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健康機構

英國伯明翰2022年9月15日 /美通社/ -- Concept Medical 宣佈已成功完成 TRANSFORM 1 隨機對照試驗(小冠狀動脈血管的治療:MagicTouch Sirolimus 塗層球囊隨機對照試驗)(TReAtmeNt of Small coronary vessel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FORMagicTouch Sirolimus Coated Balloon)。隨機對照試驗 (RCT) 的概念旨在了解如何擴大藥物塗層球囊 (DCB) 在冠狀動脈疾病 (CAD) 中的治療適應症和應用。

On the 31st of August, Dr Sandeep Basavarajaiah and the team completed the TRANSFORM 1 enrollment target with ease at Heartlands Hospital, Birmingham.
On the 31st of August, Dr Sandeep Basavarajaiah and the team completed the TRANSFORM 1 enrollment target with ease at Heartlands Hospital, Birmingham.

這項前瞻性、隨機、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專注於小血管、新發冠狀動脈病灶治療,於 8 月 31 日由 Sandeep Basavarajaiah 醫生士和團隊在伯明翰哈特蘭茲醫院招募了第 114 名患者,輕鬆完成了納入目標 。

第一個此類血管成形隨機對照試驗招募了 114 名患者,對紫杉醇和 Sirolimus 在小血管(≤2.75 毫米)新發冠狀動脈病變中的直接比較。患者在 Magic Touch (Concept Medical) 或 SeQuent Please Neo (B. Braun Melsungen AG) 之間以 1:1 的方式隨機分配。隨機對照試驗在聯合主席 Patrick W. Serruys 博士(愛爾蘭)、 Bernardo Cortese 醫生(意大利)及周邊介入教授 Antonio Colombo(意大利)領導進行。

Patrick Serruys 教授(聯合主席)表示:「在首個球囊血管成形手術 45 年後,引入支架技術 36 年後,以及第一次植入生物可吸收支架 22 年後,如果亞急性閉塞和晚期再狹窄率與永久性植入假體具有競爭力,那麼『不留下』任何東西的夢想在介入心臟病專家的腦海中仍然揮之不去。

這項在小血管中測試藥物塗層球囊的試驗,(重新)發現了球囊血管成形術的基本機制,在應用藥物塗層之前由光學相干斷層掃描進行精美的記錄,並將提供決定這種治療的血管造影和臨床結果的大量機制因素。機器學習的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將告訴我們組織成分的影響,以及「治療性解剖」的預後意義,這是球囊血管成形術後普遍存在的現象。看到血管造影結果,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興奮和焦慮 。」

TRANSFORM 1 隨機對照試驗正在探索小血管的未知領域。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評估 6 個月時與淨增益(毫米)相關的血管造影結果。在基線時進行光學相干斷層掃描 (OCT) 以及在手術前後和 6 個月跟進時進行的定量冠狀動脈造影 (QCA) 評估。

聯合主席 Bernardo Cortese 博士是世界上最大的藥物塗層球囊前瞻性註冊機構 EASTBOURNE 主席,其表示:「不應認為小型冠狀動脈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PCI) 是徒勞。事實上,它們在預後上很重要,並且與短期和中期不良事件相關。與較大的血管相比,在這種情況下,藥物塗層支架與血運重建失敗率 (TLF) 的雙重風險相關。我們將第一次能夠看到 Sirolimus 的安全性和更寬廣的治療窗口是否可以在公認的管腔擴大效果方面與紫杉醇媲美 。」

藥物塗層球囊長期以來一直用於治療冠狀動脈疾病的支架內再狹窄 (ISR),並且一直做得很好,並為自己爭取了一席之地。考慮到重金屬負荷以及由於支架內再狹窄導致的未來再次狹窄的風險,任何醫生和患者都希望避免放置金屬,或更確切說,罩著小血管。藥物塗層球囊可以完善小血管,但需要隨機對照試驗。TRANSFORM 1 及其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和機械方法,允許醫生透過測量血管的精確口徑來瞄準病灶,然後選擇適當的藥物塗層球囊直徑,以確保完全貼合到血管壁和有效的藥物傳輸。萬眾期待的核心實驗室結果記錄(愛爾蘭國立大學的 CORIB 核心實驗室)必將為在小血管中使用藥物塗層球囊提供良好的基礎

英國的 Sandeep Basavarajaiah 醫生對使用 Magic Touch 設備豐富經驗,他分享道:「贊助如此詳細的隨機對照試驗是 Concept Medical 的一項偉大舉措,這將對血管成形術的未來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在治療小血管新生病灶時。我們現在正在慢慢擺脫長期支架植入術,這些試驗的證據將進一步加強心臟病專家的信念,即『金屬越少越好』。將 MagicTouch SCB 與目前廣泛使用的紫杉醇塗層球囊 (SeQuent Please Neo) 進行比較是大膽的一步。我們的部門(哈特蘭茲醫院)是該試驗最大的招募地點之一,我們非常享受這次經歷,並熱切期待結果及與 MagicTouch 一起參與未來的試驗。」

