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健康

健康飲食

Friday, 25 February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健康資訊庫

蝴蝶袖難消除? 4個動作跟蝴蝶袖掰掰

想穿無袖上衣小露性感,卻有難以消滅的蝴蝶翅膀嗎?礙眼的蝴蝶袖除了穿衣服不美觀,也會讓視覺體重增加好幾公斤。蝴蝶袖的產生除了肥胖,老化也是原因之一,皮拉提斯老師渱棠教大家四個動作,一條毛巾,讓你在家就能訓練手臂、甩掉蝴蝶袖。

手臂後側訓練

動作 1.採站姿,雙腳打開與坐骨同寬,掌心相對夾著毛巾,吸氣,雙手往上延伸,肩膀後轉半圈,下巴微收,感覺脊柱拉長。 2.吐氣時,手肘彎曲並內夾,手掌用力互推的感覺,吸氣,雙手再次往天空延伸,重複動作。 小提醒:如果想要增加強度,可以拿水瓶或是小啞鈴。

二頭肌訓練

動作 1.採站姿,雙腳打開與坐骨同寬,掌心朝上,雙手握住毛巾兩端,並往前伸直,位置與肩膀呈水平。 2.腹部內收,後轉肩膀,感覺手往前推,肩膀往後拖,雙手握住毛巾時,稍微往兩邊拉扯。 3.吸氣預備,吐氣時,雙手往內收至約90度的位置,吸氣回到水平,重複動作。 小提醒:如果想要增加強度,可以拿水瓶或小啞鈴

手臂內側訓練

動作 1.採坐姿,雙腿輕鬆交疊,感覺脊椎拉長,大小手臂呈90度,手肘位置與肩膀同高,雙手掌心相對,將毛巾夾緊在小手臂之間,後轉肩膀。 2.吸氣預備,吐氣時將手肘往上抬起高過肩膀一些,吸氣,回到與肩膀平行的位置,重複練習。 小提醒:動作幅度非常小,手臂不能用甩的喔!

手臂外側訓練

動作 1.採坐姿,雙腿輕鬆交疊,脊椎拉長不彎腰駝背。 2.大小手臂呈90度,手肘位置與肩膀同高,雙手掌心面向自己,一樣將毛巾夾緊在小手臂之間,小拇指盡量併攏在一起。 3.吸氣預備,吐氣時手肘往上抬起高過肩膀一些,吸氣,回到與肩膀平行的位置,重複練習。 小提醒:如果想提高強度,可以將毛巾摺厚一些,或是移動的幅度再小一點。

蝴蝶袖=身體警訊,恐體脂過高

手臂出現蝴蝶袖,是肥胖跟老化的警訊,尤其身體老化是從背部開始,當背肌無力,會連帶影響到手臂的肌肉,而形成蝴蝶袖最大的原因,就是手臂跟肩膀的活動量不足。而肥胖更不用說,因為體脂肪過高,容易造成局部的肥胖,蝴蝶袖出現的機率,也就更高了。 想要擺脫蝴蝶袖,除了養成運動習慣外,平時也能從日常生活做起,因為長時間的工作,活動量不足,容易有血液循環不好的問題,更會容易累積脂肪,長時間姿勢不正確、經常駝背,也會讓肩、背的肌肉過於緊繃,久而久之,也會影響蝴蝶袖的形成。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小一學童每5個1個近視! 預防從定期視力檢查開始

孩子正確的用眼習慣得從小開始養成,而家長正是扮演孩子最佳的守護者,尤其視力保健不可或缺的一環就是定期視力檢查!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健康管理科林夢蕙科長表示,家長可把握新學年開學之際,帶孩子持護眼護照(或護眼卡)至眼科合約院所進行視力總體檢,若檢查後發現近視,也應遵照眼科專科醫師個別化衛教,必要時配戴眼鏡及後續治療,以免視力持續惡化。

