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健康

健康飲食

Friday, 25 February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健康資訊庫

發燒多日別只聯想到感冒! 當心「肝化膿」惹禍

一名50歲男子原本以為自己只是普通感冒,但是發燒連續五天,而且全身痠痛,因此至醫院急診就醫,經過電腦斷層檢查發現他感染肝臟膿瘍,在安排插管引流治療,並搭配抗生素治療後,目前症狀已改善並且康復出院。

肝膿瘍症狀類似感冒 3情況是高危險群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感染科廖嘉宏主任指出,肝膿瘍是指肝臟受到細菌感染而化膿的狀況,症狀可能會出現發燒、畏寒、噁心、腹痛、倦怠等不適,會連續幾日斷斷續續的出現症狀,由於類似感冒,不易聯想到肝臟問題;糖尿病患者、膽道疾病患者及免疫功能低下等皆是引發肝膿瘍的高危險群,但也有許多患者是無法確定感染來源的。

肝膿瘍治療有3方式 未及時處置恐致命

肝膿瘍未即時治療可能會引發敗血症等併發症,危及生命。廖嘉宏主任表示,部分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治療後,會明顯改善,但多數人則需要用引流法治療;值得一提的是,若上述兩種治療方式均未改善時,可能就需要安排手術治療。

電腦斷層定位準確度高 減少病人開刀風險

從電腦斷層影像中可看出患者的肝臟有一顆2.5 x 2.6x 3.7的膿瘍,先以電腦斷層掃瞄確定膿瘍位置之後,再放置引流管將膿液引流出體外。透過電腦斷層定位,除了增加準確度,有效縮短與改善病情,也能減少患者開刀的風險。

南投醫院自兩年前便引進第二部多切面螺旋電腦斷層掃瞄儀,當患者在進行電腦斷層引流等治療時,另一部可同時為患者安排檢查,以減少等候時間,使臨床檢查及醫療服務更有效率。

肝膿瘍有復發機率 遵從醫囑服藥很重要

廖嘉宏主任提醒,肝膿瘍會有復發的可能,因此患者應遵循醫囑,切勿擅自中斷抗生素治療療程,且需定期返診追蹤。另外,糖尿病患者應穩定控制血糖,降低感染風險,若有不適應及早就醫,及早治療。

喝點酒必助眠? 失眠這4壞習慣要改

全台平均每10人就有1人失眠,醫師盤點失眠民眾常見4點壞習慣,包括睡前小酌、睡前滑手機或上網、睡前想太多及周末過度補眠,呼籲維持正常作息、睡前放鬆,都有助改善失眠。

喝點酒助眠?下半夜可能淺眠易醒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醫師黃名琪表示,造成失眠的因素有很多,像是生活型態不正常、日夜輪班工作、頻繁跨時區旅行、睡眠環境不佳、壓力過大及身心疾病等,每周有3天晚上睡不好且超過3個月,甚至造成白天倦怠、嗜睡等症狀,就是睡眠障礙警訊。民眾若有失眠問題,可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例如少喝含咖啡因的飲料、培養放鬆的休閒活動,養成固定的生活作息及就寢、起床時間。

黃名琪指出,很多人認為喝點酒有助幫助入睡,但當酒精漸漸被代謝完,反而可能破壞睡眠結構,造成下半夜淺眠、易醒;有民眾習慣在睡前檢討自己或規劃未來要做什麼事,反而可能造成緊張、煩惱或情緒波動,更加輾轉難眠,睡前應安排做些輕鬆的事,讓身心處在平靜狀態。

黃名琪表示,若改變生活作息,失眠狀況仍沒改善,應儘速就醫尋求醫師協助,並依照醫師處方使用鎮靜安眠藥,除了不可自行增減藥量,用藥期間也應避免開車、避免從事需要專注力的工作或操作危險機械。

勿混用多種鎮靜安眠藥 也勿配酒服用 此外,服完藥應立刻到床上準備入睡,避免其他活動,也勿自行混用多種鎮靜安眠藥及使用酒精,以免因藥理作用,增加使用藥品的危險性。

根據健保署近年統計,2016年至2018年全台安眠鎮靜藥物用量從8.53億顆攀升至9.18億顆,用藥人數也從411.7萬人增至426.5萬人,顯示愈來愈多民眾有睡眠困擾。

