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體檢須知

澄清醫院116位行政主管及主治醫師,近來接受肺部篩檢,檢查結果發現有13位異常,3位確診為肺腺癌,其中一位確診肺腺癌的年輕主治醫師,檢查時發現左上肺有顆約1公分的毛玻璃樣結節;澄清醫院放射線科主治醫師李宗憲指出,因肺腺癌的癌細胞都深入肺泡,懷疑恐是PM2.5導致,目前這三位患者都已順利接受手術切除。

肺腺癌深入肺泡 恐是PM2.5導致

這名接受手術切除的年輕醫師,並未有抽菸習慣,且每年都有接受胸部X光檢查,因此被發現有病灶時,使他相當驚訝;李宗憲醫師表示,因PM2.5可能會使肺泡上皮細胞產生病變,且會形成毛玻璃樣結節,加上三名被確診者都發現肺腺癌是深入肺泡中,因此才懷疑恐就是PM2.5造成。

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檢查 找病灶無死角

李宗憲醫師進一步說明,一般胸部X光檢查,很難發現在0.5公分以下的肺癌,甚至2公分的毛玻璃樣結節,透過胸部X光片也難以察覺,但利用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檢查,不但沒有死角,更能發現0.2公分的病灶,也能及早發現肺部病變問題,但發現的毛玻璃樣結節並非都是惡性,必須三個月後再追蹤,如果還有毛玻璃樣結節,就必須進一步接受檢查。

肺腺癌初期無徵兆 應定期檢查

這三名確診肺腺癌者,因發現時肺腺癌很小,透過染色定位後,術後都確診為早期原位腺癌;李宗憲醫師提醒,肺腺癌初期無徵兆,臨床上,六成患者發現時都已是第四期,但如果能透過低劑量胸部斷層檢查,早期發現,治癒率可達百分之百,因此別輕忽定期檢查的重要性。

病人的權 益

知 情 權

  1. 病 人 有 權 預 先 知 道 有 關 醫 療 服 務 的 收 費 資 料 。
  2. 病 人 有 權 知 道 自 己 的 病 情 、 所 患 何 病 、 需 接 受 的 檢 驗 、 治 療 方 法 及 成 效 等 。
  3. 病 人 有 權 知 道 處 方 葯 物 的 名 稱 、 劑 量 、 服 用 方 法 、 效 用 及 可 能 產 生 的 副 作 用 。
  4. 病 人 有 權 在 進 行 任 何 檢 驗 或 治 療 程 序 前 , 知 道 其 目 的 、 危 險 程 度 及 有 否 其 他 方 法 代 替 。
  5. 病 人 有 權 獲 得 有 關 自 己 病 況 的 資 料 。 病 人 可 向 有 關 醫 療 機 構 或 醫 生 申 請 索 取 醫 療 報 告 或 醫 療 記 錄 副 本 。 有 關 方 面 可 能 會 收 取 所 需 費 用 , 病 人 應 預 先 詢 問 清 楚 。

決 定 權

  1. 病 人 有 權 徵 詢 不 同 醫 生 的 意 見 , 才 決 定 接 受 那 一 種 診 治 方 法 。
  2. 病 人 有 權 決 定 是 否 接 受 醫 生 的 建 議 。 若 病 人 拒 絕 接 受 醫 生 的 建 議 , 應 清 楚 明 瞭 其 決 定 的 後 果 , 亦 應 對 自 己 的 決 定 負 責 。
  3. 病 人 有 權 決 定 是 否 參 與 醫 學 研 究 計 劃 。

保 密 權

病 人 在 診 治 過 程 中 透 露 的 所 有 資 料 , 醫 護 人 員 都 應 予 以 保 密 , 未 經 病 者 同 意 , 不 會 向 第 三 者 披 露 。 不 過 , 醫 生 會 將 病 人 資 料 透 露 予 其 他 參 與 治 療 的 醫 護 人 員 , 以 協 助 治 理 病 者 。 在 特 殊 情 形 下 , 若 醫 生 懷 疑 病 人 涉 及 非 法 活 動 或 罪 行 , 亦 可 將 病 人 資 料 向 有 關 當 局 透 露 。