TRANSFORM 1 的結果將在決定冠狀動脈疾病治療中的未來治療方案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因它可能代表在更多適應症中擴大藥物塗層球囊使用的潛力。在冠狀動脈疾病中,Sirolimus 塗層球囊已被視為比紫杉醇更好的選擇,這項研究可能會為社區從當代藥物塗層球囊應用中繼續前進之路打開全新的視角。Magic Touch SCB 已獲 FDA 授予 ISR 和小型血管的突破性裝置指定,而 TRANSFORM 1 可能是其未來潛力的最佳催化劑。

Antonio Colombo 教授在當今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實踐中使用藥物塗層球囊時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他表示:「Transform 1 將提供所需的血管造影跟進,以科學的方式評估 Sirolimus 洗脫球囊與紫杉醇洗脫球囊的效能。此類資訊是介入心臟病學領域的開創性貢獻 。」

關於 Magic Touch SCB

Magic Touch iMagic Touch 是一款經 CE 批准及在商業銷售的 Sirolimus 塗層球囊,由 Concept Medical 採用專有的 Nanoluté 技術開發。Magic Touch 已應用於遍佈全球主要市場的 50,000 多名患者。Magic Touch 球囊的獨特藥物輸送技術平台 Nanoluté,旨在輸送亞微米顆粒的 Sirolimus,然後將其封裝在生物相容的藥物載體。載體複合物旨在到達血管壁的最深層。該產品由 Concept Medical 製造。

關於 Concept Medical Inc (CMI)

CMI 的總部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坦帕,在荷蘭、新加坡和巴西設有辦事處,並在印度設有製造部門。CMI 專門開發藥物輸送系統,並擁有獨特和專利的技術平台,可部署將任何藥物/藥劑輸送到血管的最高表面。

www.conceptmedical.com

上海2021年10月19日 /美通社/ -- 北京時間10月19日,啟明創投投資企業、中國糖尿病管理醫療器械先行者微泰醫療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微泰醫療(02235.HK)發行價30.50港元每股,開盤價31港元每股,市值131億港元。

啟明創投曾於2016年領投微泰醫療B輪融資,並參與了公司後續每輪融資,上市前啟明創投是公司最大的機構投資方。

微泰醫療的成功上市,也是啟明創投2021年開年以來迎來的11個IPO。

微泰醫療成立於2011年,專注於研發用於監測、治療和管理糖尿病的創新技術和醫療器械。十年磨一劍,微泰醫療戰略性的開發了一個強大且全面的產品組合,包括貼敷式胰島素泵及持續血糖監測系統(為閉環人工胰腺提供基礎)和IVD設備(例如血糖監測系統及實時檢驗設備)等多個產品線。根據灼識咨詢報告,微泰醫療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時擁有獲批上市的貼敷式胰島素泵和免校準持續葡萄糖監測系統的公司。

微泰醫療的商業化能力也逐步得到驗證。目前,微泰醫療已有貼敷式胰島素泵及血糖儀共兩個系列的產品實現商業化。公司核心產品Equil是全球第二款商業化的半拋式使用貼敷式胰島素泵,也是唯一一款同時在中國和歐盟獲批的國產貼敷式胰島素泵。微泰醫療的AiDEX G7是全球第二個實現商業化的免校準、實時持續葡萄糖監測系統。2020年5月AiDEX G7臨床試驗完成,2021年第一季度國家藥監局也受理了微泰醫療的申請,若產品獲批,AiDEX G7將成為國內第一個獲批商業化的免校準、實時持續葡萄糖監測系統。

通過對糖尿病治療和監測技術的創新和整合,微泰醫療得以重塑中國和全球糖尿病管理模式。憑借強大的研發、生產和商業化能力,未來微泰醫療將繼續發力糖尿病全流程管理,形成監測、治療、慢病管理全流程閉環模式。

微泰醫療創始人兼董事長鄭攀博士表示:「微泰醫療專注於提供糖尿病治療和監測產品,在中國和全球範圍內優化糖尿病的管理方式。同時,我們還將建立基於雲端大數據的糖尿病管理平台,在全球範圍內推動糖尿病監測、治療和管理方式的發展,讓更多的糖尿病患者在臨床和經濟上受益。」

啟明創投主管合夥人胡旭波表示:「糖尿病是全球發病率最高的慢性病之一,糖尿病人需要更好的血糖監測和治療服務,微泰醫療的產品組合提供了更好的解決方案。同時以鄭博士為首的團隊具有全球視野和紮實的開發能力,對糖尿病管理有長期的承諾,能夠領導公司有機會成為全球領先者。我們相信,上市是微泰醫療很重要的一個里程碑,更是公司未來發展的新起點,期待微泰醫療成長為糖尿病管理領域的全球領導者,為中國和全球患者提供更有效的管理方法。」

