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夏季健康

夏季氣溫高,人體的生理活動與外界環境平衡易遭破壞,很容易患病,夏季最常見的疾病是中暑、痱子和腸道疾病等,甚至由此而誘發心血管病、貧血和肺氣腫等慢性疾病。可以說是 “ 夏季高溫多疾患 ” ,不過,只要掌握了以下八招,對平安度夏大有好處。

第一招
鍛煉有道:

每天進行 1 小時的室外體育活動。每次鍛煉均要達到發汗的目的,以提高機體的散熱功能。鍛煉切勿過分,當氣溫大於 28℃ 、相對濕度大於 75 %時,要適度減輕運動量,以防中暑。

第二招
午睡補眠:

充分休息。夏季烈日炎炎,晝長夜短,人往往因睡眠不足而精神疲憊、頭暈腦脹。因此,必須養成午睡的習慣,以保證每天有 8 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

第三招
靜心防躁:

夏季很容易使人煩悶急躁,精神不好,所以要注意保持心平氣和,俗話說: “ 心靜自然涼 ” 。

第四招
外出防暑:

夏天應儘量避免長時間在烈日下或高溫環境中活動,外出時要戴草帽,穿淺色衣服,居室要注意通氣,可用空調、電風扇,灑水等來降低室溫,還可多喝些含鹽涼開水;西瓜是解暑佳品,每天也可吃兩次。如果出現全身無力、四肢麻木、頭昏眼花、胸悶噁心、心悸口幹等中暑先兆時,應立即去通風陰涼處,並解開衣扣,用冷水毛巾敷頭部;還可以口服人丹、十滴水、霍香正氣水等,經過這樣處理一般可以恢復。若症狀仍不緩解,並出現高熱、面色蒼白、呼吸短淺、嘔吐、昏迷時,應立即送就近醫院急救。

第五招
睡覺避風:

夏季暑熱外蒸,人體陽氣趨向體表,毛孔開疏,最易遭受風邪侵襲,所以,夏季不可在露天、風口處或電風扇下睡覺,並注意蓋好腹部。因為人在睡眠時,體溫調節功能降低,身體難以抵禦風寒襲擊,很易引起感冒或腹瀉。

第六招
把好食關:

夏季是痢疾、腸炎、肝炎、食物中毒等消化系統疾病的流行季節,這些疾病都是通過飲水和食物來傳播的。所以,要把住病從口入關。做到不貪食生冷食品,不吃腐敗變質的飯菜和瓜果。要注意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後勤洗手,生吃瓜果蔬菜要洗淨消毒。

第七招
清潔皮膚:

夏季天氣熱,出汗多,皮膚稍有破損,就容易發生感染。夏季常見的皮膚病有痱子、熱癤、毛囊炎、皮炎等。要預防皮膚病,就要勤洗澡,每天洗一次為宜,不要洗得過多,每次時間也不要過長,最好用溫水擦浴。溫水擦浴可清除污垢,使皮膚血管擴張,有利於汗液排泄。另外,還要經常換洗衣服,保持皮膚清潔、乾燥。注意:滿身大汗後,不要馬上洗冷水澡。

第八招
調劑飲食:

夏天天熱出汗多,消化液的生成與分泌減少,胃腸蠕動減慢,容易出現營養失調、腹部鼓脹、便秘等現象。所以,夏季宜食新鮮可口的清淡易消化食物。多吃些含鈣鐵、維生素較豐富的豆類、新鮮蔬菜、瓜果等,以免加重胃腸負擔。此外,還可在午後或晚上吃一些綠豆、百合、蓮子等熬制的湯或粥。

