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痛風

一名50多歲的房地產老闆,經常喝酒應酬而罹患痛風,全身上下多處長痛風石,甚至腳趾變形無法穿鞋。醫師提醒,歲末時節聚餐多,免不了多喝幾杯酒,建議多喝水、多排尿,才能避免痛風發作。

藥物+飲食 降低尿酸濃度

收治個案的萬芳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侯宗昀指出,該病患長期飲酒,體內累積過多尿酸,而無法及時排出體外,導致結晶沉積在關節中,形成痛風石;經過使用藥物治療及飲食控制,尿酸濃度降低了,痛風石也自然溶解。

聚餐大吃大喝 年後痛風發作增2成

根據醫師門診觀察發現,每年過年後,痛風發作病患會增加1至2成。侯宗昀主任說明,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質的豐盛菜餚,再加上酒精,往往造成尿酸飆高,進而引起痛風發作,大腳趾關節、腳踝等處是最容易發作的部位,許多病人痛到無法走路。

常運動、多喝水、少喝酒 有效遠離痛風

侯宗昀主任提醒,隨著飲食習慣改變,國人罹患痛風年齡逐漸下降,建議民眾日常飲食少吃紅肉、海鮮等高普林食物,養成常運動、多喝水、少喝酒的好習慣,才能有效遠離痛風。

1位高齡88歲的阿嬤,身體硬朗,但某次和家人聚餐又喝果汁飲料,半夜竟引發痛風,胡宗慶, 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談起母親有點心疼,因母親過去並無痛風病史等慢性疾病,只有輕微高血壓,但因家族聚餐上大魚大肉,又喝了果糖含量太高的果汁,才會促使痛風發作。

患者出現痛風 恐得忍受關節發炎等症狀

治療上,先抽出共35cc的關節液,且給予止痛藥緩解後,患者已逐漸紓緩症狀;胡宗慶說,當體內普林代謝異常,血中尿酸過高時,就會出現痛風,這時患者會因尿酸結晶鹽堆積在關節腔內,而出現關節發炎、疼痛、腫脹等症狀。

飲料含糖量高 喝多小心引發痛風

像是動物內臟、海鮮、高湯等等高普林食物,痛風患者應少吃外,其實像是罐裝飲料或手搖飲料等,因含糖量高,一不小心喝太多,就可能會因果糖代謝間接增加尿酸的產生,引發痛風急性發作,影響有如冬天吃火鍋進補相同的道理。

多喝水多排尿 降低引發痛風機率

隨著天氣暖和,痛風患者若想解渴,最好以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且平時多補充水分,讓每天尿量在2000cc以上,有利於幫助尿酸排泄;胡宗慶提醒,只要懂得痛風的衛教知識,從平時生活習慣開始改變,就能降低引發疾病的風險。

 

痛風一發作,代表關節產生發炎反應,而痛風所造成的種種症狀,常讓患者苦不堪言。外國一項研究發現,採用高纖飲食可抑制痛風相關發炎反應,患者或許會舒服一點。

高纖食物 減輕痛風發炎反應

上述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白血球生物學期刊〉(Journal of Leukocyte Biology)。痛風相關發炎反應主要是由尿酸單鈉結晶引起,研究發現,高纖飲食會促使腸道中的微生物產生短鏈脂肪酸,進而導致嗜中性(Neutrophil)白血球凋亡,發炎現象也會消退。研究人員認為,高纖飲食未來或可成為治療選項,幫助治療痛風。

巴西米納斯吉拉斯聯邦大學免疫藥理學小組研究員毛羅‧泰薛拉表示,如果可以了解食物如何與體內活菌互動,或許就可以運用飲食方式幫助痛風患者,並維持痛風患者整體健康。

改變飲食 也能預防痛風惡化

研究團隊在老鼠關節注射尿酸單鈉結晶,並讓老鼠採用高纖飲食,且以短鏈脂肪酸進行治療,以預防痛風發炎反應。實驗結果發現,這過程會讓嗜中性白血球凋亡,凋亡後細胞也會遭吞噬細胞清除,不只如此,隨著發炎反應減弱,在關節組織也會產生大量抗發炎細胞因子,進一步預防關節受損,關節也較不易產生功能障礙。

飲食、腸道生態 與痛風病情息息相關

〈白血球生物學期刊〉副主編約翰‧惠里表示,目前醫界、學界正想了解腸道、身體其他部分的微生物聚落如何影響免疫、新陳代謝健康,這項研究就是一個典型例子,顯示飲食會改變體內微生物活動,發炎過程也會產生變化,這都可能對關節發炎性疾病造成深遠影響,未來還需要進行深入研究,才能了解如何將研究成果落實、應用於痛風與其他疾病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