申 訴 權

病 人 應 了 解 及 行 使 自 己 的 知 情 權 , 並 與 醫 護 人 員 保 持 溝 通 , 以 便 了 解 病 情 及 治 療 經 過 , 減 少 不 必 要 的 誤 解 。 假 如 病 人 最 後 仍 有 不 滿 , 可 以 作 出 投 訴 。
除 了 以 上 的 權 益 , 病 人 的 尊 嚴 、 文 化 及 宗 教 信 仰 應 受 到 尊 重 。

病人的責 任

  1. 病 人 應 向 醫 護 人 員 提 供 有 關 自 己 病 況 、 過 往 病 歷 及 其 他 有 關 情 況 的 真 實 資 料 。
  2. 對 於 經 雙 方 同 意 的 醫 治 計 劃 及 程 序 , 病 人 應 與 醫 護 人 員 合 作 。
  3. 病 人 不 應 要 求 醫 護 人 員 提 供 不 實 的 病 歷 資 料 、 病 假 證 明 書 、 收 據 或 醫 療 報 告 等 。
  4. 病 人 有 責 任 向 提 供 服 務 的 醫 生 或 醫 療 機 構 繳 交 所 需 合 理 費 用 。
  5. 病 人 應 遵 守 醫 院 或 診 所 所 訂 的 規 則 , 尊 重 醫 護 人 員 及 其 他 病 人 的 權 利 。

 

alt

 

 

現代人健康意識抬頭,已有定期健康檢查的概念,但面對令人眼花撩亂的健康檢查項目,受檢者多在意檢查結果能否反應真實的身體狀況?提供了多少健康保證?醫院健康管理中心李崇豪醫師表示,想要選擇健康檢查,應確認檢查項目是否達到最佳的性價比(C/P值),且是否由醫師提供正確的報告解釋及建議。

依個人需求挑選 勿盲目檢查

李崇豪說,檢查是做不完的,多久做一次檢查也沒有正確答案,就像世界上永遠不可能沒有壞人一樣,警察定期巡邏可以達到嚇阻效果,「定期」健檢自然也有其必要性存在。只是,3個月、3年都是定期,並沒有制式化的公式可循,最好是依照年紀、性別、家族病史、危險因子等做綜合考量,選定此次想做健檢的適應症。只有挑選了最符合需求的檢查,才能達到檢康檢查的最佳效益。

李崇豪醫師也指出,醫療不是萬能,疾病盛行率不高或檢查工具敏感性不高,就有未能檢查出疾病的可能;且有些疾病從被檢查出,到已無法治癒的時間點間隔很短,疾病又恰巧出現在2次檢查之間,就算是「定期檢查」也很難預防,但萬一做完檢查不久就出現重大疾病,經常就是醫病關係破裂的那一天。

健檢報告勿擅自解讀 須由醫師解釋

健康檢查報告只能反映「目前瞬間」的健康狀況,既不能完全反映以前的健康狀態,也不一定能預測以後的健康狀態,如當下胸部X光顯示沒有腫瘤,但若繼續抽菸,無法保證未來就不會生病。李崇豪說,如果只看當下的檢查報告,而不在無病的狀態下改變既有的危險因子,生病時再來問:「我從來都沒有這個病,為什麼現在會有?」已太遲。

健康檢查的報告若沒有醫師綜合解釋,任憑民眾自行解讀紅字,沒有去改變生活型態、減少危險因子,這樣的健檢是盲目的。通常人總是生病才就醫,然而疾病症狀產生需要一定的時間發展,並非短時間內造成。

李崇豪醫師指出,大醫院在檢查前會安排專業健康管理師提供諮詢,提供客製化檢查項目組合的選擇,有些檢查不需列為標準套裝的常規項目,不必每個人每年都做。如B型肝炎表面抗原及抗體,不論是帶原者或有抗體的人,B肝的標記不會改變,而帶原者本來就應該進一步做完整的肝功能檢查及治療,常規在套裝中反覆檢驗這種項目是一種浪費。他說,更重要的是會由醫師在中心內完整綜合解說健檢報告,對接受心臟及肺部高階影像檢查的人,更會安排多科會診解說,省去多次門診掛號的不便性。 (李崇豪- 成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