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銀髮生活

老幼共學起步走 失智長者樂得笑呵呵

為防治失智症,花蓮慈濟醫院輕安居推動「老幼共學」課程,邀請花蓮大愛幼兒園與平均年逾七十歲的長者,一起透過互動遊戲進行職能治療與物理治療,不僅可訓練認知功能延緩退化,長者與孩子也能放鬆遊戲,「返老還童」找回童心。

大手拉小手 笑聲不斷

「每個小朋友都要給兩個阿公阿嬤,大大的擁抱喔!」帶著可愛青蛙帽的小朋友,來到了輕安居,陪著老人又唱又跳,小朋友還與白髮蒼蒼高齡七、八十歲的阿公、阿嬤玩起了「捏麻吉」遊戲,大手拉著小手,再獻上大大的擁抱;還有奶奶迫不及待要將準備好了小禮物要送給小朋友,讓阿公阿嬤們眼角的皺紋都堆了起來,各個臉上洋溢著笑容,樂得笑呵呵!

除了唱唱跳跳外,小朋友與長者在職能治療師與物理治療師的陪伴下,一起進行復健運動,從健身操運動,到撲克牌、拼積木、畫圖遊戲等益智活動,長者看到如同家中孫子一般年紀的孩子,臉上不禁流露開心、疼愛的表情,小朋友們與長者閒話家常,長輩們笑聲不斷,連做起健康操都特別邁力。

專業量身訂做遊戲包

花蓮慈濟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主任張幸齡表示,失智長輩喜好不同,需要的認知刺激也不一樣,透過專業評估後給予量身定做的遊戲包,有適當的認知或肢體活動設計,有人愛畫畫寫書法、有人愛做手工藝,甚至有長輩喜愛運動,還會帶動長輩唱唱跳跳。

激發長者學習動力

「讓老人家從小朋友身上得到生命力,更能激發長者的學習動力。」張幸齡主任表示,孩子的加入不僅讓輕安居的環境變得更有活力,也讓失智長者產生了不同變化。與孩子玩的不亦樂乎的梅貴奶奶,有機會和孩子聊天、畫畫,讓她期待到校和孩子讀書、一起遊戲,在活動結束後她表示:「他們就像我的孫子,給我很大的快樂」。

促進世代間的了解與尊重

「長者和孩子們的相處,本來是日常生活中一件很自然的事。」張幸齡主任說,「不幸的是,我們卻因為長者罹患疾病,而剝奪這樣的相處方式」。小孩子在接受長者教導時,也學習到生命的關懷和體貼。花蓮大愛幼兒園園長賴秋香表示,當孩子放學回到社區時,會自然宣導「長者」、「失智症」等正面訊息,促進不同世代間的了解與尊重。

一名30多歲的年輕爸爸,原本工作認真、個性成熟穩重,但近年來,家人發現他簡直變了一個人,行為舉止愈來愈幼稚,還跟兒子搶電玩;就醫檢查才發現,罹患了早發性失智症。

國內約1.2萬名

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推估,目前國內30至64歲的早發性失智症患者,約有1.2萬人。台大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達夫指出,早發性失智症是指65歲以下被診斷為失智症年輕個案,在30到64歲人口中盛行率約為千分之一。

徵兆多元難辨

陳達夫醫師表示,早發性失智症不僅發病年齡較早,初期症狀也較為不典型,以占失智症病因最大宗的阿茲海默症來說,初期的典型症狀是以短期記憶力衰退為主;然而,早發性失智症卻有部分以視覺空間異常、決策能力衰退、行為能力異常,或語言功能退化為表現,更增加確診難度。

易延遲診斷

陳達夫醫師強調,早發性失智症從發病到診斷時間,平均較老年失智症個案延遲2至3年,雖然早發性失智症比老年失智症患者人數少很多,但發病時患者可能正值壯年或擔任家中經濟支柱,往往對家庭及個人的衝擊比老年失智症更大。 呼籲政府重視 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早發性失智症家庭專屬服務,呼籲政府能重視早發性失智症家庭的需求,發展更多符合早發失智者的服務,並期待未來有更多的單位願意提供早發性失智症家庭相關服務,以減輕失智症家庭的負擔。

Subcateg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