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健康

健康飲食

Friday, 25 February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健康資訊庫

重訓未收操使骨盆底肌受傷? 醫:錯誤運動方式造成

熱愛運動的女性,若出現頻尿、下腹疼痛、性交疼痛等,甚至止痛藥也漸漸無效,連帶腰背都開始疼痛者,有可能是骨盆底肌失調。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復健科醫師林杏青表示,骨盆底肌受損,其實與先天結構異常,或是疾病、手術、生產、年紀大較有關聯,若在已經不是很健康的狀態下,用錯誤的方式從事運動,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適當重量訓練 有助於改善漏尿

目前的研究多數指出經醫師正確診斷後,一般常見、可以在家執行的凱格爾運動便可以訓練骨盆底肌,而「適當的重量訓練」對常見於生產、手術後或因高齡退化產生漏尿情形的婦女有幫助。林杏青醫師指出,有研究顯示依照美國運動醫學會對高齡族群重量訓練的運動處方,老年女性若因上述情形導致漏尿,「15RM」的重量訓練結合骨盆底肌訓練可改善。若有骨盆底肌協調不良、泌尿道出口鬆弛,可以藉由專業教練輔導進行訓練,或學習正確動作後再來運動,避免受傷。

骨盆底肌協調不良 錯誤方式運動造成傷害

大多數文獻中並未提及重量訓練本身會造成骨盆底肌僵硬或筋膜炎的說法,林杏青醫師說,「把漏尿問題怪罪給重訓本身」有點倒因為果。重訓中產生漏尿,應該是先天性的結構異常、或是疾病、手術、生產、年紀大無力,造成骨盆底肌的失能或是協調不良為主,在骨盆底肌已經出問題的情況下再進行錯誤方式的運動,將原本的問題放大,才導致更嚴重的症狀,此時一定要記得就醫,不要擅自吃止痛藥或是置之不理。

學習正確訓練 才能避免運動傷害

利用重量進行肌力訓練,要循序漸進不要迷信大重量才有效,課表的安排一定要針對個人狀況,建議尋求專業人士協助。林杏青醫師提醒,目前多數共識支持做重訓的過程中,應避免產生腹壓過高的動作,如重訓時閉氣和在肌力不足下用過高重量做訓練,會導致腹部、骨盆腔壓力過大而漏尿。「對的重訓」才對人體有幫助,任何運動都會有人亂做造成傷害,並不是重量訓練一定會有傷害。重量訓練對大多數人都有健康上的益處,如果過度擔心反而因噎廢食,甚至產生骨質疏鬆和肌少症。專業教練的能夠根據不同人的狀況提供適合的運動指導,讓有漏尿情形的民眾在經由醫師適當評估後,可以得到正確的訓練,不但對多數漏尿的病人有幫助,也對健康帶來其他正面的影響。

資料來源:

1.The pelvic floor and resistance exercises

2.Effect of Weight Training with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in Elderly Women with Urinary Incontinence

3.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 Sound Training Advice

運動、辦公久坐重複姿勢 醫籲小心受傷

重複相同的姿勢和動作,會導致意想不到的問題產生!無論是運動重複相同動作,或是辦公久坐固定姿勢,都可能對肌肉、腰椎等部位造成傷害,快來與日本整形外科、美容外科醫師桐生有紀一起來學習日常生活中的身體照護。

用電腦或運動都會造成肌肉負擔 異常之前好好活動整個身體吧!

針對運動重複動作的傷害,桐生有紀醫師舉高爾夫球為例,提醒需要特別注意揮桿這個動作不只對肌肉,也容易造成腰椎和頸椎的負擔。腰痛就不用說,如果對頸部造成負擔,除了會大大影響睡眠,甚至還可能引發睡眠呼吸中止症。

她表示,許多球友的手腕和腳都有腱鞘囊腫的症狀,這也是因為不斷反覆練習擊球,讓關節承受壓力所導致。如果一直練習同一個方向的揮桿動作,也有可能對臉部造成影響。在揮桿時會用到頸部的肌肉,然而,因為高爾夫運動獨特的動作,容易導致左右側肌肉之間的差異。頸部的肌肉也和顏面表情肌有所關聯,如果左右兩側的肌肉不平衡,就會有臉部鬆弛的情況。

