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老年護理

您家中是否也有年邁的父母親,因逐漸喪失記憶及身體功能,被送進安養中心度過餘生?嘉義就有一名60歲婦人,2年前失智情況越趨嚴重,伴隨解尿功能失常、走路步態不穩,生活功能無法自理,被迫送進安養中心;沒想到不到半年,婦人症狀每況愈下,除了情緒不穩外,甚至出手攻擊醫護人員,家屬見事態嚴重,趕緊帶她至醫院求診。

老年退化勿輕忽 恐患常壓性水腦症

嘉義基督教醫院神經外科孫瑞明主任表示,婦人在接受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腦室有嚴重積水的現象,初步研判上述症狀恐為「常壓性水腦症」惹禍。上述婦人即是典型「常壓性水腦症」三大症狀:失智、步態不穩及尿失禁,孫瑞明主任解釋,一般水腦症分為「常壓性水腦症」及「阻塞性水腦症」,前者因老年功能退化,導致腦脊髓液分泌太多或吸收過慢,好發於老年人;後者可能因腫瘤或顱內出血,導致腦脊髓液循環流通的路線受阻,腦脊髓液無法排出。

腰椎引流術可治療 改善老年生活品質

負責收治此患者的嘉義基督教醫院神經外科陳昱豪醫師說明,常壓性水腦症易被誤認為巴金森氏症及阿茲海默症,因此若診斷出有腦室擴大的現象,建議進行試驗性腰椎引流手術,確診是否為常壓性水腦症。上述婦人在試驗性手術後,走路步伐越趨穩定,家屬對於水腦症的治療更加有信心。

陳昱豪醫師強調,目前水腦症治療方式可分為「可調壓式腦室腹腔引流手術」及「腰椎腹腔引流手術」,因婦人擔心腦部手術感染及腦出血風險,與家屬討論後決定進行「腰椎腹腔引流手術」,不需從腦部開刀,將調壓閥門埋在腹部,從腰椎脊髓腔內放入細引流管,將過多的腦脊髓液引流至腹腔(腹腔膜會自行吸收),術後至今1個半月,婦人狀況大幅改善,家屬已從安養中心接回家中照顧,生活品質也大幅提升。

治療方式因人而異 術後有狀況應及早回診

孫瑞明主任也提醒,常壓性水腦症治療需考量患者的身體狀況,若脊椎狀況不穩定或是之後可能進行脊椎手術者,請與主治醫師討論,才能找到適合的治療方式。另外,患者術後應注意日常的症狀,若出現噁心、頭痛或暈眩等情形,請盡早至醫院回診,如需進行核磁共振相關磁力檢查,請知會主治醫師,避免壓力改變影響腦脊髓液的引流效果。

台灣明年正是進入高齡社會,平均每10人就有1人是老人,老人如何活著才能更健康呢?專家強調,運動、飲食最為重要;另外,失能者可透過生活功能重建、口腔保健、認知促進、社會參與等增進健康,才能愈活愈健康。

2018年正式步入「高齡社會」

根據內政部資料顯示,目前國內65歲的高齡人口已達13.33%,2018年正式步入「高齡社會」,預估到2025年,老年人口將會達到20%,也就是每5名中就有1名老人,進入「超高齡社會」。

年老器官衰弱 老年病症候群

台大醫學院家庭醫學科名譽教授陳慶餘表示,隨著年齡增加,各器官功能逐漸衰退,容易出現瞻妄、憂鬱、貧血、吞嚥困難、便秘、尿失禁、壓瘡、失眠、骨質疏鬆、肌少等現象,稱為「老年病症候群」。

激勵運動、健康飲食 首要重要

陳慶餘教授表示,要預防老年病症候群,日常生活應著重運動及飲食,透過肌力強化運動,促進骨關節肌肉健康,預防跌倒等意外發生;而飲食透過補充蛋白質等膳食營養,預防營養不良。

增進失能者健康這樣做

另外,透過生活功能重建訓練,協助失能者功能恢復;口腔保健健康促進,增強失能者口腔疾病認知及照護技能;藉由認知訓練,減緩認知功能退化,改善失能者精神症狀;透過社會參與,提高失能者主動參與意願與動機,增進失能者健康。

一名75歲老翁,因全身無力就醫急診,醫師進行急診高齡評估量表和衰弱評估量表後,發現老翁有衰弱症,進一步檢查還發現有甲狀腺低下問題,出院後給予甲狀腺激素補充;奇美醫學中心急診醫學部兼老年醫學科主治醫師黃建程指出,將老翁轉至老年醫學科門診,評估衰弱症,發現老翁有運動不足以及多重藥物等問題,所幸經藥物調整和運動教育,兩周後老翁已可從坐輪椅到自行走路看診。

整合跨部科單位 提供高齡者完整照護

台灣社會進入逐漸老化階段,預計2025年老年人口比例會上升至20%,形成超高齡社會,其中急診就成為最關鍵的緊急醫療資源;黃建程醫師表示,但當前急診環境並不友善,加上高齡長者跨科病症的複雜問題較無周全性,因此奇美醫學中心急診醫學部結合護理部、老年醫學科、全人醫療科、緩和醫療中心等跨部科單位,去年中成立奇美高齡急診整合團隊,可望能提升高齡照護品質。

急診高齡評估量表 國際期刊發表

奇美高齡急診整合團隊提供五項品質改善,包括發展急診高齡評估量表、全面性評估病人身心靈、社會和家庭等狀況,希望能在急診先篩選出高齡病人的各種問題,再轉介至適合門診,減少資療資源浪費問題;黃建程醫師指出,目前急診高齡評估量表也於今年七月,發表於國際科技期刊引用文獻資料庫中的美國急診醫學雜誌,成為全球急診參考。

急診高齡友善志工 得與高齡者多點關懷

奇美高齡急診整合團隊也率先於急診室篩檢有衰弱的高齡長者,藉由及早轉介治療,幫助提高高齡長者自主功能,也能減少家人負擔;以及提供專業訓練後的急診高齡友善志工,給予急診高齡患者多點關懷,並且增添各種高齡輔助器具,改造高齡急診親善環境,最後則是率先特別設立急診安寧室,提供高齡的臨終病人與家屬能有寧靜陪伴的獨立空間。

高齡急診整合團隊 翻轉急診刻版印象 

黃建程醫師強調,相信善待現在的高齡長者,就是善待未來的自己,期盼透過奇美高齡急診整合團隊的努力,能為台灣急診提升高齡照護品質,也能翻轉過去外界對於急診的刻版印象。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