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老年護理

臨床上,許多老人家都曾抱怨眼皮沉重問題,不但影響外觀,也影響視線,其實主要是因眼瞼鬆弛和眼瞼下垂造成;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江鈞綺指出,眼瞼鬆弛是因外層眼皮皮膚因年紀或體質,出現過鬆等現象,至於眼瞼下垂則是指眼瞼板的高度過低導致。

眼瞼下垂原因多元

造成眼瞼下垂的原因包括年紀退化、眼球手術後或頻繁使用眼藥水、眉毛下垂以及第三對腦神經或交感神經麻痺等;江鈞綺說,像是眼球術後患者必須頻繁點藥水,部分患者就會將上下眼皮同時撐開,長期下來就可能會使眼瞼肌筋膜鬆脫,另外,因因糖尿病、中風、腦部腫瘤等問題,也可能因神經麻痺無法控制提眼瞼肌所造成的眼瞼下垂。

手術有效改善下眼瞼下垂

治療上,除了神經問題造成的下垂,通常透過提眼瞼肌拉提手術或筋膜復位手術,都能有效改善下垂現象;江鈞綺說,手術前,患者必須接受眼瞼評估外,眼球也需特別注意,因術後可能會有暫時閉合不全等強況,若術前就有乾眼症或慢性發炎等問題,術後恐須仰賴人工淚液的保護,才能避免造成損傷。

術後保養重要勿聽信偏方 多數老人家也有淚眼汪汪等困擾,其實主要是因乾眼症、顏面神經麻痺、、鼻淚管阻塞等所造成;江鈞綺呼籲,最重要是應避免聽信偏方,出現任何症狀時都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對症下藥,才能避免遺憾發生。

 

根據國民健康署102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65歲以上老人自述過去一年跌倒比率為16.5%(約為1/6),跌傷且有就醫者比率為8%。跌倒引起的身體傷害,重則骨折或頭部外傷,會增加罹病率和死亡率,有些長輩因曾跌倒而自我限制行動,導致功能和活動能力逐漸喪失。國民健康署呼籲長者防跌要從生活小細節做起,切勿輕忽跌倒的傷害,也千萬別因噎廢食!

住處內家俱旁是最常跌倒地點

造成跌傷最常見的前三項活動為騎車、上下床及耕作農事。最近一次發生跌傷的地點,有56.3%發生在住處內,有43.%發生在住處以外。在住處內最常發生跌傷的前二個地點,第一位為在家俱旁(椅子、床、沙發或其他家俱旁)23.7%,第二位為浴室、淋浴間或廁所等12.3%。在住處以外最常發生跌傷的前二個地點,第一位為路邊(包含人行道)46.2%,第二位為有高度或坡度的地面13%。

快樂不倒翁 全靠防跌三部曲

針對跌傷的地點及原因,國健署提出防跌三部曲,讓長輩做個快樂的不倒翁!

首部曲-規律運動不能少,遵循醫囑用藥:規律運動,定期加強下肢肌力、身體柔軟度和平衡的運動。遵循醫囑,規律服藥,妥適控制慢性疾病。

二部曲-注意居家環境 照明,防滑更小心:居家活動範圍維持適度照明,並備妥緊急備用照明。清除動線上障礙物,保持動線淨空。居家地板維持乾燥與防滑。浴室設置的止滑墊鋪滿浴室;在馬桶及浴缸旁加裝扶手;門檻前設止滑腳踏墊,並降低地面與門檻的落差。

三部曲-外出留意反光標誌,馬路行走不要急:下床或起身動作要緩慢,先在床邊稍坐片刻,以防發生姿態性低血壓而跌倒。清晨或夜晚光線不足時,可在衣物外貼上反光標誌。郊外旅遊要有家人或同伴隨行,善用手杖或登山杖,同時要衡量體力,並預估往返所需時間,若開始覺得身體有些疲累時,即應折返。

老年症候群是警訊!

老年症候群的問題,包含聽視力問題、譫妄、疼痛問題、壓瘡、跌倒、日常生活功能下降、失禁、認知功能不良、憂鬱和營養功能不佳等項目。成大醫院老年科黃基彰醫師表示,老年症候群的出現是惡性循環,或老年病況連發事件的前兆,警示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心理調適不佳,自我照護能力低落。對於老年症候群若置之不理,可能造成失能,甚至死亡。

老年症候群影響老人健康

根據成大醫院老年醫學團隊的研究發現,相較於健康的老年族群,經校正其他影響因子後,具有老年症候群的社區老年人,若符合一種症狀其5年的死亡風險相較沒有者增加1.5倍,2種為1.69倍,3種以上則為2.43倍,顯示老年症候群對社區老人的確是不容忽略的議題。

健康老年人雖然身體功能仍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退化,但是自然老化不至於影響個人獨立執行日常生活能力。因此,許多被認為是老化的症狀,實際上卻是生病早期表現。黃基彰醫師表示,而當多重因素的健康問題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累積造成多重器官系統的功能受損,導致個人較不容易應對所遭逢的生理與心理挑戰,這時就會產生「老年症候群」。

周全性評估整合介入延緩老人失能

尤其是衰弱的老年族群,更容易觀察到高盛行率的老年症候群,根據流行病學資料分析,65歲以上的老年族群有45.9%最少有1項老年病症候群;85歲和以上的族群更高達64.2%有老年病症候群的困擾。

黃基彰醫師指出,過去老年人的健康照顧以疾病為導向,但老人家常不會主動描述症狀,又因其症狀不典型,若再加上照顧者疏忽等,潛藏之病症常會被忽略而延誤治療。因此,了解老年症候群,可以幫助篩檢有醫療照護需求的老人,藉由周全性老年醫學評估來完成認知、情緒、疾病控制、多重用藥、營養、運動能力等各項分析,再藉均衡營養、復健、運動及整合醫療介入,可達到延緩失能、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