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老年護理

當父母外出工作時,會將孩子托付給保母代為照顧;而當子女因工作外出時,應該將家中失能的父母托付給誰呢?家庭托顧服務就是子女們的另一個選擇。天主教花蓮教區醫療財團法人臺東聖母醫院蕭燕菁主任鼓勵更多有志之士一同推動家庭托顧!

在熟悉社區得到安全照顧

家庭托顧是長照十年計畫的服務項目之一,就如同保母在自己的家裡照顧幼兒一樣,由家屬將失能家人送至家庭托顧服務員住所(托顧家庭)內接受照顧。蕭燕菁主任說,家庭托顧主要的目的是協助失能者在熟悉的社區生活圈得到安全的照顧,所以托顧家庭除了提供基本的身體照顧服務外,也會融入運動、休閒、社交等多元的日常活動規劃,藉此豐富失能者的生活,讓他們走進社區,拓展生活圈。

透過家托工作找到自信與認同

家托員曾大姐為了照顧家人辭去穩定工作,因緣際會下參與了照顧服務員訓練,並在取得辦理家庭托顧的資格後,全心投入照顧工作,她表示,服務過程中的點點滴滴都是成長與愛的蔓延,也是支持她繼續服務的動力。另一位傅阿姨深感贊同,投入家庭托顧已有5年的她,不僅透過這份工作找到自信與認同,無形中也培養了子女們對於長輩的關懷與使命感,更對於子女未來也想投入照顧服務行列的志願感到驕傲。

將家托站視為支持力量

不僅提供照顧的人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另一方面,接受家庭托顧服務的人也將家托站視為身心靈的支持力量。阿珠姐是曾大姐的服務個案,多年前因中風致使半邊癱瘓無力,失能帶來的生理、心理與照顧壓力,在在考驗著她與家人的關係,連帶影響健康狀況。所幸在進入家托站後,家托員每日不厭其煩的照顧與鼓勵,讓她漸漸釋放壓力,失能狀況也逐漸緩解,現在已經能夠靠自己的力量緩慢行走。阿珠姐說,她每天最期待的事情,就是進去家托站裡接受服務。

有意願民眾一起投入服務

衛生福利部表示,針對為照顧家中長輩而無法就業的家庭照顧者而言,家庭托顧服務能讓他們在照顧家人之餘,也可以在家創業穩定經濟收入,維持其家庭功能的完整性,並落實在地老化以及政府推動社區照顧服務的理念,因此十分鼓勵有意願的民眾一起投入家庭托顧的服務行列。

中老年行走時出現關節疼痛,足跟疼痛多源於主要與關節骨質增生有密切關係,另一原因,是由於血管阻塞引起的腿痛。

動脈功能是負責把血液運送到身體的各個部分,腿上也不例外,有動脈把血液中的營養成分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假如,動脈由於各種原因發生病變,不能把血液運到或是運來的血液太少,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那麼,這部分機體就不能正常工作,從而出現相關的表現。腿的主要作用就是行走,如果,腿部的動脈供血不足,人行走也相應會出現腿痛。

這種腿痛會在行走一段距離之後出現,行走的距離因人而異,50米,100米,200米等等,同時與行走的快慢、平路或上斜坡也有關。比如,平路可以走100米,那麼上坡只能走70米;慢走可以走150米,快走只可以走120米,就會因為腿痛而無法繼續行走。當無法行走被迫停下腳步歇息時,戲劇性的情況馬上就會出現,腿痛迅速緩解消失,幾分鐘後,又可以繼續行走,但是,在行走同樣遠的一段路程後,腿痛又會出現。這種腿痛的典型表現為行走一段距離後小腿肚出現痙攣樣的疼痛,或是足底麻脹樣不適感,這種情況醫學上稱為“間歇性跛行”。

隨著動脈供血量進一步減少,行走的距離也會越來越短。除此以外,常常伴有腳涼、腳怕冷,腳不出汗,腳沒有血色,夜間腳痛,後期,可以出現腳趾的潰爛。這些現象在臨床上常見於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煙、嗜酒的人。醫學上主要見於動脈硬化性閉塞症、糖尿病足壞疽、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動脈栓塞等疾病。若要進一步明確診斷,需要到醫院由專科醫生進行詳細的診查。治療血管疾病的這些專業醫生通常在外科,如血管外科、周圍血管病科、血管病科、脈管病科等等。

秦紅松副教授--周圍血管病科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省中醫院)

* * 相 關 報 導 只 供 作 本 網 上 雜 誌 的 讀 者 用 作 參 考 及 增 進 一 些 健 康 及 進 補 資 訊 為 目 的,此 報 導 均 有 時 間 上 及 因 應 個 人 體 質 接 受 上 的 限 制 ,若 引 用 任 何 文 章 內 容 引 起 任 何 不適 請 速 與 你 相 熟 醫 師 聯 絡 及 診 斷; 若 本 文 對 任 何 公 司 或 個 人 構 成 任 何 商 業 影 響 或 金錢 上 損 失 , 恕 與 本 網 站 無 關。* *


世界青光眼日 提醒保護好視力

為了提醒大眾對青光眼的重視,世界青光眼聯合會將3月6日定為世界青光眼日。台北慈濟醫院眼科近日就有位80多歲的阿嬤,因眼睛不舒服、視力模糊來求診,經過檢查確診為青光眼,立即進行手術,成功挽救阿嬤險些失明的危機。

再不治療恐有失明之虞

一開始,阿嬤覺得眼睛好像針在扎,且只要沒睡好就發作。阿嬤以為點點眼藥水、配個老花眼鏡就可以解決,沒想到過了好幾個月越來越看不清楚。檢查發現阿嬤的非典型青光眼症狀源自於達30毫米汞柱的高眼壓,且視神經已嚴重受損,只剩下中間區域勉強看得到,確診為青光眼,再不治療恐有失明之虞。

青光眼不再是中老年人專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05年公布的數據,因青光眼引起雙眼失明者占全球盲人總數的50%,是全球第二位致盲的原因,僅次於白內障。台灣健保資料庫統計顯示,2015年青光眼患者約有34萬人,相較於過去10年間,平均增加六成。台北慈濟醫院眼科主任徐維成表示,青光眼好發於中老年人,然而近年來年輕患者人數有增加的趨勢,青光眼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

依病程發展速度分為急性及慢性

青光眼依病程發展速度可分為「急性青光眼」及「慢性青光眼」兩大類。急性青光眼的病人有頭痛、嘔吐、視力模糊、看燈光有彩虹樣等不舒服症狀,所以通常會立即就醫,並被診斷出來;但慢性青光眼多數沒有自覺症狀,等到視力明顯降低而就醫時,多半已進展到末期。

無法控制眼壓須施行手術

青光眼的主要治療方式是藥物、雷射和傳統手術。一旦確診罹患青光眼,醫師會先使用藥物或雷射治療,當無法控制眼壓時就會施行手術。

避免眼壓升高應按時點藥

青光眼的患者平日應控制血壓、足夠運動、戒菸、規則生活並按時點藥;盡量避免會讓眼睛位置低於心臟的動作,另外升高舉重及吹奏樂器等腹部必須用力的動作也要避免,因為容易造成眼壓升高,不利於青光眼病情的控制。

八成初期並沒有症狀

過於嚴重的青光眼將導致失明,有80%的患者初期並沒有症狀,等到眼睛不舒服或噁心、頭痛,檢查時往往視神經已受到損害。徐維成主任提醒,掌握「定期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原則,才能確保靈魂之窗的健康,不讓青光眼無聲無息地偷走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