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老年護理

一名年約73歲的阿伯原本就有攝護腺肥大問題,小便雖然不順,還是可以解得出來,沒想到一次跌倒後,他在床上躺了一、兩星期,甚至痛到尿不出來,以為是攝護腺肥大造成,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是髖關節骨折引發劇痛,因為過於疼痛,加上臥床、攝護腺肥大等因素,導致尿不出來。

骨鬆問題 容易增加骨折風險

臺大醫院骨科部主任楊榮森指出,臨床上遇到不少像這樣的年長者,自己已經髖關節骨折卻不知道,有些人以為是攝護腺肥大引發症狀,也有人以為自己是中風,痛到半邊動彈不得,也是在床上躺了一、兩星期,痛到受不了就醫,詳細檢查才發現是髖關節骨折,開刀復原後,馬上行動自如。而骨鬆雖然沒有症狀,卻容易導致骨折,因此定期檢查骨密度便顯得格外重要。

楊榮森主任表示,由於骨質疏鬆症不會痛、沒有明顯症狀,必須靠檢查才知道自己的骨密度。WHO所制定骨質疏鬆診斷標準是以「雙能量X光吸光式測定儀」(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簡稱DXA) 測定數值為主,可以用來測量身體的任何地方,但是通常使用於腰椎、髖骨處。

測量骨密度儀器 都經過安全檢測

食藥署科長林汝青表示,目前食藥署總共通過6台骨密度超音波檢測儀與8台X光骨密度檢測儀,DXA原理是利用兩種不同能量的X光檢查受檢部位,依不同的能量吸收測量骨密度。文獻統計,其輻射暴露劑量僅胸部X光的十分之一,具低輻射暴露的優點。目前醫院使用的DXA都須經原子能委員會審查其輻射安全性,並經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審查其電性安全、電磁相容性、軟體確效以及BMD量測準確性、T值換算等功能,確保其安全、效能無虞,民眾可安心進行檢測。

另外,足跟定量超音波儀器(QUS)是另一種測量骨密度的儀器,雖然絕大多沿用世界衛生組織DXA的T值診斷標準,但目前只宜當作初步篩檢的工具,並不建議做為追蹤治療的檢查工具;初步篩檢若發現異常,應以前述DXA施行髖骨及腰椎檢查確認。

醫師建議 一星期最好做3次負重運動

醫師也提醒,60歲以上民眾最好每一、兩年做一次骨密度檢查,飲食要記得補充鈣質,維生素D3也很重要,不要攝取過多咖啡因;此外,建議每星期最好做三次負重訓練(例如慢跑、健走、爬樓梯、跳舞、重量訓練),每次做30-60分鐘。一旦發現有骨鬆問題,嚴重時就要用藥治療。

 


據 日 本 《 朝 日 新 聞 》 報 道 ﹐ 一 項 調 查 發 現 ﹐ 喝 適 量 日 本 清 酒 及 葡 萄 酒 的 中 年 和 老 年 人 的 智 商 ﹐ 比 完 全 不 喝 酒 的 人 為 高 。 研 究 人 員 希 望 找 出 飲 食 習 慣 與 智 力 的 關 係 。 調 查 是 由 日 本 國 家 長 壽 研 究 院 進 行 的 ﹐ 研 究 員 在 愛 知 縣 隨 機 邀 請 了 二 千 名 四 十 至 七 十 九 歲 的 男 女 接 受 調 查 。 研 究 人 員 詳 細 掌 握 了 有 喝 酒 習 慣 的 受 訪 者 的 學 識 ﹑ 集 中 力 和 即 時 判 斷 力 ﹐ 然 後 與 不 喝 酒 的 受 訪 者 作 比 較 。 調 查 發 現 ﹐ 喝 酒 男 人 的 智 商 平 均 比 不 喝 酒 的 男 人 高 三 點 三 ﹔ 喝 酒 女 人 的 智 商 則 平 均 比 不 喝 酒 女 人 高 二 點 五 。

酒中多酚的作用

研 究 人 員 表 示 ﹐ 清 酒 和 葡 萄 酒 之 所 以 能 提 高 智 商 ﹐ 可 能 是 因 為 酒 中 的 多 酚 ( polyphenol ) 有 拖 慢 衰 老 及 血 管 硬 化 的 過 程 。 另 一 個 可 能 原 因 則 與 送 酒 小 吃 有 關 。 很 多 小 吃 都 含 有 維 他 命 和 纖 維 素 ﹐ 多 吃 有 益 。 不 過 每 天 若 喝 超 過 五 百 四 十 毫 升 的 話 ﹐ 智 商 則 反 比 正 常 人 為 低 。

 

 

 

綜合報道
20001211a

<!-- START: Modules Anywhere -->
<div id=
***免責聲明:相關資訊只供讀者認知及參考。***
" />
/images/hno1/nno1-signoff.png

年近七十的吳先生因肺炎住院治療長達三個月,回家休養後卻出現拉肚子的症狀,一天要跑廁所三、四次,吳先生以為是吃壞肚子,就自行服用腸胃藥,但拉肚子的情況卻未改善,直到複診檢查後,才發現是因住院期間使用抗生素而造成腸道內感染困難梭菌。

陳垚生高雄榮總內科部主任醫師表示,困難梭菌是一種經由腸胃道中繁殖致病的細菌。在健康的人體腸道內因有適量的益生菌,可抑制其生長,即使感染困難梭菌也很少會出現不適。但年長者或住院養病的患者長期使用抗生素,會使腸胃道減少益生菌叢,致使困難梭菌大量繁殖。

陳垚生醫師解釋,感染者常出現腹瀉,往往被民眾以為是拉肚子而忽略,而且大部份止瀉藥會讓困難梭菌的毒素無法順利排出,可能會造成腸道發炎及併發症,如偽膜性腸炎、巨腸症及敗血症,致死率極高。

「困難梭菌」名如其菌,難診斷也難治療,陳垚生醫師指出,只要曾感染過困難梭菌的病患,即使復原後腸道正常,但是菌叢仍無法生長回來,腸道中仍有困難梭菌孢子存在,復發機率高,且根據研究,曾感染困難梭菌的病患,有5成的病人會復發。

陳垚生醫師說,目前有藥廠在台灣開始進行困難梭菌疫苗第三期臨床實驗,已在陸續募集病例參與研究,全球有一千五百名病例參與,其中台灣預計收一百二十五名病例,第一階段結果預計兩年半後出爐。未來若有疫苗,對許多年長者是一大福音;建議民眾可勤洗手以及小心使用抗生素,是目前避免感染較有效的預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