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心血管疾病

alt
心臟病已成為人類的第一大殺手,因動脈粥樣硬化引致的冠狀脈疾病,最近的發病率在全翃都告增加,尤其是在原本的發展中國家,因在飲食習慣方面,漸漸趨向西化,故患冠心病者大增...

60多歲黃女士罹患糖尿病多年,尿毒指數在3~4之間,換算成腎絲球過濾率為15左右,慢性腎疾已經到了第五期,血色素只有6~7,屬重度貧血,氣色相當差,且體力不好,走沒幾步路,就喘個不停。因經濟條件不好,無法自費施打紅血球生成素,但所幸健保給付已修改規定,讓她得以接受治療,施打二個月後,整個人氣色明顯好轉,現在早上下午還能接送孫子上下課。

腎臟病友易惹貧血、心血管疾病上身

台東馬偕紀念醫院內科部主任兼腎臟內科主任郭豐吉表示,第五期慢性腎臟病患者高達九成併發貧血,不治療恐影響預後,加速腎病惡化,甚至有致命風險。針對慢性腎病第五期嚴重貧血病友,健保已經給付施打紅血球生成素,有助提升生活品質、改善預後,延緩慢性腎疾惡化,是一大福音。

台灣慢性腎臟病盛行率與美國、日本等先進國家相當,約占10%左右,全國患者超過兩百萬人,其中大部分病友並未長期追蹤治療,不少人容易發展到末期腎病,這也是台灣洗腎比率世界第一的主因。慢性腎臟病可分為五期,越到晚期,心血管病變風險越高,臨床統計,心血管疾病為末期腎病患者死因第一名。

「腎臟病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互為因果關係。」郭豐吉主任說,腎臟是排泄、維持身體平衡的器官,可排除多餘的鹽分及代謝廢物。一旦腎功能不佳,體內累積鹽分與水分過多,就容易產生高血壓,血壓越高,腎功能下降越快,兩者惡性循環。

腎性貧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應及早對症治療

貧血也是慢性腎臟病患重要的併發症之一,臨床顯示,腎性貧血患者容易出現頭痛、頭暈、心悸、心絞痛、臉色蒼白、四肢無力、怕冷、疲勞、呼吸急促、運動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食慾不振等症狀,生活品質當然極差。

如何改善腎性貧血?郭豐吉主任指出,首先應找出貧血原因,通常腎功能不佳者,腎臟無法製造紅血球生成素,而紅血球生成素是骨髓造血的訊號,因此,患者需接受血液檢查,觀察血球體積大小、病人體內鐵及維他命的儲存量是否足夠,然後對症治療。

施打紅血球生成素 助改善貧血症狀、延緩腎疾惡化

郭豐吉主任表示,若能針對貧血原因及早對症治療,施打紅血球生成素,患者活動力將明顯獲得改善,提高心血管功能,減輕心臟負荷,增加食慾,而慢性腎病的惡化可隨之延緩。以黃女士為例,在接受紅血球生成素治療後,活動力變好,現在經常參加社區活動,跟家人到處旅遊,不再整天唉聲嘆氣。

腎病患者易合併貧血症狀,郭豐吉主任提醒病友應定期抽血檢查,第三期患者至少每半年一次,第四期患者建議三個月一次,第五期最好每個月都檢查腎功能及貧血狀況,適時介入調整,患者應配合醫囑,不要擅自停藥。

當一個人出現缺鐵性貧血,不只體內鐵含量不足,紅血球細胞也過少,美國最新研究更發現,缺鐵性貧血患者很容易出現聽力喪失問題。

缺鐵性貧血患者 特別容易出現聽力損傷

研究顯示,缺鐵性貧血患者出現聽力喪失比率是沒有貧血患者的兩倍以上,且缺鐵性貧血患者特別容易產生感覺神經性聽力損傷,以及感覺神經性、傳導性綜合型聽力損傷。

根據美國說話-語言-聽力協會(ASHA)資訊,所謂感覺神經性聽力損失是指內耳傳遞聲音訊號至大腦的神經受到損害。而傳導性聽力損傷是指聲音無法有效從外耳傳至中耳,綜合型聽力損傷是兩種聽力損傷結合在一起。

