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中醫療法

一位65歲女性,晨起及夜間躺下睡眠時,常打噴嚏、鼻塞、流鼻水,嚴重影響睡眠,且有鼻涕倒流症狀,時常覺得喉嚨有異物感,甚至疼痛,因此至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中醫科求診,治療後鼻塞、鼻水、鼻涕倒流狀況明顯改善,解決多年過敏問題,終於能安然入睡,睡眠品質改善,白天不再昏昏欲睡,身心輕快許多。

台灣氣候溼熱 過敏病患多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中醫科醫師蔡佩怡指出,台灣地處亞熱帶濕熱氣候,是過敏原塵蟎容易滋生的氣候環境,因此門診常見過敏性鼻炎病患,且日漸增加,據健保署統計,約每5人就有1人有過敏問題,過敏雖非重症,卻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西藥治療症狀 中醫改善體質

蔡佩怡說,過敏性鼻炎目前西醫無法根治,主要以抗組織胺藥、鼻黏膜收縮劑等治療症狀,一旦停藥仍會復發,因此病患常求助中醫治療。從中醫上來說,過敏性鼻炎為風邪或寒邪侵入人體並長期潛伏於體內,因此遇冷風或進出冷氣房易發作,需「驅邪扶正」,先以解表藥將風寒邪氣趕出體外,再加以補益藥扶養正氣,提升免疫力,減少過敏再發。有些患者反而在天氣炎熱時容易鼻塞,症狀發作,這類屬於熱性體質,則需再加以清熱滋陰等藥物治療。

她表示,因肺開竅於鼻,故治療過敏性鼻炎首先由「肺」著手,初起使用祛風解表、疏風宣肺的藥物,如:桂枝湯、葛根湯等,久則向裡影響「脾」,造成脾胃功能受損,門診常見過敏性鼻炎的小朋友,腸胃都不好,食慾差、容易拉肚子、或者怎麼吃都不長肉也長不高,故要治療腸胃問題,可使用參苓白朮散、香砂六君子湯等健脾益氣、和胃滲濕,再依個人虛實寒熱體質隨症加減方藥,拔除病根。

少吃甜食多運動 日常保健要落實

蔡佩怡建議,預防過敏性鼻炎,要注意居家清潔,寢具須勤加清洗,使用除濕機降低濕氣,減少過敏原孳生。天冷時注意保暖,勿過食生冷冰涼食物,以免寒氣入侵體內。少吃零食、甜食等容易致敏食物,熱性體質則避免辛辣油炸類等食物。適當運動增加血液循環,利用排汗方法將邪氣由體內排出,運動亦可增強免疫力。至於穴位保健可按摩迎香、印堂、足三里穴,每天每穴按摩20-30下;亦可晨起及睡前使用溫熱毛巾溫敷迎香、印堂5分鐘,可宣通鼻竅,改善鼻塞及流鼻水等不適。

俗稱「鬼剃頭」的圓禿,導致頭頂出現如錢幣大小般的圓形塊狀掉髮,讓不少患者困擾不已。造成圓禿的原因可能來自於免疫系統疾病,或是家族有雄性禿病史。一名70歲的圓禿患者,因日夜顛倒、壓力過大,出現掉髮情形,他至中國附醫中醫部求診,透過中醫內服外擦的治療方式,成功長回烏黑秀髮。

圓禿原因多 遺傳扮演重要角色

引起圓禿的原因很多,醫生認為遺傳因素可能扮演著某種重要角色,因為圓禿患者多半有家族史的傾象;此外像是免疫機能異常,體內的淋巴球攻擊自己成長中毛囊,造成毛囊的發炎而產生掉髮,也是原因之一;遇到極大的生活壓力或精神上的創傷而出現的生理變化,也常會有掉髮情形,但目前醫學尚無確切根據。

壓力大鬼剃頭 服中藥重現黑髮

中國附醫中醫部主任黃升騰說,70多歲的張先生曾患頭頸癌,經放化療後穩定追蹤中,近日因為照顧生病老父,日夜顛倒、情緒壓力急速上升,持續了3過多月後,後顳及後枕部竟開始出現掉髮情形,張先生雖趕緊找皮膚科求助,但治療效果卻有限,才轉求中醫治療,2個月後頭皮下開始出現髮根。

中醫體質辨證論治 口服外擦合併效果佳

中西醫治圓禿各有方法,中醫認為,改善情緒壓力、疏肝解鬱可改善圓禿,或是以滋肝補腎法,提供毛囊營養加強局部循環、益氣活血。中醫強調體質辨證,配合病人給予多面向調整,以口服外擦合併使用,效果頗佳。

多吃紅豆、百合、蓮子、芝麻 有助秀髮烏黑

黃升騰強調,導致圓禿的原因很多,但他建議病人應檢視自己的生活起居,保持開朗的情緒;另外,良好的飲食習慣、睡眠品質,及適當的運動,都有助於改善圓禿。至於食補方面,他建議病人平時可多吃紅豆、百合、蓮子、芝麻等有助於秀髮烏黑等食材。

夏天露出手臂、小腿對一般人來說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對患有乾癬的患者卻是奢侈。一名被皮膚科診斷出有全身性乾癬的七十歲老翁,必須天天塗抹類固醇之外,還得接受一周三次的照光治療,乾癬問題讓老翁在炎炎夏日也不敢穿短袖出門,為疾病所苦,後來求診中醫,六個月後已有明顯改善,也不需使用類固醇,老翁欣慰表示,終於不用在夏天穿長袖衣物出門! 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在台灣,每年約有10萬人因乾癬問題就診,而乾癬好發年齡在20歲和50歲這兩個區間。收治病例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謝旭東表示,乾癬的皮膚症狀為紅色斑塊突出,伴有厚薄不等的銀白色鱗屑,乾癬不同於一般的皮膚病,除了搔癢難耐之外,更有搔抓後脫屑問題,影響外觀。有些病患搔抓後破皮,增加皮膚感染問題,除了夏天多數病人不敢穿短袖短褲外,若是上課或是上班搔癢發作嚴重影響效率,導致壓力增加,也會使乾癬變嚴重。 醫師指出,病患之病史超過10年,初期只有手腳等少部份皮膚有紅斑、脫屑、乾癢狀況,起初病患不以為意,直到至皮膚科醫師診斷為乾癬,才開始塗抹類固醇,但病情仍不見好轉。謝旭東醫師指出,因病人為痰濕體質,故選方用溫膽湯做加減治療,在病人耐心服藥三個月後,四肢外側的紅斑褪去,但治療期間仍有搔癢難入眠狀況,則使用薰洗方泡澡,患者使用後表示可以一覺到天亮,到了今年5月內側紅斑逐漸褪去,身體軀幹部位也趨近痊癒,且治療期間類固醇、照光治療逐漸減少,現在病患已可穿短袖出門了。 中醫認為,乾癬在中醫的病因除了痰濕之外,還有血熱、濕熱等,需要根據不同體質給予相對應的中藥治療,且乾癬病患會因皮膚狀況造成心情鬱悶,情緒上的壓力會加重乾癬病況,而中醫針對此問題可以使用疏肝理氣的藥物做治療,病人心情改善乾癬也會好轉。謝旭東醫師建議,乾癬患者要少吃蔥薑蒜燒烤類、堅果類、海鮮類的食物,醫師強調,皮膚問題是「見皮不見皮」,治療應由五臟六腑做起,才能拔除病灶。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