此外,桐生有紀醫師提到,不論是在辦公室內使用電腦,或者開車等需要長時間坐著的情況下,必須要留意有沒有血栓和血流下降的症狀。前者會引發經濟艙症候群、腦梗塞,後者則會讓肌肉變得冰冷僵硬,代謝能力下降,更容易變胖。

積極地補充水分 用相反方向的動作減少左右的差異

面對這些症狀,桐生有紀醫師建議,適度的休息和補充水分就是最好的對策,如果需要一直維持坐著的姿勢,不妨踏踏步,在身體變得水腫前伸展肌肉,或是多喝水和運動飲料等不容易利尿的飲品。除此之外,以打高爾夫球為例,可以做和平常相反方向的空揮練習,或大大張開嘴巴練習「AIEOU口型操」,都能獲得同樣的效果。不要長時間維持同樣的姿勢,要避免一直做一樣的動作,盡量讓整個身體動一動,就可以避免受傷。

喝常溫水來補充水分

因為咖啡和紅茶含有咖啡因,不適合用來補充水分,為了防止身體溫度下降,喝常溫水或溫水比較洽當。

用相反動作來減少差距

運動如高爾夫球,如果不斷重複揮桿動作,會容易破壞兩側肌肉的平衡。運動完後建議做做伸展動作,如果是右打者就要朝左側空揮。

桐生有紀 醫師

Kiryu Yuki/整形外科、美容外科醫師。日本整形外科學會專門醫師,畢業於國公立大學醫學系,隨後成為日本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整形外科、美容外科醫師。2016年起擔任勝鬨車站前皮膚科診所所長。

資料來源:https://www.albagolf.com.tw/zh-tw/

(文章授權提供/ALBA 阿路巴高爾夫雜誌)

年輕人運動後突然猝死!體檢「加一項」檢查 就能發現心肌肥厚威脅

一般民眾對肥厚性心肌病變並不熟悉,但年輕人、小孩、甚至運動員,在運動後猝死的新聞常有耳聞。心臟外科權威振興醫院魏崢院長表示,這疾病常發生在有家族病史的人身上,體檢時只要加上心臟超音波檢查就能發現。

心肌異常增厚影響血流 好發有家族病史者

肥厚性心肌病變分兩類,非阻塞型肥厚性心肌病變,是因為心臟肌肉變得異常肥厚,血液在腔室內的容量變小,以致打出去的血液量也減少;阻塞型肥厚性心肌病變則是因為腔室變小後,血液滯留腔室內無法打出,因此患者常常突然就暈倒、猝死。

患者常見症狀包括胸痛及心室性心搏過速的心律不整等問題。魏崢院長強調,肥厚性心肌病變尤其容易發生在有家族史的人身上,因此呼籲有家族病史的民眾最好到醫院接受心臟超音波檢查。

這項檢查別忽略! 非阻塞型也能開刀

「民眾在做體檢的時候,往往會忽略掉這一個診斷。」魏崢院長說,心臟超音波是發現心肌肥厚最簡單的檢查,另外,透過核磁共振檢查,就能從影像看出心肌肥厚的程度,若要確診,還需要做到切片檢查。整體而言,心肌肥厚患者發生率約有1%。

大部分病情輕微的病人以藥物治療,就有機會一輩子得到控制,但很多嚴重的阻塞型心肌肥厚患者必須接受開刀治療。魏崢院長表示,非阻塞型的心肌肥厚過去被認為不能開刀,如今的技術已經能把太厚的肌肉切除,恢復心臟腔室正常的空間大小。

心肌肥厚誘發致命性心律不整 植入式去顫器防猝死

發現疾病初始,醫師必須先用精確的影像鑑別診斷確診,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還要了解患者是否伴隨心律不整,以往是否曾有心室顫動、心搏過速等情形。

「心臟血打不出去,心肌肥厚的地方就變得缺氧,」魏崢院長解釋,缺氧情形會造成嚴重的心室顫動,這種情況需要電擊急救才能免於死亡。另一種情況則是患者發生心律不整當下,只覺得短時間內頭暈,不至於昏倒,後來檢查才發現原來有心律不整,因此這兩種患者就會建議安裝植入式去顫器,預防心律不整造成的猝死。

