改善。

吳孟晃主任指出,市面上雖然有避免鄰近節病變發生的相關醫材,但使用上需要進行開放性手術且使用後再次手術機率高,加上費用昂貴,所以不是每一位病人都適合。

吳孟晃主任表示,為了讓脊椎手術的病人有更好的預後,北醫附醫脊椎骨科團隊,設計出「椎穩強脊椎穩定系統」,利用微創手術將脊椎脊突緩衝繞帶置入病人脊椎手術患處,除了可以提升脊椎融合手術的效果,也可以大幅降低鄰近節病變發生的風險為原本的50%以下。

吳孟晃主任解釋,椎穩強脊椎穩定系統由微創方式纏繞在脊突上,醫師使用上相當方便,並且可以減少胸、腰脊椎融合手術病人在術後產生的鄰近節段壓力變化,減少因為鄰近節段退化造成症狀及再次手術,提升脊椎融合手術之長期療效。目前椎穩強脊椎穩定系統正在進行臨床前試驗,希望未來能造福更多脊椎手術病人。

iTPass住院一條龍&跨域保險整合服務

出院後的保險金申請常常是令病人頭大的問題,除了要往返醫院申請各項醫療診斷書與費用明細外,還要與保險公司進行多次書面往來,繁複的流程與長時間的核保等待,讓保險失去「及時雨」的功能。

北醫附醫資訊室康嵐媖主任表示,北醫附醫「iTPass APP」過去提供民眾用藥與就醫提醒、慢性處方箋預約以及線上病歷查詢等服務,今年再度升級推出住院一條龍服務,住院前就能利用iTPass APP系統線上完成住院預約、住院同意書簽署等服務,住院中和出院後還會提供相關衛教資訊。

另外為了提供民眾更便捷的保險申請服務,北醫附醫與富邦人壽保險公司合作,推出跨域保險整合服務,12月起,富邦人壽保戶可透過iTPass APP線上簽署授權查調同意書,出院後相關診斷書及醫療費用明細會自動傳送給富邦人壽,免去民眾申請醫療單據與紙本文件往返之時間,達成一條龍式的理賠病歷申請服務。

全方位零接觸防疫照護系統

新冠肺炎挑戰全球醫療照護量能。北醫附醫創全國之先,專責防疫病房全面啟用「全方位零接觸防疫照護系統」,病床旁的移動式醫療車搭配藍芽串聯,病人血氧、血壓及體溫等關鍵生理數值即時上傳,遠距會診照護隨時啟動;搭配圍籬感知器的使用,病人移動若有異狀亦可立即掌握,完整建構智慧行動隔離病房,大幅提升照護品質,保護第一線醫護的安全。

北醫附醫蕭淑代副院長表示,「全方位零接觸防疫照護系統」以移動式醫療車置放於病床旁,可將病人的血氧、體溫、血壓每分鐘上傳至護理站電子白板,一旦有異常即時告警、生理數值趨勢分析,是Covid-19變型病種病況驟變的偵測利器。

另外,配合圍籬感知器的建置,病人離開設定圍籬區,即時告警上傳至電子白板,讓護理站可遠端偵測跌倒風險,尤其失智高風險個案擅自逃離病室等異狀,大幅降低醫護人員非必要進出隔離區的風險,而移動式設計可迅速使用在已佈建的任一區域,增加專責檢疫收治量能的彈性。後疫情時代也可擴大應用至非專責病房需密切觀察病人或長者照護等安養機構。

蕭淑代副院長指出,移動式醫療車還能啟動多方視訊會診,提供即時性病情解說,提升醫護團隊與病人之間的溝通效率,也可讓病人、家屬與醫護人員透過遠距互動,除病況掌握外,藉由照護團隊與親友的關懷,緩解隔離治療期間的焦慮。

精緻型質子治療中心

北醫附醫精緻型質子治療中心預計於2022年啟用。北醫附醫邱仲峯院長表示,質子治療目前已成為全球癌症治療的趨勢之一,質子射線抵達腫瘤深度時才會完全釋放能量,不會對沿途的細胞造成傷害,保護腫瘤週邊的健康組織。