關於啟明創投

啟明創投成立於2006年,先後在上海、北京、蘇州、香港,西雅圖、波士頓和舊金山灣區設立辦公室。

目前,啟明創投旗下管理九隻美元基金,六隻人民幣基金,管理資產總額達到59億美元。自成立至今,專注於投資TMT 、醫療健康 (Healthcare) 等行業早期和成長期的優秀企業。

截至目前,啟明創投已投資超過400家高速成長的創新企業,其中有超過160家分別在美國紐交所、納斯達克,香港聯交所,台灣櫃買中心,上交所及深交所等交易所上市,及合併等退出,有40多家企業成為行業公認的獨角獸和超級獨角獸企業。

啟明創投投資企業中,很多已經成長為各自領域中最具影響力的公司,包括小米集團 (01810.HK) 、美團 (03690.HK) 、嗶哩嗶哩 (NASDAQ:BILI, 09626.HK) 、石頭科技 (688169.SH) 、甘李藥業 (603087.SH) 、泰格醫藥 (300347.SZ, 03347.HK) 、再鼎醫藥 (NASDAQ:ZLAB, 09688.HK) 、啟明醫療 (02500.HK) 、康希諾生物 (688185.SH, 06185.HK) 、Schrodinger (NASDAQ:SDGR) 、惠泰醫療 (688617.SH) 、諾輝健康(06606.HK)、三友醫療 (688085.SH) 、艾德生物 (300685.SZ) 、貝瑞基因 (000710.SZ) 、神州細胞 (688520.SH) 、微醫集團、優必選等。

印度海德拉巴2020年5月7日 /美通社/ -- 印度發展最快的合同開發和製造組織(CDMO)之一Sai Life Sciences今天宣佈正式加入COVID Moonshot項目。該項目旨在為世界帶來可有效對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抗病毒候選藥物。在藥物化學家團隊的實物捐助和配套基礎設施的支持下,Sai Life Sciences將幫助合成和分析新化學實體(NCE)的類似物以及其他針對別的病毒測試過的現存化合物。

Sai Life Sciences joins the global ‘COVID Moonshot’ project
Sai Life Sciences joins the global ‘COVID Moonshot’ project

專門研究如何將機器學習用於藥物發現的生物技術公司PostEra負責領導這個項目。其他合作夥伴包括計算藥物發現、化學合成和生化檢驗領域的頂尖專家。自今年2月項目啟動以來的三個月裡,該團隊已經確定了60多個經實驗證實可有效鎖定一種與新冠肺炎相關的關鍵蛋白質的「片段」。該項目現已展開眾包計劃,旨在加速利用這些片段來設計潛在候選藥物,並收到了來自全球參與者提交的4,000多個設計。

PostEra行政總裁Aaron Morris向Sai Life Sciences加入這個項目表示歡迎,並說道:「我們非常感謝Sai Life Sciences對這個項目的支持。他們將幫助我們把Moonshot平臺上最有希望的、眾包出去的設計變成實實在在的化學藥物。他們的鼎力支持讓我們看到了希望,這個項目就是一次登月計劃,能夠幫助我們在尋找有效對抗新冠病毒的藥物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Sai Life Sciences行政總裁兼董事總經理Krishna Kanumuri在談到參與該項目時表示:「我們很高興加入這一重要的全球性項目。聯合多方之力來找到治療新冠患者的藥物,這種做法非常有意義,也與我們攜手合作夥伴,更快帶來改善生活的解決方案的這一宗旨非常吻合。」

在過去的二十年裡,Sai Life Sciences以強大的化學合成平臺為基礎,建立起NCE發現服務組合。該公司目前除了在NCE開發和cGMP(動態藥品生產管理規範)生產等方面提供各類一流服務外,還向創新生物技術公司和製藥公司提供從目標ID和驗證到新藥研究申請(IND)等全方位發現服務。

Sai Life Sciences簡介

Sai Life Sciences是一家提供全方位服務的合同開發和製造組織(CDMO),其願景是為到2025年推出25種新藥提供支持。該組織與全球創新製藥和生物技術公司合作,加快複雜小分子的發現、開發和生產。作為一家專業CDMO組織,Sai Life Sciences服務於各種NCE開發計劃,憑藉一流質量保證和快速響應能力,始終如一地創造卓越價值。目前,該組織正與前十大製藥公司中的7家,以及多家中小型製藥和生物技術公司開展合作。Sai Life Sciences由全球性投資公司——德太投資(TPG Capital)和HBM Healthcare Investments私人控股和提供支持。www.sailife.com

有關更多信息,請聯繫:

Sriram Gopalakrishnan
電郵:This email address is being protected from spambots. You need JavaScript enabled to view it.

圖片 - https://mma.prnewswire.com/media/1164629/Sai_Life_Sciences_COVID_Moonshot.jpg
圖標 - https://mma.prnewswire.com/media/1044186/Sai_Life_Sciences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