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夏季健康

大蒜是百合科植物,性溫,味辛入脾胃,可行滯氣。 我國元朝的《農書》中說,大蒜 “ 夏日食之解暑氣,北方食肉尤不可無,乃食經之上品。  ” 夏天吃蒜不僅可增加營養、改善食欲,還可預防和治療多種疾病。

garlic-0727

一、預防作用:

大蒜中含蒜氨酸和蒜?,二者接觸後產生蒜素,具殺菌效力,因而具有抗生素特性,同時也是最強的天然抗真菌屬化合物之一。炎熱的夏季,是急性菌痢和急性腸炎的好發季節,每日吃幾瓣生大蒜,可有效地防止其發生;腦膜炎流行時,經常吃些醋浸大蒜,有助於預防發病;流感流行時,除可生吃大蒜或醋蒜外,還可將生大蒜搗爛,加 10 倍的水,取其汁液作點鼻用,也可起到預防作用。另據最新研究得知,經常吃生大蒜,還可預防胃癌,原因是胃癌的發生與胃記憶體在的幽門螺桿菌(簡稱 HP )密切相關,大蒜有抑制和殺滅 HP 的作用。大蒜中含烯丙基硫華物等生物鹼,具有降低血糖成分,提高胰島素的功能,抗糖尿,而且對正常血糖值無影響。大蒜還是有機鍺含量最高的植物,硒含量也較多,大蒜中還含有 VA 、 VB 、 VC 、 Ca 、 P 、 Fe 、粗纖維等成分。因而大蒜可以促進新陳代謝,緩解疲勞,刺激消化器官分泌消化?,促進上皮增生,加速創傷癒合,改善慢性鉛中毒症狀。

二、治療作用:

在中世紀,修道院的修道士們都食用大蒜,以此來預防瘟疫。在沒有發明抗生素以前,人們曾經將大蒜搗碎(蒜泥)當做藥膏,敷在傷口上以預防感染。在前蘇聯,大蒜被稱為 “ 盤尼西林 ” ,原因是在第二次大戰時期抗生素供應不足,蘇聯醫生就用大蒜來醫治戰場上受了各種傷的傷口感染。患急性菌痢時,每餐生吃紫皮蒜數瓣,有輔助治療作用。另外,用 10 %大蒜水溶液灌腸,治療頑固難愈的慢性菌痢,也有一定療效。患急性腸炎時,用大蒜數瓣搗爛如泥,加好醋一杯調勻服下,每日 2 ~ 3 次,療效頗佳。患高脂血症時,經常吃生大蒜,對升高的膽固醇,有一定的降低作用,故能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和腦血管病。

但是,大蒜屬於大辛大熱之品,吃得過多會上火拼影響視力;蒜的強烈刺激氣味也讓許多人難以忍受,且其刺激性不僅能夠殺死病變細胞和各種帶病細菌,還會對健康細胞產生危害,對胃、肝、肺也有不利影響,故應注意掌握適量食用的原則。

 


***免責聲明:相關資訊只供讀者認知及參考。***
宇光 / 季玉光

 

hno1-signoff

 

 

 

alt

近日香港天氣酷熱,在戶外活動時發生中暑,若手頭沒有急救的工具可能導致延誤醫治,並使病人可能有生命危險。
中醫中藥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其中對急症的處理很多在現今科學昌明的時代仍是行之有效的法門,實不失為簡便易學的防身之道。現特將以下一些簡易的中暑急救法推荐給大家,以防急時之需。
症候:

 

中暑而致頭暈,暈厥(包括休克,昏迷等)
常發生於平素體質弱的人,往往由于過度疲勞,站立過久,環境悶熱,或因悲恐太過等因素引起暫時性腦缺血,表現有眩暈,眼花,出冷汗,噁心,欲吐,甚至突然暈倒,面色蒼白等。
處理:

  1. 暖開水(或用糖開水)一杯給病者飲下,并扶至空氣清新的地方。

  2. 當患者出現熱昏厥情況,可用一茶匙的食鹽混合600ml水慢慢飲用。

  3. 按摩太陽穴(有藥油更佳)。
     1a.jpg

  4. 如暈倒,用手指甲剌激人中穴(鼻唇中間上1/3處)。
  5. 舒緩胸口的不適,可加按內關穴(腕紋上二寸)。
    3.jpg
  6. 用按摩或刮痧方式刺激中指尖端,百會穴(頭巔部兩耳尖聯線之中點),涌泉穴(足底心前1/3處),令病者盡快蘇醒。
    2a.jpg 4.jpg
  7. 可用西瓜皮或濕毛巾為患者抹身,加速體溫下降。

***免責聲明:相關資訊只供讀者認知及參考。***
" alt="
***免責聲明:相關資訊只供讀者認知及參考。***
" />

 

hno1-signoff

 

 

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蔬菜和水果對人類健康的重要性。近來在美國日本市場,由多種蔬菜汁加工而成的罐頭飲料十分受歡迎,少則四五種、多則八種蔬菜汁混合製成。食用這種混合蔬菜汁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很有好處。

日本厚生省 2000 年 3 月在“健康日本 21 世紀”中要求日本成人每日食用蔬菜量由每天 300 克 提高到 350 克 ,且要多品種,黃綠色蔬菜搭配著吃。最好一日三餐,包括早餐也要吃一些蔬菜和水果。

哈佛大學的一份研究表明,在超過 10 萬人的飲食習慣當中,發現平均每日進食六份蔬菜或水果份量的人,中風的機會均下降超過三成。相反,普遍進食少於三份蔬菜或水果份量的人,中風的風險則較高。研究人員調查了 34 ~ 59 歲的女性 75596 人,跟蹤 14 年; 40 ~ 75 歲的男性 38683 人,跟蹤 8 年;結果蔬菜和水果攝取量多的比攝取量少的腦梗發生率低 31 %。每日攝取蔬菜水果未滿三種,腦梗發生率為 1 %;每日攝取 3 ~ 3.8 種,發生率 0.8 %; 4 ~ 4.9 種為 0.8 %;而 5 種以上僅為 0.6 %。一天中多食用一個品種蔬菜和水果其腦梗發生危險性可減少 6 %左右。

實驗證實,有 100 多種蔬菜和水果有抑制血小板凝聚作用。研究人員用防血栓點數分別表示出它們作用的強弱,點數越高預防血栓效果越強。大蒜頭是 160 點;青豌豆 140 點;菠菜 120 點;香瓜、蘿蔔、洋蔥 100 點;草莓、桔子、芹菜、番茄、胡蘿蔔 50 點;其後是大白菜、西瓜、生菜、鳳梨、藕;茄子、生梨……當然這只是體外測得結果,除個別蔬菜如洋蔥等已瞭解其降血脂抗血栓有效成分外,大多數蔬菜與水果有效成分與機理還待今後深入研究。

研究證明,進食大量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捲心菜、菠菜和柑橘果等等,都可有效減低局部中風的可能性。原因是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許多有益成份,如維他命 C 和葉酸,均有效預防血管疾病。另外,對大量進食蔬菜水果的人來說,患上心臟血管疾病、癌症或糖尿病的機會,都較其他少食蔬菜水果的人為低。

所以,研究人員建議:每天一般要食用 5 種以上蔬菜和水果,其總量應在 250 克 左右。最好多品種,並經常更換。一天三餐中每次均添加一點蔬菜,因為蔬菜的抗血脂、抗血栓作用時間僅維持 5 ~ 6 小時左右。

宇光/ 季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