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痛風

冠狀動脈心臟病是由於供應心臟肌肉的血管有狹窄,每個人的心臟冠狀動脈有三條,此三條血管供應心臟本身的氧氣、養分,當動脈狹窄造成心臟肌肉缺氧就會引發胸悶,俗稱狹心症。如果狹窄的地方因病變引發血栓阻塞,就會導致心肌梗塞。

痛風和心臟病關係眾說紛紜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江碩儒說,痛風是尿酸過高導致尿酸結晶成痛風石,沉積在關節而引起關節疼痛。這幾年的研究統計顯示,痛風患者有心血管病變的比例較高,而有心血管病變的患者有痛風情形也不在少數。但是,兩個疾病的關聯性,目前還眾說紛紜,有3個可能:

1.有痛風的患者多肥胖、高膽固醇、高血脂,而這些也都是引發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原因。

2.普林存在於很多食物中,在人體內代謝會產生尿酸。因此,常說痛風的人要少吃高普林食物。然而,普林在人體代謝過程中會產生不穩定的自由基,自由基在體內會攻擊血管內皮細胞而引發血管病變。

3.尿酸結晶在血管內會引起血管發炎反應,而血管發炎可能會引發血管狹窄甚至阻塞。

另一角度來看,如果用藥物降低尿酸,是否可以降低心血管病變發生機率?目前沒人知道。

圖片

分析八年健保資料庫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研究從台灣的健保資料庫,自2001~2008年間,一共3萬6,499位診斷出痛風而且有吃降尿酸藥物的病患,和1萬6,194位有痛風但沒有吃降尿酸藥物的病患來進行研究分析。

病患追蹤八年來看,以一般降尿酸劑量的藥物治療,有吃和沒有吃此藥在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效果兩者差不多。但是,當劑量增加或同劑量時間吃得較久,此時在心血管疾病預防方面就達到顯著降低,而且當劑量越大或服用越久,心血管疾病預防效果更明顯。

有痛風應積極治療

江碩儒醫師強調,痛風發作不可小覷,為了健康應積極治療避免同時引發心血管疾病,而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追蹤並控制尿酸值,也要調整飲食習慣避免高普林食物而誘發痛風。雖然研究顯示,高劑量或足夠治療時間的降尿酸藥物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降尿酸藥物所引發的副作用也需要特別小心留意。

分析國人患有痛風症狀的民眾,發現痛風族群有逐漸年輕化趨勢,目前好發族群已從20年前的50歲降到至今的2、30歲以上,男性比例偏高,女性則是好發於停經後婦女及肥胖、有家族病史或飲酒習慣者。痛風原由來自於尿酸過高,高尿酸的形成主要成因是尿酸累積,如不慎於防範緩解,可能導致高尿酸症,或是因長期服用藥物控制,導致尿素等身體廢棄物無法排出,滯留於體內,導致腎功能衰竭,即所謂的尿毒症。 國人尿酸過高的情形日趨嚴重,專家表示,痛風形成的主因是人體攝取過多含普林的食物,使得體內尿酸升高,進而形成尿酸鹽晶體沈積於組織或關節腔內,導致關節出現紅、腫、熱、痛等發炎反應。而現代人飲食為一大關鍵,像是海鮮、內臟類含高普林的食物還是少碰為妙,啤酒更是誘發急性痛風的頭號殺手,高尿酸患者應視為大忌。除飲食之外,原因也可能來自於水分攝取不足及極速減重,因尿酸是細胞合成的必要元素,快速減重會導致細胞崩解,進而釋放出大量尿酸,激烈運動則會加速新陳代謝,讓身體製造出更多尿酸,此時若未多喝水幫助代謝,就可能導致痛風發作。 而痛風該怎麼治癒?目前還沒有一種治療方式可以讓它“根治痊癒”,不過有的是可讓疼痛緩解,並靠日常生活的飲食作息來調解來停止發作。也因如此,醫學研究上發現,痛風病患常合併有高量鉛暴露、高血壓、或不適當長期使用消炎止痛劑等致病因素,才可能導致尿毒症的發生。使用消炎止痛劑時應多喝水以促進排除其有毒代謝物,並只限於短期使用,避免造成腎衰竭(尿毒症)的發生,不然後續的治療就更為棘手。 中醫師李政育醫師表示,一般來說,尿酸值男性大於7.7,女性大於6.6,就是高尿酸血症。就中醫來看,治療痛風這種「帝王病」,西醫常用秋水仙、消炎鎮痛劑以及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來緩解,但是對過敏體質及腸胃不適的副作用頗為常見。可依病情選用當歸拈痛湯、上中下通用痛風丸、龍膽瀉肝湯或四妙丸等,通常可取得不錯的效用。而研究文獻也指出,土茯苓、萆薢可降低血中尿酸濃度,薏苡仁、澤瀉、車前子、大腹皮、茯苓皮等中藥則有助於尿酸的排泄,這些藥物經過適當的搭配,可用於痛風的間歇期來降低尿酸。

年節前後,小心若飲食不節制加上數杯酒下肚,恐怕埋下痛風的危險因子;主要因食物中含有的普林多寡所致,尤其當體內尿酸累積在體內時,就會形成尿酸鈉鹽結晶,沈積於骨組織及關節中,導致紅腫熱痛的發炎反應,也就是所謂的痛風性關節炎。

出現關節疼痛症狀 應盡快就醫檢查

當男性每100毫升血液中的尿酸值在7毫克以上,女生在6毫克以上的高尿酸血症病人,就可能發生痛風、腎臟結石等情況,另外包括腎臟疾病、高血壓、代謝症候群等疾病,甚至遺傳、飲食、喝酒等因素,都可能埋下引起痛風的危險因子;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出現關節疼痛症狀時,背後引起的因素很多,因此即使是典型對痛風發作,也應進一步由醫師診斷治療較佳。

舒緩急性痛風關節炎 可透過消炎止痛藥物

治療上,可分為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風關節炎、不發作間歇期以及慢性痛風石關節炎四個階段,根據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治療方式;藥害救濟基金會說明,像是急性痛風關節炎,雖通常會自己恢復,但若能透過消炎止痛藥物治療,有效幫助緩解疼痛,至於不發作間歇期,患者則應與醫師討論長期的治療方案,以預防關節炎發作和併發症,否則長期不治療,恐衍生慢性痛風石關節炎,嚴重恐喪失關節活動能力。

減少食用高普林食物 降低痛風發作機率 

預防勝於治療,除了遵循醫師指示用藥,並定期追蹤,若有痛風史的民眾平時應把握五原則,以降低痛風急性發作,包括減少飲用酒精類飲料以及含果糖飲料、攝取足夠的水分、日常飲食應減少食用紅肉類、內臟及海鮮類等高普林食物,並維持適量運動,若發現服藥期間出現皮膚紅疹、口腔潰瘍、喉嚨痛、眼睛不適或發腫,甚至有發燒情況,應盡快停藥並立即就醫。

提醒:飲酒過量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