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銀髮生活

秋季是老年人易發生疾病的季節,此時氣候莫測,溫差大,白天氣溫仍然較高,早晚及夜間則相對較低,這段時間是感冒及胃腸道疾病的多發季節。天氣漸漸變涼後,氣候也逐漸乾燥,受涼後容易出現咽幹、鼻塞、咳嗽、聲啞,關節酸痛,大便乾燥等症狀,通常稱為“秋燥症”。一場秋雨過後,氣溫驟然降低,老年人由於各臟器功能處於衰退階段,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差,經受不了氣溫的突然變化,尤其是老年體弱者更易犯病,呼吸道疾病和慢性病者更易復發。因此入秋以後,老年人更應該注意自我保健,做到以下“六要”。

一) 要注意皮膚衛生


初秋濕熱並重,更有“秋老虎”肆虐作惡,人們常常汗出過多,但這季節早晚涼爽,人們出汗後由於夜間涼爽,便改變了出汗就洗澡的習慣,這就容易使皮膚發生癤腫,因此,保持皮膚清潔對護膚尤為重要。保持皮膚清潔的最佳方法是勤洗澡,沐浴時可在浴盆內放一些花露水,使浴後皮膚清爽滑潤,避免癤腫的發生。但秋季老人洗澡不宜過多,以免因皮膚乾燥而發生皮膚瘙癢症。老年人的皮脂腺萎縮,洗澡不要用鹼性肥皂,秋季氣候乾燥,再使用鹼性肥皂容易使皮膚乾燥脫屑,導致皮膚自身保護能力降低,這就更容易受到細菌的侵襲。

二) 要注意居室通風


秋季氣溫下降,不少人家急於關閉門窗以保室內溫度。這樣做的結果可能使得室內污染嚴重,可造成上呼吸道疾患以及頭痛、頭暈、鼻竇不適、畏光、流涕、噁心和胸悶等症狀,如果一家人中出現相同症狀,或戶外活動後可使症狀減輕,應考慮是否有居室污染的可能。因此,不宜終日閉戶、天涼了也要保持居室經常通風,當室內外溫度相差 10 ℃ 時, 15 分鐘即可將室內空氣交換一遍。不要在居室內吸煙,以減少污染,防止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廚房最好安裝換氣扇,使爐灶污染和油煙排出室外。庭院、室內可養些花草,勤灑水,以調節空氣濕度。

三) 要適當增強鍛煉


適當增強鍛煉可以適應氣溫的變化,增強抗病能力。秋季,日照充分,陽光又不是很強,是戶外活動的最好時期。老年人可根據自己身體的狀況,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戶外活動,身體條件好的可以選擇爬山、釣魚、郊遊等活動。而體質較差的則可以選擇一些活動量較小的專案,如戶外散步、打太極拳劍、氣功等。

四) 要注意增減衣物


深秋時節,氣溫驟降,老人要格外注意保暖,避免外邪侵襲,陽氣外泄。不要熬夜或蒙頭睡覺,要養成開窗而居、露頭而睡的習慣;夜間入睡後,腹部要蓋上被褥,以防受涼。適當“凍”一下有利於提高身體的禦寒能力,適當少穿點,以不出汗為度,但一旦天氣轉冷,就要及時增加衣服,待溫度回升後再適當減裝,不能像年青人那樣過於“秋凍”,應防寒氣侵襲,引發呼吸道疾病和其他慢性病的復發,體弱的老人更應注意。

五) 要注意調節飲食


早秋季節,氣溫仍然較高,是蚊蠅孳生和病菌繁殖的最佳時期,食物極易腐敗變質。痢疾、腸炎等腸道傳染病發病率高,食物中毒也比較常見,所以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儘量少吃生冷食品及海鮮類食品。老年人胃腸功能差,對冷的刺激比較敏感,即使達到完全滅菌標準的冷飲也可能會引起腹瀉。家中吃剩的食品,下餐再吃時也一定要充分加熱,否則進食後很可能導致急性胃腸炎或食物中毒。晚秋季節,氣候比較乾燥,老年人常顯得津液不足而出現口乾舌燥,大便秘結等症狀。此時應合理調整飲食結構,多吃一些潤肺生津的食物如豆漿、番茄、梨、香蕉、大棗、蓮子及禽蛋等。不吃或少吃辛辣食品,以改善臟腑功能,增加抗病能力。

