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男性健康

男性疾病

男人也需要保養嗎?對於普遍台灣男性來說,使用「洗面乳」清潔臉部已經算是交了保養功課,認為擦保養品是女人才做的事,但近來入冬天氣乾冷,不少男生的臉出現脫屑,還覺得乾癢。皮膚科醫師王筱涵建議,為了皮膚的健康,就算是男性也該注重防曬、清潔、保濕,才能顧好「面子」。

顧面子防曬不可少

萬芳醫院皮膚科醫師王筱涵指出,基礎保養包含防曬、清潔、保濕,陽光中的UVA會導致皮膚曬傷,UVB則會造成皮膚出現斑點、老化,增加罹患皮膚癌風險,不少人因為職業的關係長期在戶外活動,擦防曬除了保護皮膚之外,也可以降低發生皮膚癌的風險。

適度清潔3次為限

適度的清潔可以帶走毛孔內的污垢,減少皮膚出狀況的機會,王筱涵解釋,人的皮膚28天會代謝一次,角質會自然脫落,若是過度清潔洗去保護皮膚的油脂,反而造成傷害。王筱涵建議一天洗臉別超過3次,若是乾性肌早上起來洗臉時,也可以只用清水清潔。

男生也該注重保濕

王筱涵強調,不管是中性、乾性、油性的肌膚都不該忽略保濕的功課,像是近期天氣乾冷,不少男性臉頰脫皮,也是缺水所致。洗臉完可以使用適合自己膚質的保養品,皮膚偏油者可選擇水性的乳液,千萬不可以因為怕油只抹化妝水,而不擦乳液,如此一來化妝水擦在臉上蒸發後,反而會帶走皮膚本身的水分,皮膚變得更乾。

來自彰化縣的46歲傅先生,3年前突然出現鼻歪、臉腫、呼吸困難等症狀,被診斷出有鼻竇腔腫瘤,最後透過放射治療和微創手術,成功保持臉部外觀完整,目前追蹤近3年,未再復發。彰化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許嘉方表示,鼻竇腔腫瘤患者若沒有治療,最後可能會造成鼻腔阻塞,甚至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在睡眠中死亡。

許嘉方透露,3年前患者因鼻腔大量出血,被送到彰醫急診,當時的臉部明顯腫大變形,鼻孔被腫瘤完全塞住,透過電腦斷層掃描,鼻腔發現一顆9公分大的惡性腫瘤。由於腫瘤過大,若用傳統手術治療,會破壞臉部外觀,且鼻竇周圍有眼球、腦等重要組織,危險性較高。經評估後,決定先以放射治療縮小腫瘤,再以鼻內視鏡微創手術,切除剩餘腫瘤。放射治療2個月後,腫瘤縮小至5公分,緊接著切除剩餘腫瘤,未影響臉部外觀。

原來患者在3年前就出現鼻塞、流鼻血狀況,臉部也有腫脹感,直到鼻腔堵住造成呼吸不順,才由診所轉介到大醫院,被診斷出鼻竇癌,生命僅剩3個月。許嘉方指出,若鼻竇腔腫瘤沒有治療,腫瘤會持續腫大,造成臉頰腫脹,同邊眼睛或牙床會出現酸麻感,鼻腔可能被完全塞住,引起呼吸困難、大量出血,嚴重時伴隨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能在睡夢中死亡。

鼻竇癌是鼻竇的惡性腫瘤,常發生在眼眶下方的空腔,好發於50至60歲族群,男女比例為2:1。由於腫瘤被骨頭包圍,因此外觀難察覺,直到病變不久,腫瘤會變大,若向鼻腔進展,便會流淚、鼻塞、流出血膿相間的鼻涕等;若腫瘤向前方和外側進展,會出現面頰浮腫;向下方進展,會出現牙痛、牙齦水腫;向上方進展,可能會造成眼球微突;向後方進展時,會有頻繁牙痛、頭痛,甚至嘴巴無法張大等情形。

42歲男子阿弘晚上因天冷喝上加水的茅台酒30cc,又為了增加身體的暖度,一時興起閉氣在地上劇烈做伏地挺身運動,在第五下起身之際,感覺胸口一陣撕裂感。之後出現胸痛、躺下無法呼吸、胸悶、冒冷汗等不適,經由他院轉送至彰化基督教醫院急診就醫,到院時血壓一度飆到224毫米汞柱。經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罹患A型主動脈剝離。在彰化基督教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陳映澄醫師及其心臟外科團隊及時手術後,將男子由鬼門關拉回來,目前已經順利出院返家休養。

A型主動脈剝離需要緊急手術

主動脈剝離主要分成兩大類:A型與B型主動脈剝離;A型主動脈剝離定義上是升主動脈出現病兆,若無則屬於B型。A型主動脈剝離患者需要緊急開胸做升主動脈置換手術,倘若未及時手術或延誤救醫,患者48小時內死亡率往往超過50%。B型在治療上則以藥物保守性治療為主,當B型主動脈剝離出現併發症時,則考慮施行主動脈大支架手術。

高血壓為主要的危險因子之一

根據醫學期刊與主動脈剝離治療指引中,高血壓為主要的危險因子之一。陳映澄醫師表示,許多民眾往往輕忽自身的身體狀況,而將自己暴露於危險之中。有研究報導指出,劇烈的無氧運動會使身體收縮壓上升30~40毫米汞柱,甚至舉重選手在舉重時可能造成收縮壓瞬間上升至300毫米汞柱以上,進而造成主動脈剝離的案例報告。

運動確實可以降低血壓

彰基健康促進中心主任劉晏孜醫師表示,衛教高血壓患者時,常建議患者要運動,研究顯示運動確實可以降低血壓,但前提必須是適當且規律的有氧運動,若是運動過度激烈或是時間過長,都可能讓原來就患有高血壓的患者把自己暴露在極大危險之中。

運動過度反而造成傷害

一般廣為周知的心臟疾病為急性心肌梗塞,然而一樣會出現胸痛、胸悶等症狀的主動脈剝離,同樣具有極高的死亡率,不容輕忽。適時且適切的運動是必要的,但是民眾如果本身具有高血壓、主動脈瘤等疾病家族史、或本身為「馬凡氏症候群」的患者,就必須要更加嚴格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以避免過度運度造成自身的傷害。

Subcateg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