守護孩子視力健康不能等 從定期視力檢查開始

視力總體檢檢查項目包括「散瞳前驗光」、「裸視視力」、「最佳矯正視力」、「裂隙燈檢查」、「散瞳後驗光」等,因檢查時間約1小時,家長可先向眼科合約醫療院所預約。林夢蕙科長提及,守護學童視力健康不能等待,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6年統計指出,全國國小1年級學童每5個就有1個近視,而國小6年級學童每10個就有7個近視,顯示近視已是不可逆的疾病。

落實護眼密碼853240 養成良好生活型態

林夢蕙科長說明,一旦近視,就是終身近視,且根據文獻指出平均每年會增加75至100度,若近視度數大於500度高度近視,不僅容易造成視網膜剝離、視網膜黃斑部病變,罹患白內障,青光眼的機率也較一般人高,因此家長不妨落實「護眼密碼853240」,協助孩子從小建立良好的生活型態。

從小助孩子保護視力 遠離惡視力威脅

所謂「護眼密碼853240」,就是睡滿「8」小時、天天「5」蔬果、坐姿「3」直角、戶外「2」小時、避免「4」光害(電腦、電視、電玩及手機)、3「0」1「0」護眼原則(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林夢蕙科長強調,養成孩子定期檢查視力的好習慣,從小保護視力,就能讓學童免於惡視力的威脅。

酒糟肌發作6大症狀 穩定肌膚保養有方法

你有酒糟性皮膚炎(又稱玫瑰斑)的煩惱嗎?防疫期間,長期戴口罩,加上換季時氣溫忽冷忽熱,導致酒糟性皮膚炎復發該怎麼辦?

酒糟性皮膚炎易與其他皮膚病混淆  常見6種典型症狀

新竹國泰醫院皮膚科主任陳怡安醫師說明,罹患酒糟性皮膚炎的患者,臉部可能反覆出現膿皰、潮紅,或者是持續性血管擴張等各種型態的異狀,造成熱、癢、刺痛等不適,也會影響外觀。此外,玫瑰斑容易與其他皮膚病混淆,有時會被誤以為只是一般的濕疹或青春痘,或者是皮膚過敏、脂漏性皮膚炎、紅斑性狼瘡等其他問題。

造成酒糟性皮膚炎 8個因素不可輕忽

造成玫瑰斑的原因,陳怡安指出,主要可以分為4個內在、4個外在因素。「4內」因素包含:⑴個人體質;⑵賀爾蒙;⑶皮膚血管的調控異常和⑷正常狀況下和皮膚共生的蠕形蟎蟲數量過度增加。「4外」因素則可區分如下:⑴飲食:燙熱的、刺激辛辣的或是酒類。⑵環境溫度:太悶熱、太乾冷。⑶不當的接觸:日曬、不適合的化妝品,或是使用過量外用類固醇。⑷情緒:過於興奮或緊張。

酒糟性皮膚炎治療不易 日常保養得先做好

由於影響的因素眾多,要短時間內治癒玫瑰斑實屬不易,但若在生活上做好調整,加強皮膚照護保養,並依據不同的症狀搭配藥物或其他治療,仍可以獲得控制。

陳怡安建議,在日常保養方面要先做好防曬工作,才能確實抵禦日光對皮膚的侵害,挑選防曬乳時,必須達到理想的效果,又能避開容易悶熱且皮膚敏感的部位,需要花些心思;平時選擇溫和、不刺激且低敏感性的乳液,增加皮膚的保濕,並達到些許舒緩的作用,也有助於穩定皮膚狀態。

食藥署補充提醒,對玫瑰斑患者的肌膚護理與保養而言,不能過度去角質,只要適當清潔即可,並且要儘量避開容易誘發自身皮膚惡化的不利因素,只要跟皮膚專科醫師一起配合,視膚質情況搭配各式治療,就可以減緩或治療酒糟性皮膚炎的困擾。

(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入秋日間溫度仍高 醫師示警白天熱傷害

一名74歲女性,有高血壓及糖尿病史,去(108)年11月某日中午騎車去田裡工作,下午兩三點都還沒回來,家屬去找發現倒在田邊的路上,隔日早晨家人覺得有異,緊急送醫。患者送至奇美醫學中心急診時為昏迷狀態,體溫高達攝氏41.2度、心率快,因呼吸衰竭接受插管治療,後因呼吸器脫離困難接受氣切並轉至呼吸照護病房,目前仍於院外機構接受照護。為典型高溫導致嚴重熱中暑。

