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失智症

失智症有很多種類,而且失智症會因為腦部功能逐漸退化,而造成生活及工作的障礙,對於家庭會帶來很大的負擔;醫師提醒,由於失智症是不可逆的,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可以延緩退化,以免到了中晚期時,會使得失智症加速退化,用藥治療效果就較差。

失智症半數因為退化 老人跟青壯年都可能發生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毓禎表示,失智症病人有一半是因為退化,退化則有半數是因為阿茲海默症,至於阿茲海默症多是六十五歲以上發病,而在三十至四十歲即發病的早發性失智症,則多為有特別的基因導致,例如路易氏體失智症和巴金森氏症;而且青壯年時期就發病的失智症,其退化速度與進展都較快。

中風也會引起血管性失智症

另外,也有人是因為中風後引起血管性失智症,或是腦部受到感染引起智能障礙而出現失智症;而且不同的失智症也會有不同的症狀出現。王毓禎醫師指出,阿茲海默症造成的失智症,通常出現時的症狀為遺忘,用字遣詞很困難;路易氏體失智症會有記憶力,但是會有幻覺、妄想與躁動等精神症狀;甚至有額顳葉型失智症,會無法表達,但記憶力還好。

症狀不同而難以被發現

由於失智症病人所出現的症狀都不相同,因而往往難以被發現,有不少病人是因為出現思覺失調症狀,而被家人帶去精神科就醫;也有不少是由工作場合的同事發現,原本很有工作效率的人,為何效率變差了,家人帶其進一步送醫,才診斷出是因為失智症。

家人有異常應立即送醫評估

失智症病人對於家庭是很沈重的負擔,然而若能早期發現及早治療,是可延緩失智症退化速度。王毓禎醫師提醒,一旦發現家人有異常時,應立即送醫評估是屬於哪一類的失智症,並針對疾病做治療;例如有人是缺乏維生素B12,或是因為甲狀腺低下,經由治療後可以延緩退化;此外,由於失智症是不可逆的,早期發現及早治療,以免到了中晚期時,會使得失智症加速退化,用藥治療效果就會比較差。

長期曝露空汙中,小心會失智!國內最新研究發現,長期暴露於PM10及臭氧中,罹患阿茲海默氏症及血管型失智症的風險,高出2至4倍。此成果已刊登於《美國失智症學會期刊》。

台大公衛學院利用北北基的24個空氣監測站,長達14年的空氣懸浮微粒PM10及臭氧監測資料,比照於2007至2011年間,在台北市3間教學醫院的249位阿茲海默氏症患者、125位血管型失智症患者,以及497位健康對照組。

研究發現,PM10暴露量高於49.23μg/m3的長者,罹患阿茲海默氏症的風險高4倍,臭氧暴露量高於21.56 ppb的長者,罹患阿茲海默氏症的風險高2倍;而血管型失智症也有類似結果,暴露於PM10、臭氧的罹病機率,分別高出3.6倍及2倍。

計畫主持人、台大公衛學院副教授程蘊菁表示,這是第一篇探討60歲以上老年人,長期暴露於空氣汙染物與失智症風險的研究,證實懸浮微粒、臭氧會傷害認知功能缺損,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80歲的林奶奶近年來常常忘記自己把東西放在哪裡、煮菜忘記加鹽、忘記關瓦斯、沒有關水龍頭,有次外出種田竟然忘了回家的路,在警察幫助下才順利回家。這兩週突然性情大變,懷疑老伴外遇,整天與老公吵架,弄得家裡雞飛狗跳,家人將林奶奶帶到神經內科門診,才發現她原來是得到了阿茲海默症。

台灣失智人口持續攀升中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到來,台灣的老年人口不斷攀升,腦退化性疾病的人口也越來越多,其中最大的議題便是失智症。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口推估,民國105年底台灣約有26萬人患有失智症,也就是說大約每100人中就有1人有失智症,其中65歲以上的老人每13人中就有1位失智,而80歲以上的老人更是每5人中就有1位失智症。

失智症不等同於正常老化

縱使失智症在台灣老年人口的盛行率如此高,但失智症確診人口卻總是被低估,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典佑指出,原因來自於許多家屬把失智症當成老化,以為病人只是老頑固、老番癲、老了個性本來就會改變、記憶就會變差。事實上失智症是一種不正常的老化,症狀不單純只有記憶力減退,還會影響許多認知功能,較嚴重者甚至會個性改變,出現混亂行為,有妄想及幻覺,且這些症狀影響到病人的日常生活以及人際關係。

多動腦儲存腦本預防失智

透過多動腦的方式來「儲存腦本」以預防失智;林典佑醫師表示,多運動被認為可以預防失智症的發生;合宜的休閒與社交互動也是儲存腦本的絕佳法門。此外,地中海型飲食被證實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同時也會下降阿茲海默症發病的相對風險。同時還要遠離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例如: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不抽菸,避免頭部外傷及維持快樂的心情。

趁早預防、及早診斷、盡早治療

年輕力壯時,就應該認識失智症並預防、遠離;在疾病早期就能夠協助親朋好友及早警覺它,並在初期就開始治療。林典佑醫師提醒,莫讓失智症成為家人朋友的負擔,也別讓失智症將腦中的快樂回憶變成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