研究作者美國賓州大學醫學院研究生凱瑟琳‧史伽佛表示,雖然研究發現缺血性貧血與聽力損傷有關聯,但目前並沒有證實兩者因果關係,也沒有研究證據顯示治療缺鐵性貧血可以改善聽力。

血氧不足 聽覺神經遭殃

研究作者認為,內耳對於血流供應非常敏感,可能是因為缺鐵性貧血患者的血液氧氣不足,因而影響內耳功能。內耳只有一條動脈供應血流,一旦氧氣濃度偏低,可能就會造成神經受損,患者便產生感覺神經性聽力受損。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美國醫學會-耳鼻喉科-頭頸外科期刊〉(JAMA Ot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研究團隊分析2011年至2015年間約30萬名美國聽力損傷患者資訊,這些患者年齡介於21歲至90歲,平均年齡50歲,以女性患者居多。研究顯示,一般人口中,聽力受損比率約1.6%,但缺鐵性貧血族群中,聽力受損比率為3.4%。

健康飲食 有助維持聽力健康

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聽力受損種類,結果發現,缺鐵性貧血患者出現感覺神經性聽力受損風險比沒有缺鐵性貧血者增加82%。貧血患者出現綜合型聽力受損風險更比沒有貧血者上升2.4倍。

國外醫學專家認為,健康飲食,均衡攝取各種維生素、營養素,不但對整體健康有好處,或許也能幫助維持聽力健康。

 

蔡姓婦人反覆不明發燒兩個月、嚴重貧血,暴瘦近20公斤,經過多科會診、多方檢查,懷疑答案就在淋巴結腫大的腹腔內,臺中慈濟醫院腎臟內科陳一心主任指出,經剖腹切片化驗竟是肺結核菌跑到骨盆腔的「肺外結核」。

體重驟降 血紅素掉到6

蔡姓婦人現年70歲,有多年糖尿病史,一年半前開始規律洗腎,今年中突然不明發燒,反覆跑急診、住院,體重從本來的68公斤,遽降為50公斤,血紅素也掉到6以下(一般洗腎病人8~10,正常人女12、男14)。

各種影像檢查也未找到病因

反覆發燒及嚴重貧血,病因並不單純。嚴重貧血可能造成心臟衰竭,不只走路會喘,甚至全身痠痛、吃不下,還會造成體力進一步衰弱。安排各種影像檢查,也請血管外科、血液腫瘤、感染科等多科醫師共同會診,逐一排除洗腎廔管感染、尿道感染,還因電腦斷層影像腹腔內淋巴結腫大兩倍以上,懷疑感染或其它腫瘤轉移可能,甚至做過骨髓切片,但結果也未找到病因。

開腹取樣本化驗確認為結核菌

為得到確切診斷,陳一心主任建議開腹,從卵巢與腹腔淋巴結切片採樣送驗。婦產科與一般外科共同開刀,在腸繫膜的地方看見像小米狀的結核菌,散布在整個腹腔裡面,由於穿刺採檢風險相當高,能操作的範圍又小,最後採取相對安全的開腹取樣本方式,進行病理化驗,確認是位於腹腔深處的結核菌。

免疫力下降 結核菌活化到處亂跑

肺外結核的狀況十分少見,蔡姓婦人經治療後,體力與貧血問題各方面健康狀況明顯改善。陳一心主任指出,糖尿病洗腎的病人本身比較脆弱,一旦免疫力下降時,可能遇到結核菌活化起來,菌就會到處亂跑,肺部是最常見的,不過其它器官如腹腔、腦部甚至是躲在更深處如胰臟、脾臟,也曾經有臨床報告。

不常見而被懷疑是癌症轉移

肺外結核不像肺內結核會經痰液傳染給其它人,治療上也是結核藥同樣的療程。國人熟知的結核菌在肺部表現,主要症狀是咳嗽、夜間發燒、體力衰弱,可藉痰或是血液來診斷;「肺外結核」在日常診斷並不常見,一般會被覺察是因腋下頸部異常腫大,加上夜間發燒、體重減輕而被懷疑是癌症轉移。

Subcateg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