入秋晚上涼 別輕忽白天熱傷害

地球持續暖化,雖入秋冬白天氣溫仍偏高,各種防暑降溫的措施依然不能少,醫師建議,白天應著涼爽透氣之衣物,夜間天氣變涼再加上外套保暖,避免厚重衣物影響散熱造成熱傷害。

奇美醫學中心職業醫學科主任蘇世斌教授和佳里奇美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周小軒指出,熱傷害並非全發生在戶外大太陽底下,也可能發生在室內。熱傷害泛指人體因體內熱累積導致的各種身體損傷,任何人都有可能發生熱傷害,其中又以嬰幼兒、65歲以上長者、慢性病病人、服用藥物、戶外工作或密閉空間工作者為高危險群。

熱傷害太嚴重 中暑也可能死亡

醫師提到,人體散熱方式主要為皮膚輻射及排汗散熱。汗液蒸發為在高溫時為最重要的散熱方式,但在高溼度環境時,蒸發作用便十分困難。熱傷害指長期處於高溫、高濕度的環境下,導致體溫調節系統異常,人體大量蓄積熱能,導致體溫升高、水分與電解質代謝紊亂、神經與心血管等系統功能障礙,從較輕微的熱痙攣(heat cramps)、熱昏厥(heat syncope)、熱衰竭(heat exhaustion),到多重器官衰竭甚至可能死亡的熱中暑(heat stroke)。

其中熱中暑是熱急症中最嚴重的一種,若延遲治療死亡率可高達五成以上。主要症狀包括躁動、意識混亂、抽筋或昏迷,且中心體溫升高至攝氏40度以上。熱衰竭則與體內水分、電解質大量流失有關,表現有虛弱、口渴、疲倦和頭痛,可能伴有食慾不振和噁心嘔吐,神智仍清醒,中心體溫可能正常或稍高。

中暑昏迷這樣處置 多喝水遠離熱傷害

蘇世斌及周小軒呼籲,一般健康的人也可能發生熱傷害,應隨時提高警覺,若有疑似症狀可先將病人移至陰涼通風處平躺,用風扇或冰塊等設法降低體溫,並盡速送醫,清醒者則可補充足夠水分及電解質。

醫師說,熱傷害是一個可以預防的疾病,不論在室內或室外皆須適時補充水分,必要時可添加食鹽,隨時注意尿液顏色,避免高溫曝曬,加強通風等,牢記「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的口訣,減低發生熱傷害的風險。

老年人肌肉痠痛只貼貼布、戴護膝? 醫:長期未解應考量骨骼問題

骨質疏鬆常伴隨骨質減少、肌少症、關節疼痛,許多只知道民眾貼貼布、戴護膝來緩解疼痛。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榮邦表示,民眾光用貼布、外在保護產品可緩解不適,無法阻止肌肉的流失,若身體長期有痠痛、無力,排除其他疾病後,應考慮是否有肌肉量、骨骼支撐或環節機能降低的問題,呼籲從50歲後要重視骨骼保養,進行骨質密度測試,可有效提升生活品質。

痠痛貼布短暫緩解 無法阻止肌肉流失

陳榮邦表示,人體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造成機能下降,但是行動能力會因為「長期使用治標不治本的緩解方法」、「不正確的飲食觀念」和「沒有依照年齡調整運動習慣」三種常見行為,導致鈣質和蛋白質攝取不足,流失大量肌肉,提前進入行動力危機。

他舉例,老人在肌肉疼痛或關節行動不便時,常常會購買貼布、護腰、護膝以減緩痠痛症狀,雖然能夠短暫減輕肌肉負擔,卻沒有辦法讓肌肉產生肌力,更無法阻止肌肉的流失。若身體長期有痠痛、無力,排除其他疾病後,應考慮是否有肌肉量、骨骼支撐或環節機能降低的問題。

