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失智症

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失智症患者一年比一年多!醫師表示,近十年失智症逐漸成為社會議題之一,造成健保及社會負擔,若懷疑家中長輩有失智傾向,認知功能越來越差,建議及早就醫診治。

藥物+非藥物 改善失智生活品質

萬芳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陳兆煒解釋,失智症治療主要可以分為藥物及非藥物兩種,藥物治療能延緩失智症惡化,非藥物治療則是最近較為流行的懷舊療法、音樂治療、運動介入、認知復健等,這些方式都能改善失智症患者的生活品質;研究顯示,失智症照顧成本視失智嚴重程度而定,因此一有症狀建議及早就醫。

遠離三高 遠離失智

腦部狀況與失智症息息相關,陳兆煒表示,若從年輕到老,身體都處於一個「三高」狀態,相對來說,大腦便會退化得比較快,所以要遠離失智症,在年輕時應遵守少鹽、少油的飲食型態,同時注意血糖控制。

適度運動用腦 預防失智

從年輕起養成運動習慣,也可預防失智症;陳兆煒醫師建議民眾每周至少運動三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適度運動可以減少腦部血管硬化機率,同時也減少脂肪在血管內的堆積,延緩腦部老化的風險,同時年輕時多用腦,當年紀大了腦部也較不會退化。

失智症有遺傳可能 盡早就醫確認

陳兆煒醫師指出,失智症一般好發年齡是65歲之後,但目前也有趨於早發趨勢,部分失智症有遺傳可能性,當父母有一方罹患失智症,同時也自覺記憶力大不如前,應前往就診,由醫師評估生理及心理檢測,確認是否因憂慮或焦慮而出現健忘情形,而非失智症。

72歲江老太太平時活動自如,原本腦力僅有些自然的退化,生活均能自理,但是最近三個月以來,家人發現她走路越來越慢,步伐變小也比較不穩。同時,頻尿症狀嚴重而且容易尿急,甚至有時來不及到廁所就尿在褲子上了,記憶力的退步也更明顯了,談話應答的反應也慢了許多,家人以為是罹患失智症便帶她就醫。經由神經內科醫師的評估,懷疑江老太太是罹患了常壓性水腦症,透過腦部電腦斷層證實了診斷,經轉診到神經外科進行腦室-腹腔分流手術後,走路和尿失禁明顯進步了,記憶力也有所改善。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外科李建勳醫師表示,常壓性水腦症好發於老人,是由於腦中的腦脊髓液積聚過多導致腦室擴大,造成神經的損傷,表現出來的典型症狀包括行走困難、尿失禁與失智。這三個症狀分開來看,常會被歸因於自然老化而忽略了就醫。由於老人家也可能同時罹患多種疾病,診斷上有時相當困難,需要與腰椎退化疾病、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症或自然腦部退化作鑑別診斷。腦部的影像檢查(如: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可以協助診斷,但有時還需要由腰椎引流腦脊髓液來判斷是否手術治療會有幫助。 常壓性水腦症的標準治療是經腦部進行腦室-腹腔分流手術,分流量的多寡由植入的控制閥決定。手術後需要注意有無傷口感染、分流量過少過多的問題。分流量如果過少,症狀無法進步;分流量過多則可能導致腦塌陷出血,出現頭暈頭痛、意識變化、昏睡或同側手腳無力等的症狀。近年也有新的手術方式不經腦部,而是經由腰椎進行分流。 李建勳醫師指出,常壓性水腦症若能正確地早期診斷,經過分流手術後,症狀有機會改善。但若失智情況已屬嚴重,或是影像檢查發現腦部結構已明顯退化者,治療的效果恐怕不理想。因此,家中長者若同時合併上述症狀,宜盡早尋求醫師專業意見,避免錯失治療時機。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