院長補充,心肌肥厚手術後,雖然症狀就能緩解,但仍需定期追蹤,對心律不整的症狀也要特別留意。

兒童過重恐會罹患糖尿病 出現4大典型症狀快去看醫生

小杰是一名國小六年級的學生,過去是個健康的孩子,但爸媽最近注意到小杰愈來愈胖了,脖子和腋下總有洗不乾淨的深咖啡色紋路,於是小杰被帶到醫院的兒童腸胃科減重門診就醫,沒想到卻被醫師診斷為「黑色棘皮症」,成因就是過重造成的胰島素阻抗。同時,也檢測出小杰糖化血色素高達7.3%,確診為第二型糖尿病。

肥胖造成胰島素阻抗 形成第二型糖尿病

根據美國近年的大型研究指出,兒童和青少年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率逐年上升,主要原因就是兒童過重和肥胖的比例不斷增加。以台灣2015年的數據顯示,國小和國中生的過重及肥胖的比例約有3成,承受不少三高與糖尿病風險。

亞東醫院小兒內分泌科醫師李如浩表示,許多孩子因肥胖問題導致在小時候就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原因就是因肥胖造成的胰島素阻抗,使得胰島素降低血糖的能力受到影響。

多吃、多喝、多尿及體重減輕 當心是糖尿病惹禍

一旦血糖高到一個程度,血中的糖分便會從尿液中漏出,因此稱作糖尿病。李如浩醫師提到,從尿流失的糖分,除了帶走營養,也會帶走水分,因此人體會感到飢餓和口渴,進而導致多吃、多喝、多尿及體重減輕的惡性循環;所幸,第二型糖尿病的藥物日新月異,許多在成人間療效斐然的新藥,也已在兒童身上進行大規模的臨床試驗。

不是過胖就是第二型糖尿病需醫師仔細評估診斷

並非所有過重和肥胖的兒童糖尿病病患,都一定是第二型糖尿病。李如浩醫師特別表示,有些過重的孩子,是因為前述免疫系統破壞胰島細胞所致的第一型糖尿病;相反的,有些臨床表現特徵像是第一型糖尿病的孩子,也可能是第二型糖尿病,因此需要專門的醫師仔細評估和通盤考量,才能確實診斷並擬定最適當的治療策略。

男性愛愛過於追求持久度 小心反造成遲洩問題

欽羨男優持久度 年輕男與女友親熱難射精

一名20多歲母胎單身的男大生,從青春期開始沉迷看A片,因欽羨男優們的持久度,開始幫自己練習「去敏感化」,但後來終於交女朋友的他,卻每次與女友親熱1小時,仍無法射精,讓女友痛苦不已,因此鼓起勇氣就醫治療。

早於3分鐘射精為早洩 超過30分鐘則為遲洩

男生遲洩雖不影響身體健康,但性愛時間過久,也容易導致伴侶間不歡而散。萬芳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賴宗豪表示,在醫學上,早洩定義為早於3分鐘射精,若超過30分鐘則為遲洩現象,治療上,分成心理與行為治療,並以藥物治療為輔,男性朋友若有相關問題出現時,必要時,千萬別因為害羞或逞強延遲就醫,才不會因此影響到彼此性生活。

半年治療改善性愛問題 年輕男已恢復正常

賴宗豪醫師指出,這名個案因過於追求持久度,導致需要達到一定刺激,才有辦法完成射精,造成遲洩問題,也與女友彼此間背負沉重壓力,所幸經半年治療,射精時間已從原本的1小時縮短為30分鐘,隨著每次射精時間穩定後,也減少劑量,目前已完全停止用藥,恢復正常。

好性愛為伴侶共同努力 必要時應勇於就醫

若男伴射不出來,女生往往也容易產生自非心態,因此男生們可千萬別再無謂追求持久度。賴宗豪醫師提醒,美好的性愛應該是伴侶彼此間共同努力,若有任何問題,因而影響彼此間性愛,必要時也可以勇於就醫諮詢,找回性愛的契合度。

7成偏瘦民眾有雙下巴困擾 不胖卻「視覺體重增加」

調查發現,有超過七成的民眾認為自己有雙下巴,且有近八成的民眾擔心雙下巴造成「視覺體重增加」,此外,在有雙下巴困擾的民眾中,有超過七成都是正常或偏瘦的體型,即便減重可能也減不去雙下巴困擾!要如何揮別雙下巴?