北醫附醫放射腫瘤科李欣倫主任表示,北醫附醫引進尖端超導型質子機,是亞太區第一臺搭載錐形射束電腦斷層影像導航的精緻型質子機,該系統搭配All-in-one整合搭載超導型加速器、錐狀射束電腦斷層影像導航、高速筆形射束強度調控、6維機械手臂治療床等先進軟硬體,大幅優化工作流程, 具有精準、省時等特色。

李欣倫主任指出,該機型還能透過共享平臺與國際卓越質子中心如哈佛、賓州大學等,分享治療經驗和最新研發成果,並聯動至機器系統升級。研發中的FLASH超高劑量率質子治療、ARC動態弧形質子治療等,未來皆可無縫升級,提供民眾最先進治療方式。

-- XPOVIO™是第一款也是目前唯一一款被FDA批准的核輸出抑制劑
-- XPOVIO™是第一款也是目前唯一一款被FDA批准的用於治療蛋白酶體抑制劑、免疫調節劑和Anti-CD38單克隆抗體均治療失敗的復發難治多發性骨髓瘤的創新藥

上海2019年7月4日 /美通社/ -- 專注於腫瘤領域的創新藥企德琪醫藥與合作伙伴Karyopharm Therapeutics Inc.(以下簡稱Karyopharm,納斯達克股票代碼:KPTI)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正式批准合作開發的全球首款核輸出抑制劑XPOVIOTM(selinexor,德琪醫藥產品代號ATG-010)與低劑量地塞米松聯合用於治療復發難治多發性骨髓瘤(RRMM)。這些患者至少接受過包括蛋白酶體抑制劑,免疫調節劑和CD38單克隆抗體在內的多線治療。此外,一項評估selinexor與硼替佐米和低劑量地塞米松聯合用於治療復發難治多發性骨髓瘤的三期臨床試驗(BOSTON)已經完成患者入組。FDA的加速審批為復發難治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提供了一款與現有臨床藥物完全不同機制的創新藥。

西奈山醫學院(Mount Sinai School of Medicine)多發性骨髓瘤項目主任兼血液學和腫瘤內科教授,STORM臨床試驗的主要研究者Sundar Jagannath博士表示:「在關鍵的2b STORM臨床試驗中,83位患者亞組中觀察到25.3%的總體反應率具有臨床意義,這個總體反應率也是作為XPOVIOTM得到FDA加速批准的基礎,且其預示著患者將獲得臨床受益。」

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Jerome Lipper多發性骨髓瘤研究中心的臨床項目負責人和中心主任Paul Richardson博士表示:「盡管最近在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方面業界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幾乎所有我們的患者都會對目前可用的五種最常用的抗骨髓瘤藥物產生抗藥性,且此患者群體的預後尤其糟糕。口服XPOVIOTM的加速批准標志著selinexor可能為那些已經嘗試過所有現有療法的復發難治患者提供一種令人興奮的新治療選擇。」

德琪醫藥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梅建明博士表示:「XPOVIOTM(selinexor)在美國獲批上市的消息十分鼓舞人心。對於復發難治的多發性骨髓瘤,中國患者同樣亟需一種全新作用機制的創新療法。對於中國患者的迫切需求,我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和時間的緊迫。Selinexor(ATG-010)在中國用於治療晚期復發難治多發性骨髓瘤的臨床試驗已經獲得了藥監機構的批准,並預計於今年8月患者開始接受治療。此外,我們還將繼續研究selinexor用於治療包括彌漫大B淋巴瘤、T細胞淋巴瘤、子宮內膜癌及腦膠質瘤在內的多種其他血液及實體瘤腫。我們期待盡快將這款創新藥帶給中國患者。」

德琪醫藥的合作伙伴Karyopharm Therapeutics的創始人、總裁兼首席科學官Sharon Shacham博士表示:「隨著今天XPOVIOTM獲得FDA的加速批准,復發難治多發性骨髓瘤的患者現在有了一個全新的治療選擇。」她同時表示,「研發一個如 XPOVIOTM一樣具有全新作用機制的創新藥物,並能順利獲得FDA的批准,需要許多人的努力與奉獻,其中包括參與我們臨床試驗的患者、家屬、護理人員以及醫生。我們非常感謝大家對這一重要裡程碑的貢獻,也非常期待在致力於提高腫瘤患者生存質量的努力中,未來取得更大的突破。」