預防肌肉流失危機 陽光、蛋白質、維他命不能少

陳榮邦表示,骨質疏鬆主要好發於年長者,特別是停經後婦女受荷爾蒙影響,大概每三位婦女就有一位骨質疏鬆,臨床中發現骨質疏鬆患者常有少曬太陽、蛋白質、維他命攝取不足的問題,部份患者還伴隨胃不好、吸收不佳的問題。飲食攝取上多補充蛋白質,應優先選用牛奶,因鈣質含量為豆漿14至15倍,如果民眾以喝豆漿為主,可能鈣質攝取不足。

提早重視骨骼保養 進行骨質密度測試 

陳榮邦指出,除了補充營養、運動外,建議停經後婦女、50歲以上男性應主動前往醫院做骨質密度篩檢,假如骨質密度T值介於-2到-2.5間,代表骨質密度較低,可能一至兩年內會產生骨質疏鬆,應及早介入改善,但不表示要打針、吃藥;假如骨質密度T值低於-2.5,應積極治療。

陳榮邦鼓勵,適當曬太陽對骨骼有幫助,提早重視骨骼保養,可有效提升銀髮期的生活品質。

別輕忽牙齒咬合不正 防缺牙!牙醫師教您刷牙

牙齒咬合不正勿輕忽!日本黑站前中央牙科院長田村繪里表示,民眾要注意牙齒的咬合,不論是天生的,或是因為年齡漸漸增長,還是因為蛀牙或牙周病必須拔牙,都會導致咬合不正。有大約四成的成年男性可能有咬合不正的問題,咬合不正同時也是肩膀僵硬和腰痛的原因,先去確認一下自己牙齒的咬合很重要。

蛀牙或牙周病少一顆牙 牙齒咬合就受影響

田村繪里指出,如果因為蛀牙或牙周病拔了一顆牙,就算只少了一顆,整個牙齒的咬合也會以那裏為中心變得東倒西歪。想在10到20年間都保有健康的牙齒,最大的關鍵就是一天要刷三次牙。

保持牙齒健康 刷牙很關鍵

她說明,正確的刷牙方式為輕輕地拿著牙刷,和握筆一樣用兩根手指頭拿著牙刷,並且用45度傾斜將刷毛放入牙周袋之中,以按摩牙齒的感覺來刷,以牙齒跟牙齦中間的牙周袋為中心,如果刷得太用力,不僅會讓牙齒表面受損,甚至還會傷害到牙齦,要特別小心。

除此之外,她建議大概每隔三、四個月就去一趟牙醫,將牙垢和牙結石清乾淨,這就是預防牙周病最有效的做法。

牙疼才看牙醫很母湯 牙醫籲定期檢查

不過田村繪里提到,許多人除非蛀牙牙齒痛,否則根本不會去看牙醫。在一直以來都忽略牙齒的保健、有抽菸習慣的50多歲患者之中,一次就拔掉全部的牙齒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如果發生這種情況,生活可能受影響,平常就應該好好重視牙齒的保健。

田村繪里 醫師

Tamura Eri/ 一般牙科、美容牙科醫師。2000年畢業於札幌牙科學院牙醫衛生科。隨後進入北海道醫療大學牙醫系就讀, 於2007年畢業。2018年2月就任目黑站前中央牙科院長。

資料來源:https://www.albagolf.com.tw/zh-tw/

(文章授權提供/ALBA 阿路巴高爾夫雜誌)

預防秋冬新冠肺炎疫情 中醫師提4招

秋冬新冠肺炎怎麼防?全球超過3千萬人確診,專家預言日後新型冠狀病毒也將會跟流感一樣,與人類共處。除了戴口罩、多洗手外,安南醫院中醫部黃升騰主任提出中醫觀點5方法,預防秋冬疫情來襲。

秋冬轉涼疫情可能再起 洗手、口罩不能少

黃升騰主任指出,若自身發現有以下症狀須多留意可能是感染冠狀病毒,如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發燒畏寒、身體痠痛、腸胃道症狀(腹脹、腹瀉)或嗅味覺異常,都有可能是感染了冠狀病毒。