冷凍減脂 免侵入式療程解決雙下巴問題

新加坡的醫學美容醫師 Lam Bee Lan(Ageless Medi-Aesthetics Medical director)表示,不論性別或年齡,人人都有機會因生活型態或姿勢不良導致雙下巴產生,亞洲人下顎內縮(短下巴)的比例較高,也是造成雙下巴的原因之一。

皮膚科醫師林亮辰表示,一直以來有許多民眾求診諮詢時表示,因雙下巴而影響線條,在視覺上感覺變胖、老化,若要改善,首要的建議就是透過治療解決雙下巴多餘的皮下脂肪堆積問題,來改善鬆弛、下垂的臉型。

皮膚科醫師盧靜怡說明,以往想要改善雙下巴大多是透過抽脂手術,必須承擔術後風險以及恢復期較長的問題,另外也可以透過雙下巴消脂針注射的治療,相較於手術已經方便許多,過去在台灣行之有年、多用於減去身體脂肪的「冷凍減脂」,目前已經可以使用在雙下巴部位,免侵入式的療程讓民眾能更加安心!

冷凍減脂 減去27%的脂肪細胞

無侵入式、恢復期短、安全、有醫學實證效果的的冷凍減脂,在全球已累積約800萬例的治療。Lam Bee Lan醫師表示,只要皮膚不要過於鬆弛,且是手指捏得起來的脂肪厚度,經醫師評估過治療方式後,大多數消費者接受療程後都會有相當不錯的成效,且一次最高可減少27%的脂肪細胞,有效改善下顎脂肪問題。

Lam Bee Lan醫師根據經驗指出,雙下巴減脂治療後3周後治療部位會有較明顯的變化,6週之後最為明顯,下顎脂肪減少,輪廓會更加立體,冷凍減脂療程後也可再搭配其他醫美療程進行,雕琢更精細的V臉效果。

盧靜怡醫師表示,冷凍減脂非侵入式、不需要動刀動針,也不需要局部麻醉的特色,讓大部分消費者都對於這種類型的療程接受度高,在專業醫師的諮詢與正確操作下,冷凍減脂也是相當安全的療程,過往也有許多消費者選擇此種減脂方式,滿意度都相當不錯。

不是胖的專利! 超過七成的瘦子也有雙下巴

根據調查,有超過七成的民眾認為自己有雙下巴,且有近八成的民眾認為雙下巴會造成「視覺體重增加」,在調查中還有個有趣的發現,有雙下巴困擾的民眾,有超過七成都是正常或偏瘦的體型。近期天氣轉涼,雙下巴卻不像其他身體部位能夠透過穿搭來遮掩,是最顯而易見卻難以消滅的局部脂肪。

冷凍減脂並非減重 最新體雕趨勢從身體曲線到打造小V臉

Lam Bee Lan醫師指出,冷凍減脂雙下巴治療的手握把,作用的範圍較小,也因此格外需要注意皮膚、血管、神經的安全,同時也一定要選擇經過FDA、TFDA、歐盟等國際認證的器材,挑選經過品牌完整培訓的診所與合格的專業醫師諮詢,確保治療的效果與安全性。

體雕是為了幫助身體減去多餘的脂肪細胞,讓不管是下顎輪廓或身體曲線都能夠更加顯著,不過基本的生活習慣仍須遵守,適度運動、控制飲食,才能讓減去脂肪細胞後的臉部線條更精緻、更持久。

強忍胸悶、痛再拖恐沒命! 心臟病發作都有這些徵兆

一名近70歲婦人,居住在南投信義鄉,近期常感覺胸口悶痛,不適感持續3個月,近兩日覺得胸口特別疼痛,絞痛到難以承受,他的先生趕緊驅車前往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急診,經醫師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隨即安排心導管手術,過程順利,保住生命。

