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腦神經疾病

alt

1名60歲婦女,某次因敷臉造成過敏性濕疹,皮膚不但出現嚴重紅腫、泛癢等症狀,甚至出現失眠等現象,七年來不斷尋遍不同診所看診,卻仍未改善,一度還被診斷為紅斑性狼瘡,直到開始改變飲食,拒絕刺激性食品後,嘗試更換釋壓床,才逐漸紓緩症狀,改善睡眠品質。

造成失眠的原因較多樣性,治療上必須根據患者的症狀對症下藥,才能真正發揮療效;開業身心診所醫師楊聰財表示,尤其身心健康的基本就是必須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若是睡眠不佳,最先影響的就是腦部。

醫師楊聰財進一步說明,臨床上就曾有患者失眠長達十多年,但透過睡眠檢查後,指導病患助眠技巧,並配合藥物,經過三至六個月治療才總算改善,其實根據統計,出現失眠原因,心理因素占7成,生理問題2成,環境則佔1成,通常超過一周的失眠就恐是身心出了問題所影響。

現代人往往壓力較大,容易出現失眠現象,市面上也常看到相關品牌的釋壓床,其實除了透過飲食、運動外,若是仍要購買,建議也應多比較,且尋求專業認證較安全;楊聰財提醒,患者睡前也可透過按摩,讓肌肉放鬆,並遵循醫師指示服藥,就能有效舒緩症狀。

 

有20%以上的台灣人有慢性失眠的困擾,失眠是精神科門診最常見的主要問題。失眠絕大部分是焦慮或憂鬱所引起,很多人卻沒有找出真正原因,反而長期依賴藥物入睡。有些人只要能夠睡得著,藥吃再多也不以為意,甚至還分享親友,讓別人也變成安眠藥依賴。

要如何成功跟安眠藥說Bye Bye呢?

黃偉俐身心科診所黃偉俐院長表示:尋求專業協助,對症下藥才是正確的治療方式。許多人因為不敢去看精神科或身心科,就到其他科拿藥。結果耽誤了疾病的治療,甚至容易對安眠藥產生依賴性。如果有失眠的情形發生,應該針對造成失眠的原因予以治療,這樣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許多成人常有失眠困擾,但你知道其實兒童同樣也有失眠問題嗎?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臨床心理師張哲虹指出,根據國際睡眠疾患診斷手冊第二版,兒童行為性失眠分成入睡連結型、限制設定型和混合型三種,其中像入睡聯結型多發生於6個月到3歲的兒童,主要因孩子常得父母抱著睡或吃著奶嘴才能入睡,若半夜醒來,也得用同樣方式才能再入睡,且常需耗費很長一段時間。

因失眠引起情緒問題 應盡快尋求協助

若為限制設定型,則多發生於3歲以上兒童,因孩子未養成規律睡眠習慣,或父母有困難給予適當的限制等因素造成,至於當兩種型態同時出現時,就為混合型,孩子可能會拒絕睡覺,且醒來時也須在父母安撫下才能再入睡;張哲虹臨床心理師表示,若孩子每周超過3天且連續3個月以上,重複出現類似問題,甚至已造成孩子或家長有嗜睡、情緒易怒等情況出現,就應盡快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以免影響日常生活。

建立規律作息時間 助孩子遠離失眠

不過家長也不需太擔心,根據研究發現,兒童失眠問題通常是行為制約所造成的結果,因此只要透過適當環境及行為改變,就能明顯改善孩子睡眠;張哲虹臨床心理師表示,家長除了可為孩子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也可在睡前安排一系列平靜的活動,像是喝奶完刷牙,接著上廁所再睡覺,並可提供像小被子等安全性依附的物品。

睡前遠離3C產品 助孩子一夜好眠

另外,應避免孩子在睡前使用3C產品,也要避免孩子攝取含有咖啡因的巧克力或可樂等,並與孩子訂定行為約定,只要透過簡單的生活改變,就能逐步改善孩子失眠問題;張哲虹臨床心理師呼籲,若透過生活改變,仍無法解決孩子失眠,恐是其他生理或心理因素所導致,這時建議家長可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甚至由醫師轉介臨床心理師,透過進一步諮詢與評估,幫助孩子一夜好眠。

Subcateg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