韋辰 / 韓振奎

* * 相 關 報 導 只 供 作 本 網 上 雜 誌 的 讀 者 用 作 參 考 及 增 進 一 些 健 康 及 進 補 資 訊 為 目 的,此 報 導 均 有 時 間 上 及 因 應 個 人 體 質 接 受 上 的 限 制 ,若 引 用 任 何 文 章 內 容 引 起 任 何 不適 請 速 與 你 相 熟 醫 師 聯 絡 及 診 斷; 若 本 文 對 任 何 公 司 或 個 人 構 成 任 何 商 業 影 響 或 金錢 上 損 失 , 恕 與 本 網 站 無 關。* *


alt中醫認爲, 暑爲夏季的主氣, 乃火熱所化, 暑月感冒, 除了感冒症狀外, 常兼有暑邪的一些特殊症狀, 暑爲陽邪, 其性炎熱, 因而易出現高熱, 煩渴, 汗出等; 暑性升散, 易傷津耗氣, 而見心煩胸悶, 尿黃短少, 氣短乏力等; 暑多挾濕, 易出現四肢倦怠, 肢體沈重, 胸悶嘔惡, 大便溏薄等, 增加治療的難度。 現介紹幾則粥療方, 效果明顯, 有興趣者, 不妨一試。

石膏竹葉粥:

石膏60克,竹葉15克,大米50克,砂糖少許。將石膏、竹葉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爲稀粥,砂糖調味服食,每日2-3次,可清熱解暑,除煩生津。

荷葉粥:

鮮荷葉1張,大米100克,冰糖適量。將荷葉洗淨,切絲,水煎取汁備用。另將大米煮爲稀粥,待熟時調入荷葉汁,冰糖,煮沸即成,每日1-2次。可清暑祛濕,益氣解表。

綠豆粥:

綠豆50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將綠豆浸泡半日後,加水適量與大米煮爲稀粥,待熟時調入白糖服食,每日1-2次。可辛涼解暑,祛濕透表。

藿香佩蘭粥:

鮮藿香15克,佩蘭10克,大米100克,白砂糖少許。將藿、佩水取汁備用。另取大米煮爲稀粥,待熟時調入藥汁,白糖,稍煮即可,每日1-2次。可祛暑化濕,開胃止嘔。

藿香苡仁粥:

藿香6克,苡仁30克,綠豆50克,大米100克。將藿香水煎取汁備用。另將苡仁、大米、綠豆加清水適量煮爲稀粥,待熟時調入藥汁,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2次。可解表化濕,清暑益氣。

 


hno1-signoff



中醫認爲,暑爲夏季的主氣,暑爲陽邪,其性炎熱;暑性升散,易傷津耗氣;暑多夾濕。故暑邪爲患,可使人出現一系列生理變化,如體溫調節、水鹽代謝、消化和迴圈功能的改變等。由於生理功能的變化,勢必出現一系列病理變化,如出汗較多,可使體內丟失多量的水和電解質引起水鹽平衡紊亂;水溶性維生素也可隨著汗液排出;機體散熱,蛋白質分解也加速;出汗增多,胃腸道中消化液及酶分泌下降,胃腸蠕動減弱,消化功能下降,人們食欲也下降。因而,夏季養生呈現其特殊性。

祖國醫學中早就有“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的養生學說,夏日的特點是“熱”,故應“涼”克之,以“清”驅之。夏日養生的關鍵在於“清”。

思想宜清靜:

夏日酷暑難耐,氣候濕熱,人們容易悶熱不安和困倦煩燥。所以,首先要將自己的思想平靜下來,所謂“心靜自然涼”即是此意,要神清氣和,切忌火燥脾氣,遇事要心態平和,不要一蹦三跳,防止火從內生;

飲食宜清淡:

炎夏的飲食應以清淡質軟易消化者爲主,少食脂厚味辛易上火的食物,多食味苦食物。清淡味苦食物能清熱、止汗、補液、開胃,多吃蔬菜、瓜果,既可滿足機體營養需求,又可預防中暑。主食應以稀爲主,還可適當增加一些清涼飲料;

居室宜清涼:

早晚室外氣溫低,可將門窗緊閉,拉好窗簾,陰涼的環境,可使人心神安定;

遊樂宜清幽:

炎夏不可遠足,但可就近探幽。早晨,陽光初照,空氣清新,可到草木茂盛的山水園林中散步;傍晚,夕陽西下,可到清風習習的湖河邊倘徉,涼風徐徐,可使你心如止水,神怡如夢,心情舒適,自然可暑熱頓消。



湖北遠安縣中醫院 主任醫師 胡獻國

hno1-signo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