2018年5月29日,德琪醫藥與Karyopharm在上海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開發包括ATG-010(XPOVIOTM,selinexor)在內的四款處於臨床開發階段的口服創新藥物。合作啟動後,ATG-010於2019年1月28日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臨床批件,即將在今年8月啟動臨床試驗。據悉,除了持續推進ATG-010在多發性骨髓瘤以外的相關適應症的研發,德琪醫藥正在組建商業化團隊,積極准備selinexor及後續產品的上市工作。

關於XPOVIOTM (selinexor)

XPOVIOTM是一種全球首創、口服、選擇性核輸出抑制劑(SINE),通過結合並抑制核輸出蛋白XPO1(又名CRM1)發揮作用,導致腫瘤抑制蛋白在細胞核內積累,從而重新啟動和放大其作為腫瘤抑制劑的功能,導致癌細胞的細胞凋亡,同時很大程度上讓正常細胞免受損傷。XPOVIOTM在治療硼替佐米,卡非佐米,來那度胺,帕馬度胺和daratumumab治療失敗復發難治多發性骨髓瘤適應症於2019年7月被FDA加速批准之外,另外也已向歐洲藥品管理局(EMA)遞交了歐洲營銷授權申請(MAA)。同時,selinexor也正在復發或難治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適應症上進行臨床研究。在2018年,Karyopharm匯報了在至少兩線復發難治的DLBCL患者的名為SADAL的臨床2b期試驗的研究結果,且已被FDA授予快速審批資格(Fast Track designation)。此外,Selinexor 也正在進行用於治療多種癌症適應症的多項中期和後期臨床試驗,其中包括其聯合硼替佐米 (bortezomib)和低劑量地塞米松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三期臨床試驗(BOSTON)、以selinexor作為潛在主要治療藥物,並與其他已上市多發性骨髓瘤藥物聯合使用的臨床試驗(STOMP)、脂肪肉瘤(SEAL)、復發腦膠質瘤(KING)以及子宮內膜癌(SIENDO)等多項臨床研究。有關selinexor的其他臨床試驗信息,請訪問www.clinicaltrials.gov

關於德琪醫藥

德琪醫藥是一家專注於新藥開發,臨床研究和市場銷售的創新藥公司,專注於解決亞洲地區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並力爭為中國及亞太地區的患者提供最前沿和領先的抗腫瘤和抗病毒創新藥物。2017年4月,全球創新藥領導企業新基公司(納斯達克股票代碼:CELG)成為德琪醫藥的長期戰略合作伙伴並投資德琪。目前,德琪醫藥擁有五個臨床研發和上市階段的產品:XPOVIOTM (selinexor, ATG-010)是治療復發難治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的產品並已在美國獲批上市,其用於治療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以及其他多種實體瘤的研究處於臨床二/三期階段;ATG-008已在包括中國大陸、中國台灣和韓國在內的多個地區開展亞太多中心肝癌臨床研究;ATG-016和ATG-019是兩款處於臨床一/二期階段的專注於癌症治療的新靶點和機制的在研產品,正在進行關於治療包括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結腸直腸癌、前列腺癌在內的多個癌症種類的臨床研究;ATG-527是一款臨床在研抗病毒藥品,目前正在進行關於治療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及人類皰疹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等相關疾病的臨床研究,並已完成一期臨床研究。欲知更多信息,請登錄 www.antengene.com

關於 Karyopharm Therapeutics

Karyopharm Therapeutics Inc.(納斯達克股票代碼:KPTI)是一家專注於研發及商業化用於治療腫瘤及其他多種疾病的全新機制全新靶點的核轉運抑制劑的公司。其研發的選擇性核輸出化合物(SINE)通過結合並抑制核輸出蛋白XPO1(或CRM1)發揮作用。公司首個產品XPOVIOTM (selinexor)於2019年7月3日獲美國FDA的加速批准用於聯合低劑量地塞米松治療復發難治多發性骨髓瘤(RRMM)。產品在歐洲的上市許可申請也正在由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審核中。公司的SINE化合物除了通過單藥及聯合用藥治療多種腫瘤外,也在神經退行性病變、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等多種疾病方面也表現出生物活性。目前公司有多個臨床或臨床前開發的研究項目。欲了解更多信息,請訪問www.karyopharm.com

媒體交流請聯系:
錢偉
(+86) 134-5670-2902
This email address is being protected from spambots. You need JavaScript enabled to view it.

欲知更多詳情,請訪問:www.antenge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