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老年護理

老 人 癡 呆 可 說 是 現 今 逐 漸 老 化 的 嬰 兒 潮 人 口 所 要 面 對 的 最 大 老 化 病 癥 之 一 。 全 世 界 的 醫 學 界 都 在 尋 找 對 治 的 醫 藥 , 其 中 不 乏 有 提 出 一 些 反 傳 統 醫 學 的 另 類 治 療 法 , 而 咀 嚼 香 口 膠 亦 是 最 近 的 新 發 現 。

據 日 本 大 學 一 項 研 究 顯 示 , 口 部 咀 嚼 活 動 也 許 能 夠 預 防 老 年 人 記 憶 衰 退 。

人 類 隨 著 年 歲 增 長 , 腦 部 海 馬 體 細 胞 的 功 能 便 會 逐 漸 衰 退 , 引 致 短 暫 記 憶 力 下 降 。

牙齒脫落與記憶差或有關

由 於 早 前 曾 有 證 據 顯 示 牙 齒 脫 落 與 記 憶 力 下 降 有 關 , 故 日 本 岐 阜 大 學 醫 學 院 研 究 員 改 變 老 鼠 基 因 , 使 牠 們 提 早 出 現 頭 髮 急 速 脫 落 、 白 內 障 等 衰 老 徵 狀 , 然 後 用 這 批 「 老 」的 大 老 鼠 跟 小 老 鼠 作 比 較 。

「老 」的 大 老 鼠 和 小 老 鼠 各 有 一 半 給 研 究 員 脫 掉 臼 齒 , 用 以 阻 止 牠 們 咀 嚼 食 物 , 但 仍 然 照 常 給 餵 飼 。

研 究 員 繼 而 給 牠 們 玩 迷 宮 遊 戲 。 研 究 顯 示 給 脫 掉 牙 齒 的 老 鼠 , 其 負 責 短 暫 記 憶 的 細 胞 比 其 他 老 鼠 衰 退 較 快 , 亦 即 前 者 吸 收 新 事 物 的 能 力 較 弱 , 更 遑 論 要 把 新 事 物 牢 記 。

海馬體為關鍵

研 究 員 認 為 咀 嚼 可 預 防 記 憶 力 衰 退 ,小 組 曾 用 磁 力 共 振 去 觀 察 人 類 咀 嚼 時 候 的 腦 部 活 動 , 發 現 咀 嚼 時 的 顎 骨 活 動 能 夠 增 強 海 馬 體 的 訊 號 , 海 馬 體 對 於 學 習 過 程 尤 其 關 鍵 。

20000310c

 

老人體力差,不需要運動?國內65歲以上老年人,平均每10名中就有1人有肌少症。醫師指出,老人肌肉不夠,一旦跌倒很容易骨折而臥床,增加死亡風險,建議多做負重運動,如散步、快走,也要多吃蛋白質食物,推薦魚肉、雞肉。

每10名老人1人有肌少症

根據統計,國內65歲以上長者,肌少症盛行率男性約為9.4%、女性約9.8%;80歲以上民眾,男性增加至18.6%、女性15%。高齡海嘯來勢洶洶,目前國內65歲的高齡人口已達12%,預估到2025年,老年人口將會達到20%,也就是每5名中就有1名老人。

肌肉量年減2%

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50歲後,肌肉量每年會減少1至2%,當肌肉量不夠而罹患肌少症,輕者可能走路不穩、增加跌倒風險,免疫功能也跟著下降,傷口癒合變慢,增加感染風險;嚴重者肌肉功能退化,甚至導致失能、癱臥在床,增加死亡風險。

多運動及攝取蛋白質可延緩肌少症

陳亮恭主任強調,肌少症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建議定期接受肌耐力評估,找出衰弱前期及衰弱症,可降低長者因跌倒導致嚴重後遺症的風險,建議老年人應有持續且規律的運動習慣,如散步、快走,另外日常飲食多補充蛋白質食物,包括魚肉、雞肉,有助減緩肌少症發生。

隨著冬季到來,跌倒的機率跟著增加,尤其老人跌倒更是非常嚴重的危害,恐會造成憾事。在台灣,根據國健署102年統計,65歲以上老人過去一年跌倒比率為16.5% (約為1/6),跌傷且有就醫者比率達8%。跌倒引起的身體傷害,重則骨折或頭部外傷,會增加罹病率和死亡率,有些長輩因有跌倒經驗而害怕再跌倒,因此自我限制行動,導致功能和活動能力逐漸喪失。為幫助民眾避免老人摔跤,家庭醫學科醫師莎拉·賈維斯(Sarah Jarvis)在醫學諮詢網站《病人》給出4項建議。

1.夜間起床易跌倒 照明應充足

許多老人容易在夜間跌倒,可能是因為光線昏暗,服用安眠藥,或者太快從床上起身造成的暈眩。尤其老人家半夜常需要起床上廁所,設置一盞夜燈可以幫助他們看清四周,減少跌倒的風險。此外,不平的地毯或電線也應移除,否則容易絆倒長輩。若老人在晚上起身,建議他們先開燈,並且在床上坐一段時間再離開床舖,避免因低血壓引起的暈眩。最後,最好別讓老人家服用安眠藥,若無可避免,應與醫師討論減少藥量。

2.藥物副作用過強 應與醫師討論劑量

雖然藥物都有副作用,但仍不能否認吃藥的療效。有些藥物會造成患者昏沉想睡、頭暈,進而增加跌倒的風險,如強效型止痛藥、抗憂鬱藥、癲癇藥物、安眠藥和部分降血壓藥。如果以上藥物造成的副作用影響生活,應與醫師討論,降低藥量或更換替代藥物。

3.容易頭暈眼花 立即醫找病因

暈眩是造成跌倒的重要原因之一,造成暈眩的成因有許多,如果是突然站起後感到頭暈眼花,那可能是血壓過低;如果感覺到房間在旋轉,那可能是內耳平衡系統出問題;其他原因還包含脫水、中暑、心律不整。若有以上症狀,應立即就醫,對症下藥醫治。

4.老人跌倒易再發 可求助防跌門診

由於老人跌倒是危急的問題,即使當下沒有外傷,未來再次跌倒的機率相當高,台灣有些醫院有設立防跌門診,對於易跌倒的患者提供各種醫療和居家安全的建議。醫院有物理治療和職能治療團隊,能幫助患者改善平衡和肌力,並安排居家環境加裝欄杆和護欄。如果家中有親人常跌倒,可諮詢醫師討論相關就診資訊,照顧家人安全。

參考資料:

1. Essential steps to take to avoid falls this wi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