食藥署管制藥品組科長鄧書芳指出,安眠鎮定藥物使用量出現上升趨勢,人口老化、生活緊張、電子產品使用過多導致睡眠障礙都是可能原因,目前仍尊重醫師處方,並無進一步管制規劃。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時常忘東忘西是失智了? 別緊張!有問題快到「這科」做檢查

當醫學進步人類可以利用再生醫學和精確醫療來達到長壽的目標時,每個人最重要的最是好好保健大腦!安南醫院蘇冠賓副院長強調,壓力相關的憂鬱、焦慮、記憶、情緒等心理疾患,都是大腦健康的警訊,特別是未接受妥善治療的憂鬱症,就是失智症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記憶衰退不一定是失智症 需經專業醫師診斷

安南醫院神經內科林義濱醫師表示,失智症患者通常會有記憶障礙,不過忘記某些事或某些人不一定代表就是罹患失智症;另外,失智症患者記憶障礙之嚴重度和廣度也較高,常見容易健忘、不斷重複地問問題,這與一般老化的記憶衰退還是有明顯差別,因此「記憶衰退」並非是失智症唯一症狀,還包含其他症狀如空間認知、理解力、語言能力衰弱等現象,必須經由專業醫師一系列嚴謹測試及檢查後才能斷定是否罹患失智症。

失智症早期症狀和老化類似 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診斷新利器

林義濱醫師說明,失智症早期症狀和老化類似,故易和重度憂鬱等疾病混淆,加上病情進展時程長達數十年,患者症狀可能單一或同時出現,讓失智症診斷相當不易。因此,精準診斷和及早確診非常重要,目前「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正是診斷失智症之最佳利器。

林義濱醫師強調,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在疾病初期便能幫助醫師排除或確診阿茲海默症,防止在病患病情快速惡化前給予最適當之藥物治療,不只可延緩患者認知功能下降速度,也能減輕照護者家屬心力與經濟負擔及社會整體照護成本,讓病患及家屬有更好之生活品質。

抓緊幼兒牙矯正時機是父母使命! 專家詳解兒童隱形矯正

據統計,國人家中幼兒在發展階段有口腔功能不協調問題的比例高達7成,其中造成牙列不整及下顎錯咬狀況,不單與遺傳有關,更與兒童時期的呼吸方式、吞嚥及吸吮拇指等不良習慣有很大關係。兒童牙齒矯正專家張瀞云醫師表示,孩童從小若有口呼吸或是上述不良習慣,易造成日後有暴牙、咬合不正、牙弓狹窄、齒列不整、小下巴或是戽斗等問題,若置之不理,不但可能影響臉形外觀、咬字發音、笑容及自信,甚至可能引發孩童成長中發育與健康等問題,建議應越早介入改善越好。

抓緊兒童牙齒矯正時機 越早治療好處多

張瀞云醫師建議,兒童早期治療的好處相當多,除可降低上下顎骨在發展期中出現異常,更可讓上下顎骨在較佳的環境下,有更好的外觀與咬合長成。就連美國與日本矯正協會皆建議孩子應在5-7歲時的黃金矯正期,進行齒顎矯正檢查,避免等到換牙完畢後才進行,這不但增添發育惡化定型後的風險,也增加了全口治療的困難度與矯正耗費的時間。

張瀞云醫師進一步補充,早期的兒童矯正是矯正口腔習慣與骨頭生長的大方向,且為了未來「矯正免拔牙」打好基礎,因此有不少兒牙專科醫師,透過澳洲研究中心研發的功能性矯正,訓練呼吸與吞嚥肌肉功能,改善口呼吸,達成良好的上下顎骨發育,畢竟有足夠的骨頭空間,牙齒才能排列整齊,進而雕塑出漂亮臉型。