如有一些潛在疾病如肥胖、三高、氣喘及慢性腎病的朋友,罹患感染的機率更會增加。他建議,平常宜多洗手,盡量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和出入人潮多擁擠地區,配戴口罩,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他強調,目前冠狀病毒治療臨床上並無特殊製劑,一般多為症狀緩解,當氣候逐漸轉涼,秋冬季節將至,冠狀病毒也將會有新一波流行,民眾仍須多加留意不要大意。

預防秋冬疫情 中醫師提4招

黃升騰醫師說,在秋冬季節即將來臨之際,安南醫院中醫部提供大家以下方法來預防感染新冠病毒。

1.注意保暖,多喝溫開水,少吃寒涼的食品。

2.溫水洗臉、多漱口、熱水泡腳。此三種做法均有增強上呼吸道防禦功能,消除疲勞等作用,對預防冠狀病毒感染有一定的助益。

3.嚼薑吃蒜,可提高免疫力、抗病毒的效用。《本草綱目》記載,大蒜能「辟邪惡,消癰腫」。大蒜具有殺菌消炎、抗病毒、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等作用。也可以常嚼一些嫩薑、茶葉進行口腔、消化道的殺菌消毒。

4.預防冠狀病毒感染,可選用芳香辟穢解毒解毒的中藥,如藿香、蒼朮、白芷、艾葉、冰片等製成香囊,佩掛胸前。對易感人群,或與病人接觸者,取用輕清透達、芳化和中、清熱解毒之劑,可選用紫蘇葉或菊花泡茶或水煎服用,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及抗病毒實無可厚非。

吃中藥先詢問醫師 適當增強抗病毒能力

黃升騰強調,民眾在服用中藥預防時,一定要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才安全,中醫師會因時、因地、因人開具中藥處方,千萬不可輕信所謂秘方、偏方、驗方,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另外,醫師說,中藥預防不是萬靈丹,若與新冠病患者接觸還是有機會被傳染,因此綜合性預防措施是重要且必要方法與手段,最重要的是避免與新冠病患不必要接觸,如曾有跟新冠病患接觸過,可適當服用中藥預防處方以增強自體抗病能力。

孩子感覺統合失調老被嘲笑? 遊戲治療助找到最佳互動方式

7歲「小亞」從小經常絆倒、摔跤,也無法在快跌倒時,試圖恢復平衡;5歲「陽陽」在學校玩帶動唱時,總是同手同腳而被同學取笑,令他感到相當自卑,亞大醫院復健部運用「感覺統合」概念,打造遊戲關卡,讓前庭系統發展不良的孩童,也能透過體驗享受互動樂趣,藉此增強協調性,譜出悠揚「5感協奏曲」。

人類神經系統 天生具有整合能力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部長周立偉表示,人類的神經系統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其與生俱有整合感覺和動作訊息的能力,能將從身體和環境接收的感覺訊息加以組織和整理,使人類在環境中有效運用身體,和外界產生互動並做出適當反應,即為「感覺統合」。

「感覺餐」誘發大腦學習 建立最佳互動

復健部職能治療師施益湋指出,感覺統合不僅是盪鞦韆和滑斜坡而已,職能治療師愛爾絲博士(Dr. Jean Ayres)依據神經心理與發展理論提出「感覺統合理論」,臨床上協助神經行為發展問題(感覺統合失調)的孩童,如泛自閉症障礙症候群、過動兒、情緒行為異常等,運用「感覺餐」(Sensory Diet)引導孩子發展出合適的行為動作反應,和誘發大腦學習路徑,找到最佳的互動方式。

依個別狀況融合探索生活 適應各種挑戰

許多孩子出現感覺處理障礙的情況,會進而影響其生活、學習等各方面表現,為了改善此類感覺處理障礙,職能治療師替孩子量身訂做「感覺餐」,依照每位孩子不同的感覺處理表現,制定個人化計畫,協助其順利與環境互動,並感到滿足。

施益湋治療師強調,孩童的學習是透過遊戲,以自己的方式和步調探索和體驗世界,並於探索環境過程中,學習如何生存,而職能治療師的角色如同大腦的主廚,運用適當的環境因子,將感覺與動作元素,以遊戲的方式融入生活環境中。

Subcategories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