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男性健康

男性疾病

科隆氏症Crohn's屬於少見特殊疾病,臨床上較不常見,多發生於20至29歲、50至59歲以及70至79歲年齡層,男女比率相等,其中家族病史者罹患機率比一般患者高出17至35倍;豐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趙培傑指出,尤其像是有抽菸、服用口服避孕藥達5年以上等民眾,也容易提高罹患機率。

反覆肚子痛 四處求診仍找不出病因

臨床上,曾有一名25歲男性,一年多來常常出現肚子疼痛現象,但儘管到處求診,仍未找出原因,某次因肚子痛掛急診,經腹腔鏡檢查後,發現有小腸淋巴腫大、末梢迴腸發炎等症狀,緊急開刀治療,因此醫師才確診發現竟是科隆氏症所引起。

黏膜發炎呈鵝卵石狀 科隆氏症徵兆

趙培傑醫師進一步說明,這名患者因肚臍周邊出現悶痛症狀,掛急診診斷發現不但發炎指數高達7.4mg/dl,連白血球也有1萬4千mg/dl,起初經禁食並使用抗生素治療,但仍未見效,進一步檢查後,發現患者有小腸腸段腸壁變厚、淋巴腫大等症狀,經手術切除25公分腸段,腸段4處有明顯腸子發炎,且黏膜發炎情況呈鵝卵石狀,確診為科隆氏症。

初期無症狀 容易誤診為闌尾炎

科隆氏症初期症狀多無任何徵兆,僅會使患者出現右下腹部反覆疼痛現象,往往診斷容易誤診是闌尾炎或憩室炎等疾病;趙培傑醫師提醒,民眾若有相關症狀出現時,應盡早進行大腸鏡檢查,若仍檢查不出病因,建議再進行小腸攝影檢查,及早發現,就能及早治療,遠離病痛纏身。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2014/11/17
70歲的王先生,偶爾會有下背痛合併坐骨神經痛的狀況,近期症狀加劇,就醫後被診斷為椎間盤感染引起。根據統計顯示,高達八成的人在一生當中,會經歷下背痛,是門診常見病症。成大醫院斗六分院骨科醫師藍聖閔表示,造成下背痛的成因非常複雜,常見的因素包括扭傷拉傷或脊椎的感染與腫瘤,以及腹腔與骨盆腔的疾患都可能造成下背痛。 王先生有糖尿病和心臟病病史,長期服藥控制,偶爾的下背痛都是到附近診所拿藥和打針控制。但近期下背痛疼痛頻率增加,打針的效果也不如過去,還有輕微發燒情形。近日聽到老鄰居分享,透過「灌骨漿」能有效改善背痛,因此到醫院尋求治療,但經檢查後,發現第四和五椎間盤細菌感染,並引起鄰近椎節的骨髓炎,必須以清創、融合固定與自體補骨的手術,加上數周靜脈抗生素治療,才能改善。 藍聖閔表示,下背痛有許多因素,包括扭傷拉傷、脊椎腔狹窄、脊椎滑脫、椎間盤退化突出、脊椎壓迫性骨折;以及脊椎的感染與腫瘤、自體免疫疾病如僵直性脊椎炎與雷德氏症候群;或腹部主動脈瘤、胰臟炎、膽囊炎、腹部主動脈剝離、腎盂炎等腹腔、骨盆腔病疾。一般下背痛和坐骨神經痛多屬良性,是因脊椎退化造成椎節不穩定或神經的壓迫。 較緊急的下背痛徵象,包括年紀超過70歲、疼痛持續超過6周、對藥物反應不佳、發燒、癌症病史、合併神經壓迫症狀如坐骨神經痛、不明原因體重減輕、長期使用類固醇或者其他免疫抑制劑等等。藍聖閔說,一般聽到的灌骨漿,可有效緩解單純的脊椎壓迫性骨折,或腫瘤轉移造成的壓迫性骨折疼痛,但有感染症狀時,並不適用。主要是透過液態的骨水泥,用經皮穿刺針從身體後側注入椎體,等骨水泥硬化之後,提供力學上的穩定度。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