圖片

澳洲研究中心─齒顎矯正肌肉訓練器 助齒顎正常發展

澳洲的肌動能研發中心研發出一種「治本」的齒顎矯正肌肉訓練器,能改善錯誤的口腔肌肉運用及舌頭擺放位置,用來幫助齒顎正常發展。張瀞云醫師解釋,功能性齒顎矯正並非是在「齒列上的排整」,而是讓臉型與齒顎整體朝往健康及美觀的方向發展,能讓孩童在進入「混合齒列」期時先矯正上下顎骨,以利「恆齒列」期的牙齒排列達到最理想整齊的位置。同時澳洲研究中心的矯正器也有一定程度的力量讓牙弓擴張,能避免因顎骨或口腔內空間過小,影響牙齒互相擠壓,造成排列凌亂的狀況,就算長大後要進入矯正療程,也能大幅降低拔牙的機率。

兒童隱形矯正療程 美觀方便

而針對兒童「牙齒排列」上的矯正,目前有針對兒童隱形矯正的方案。吳培智牙專科醫師說明,兒童隱形矯正療程可針對成長中的牙齒進行各種校正,對於需要早期治療的孩子,提供美觀又極具方便的隱形牙套,讓孩童的牙齒與顎骨問題,能在第一時間獲得改善,不須等到牙齒換完後才開始。與成人隱形矯正療程相同,專業診所及醫師會為初診的小朋友做口腔及X光拍攝,同時進行3D數位口掃機進行口掃,以利規劃全客製治療方案。

圖片

張瀞云醫師表示,兒童隱形矯正療程能讓孩子的牙齒精確移動到正確位置上,過程中不會感到疼痛及不舒適,更不像傳統大鋼牙矯正影響美觀及生活不便,也因隱形牙套的材質透明且具有彈性,有足夠的拉力來擴張牙弓,能讓孩子的牙齒在不知不覺中排列整齊。

別讓孩童的成長過程失去笑容及自信,張瀞云醫師建議,家中若有小孩,除了要定期到專業牙科進行檢查,在換牙初期,若能早期介入進行兒童早期矯正,可讓新萌發出來的恆牙在一個相對正常的口腔環境下整齊生長,對未來可能面對的恆牙矯正也能容易輕鬆許多。

咀嚼肌是老年人樂活秘訣 日本研究:老年退化與咀嚼功能密切相關

「口腔疾病的預防就是各種疾病的預防!」亞太牙醫教育學會會長暨國立陽明大學牙醫學系特聘教授許明倫指出,咀嚼功能不良會導致認知功能降低。台灣前進文化協會理事長池國平則呼籲,全民應及早重視口腔咀嚼及吞嚥能力,透過每日做「健口操」能夠延緩失智症相關疾病的發生,號召社會大眾一同關心並努力提升老年的優質生活。

咀嚼能力不良 認知功能會下降

許明倫表示,日本的研究證實,咀嚼功能的退化與認知障礙有明顯關聯,該研究團隊曾對20位有牙齒與20位無牙齒的老年人進行對照實驗,據此觀察退化與牙齒的關聯性,結果發現,有牙齒的老年人認知障礙的比例只有13%,而無牙齒的老年人認知退化比例竟高達44%,數據相差3倍之多,代表咀嚼能力不良會影響認知能力的下降。

口腔健康運動 活化腦力防失智

為了能夠在老年擁有好牙口,日本早在數十年前提倡「8020」口腔保健運動,讓人們在八十歲時,至少保有二十顆自然牙齒。池國平提到,這個看似簡單的口號,日本政府早已通令全國機構去推動,從中央到地方分層進行推廣,透過強化咀嚼肌肉、刺激海馬迴,增加大腦細胞活性,從而減緩額葉皮層血氧降低速率,提升老年人的認知功能,而照護者也能運用正確的方式幫助身旁的老年人。

國內口腔不佳 國家財政負擔變重

反觀國內,高齡社會問題只會越來越嚴峻,以機構內失能長者的口腔健康為例,據104年調查顯示,臺北市安養護機構、護理之家、及日照中心剩餘牙齒總數平均僅剩下11.2顆,且有3顆以上未治療齲齒,參與的1000位受訪者平均年齡約83歲,其中近九成的受檢者牙菌斑指數達「中度」或「嚴重」;約兩成的失能長者,牙結石堆積已達牙冠高度的三分之一。而居家的老年人,有78.6%的舌苔殘存、51.2%口臭、43.6%牙齒鬆動問題,這些口腔危機未來都是導致失智、失能、認知功能障礙、吸入性肺炎的老年威脅,若長久如此,勢必影響到國民健康及增加政府財政負擔。

