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中醫療法

冬季天氣濕冷,許多體寒者都會覺得,衣服穿再多都暖不起來。依中醫理論,正是因為體內的濕氣太重,若這時,加上外來的「外邪」濕氣,就會讓身體更加的畏寒!

周宗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表示,針對怕寒的體質者,冬天裡可用暖水袋溫暖小腹,加強小腹保暖,或者溫水坐浴,加上敲打身體大腿外側的膽經,與內側的肝經,都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除了可保持身體溫暖外,還可消除身體組織間水腫,有加速新陳代謝的作用。

周宗翰醫師說,用溫水泡浴是最方便的方法,每天晚上用40~42℃左右的溫水泡浴,加上20分鐘左右的敲打大腿與小腿,可以起到促進下半身血液流通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改善肥胖,小腹的深處內部是人體任脈、沖脈、督脈的起源之地,又可以暖身,對身體的好處極多。

而且,男女生殖能力,與這三條經脈(任脈、沖脈、督脈)的氣血通暢有著莫大關係,而下半身也是肝膽經絡循行的部位,可讓氣血暢通、暖身,身體排除毒素的能力增加,消耗的熱量也會變多,體重也會跟著下降,剛好適合「吃多、睡多、增胖多」的春節。

關於食補方面,中醫師徐仁德建議,冬季寒氣當令,飲食宜溫暖,忌寒涼。應多吃高熱量、高蛋白食物,如牛肉、羊肉、雞肉、牛奶、雞蛋等,但不可多吃燻烤煎及辛辣物品,火鍋也不可多吃。要喝淡紅茶,適量喝點紅葡萄酒。不喝冷飲料,以免傷害脾胃消化功能,或引起腸胃病復發。

 

  • 傷濕止痛膏:取本品外貼患處,每日1換,經過3-6天均可獲愈。據分析,本品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和活血止痛作用,故外治於本病療效甚佳。
  • 六神丸:取本品內服,每日3次,成人每次 4-10 粒,小兒每次1-3粒,嬰兒不用,飯後溫開水吞服,連續3天。同時取本品5-10 粒,研為細末,加米醋或白酒少許調勻外敷患處,每日2次。伴有全身症狀者可加服普濟消毒丸。一般用藥次日即可見效,5日內痊癒。或取六神丸 30 粒,冰硼散 15 克,青黛 30 克,芒硝 12 克,共研細末,加老陳醋適量調為稀糊狀,敷於腮腺腫脹處和湧泉穴(左側腮腫敷右側湧泉穴,右側腮腫敷左側湧泉穴)每6-8小時更換1次,直至發熱、腮腫消失;可配合內服夏元大板湯(夏枯草、元參、大青葉、板藍根),一般在4天內可愈。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冰硼散:取本品3克,用少量冷開水拌濕後,敷於腮腺腫脹處,包紮固定,2-3日換藥1次。對初起者能控制腫勢,已腫者可減輕腫脹疼痛,促使症狀早日消退。一般病例用藥後5日內即可腫消痊癒。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南通蛇藥片:取本品8- 10 粒研細,注射用水調糊後外敷患處,每日4次,早、中、晚及臨睡前重新調敷。若體溫下降,則外塗次數可逐漸減少。一般用藥後2日左右,腫脹疼痛即可消失,體溫亦降至正常。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玉樞丹:視病情輕重,取本品2-5片,每日2-3次口服,同時取本品3-6粒研末醋調外敷,每日1-2次,連續2-5天。或取本品 10 片,膽星6克,吳萸、生大黃各 10 克,共研細開,裝瓶備用。每取藥末8克,米醋調為稀糊狀,外敷雙側足心湧泉穴,敷料包紮,膠布固定,每日1換,連續3-5天。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如意金黃散:取本品適量,以大青葉搗爛加米醋適量調敷患處,幹則以醋適量潤之,每日1換,連續3-5天。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白降丹:將黑膏藥攤平,以火柴點本品少許於膏藥中心,使膏藥中心微見白色即可(用量過大則灼傷皮膚,出現大泡,疼痛難忍),而後貼於患處,連續3-5天。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中華跌打丸:取本品2粒,六神丸 10 粒,共研細末,醋調為糊狀,置於黑膏藥上,外敷患處,每日1換,經過3-5天,便可熱退腫消。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雙黃連:取雙黃連粉針劑適量,加適量雞蛋清調勻塗敷患處,外用紗布包紮固定,每日換藥2次,3天為1療程,多數用藥3次後,症狀即可明顯減輕,用藥一周左右即可痊癒。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清開靈:取大黃粉、大貝粉各 10 克,加清開靈針劑適量調勻,外敷患處及雙足心湧泉穴,每日換藥1-2次,連續3-5天即可。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西瓜霜噴劑:西瓜霜噴劑3-6克,魚石脂軟膏1支,混合均勻,敷于患兒頭面部腫脹處,敷料紗布,包紮固定,3日換藥1次,連續2-3次即可。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Dated: 2004-04-13

湖北遠安縣中醫院 主任醫師- 胡獻國

 

***免責聲明:相關資訊只供讀者認知及參考。***

針灸是古人累積智慧傳承下來的經驗,而世界衛生組織(WHO)已證實針灸可有效緩解多種疾病,其中還包含心臟病、糖尿病與中風等。但日前卻傳出「針灸不當,細菌侵骨」的新聞,男子因務農不小心閃到了腰,痠痛難耐,遂尋求推拿、針灸減緩症狀,沒想到一個禮拜後,出現高燒不退、四肢無力等症狀,檢查後發現男子的頸椎和腰椎有感染膿瘍,「疑似」透過針炙造成脊椎感染,使得有針灸習慣者人心惶惶。

針灸真的如此危險,細菌真的會透過毫針進入身體,讓內體化膿嗎?中醫師公會秘書長柯富揚醫師表示,大陸曾做過一項研究「愛滋病毒是否會透過針灸傳染」,研究證實是不會的。而毫針是否會將細菌帶到脊椎旁?醫師解釋,此可能性是「微乎其微」。新聞中的老農夫可能因反覆出汗,加上年事已高,抵抗力下降,造成化膿性皮膚炎,加上環境或衣服上的灰塵進入身體而感染脊椎旁膿瘍。

對此,柯富揚醫師解釋,脊椎旁膿瘍在感染科中應非属常見病例,臨床治療上只要發現與診斷快速又正確,治癒並不困難,而此類疾病的大忌就是延誤就醫,導致其他併發症。而臨床上發生感染的原因有許多,應依實際狀況來綜合判斷,主要原因通常與患者有免疫功能不佳的問題有關,如糖尿病患、洗腎病患等,目前醫學文獻並無針灸引發脊椎旁膿瘍。

柯富揚醫師提醒,感染大多數都是可避免的,要慎選合格的醫療場所,確定該場所使用經過消毒的針具與醫療器材之外;也應選擇經過專業訓練的中醫師進行針灸治療以保障自身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