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中醫療法

春節是出遊的好時機,上山賞花、賞雪更是全家出遊的好去處,但是春節好冷,怎麼聰明穿才能遠離感冒受寒,又可以穿得不厚重,拍照看起來不顯胖,其實也有秘訣的!
開業醫徐仁德中醫師表示,中醫理論認為「熱從頭散,寒從腳起」,望文生義即為人體最先感到冷的就是腳。腳對頭而言屬陰性,故陽氣偏少。而且,就醫學理論來說,腳離心臟較遠,又長時間以下垂的姿勢居多,血流緩慢,迴圈(血液循環)不暢,血氣、氧氣供給不足,且皮下脂肪較薄,保溫性能差。
人的全身上下,就屬腳的溫度最低。徐仁德醫師解釋,腳受涼後,不僅易生凍瘡,還會龜裂,也可能通過神經反射,讓寒氣上到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抗病功能(抵抗力)下降,引起鼻咽部隱藏的病毒、細菌得以乘機大量繁殖,從而誘發感冒、扁桃體炎,甚至有慢性病史的病人也會加劇病況,另一方面,也可能誘發氣管炎、哮喘、關節炎、腸胃病、痛經、腰腿痛等舊病急性復發。
冬季要保持鞋襪乾燥,才會溫暖,並常換洗曬。還要少坐多走,促進血流通暢,臨睡前用溫熱水浴腳後再按摩腳掌心10分鐘,以增強養生保健功效。徐醫師建議,出遊至較寒冷的地方,一定要選一雙保暖功能好的襪子、穿上底較高的鞋子,遠離有寒氣的地面。

1名65歲婦人出現膝蓋不適現象,甚至走路都會感到疼痛,若走太久容易感到僵硬等感覺,就醫檢查,醫師診斷為退化性膝關節炎所導致;陳嘉,允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指出,尤其在天氣變化較大時,膝關節退化的患者更會感到膝蓋疼痛的症狀。
造成退化性膝關節的原因較多,臨床上多以股骨與脛骨接觸面的軟骨退化、變薄等為止,加上軟骨的骨質增生,使得關節面被破壞變形;陳嘉允說,起初症狀多為疼痛且活動受限,但若長期下來,關節腫大變形,就會連大腿的活動也會受限。
在治療上,除了先依照患者的症狀找出是否為長期或短期,以及慢性或急性來區別疾病,並且也必須觀察患者膝蓋外觀是否有變形、腫脹等表現,除了可透過服用補益氣血及肝腎、強筋壯骨等藥方,也可利用針刺穴位或按摩穴位,幫助改善疼痛。
若是透過服藥或按壓穴位都無法改善,建議也可嘗試以伸展大小腿肌肉的運動,幫助舒展經絡,達到舒緩氣血等功效;陳嘉允提醒,像是肥胖、體重超重等也恐會造成膝關節負擔的原因,因此平時就應多保養,減少讓膝關節暴露在吹風、感寒、濕氣等環境,降低發病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