輕鬆鍛鍊咀嚼肌 老年生活品質好

池國平呼籲全民一起做健口操,利用每天通勤或瑣碎的時間勤做「健口操」,就能輕鬆進行咀嚼肌的鍛鍊,還能防止嗆咳、維持唾液分泌與吞嚥功能,建議從中年開始鍛鍊效果更佳,免於老年失能的辛苦。

參考完整健口操影片:

https://national-yang-ming-university-center-of-masticatio.jimdosite.co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youtu.be&v=hfBcGSH83HA

骨腫瘤痛跟生長痛超像! 骨科醫師點出不同之處

18歲的吳同學日前右邊的膝蓋突然非常痛,阿公阿嬤說帶去推一推就好,爸爸媽媽堅持還是要先檢查。就醫檢查時,吳同學告訴醫師自己沒有受過傷,就是無緣無故疼痛,晚上睡覺也痠痠的,固定都痛在右邊的膝蓋,而且可以摸到一個腫塊;經X光片一照,有個腫瘤的陰影、住院接受切片檢查,確診為惡性骨肉瘤。

骨腫瘤 易發生在兒童到青少年階段

成大醫院骨科部翁閎楷醫師指出,大多數骨腫瘤容易發生在兒童到青少年階段的孩子身上,是因為這段時間的骨頭生長速度最快,也因而容易造成變異、產生腫瘤;而在這個期間的孩子也可能面臨另一個問題,就是所謂的生長痛,但必須要排除其他可能性,包括骨腫瘤,才能做此診斷。

生長痛和腫瘤痛有異同點 推拿後會轉移且易復發

翁閎楷醫師說明,兒童或青少年的生長痛和腫瘤痛有些異同點,相同的是都有可能產生夜間疼痛,睡到一半會痛到醒過來,也會有骨頭痛和關節痛等問題;不同的是,腫瘤痛會持續在同一個地方,有時甚至可以摸到腫塊,而生長痛會時左時右,有時在上肢有時又在下肢,運動時腫瘤的疼痛仍會持續,而生長痛會獲得緩解。

翁閎楷醫師進一步解釋,惡性骨腫瘤的骨肉瘤患者在接受推拿過後的腫瘤會長得比較大,容易轉移到其他地方且手術後容易復發;其實不只是骨肉瘤,大多的骨腫瘤不管是良性或惡性,在臨床上也會看到同樣的現象。

良性骨腫瘤追蹤觀察即可 嚴重需以化學燒灼或輔助冷凍治療

骨腫瘤的治療方式因良性或惡性而不同。翁閎楷醫師說,絕大多數良性骨腫瘤都不需處理,追蹤觀察即可;但有另一小部分良性骨腫瘤的攻擊性較強,會吃空骨頭而有結構穩定的問題,須將腫瘤刮除,再以化學燒灼或輔助冷凍治療來處理腫瘤內壁,以殺死殘存的腫瘤細胞,減少復發的機會,最後再將骨頭填入缺損處,並依結構穩定狀況決定是否加上鋼釘鋼板來做固定。

治療惡性骨腫瘤 肢體保留重建手術降低截肢風險

另外,惡性骨腫瘤的治療則較為複雜。以骨肉瘤為例,過去治療癒後非常差,截肢率幾乎百分之百,不過,現在因化學治療和手術定位的進步,存活率已大為提高,肢體保留重建手術為當今治療惡性骨腫瘤的首選方法。

孩子不愛說話,只用手指頭比來比去? 爸媽必學這招

你有多久沒有陪伴孩子讀書了?或者您只是讓書本陪伴孩子而已?有家長指出,孩子都二歲了,表意能力還只是停留在簡單的單字,甚至有時候直接用「比」的,不喜歡開口說話表達想法,直到加入馬偕兒童醫院早期療育發展中心主任陳慧如醫師創立的「小星星閱讀家族」,才在其中找到了「陪伴孩子閱讀的方式」,不僅在互動過程中增進親子關係,也慢慢引導孩子朝向正常的發展。

