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失智症

失智症通常都是老人家居多,一般都是六十五歲之後才發病,但是也有早發性失智症會在四、五十歲就發病;醫師提醒,若是發現周遭親友在行為、情緒與語言有上出現異常,有可能是早發性失智症的徵兆,應及早帶其就醫評估,及早接受治療可以延緩退化。

以阿茲海默失智症及額顳葉失智症居多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張祺康表示,早發性失智症有家族遺傳現象,而且會以阿茲海默失智症及額顳葉失智症居多,阿茲海默失智症會有記憶力減退健忘的症狀,至於額顳葉失智症的症狀則會在行為、情緒與語言上有些異常。

行為、情緒與語言會和生病前有差異 早發性失智症病人往往會有衝動行為;張祺康醫師指出,病人在與生病後的行為會和之前截然不同,會在情緒上變得比較失調,例如常會無緣無故流淚,或是有暴躁行為,甚至是會有逢整點時間就要去上廁所,以及吃東西有些固定的時間,次若是發現周遭親友有 此情況,就要及早帶其就醫做評估。

多進行大腦活化活動可延緩退化 張祺康醫師進一步指出,由於失智症從開始患病到疾病末期大約是十至二十年,而且發病到末期不是單純的記憶力不好,而是整整個大腦退化,所以包括吞嚥、大小便與走路和運動功能都會退化,因此會長期臥床,並且會容易感染與營養不良,就會容易死亡;所以,多進行大腦活化活動,對病人是有幫助,可以預防退化,因此要及早就醫盡量延緩他們的退化。

52歲的李先生,近半年來,個性突然變得熱情,但日常生活小事容易忘記,家人以為是失智症,趕緊帶至就醫,檢查竟發現,腦中長了一顆6公分的腫瘤;所幸,經過開刀治療,症狀已逐漸改善。

核磁共振檢查確診腦瘤

收治個案的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嚴介聰指出,該患者經由失智症評估,臨床失智評估顯示輕度知能障礙外,安排電腦斷層檢查,卻發現腦中有一顆腫瘤,進一步接受核磁共振檢查,確診罹患腦瘤,透過手術取出腫瘤,目前狀況已逐漸獲得改善。

腫瘤壓迫嚴重恐致命

嚴介聰醫師分析,患者腫瘤生長的位置,會影響其個性、記憶,也可能造成手腳麻痺,以及無力感;,若未及早發現,隨著腫瘤變大,不但導致記憶力惡化外,可能會造成半側偏癱、語言功能受損、癲癇,甚至呼吸抑制致死。

個性驟變應就醫

嚴介聰醫師提醒,若是發現家人突然言語、個性改變,或是出現非邏輯性重覆問話等狀況,建議及早到醫院做神經相關檢查,才能對症下藥。早期失智症及早就醫,接受藥物治療可以延緩病情惡化;若是腦瘤等其它原因所致,更能及早治療,得以恢復健康。

隨著年紀增長,記憶力有可能會有稍微減退的症狀,這是正常的老化現象,但如果發現家中長輩記憶力退化,要比一般老化的情形嚴重很多,甚至出現認知功能都出現明顯退化的時候,就要懷疑有沒有可能是失智症(Dementia)。目前對於失智症的診斷,除了電腦斷層(CT)及磁振造影(MRI),可評估大腦是否有「結構性」的異常或萎縮,還可以用正子斷層造影(PET),利用特定的造影藥劑,來評估腦部「功能性」變化,及早確認是否罹患失智症。

失智症非正常老化現象 嚴重影響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

三軍總醫院核子醫學部林立凡醫師表示,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特徵是記憶、認知功能退化的程度比一般老化的情形更嚴重。它的症狀不單純只有記憶力的減退,有時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產生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嚴重時足以影響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

58歲女記性變差、認知功能下降 正子造影確診早發型阿茲海默症

有位58歲女性,最近兩年來記性持續變差,認知功能也逐漸下降,且有情緒障礙,被懷疑為早發型失智症而轉介至三軍總醫院。經由該院以腦部葡萄糖正子造影檢查發現,她的兩側頂葉有明顯葡萄糖攝取下降,且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也發現,腦中有大量異常類澱粉蛋白沉積,結合其症狀,初步診斷為家族性早發型阿茲海默症。

阿茲海默症引起失智 輕度認知到重度退化

失智症的分類上,最常見是由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引起,約占七成左右,阿茲海默症是一個會逐漸進展的疾病,從最早期的輕度認知功能障礙,逐漸進入到後期重度退化症狀。針對患有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臨床醫師在懷疑其罹患阿茲海默症時,除了安排認知功能評估外,目前影像診斷也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不同類型的失智症 治療選擇各有不同

失智症尚包括額顳葉型失智症、路易氏體型失智症,以及血管型失智症等。林立凡醫師指出,不同類型的失智症,其疾病進程及預後差異可能很大,治療選擇上也有所不同,所以如果能早期診斷是否有失智症,並進一步鑑別為何種原因導致的失智症,瞭解疾病的病程與後續照護需求,可因應疾病帶來的生活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