六) 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


氣溫的變化不定,冷暖交替,給人體生理、心理帶來一定影響。尤其是身臨草枯葉落的深秋,常在是老年人心中引起淒涼、苦悶、垂暮之感,易誘發消沉的心緒 。因而,必須注意心理上的調適,正確地把握自己,要學會解鬱散結,可登高遠望,飽覽景色,或與親朋好友同去郊遊,也可參與一些有趣的體育活動,這些都有怡神解鬱、穩定情緒的作用。家務勞動也要適度,身體如有不適要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

韋辰 / 韓振奎

 

有鑑於食物是營養的來源,營養是健康的根本,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在今年8月底於新興衛生所設置「高雄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且因應高齡社會來臨,營養推廣中心今年以長者為目標族群,期透過適當的飲食攝取,協助長者獲得均衡足夠的營養,減少患病、衰弱、臥床及失能情形。

高齡化社會來臨 飲食攝取很重要

衛生局郭瑩璱簡技表示,中心目前有兩位營養師進駐,並輔導26家提供獨居長輩送餐服務之餐飲業者、有長者共餐之社區關懷據點及長照機構,提供高齡健康飲食。營養師走入社區服務獲得長輩及社區據點熱烈迴響。

高雄市營養師公會許慧雅理事長指出,高齡營養原則「三好一巧」為「吃的下」-善用烹飪技巧助吞咬、「吃的夠」-少量多餐能吃盡量吃、「吃的對」-每天吃足6大類食物及「吃得巧」-小技巧讓餐餐更有味。公會將協助營養推廣中心共同培育社區營養人力及發展社區營養教育方案。

加強飲食衛生安全 營造良好用餐環境

高雄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正在進行高雄市長者營養風險評估與民眾飲食認知調查,分析結果將是高雄市民營養政策規劃的重要依據。同時將同步輔導餐飲業者加強安全衛生的用餐及備餐環境的營造。

目前社區營養推廣中心營養師諮詢時間為每周三下午2點至5點,諮詢專線:07-2294121轉14或13,地點在新興衛生所,歡迎民眾多加利用,並請上網填寫「高雄市107年高雄市民飲食與營養調查」,完成者有機會獲得不鏽鋼碗3件組,活動即日起至11月30日止,將抽出20位幸運兒,詳情可至衛生局臉書「高雄GO健康」查詢。

運動才能真正抗衰老!研究證實,「全身垂直律動訓練」能夠改善及預防多種疾病,目前已在許多醫學中心廣泛應用,如高雄醫學大學、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長庚醫院等都有在實際應用。

運動器材幫你練外丹功

運動器材業者指出,全身垂直律動機可以在不增加心肺負擔的狀況下,與人體產生和諧的律動頻率,以正弦波的速度及加速度使人體上下律動,當這樣的垂直律動波轉移至使用者身體時,能夠溫和刺激身體的細胞、血管、肌肉、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骨骼到身體的五臟六腑組織,與中國的外丹功、氣功理論不謀而合,同時民眾只需要站或坐在機器上,就可以達到此效果。

對改善及預防疾病有幫助

全身垂直律動訓練對於預防疾病,以及改善各種疾病都有顯著的成果,運動器材業者表示,全身垂直律動訓練可增加骨質密度、改善心血管功能、協助腦中風者復健、增加肌力與協調性、降低脂肪堆積;去年11月,日本更於國際期刊發表「低頻率全身律動促進神經細胞與受損的神經細胞增生與修復」研究報告指出,透過每天低頻率的律動方式,對受損的神經細胞之修復有幫助。

行動不便也能輕鬆動

運動器材業者提到,針對不同的市場需求,他們也設計出不同的規格供民眾參考,即使銀髮族或是行動不便的身障者,也可以使用全身垂直律動機來達到被動運動的效果,達到維護健康以及改善情緒及睡眠問題。

Subcateg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