家長與孩子的陪伴時間愈久 孩子的成就也愈高

小男生真的講話會比較慢嗎?現在還小長大一點就會好了吧?語言理解是正常,但語言發展是遲緩的孩子真的是正常的嗎?是許多家長的疑問。陳慧如主任表示,良好的親子互動可以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而語言發展又有助於智能、情緒及社會行為發展,親子共讀可以運用在正常及發展遲緩的小孩;同時,家長與孩子的陪伴時間愈久,孩子日後的成就也愈高,其中透過大聲朗讀的「對話式親子共讀」過程格外重要。

對話式親子共讀 提早發現是否需要專業介入

對話式親子共讀的概念在於採用開放性問句提問、順著孩子的答案再提問、重複並延伸孩子的回答,並在其中多給予讚美與鼓勵,因此,「帶讀」也是家長很重要的練習,透過中間的互動過程,可以讓家長知道孩子的發展及「未發展」,提早發現孩子是否需要專業的介入與引導。

電子書或點讀筆 無法取代親子共讀 

至於最常被家長問到的「可不可以用電子書或點讀筆來取代親子共讀?」陳慧如主任表示,研究發現,電子書會讓親子對話較偏向電子工具相關的對話內容,而非繪本內容,而且電子書的聲光動畫會讓孩子無法專注在繪本本身想要呈現的內容,點讀筆的聲音也不是家長的聲音,無法帶給孩子熟悉的感覺;此外,「翻書」這個動作對幼兒來說,也是重要的小肌肉發展訓練,建議家長還是以傳統的印刷繪本帶領孩子的發展。

睡覺會打呼從三方向調整 這五類族高風險族群要小心

俗話說十男九鼾!根據美國威斯康辛流行病學(Winconsin cohort)研究,睡眠呼吸中止症在中年男性及更年期後女性至少佔兩成以上,且柳葉刀(Lancet)雜誌研究也指出,這類病人是高血壓控制不良、心律不整、腦中風、心肌梗塞及心衰竭等疾病的高危險群。

傳統治療接受度不到4成 新型負壓吸舌機治療效果佳

新光醫院睡眠中心林嘉謨主任表示,傳統正壓呼吸器(CPAP)治療接受度不到4成,傳統耳鼻喉科手術成功率也不到4成,而新型負壓吸舌機(iNAP)是藉由口部介面以靜音馬達抽吸在口腔內產生負壓,將舌頭及軟顎吸住,避免舌頭後倒造成呼吸中止。

在新光醫院剛發表於睡眠醫學(sleep medicine) 國際期刊的研究結果顯示,納入研究的34個受試者中,其中4個女性,30個男性,其中32位符合研究條件,平均年齡47.4 ± 11.24歲,平均BMI 26.59 ± 3.214 kg/m2,治療前後睡眠呼吸障礙缺氧指數(AHI)從每小時32.04 ± 11.3次降到每小時8.79 ± 9.49次;不過,鼻塞太嚴重或病態肥胖(BMI大於35),因嘴巴無法閉合,口腔沒辦法形成負壓空間,不建議先使用負壓吸舌機。

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 可從睡姿、體重、過敏調整

臨床上,一名38歲徐姓工程師,本身長期受到睡眠呼吸中止症影響,造成白天嚴重嗜睡,曾經有在騎車過程中睡著險發生交通意外,在接受睡眠檢查後發現是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比較過幾種呼吸中止治療方式,於是加入臨床試驗評估使用iNAP,原本白天嗜睡的問題完全改善了,注意力更中工作更有效率,即使熬夜只睡四小時隔天起床也仍然很有精神,且使用iNAP前後睡眠呼吸障礙缺氧指數(AHI)從每小時43.2次降到1.5次 ,血氧濃度從82%上升到90%

林嘉謨說明,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依照每個人的狀況去建議不同的治療方式,例如改變睡姿透過側臥來改善,體重過重或肥胖者,可以先減重、體重控制,過敏性鼻炎嚴重者則應設法改善過敏症狀,如果上述保守療法執行後還有改善空間,可考慮使用負壓吸舌機(iNAP)或睡眠呼吸機(CPAP),或是選擇改善呼吸相關結構的手術治療。

(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Subcategories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