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失智症

別小看人口老化潛藏的失智症威脅!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國內失智人口去年突破26萬人,每三秒就有一人失智。失智症是連續性進展過程,診斷不易,不像肺炎,容易被發現;此外,患者大部分是老人家,可能同時患有共病,易被忽略,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失智是有幫助。

失智3大類型成因、症狀要注意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社區整合照護科營養師洪若樸指出,失智症是一群症狀的組合,該症狀不單只是記憶力的減退,還會影響到認知功能,包括語言能力、空間感、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退化,還可能出現多疑、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這些症狀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到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

洪若樸指出,失智症包括有退化性失智症與血管性失智症,而退化性失智症又可區分為阿茲海默症(神經退化性疾病)、額顳葉型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血管性失智症為中風後血管性、小血管性失智症。其特性認知功能突然惡化、呈階梯狀退化,出現動作緩慢、反應遲緩、步態不穩等症狀。其他如營養失調、顱內病灶、新陳代謝異常、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中毒等原因,經過治療之後有可能有機會恢復。

失智影響健康大地中海飲食助遠離

洪若樸表示,可以藉由選擇地中海飲食,多攝取深海魚;以自然的營養物質為基礎,具抗氧化物質的蔬果可有效預防腦部退化;選用不飽和脂肪酸,以橄欖油調製食物,可以提高血中好膽固醇,減少壞膽固醇,對抗自由基,降低失智症及動脈硬化的發生。此外,適量飲紅葡萄酒,其含白蔾蘆醇和鞣花酸,可對抗自由基,抵抗內皮細胞發炎,皆有助降低罹患失智症。

不只從飲食下手六大養生原則杜絕失智症上門

除了從飲食下功夫外,洪若樸營養師進一步說明,想要杜絕失智症上門,積極改變日常生活習慣也很重要,建議年長者平時養生保健可謹記下列6原則,自然有助於記憶維持。

一、主動接觸新事物。從事心智活動或創造性活動,閱讀書報雜誌、寫作、猜謎、打橋牌,繪畫、園藝、烹飪、縫紉、編織;規劃旅遊、參觀博物館、聽音樂會。

二、加強平時休閒活動。維持每週2次以上規律運動,例如:走路、爬山、游泳、騎自行車、健身房、柔軟體操、有氧運動、瑜珈、太極拳、元極舞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三、有效控制慢性病。例如:心臟病、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糖等及頭部外傷。

四、避免肥胖或過重;維持健康體位(BMI18.5-24),老年人不宜過瘦。

五、攝取當季在地新鮮的食物,營養價值最高。

六、細嚼慢嚥,幫助食物消化,咀嚼動作活化大腦皮質。

中年人從椅子上或蹲姿起身時,若常感覺頭暈、輕微頭痛,就要提高警覺,這種現象代表血壓暫時下降,醫學名稱為「姿勢性低血壓」。美國一項研究顯示,常出現這種現象的人,20年後出現失智症的風險較高,老年認知功能也容易變差。

姿勢性低血壓 可能對大腦造成永久傷害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所舉辦的2017年流行病學、預防╱生活型態與心臟新陳代謝健康醫學研討會。研究認為,「姿勢性低血壓」這類暫時性低血壓症狀會減少大腦血流供應,或許會對大腦造成永久性傷害。

研究首席作者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流行病學博士後研究員安德婭‧勞琳絲表示,對於中年人來說,雖然血壓下降只是暫時性現象,卻可能造成長遠影響。研究顯示,與中年沒有姿勢性低血壓者相比,中年有姿勢性低血壓的人,老年出現失智症風險上升約4成之多,目前醫界對失智症治療還是束手無策。

研究人員分析「社區居民動脈粥樣硬化風險研究」數據,這項研究是以美國4個社區15792名居民為研究對象,研究開始於1987年,當時這些居民年齡介於45歲到64歲,平均年齡54歲。研究人員特別針對其中11503名沒有冠心病、中風病史者做研究。

起身時血壓下降幅度過大 就要提高警覺 研究人員先請這些人躺20分鐘,再請他們起身、站起來,測量血壓。姿勢性低血壓是指突然起身時血壓收縮壓下降超過20mmHg,舒張壓則下降超過10mmHg,研究中703人,約6%的人有這種現象。

研究人員追蹤20年以上,結果發現,姿勢性低血壓患者往後出現失智症機率比其他人增加40%,出現認知功能下降風險也比一般人增加15%。勞琳絲表示,多了解哪些因素會增加失智症、認知功能下降風險,就可以找出高風險族群,這或許就能幫助擬定防治、介入策略,對於姿勢性低血壓這風險,未來很值得進一步探討、研究。

白內障不只會造成失明,還可能增加失智風險!根據台北榮總眼科部與神經內科部共同研究發現,台灣七十歲以上白內障患者,曾接受手術治療者,相較於未接受治療的患者,在日後罹患老年失智症的機率減少了百分之二十三;由此可見,罹患白內障的老人,最好還是要積極接受治療。

白內障是失明最主要的原因,全球失明者約兩億八千萬人口,其中百分之五十一是由白內障所引起的。台北榮總眼科部青光眼科主任劉瑞玲表示,由於白內障是一種自然老化的現象,隨著年紀增長、身體老化,造成視力逐漸模糊、畏光等現象,嚴重者甚至會失明。有些年長者因怕麻煩、不願依賴家人又不想帶給家人困擾,漸漸地越來越封閉、退縮,而這些原因,都是使老年失智的因素。

劉瑞玲主任指出,白內障患者只要接受治療,不僅能夠大幅降低罹患老年失智症的風險,還能重見光明,維持日常生活。近年來,白內障手術已進化到飛秒雷射新境界。所謂飛秒雷射,是指以精準且客製化的雷射光掃描,執行白內障手術中有關切割的步驟,此技術可說是「無刀手術」的新紀元,可惜的是,此治療項目尚未列入健保,需自費。

劉瑞玲主任說,對於白內障病人,飛秒雷射手術好處有三:

一、雷射切割的傷口邊緣平整、癒合速度快,降低手術感染的風險。

二、維持術後人工水晶體的穩定性。

三、對眼角膜的傷害較小,術後視力復原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