心血管疾病常居十大死因之中 拖延恐至生命危險

因為人口結構老化,飲食習慣與生活模式改變,心臟血管疾病是台灣最主要的慢性疾病,每年公布的全國十大死因心臟血管疾病也總是榜上有名。心臟科黃祺耀醫師表示,患者是急性左主冠狀動脈狹窄,左主冠狀動脈為心臟最主要供應血液的位置,當發生狹窄的情況,隨時可能發生猝死,相當危急,風險也較高,再拖延恐造成生命威脅。

控制慢性病+規律作息遠離心臟病 出現胸悶、喘快就醫

心臟疾病發作總是來得快又急,往往一個瞬間,生命就這樣消失了。國軍台中總醫院心臟科賴昭宏主任(支援南投醫院)提醒,民眾應穩定控制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等慢性疾病,適當安排有氧運動,注意均衡飲食,正常生活作息,戒除抽菸等危險因子,預防心肌梗塞再次發生。

此外,胸悶、胸口緊繃、重物壓迫感、心悸、氣促等都是心臟疾病的徵兆,不容小覷,應盡早就醫安排相關檢查;而民眾如果出現胸痛或胸悶合併喘、冒冷汗等症狀時,應趕緊就醫,不要逞強忍痛,把握住黃金救援時間,守住寶貴生命。

醫療資源再生級 縮短偏鄉就醫時間

為改善當地醫療資源,南投醫院與各層級的醫療院所合作,今年醫療再升級,於八月成立心導管中心,藉由新型數位平板血管攝影機,提供急性冠狀動脈心臟病、急慢性周邊血管疾病及洗腎患者血液透析婁管等心臟血管相關手術,減少民眾需為了就醫而在外地奔波,把握住黃金治療時間。

寶寶發燒了要掛急診、吃退燒藥嗎? 先觀察食慾,5症狀再送醫

當細菌或病毒侵入人體時,免疫系統會加以對抗並引發發炎反應,這就是發燒的原因。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陳永綺表示,當身體溫度超過37.5℃、肛溫超過38℃、腋下超過37℃,就算是發燒。

先觀察寶寶狀況

1 剛開始發燒時,先檢查寶寶是否因為穿太多、身體太熱或水喝太少。排除這些因素,若白天精神狀況不錯,半夜體溫比較高,經過適當的散熱處理後,體溫自然降低,就可能是生理性問題。

2 持續發燒,且精神狀況愈來愈差,最好趕緊就醫。

3 白天精神已經不好,半夜又高燒、哭鬧不安,這時候應該掛急診。是否要立即就醫,必須同時觀察寶寶 的食慾、精神狀況及活動力,不是一發燒就掛急診,也不是一發燒就急著退燒,例如寶寶 半夜發燒,若睡得很安穩,不必為了退燒而中斷孩子的睡眠,除非高燒到39~40℃以上,或因不舒服而不容易入睡的情況時,否則不一定要急著給退燒藥。

有這些狀況,請盡快就醫

●發燒同時發生熱痙攣。

●吃退燒藥後仍舊持續高燒。

●退燒後再度發燒,溫度比上次更高。

●精神、活力愈來愈差。

●發燒期間煩躁、哭鬧不安、食慾不振、疾病引起的症狀,如咳嗽、鼻塞、腹瀉、嘔吐等情形愈來愈嚴重。

通常病理性感染引起的發燒,約48小時內會逐漸緩解,且每次發燒間隔時間會愈來愈久,例如從6小時燒一次到8小時一次。

發燒時,該如何照顧寶寶?

1 發冷期做好保暖:發燒期間體溫高,但是手腳冰冷,有畏寒情形,這時候必須幫寶寶做好保暖,讓身體產熱,千萬不可進行擦澡,以免身體為了產熱而不斷顫抖。

2 穿著保暖、透氣:發冷期不一定要包得像粽子般,建議穿個襪子,衣著上可以保暖,並且能透氣就可以了。

3 發汗時適度泡澡:身體發熱、不斷出汗,應該先把汗擦乾,讓身體降溫,也可以泡個溫水澡緩解不適。如果身體發熱情形並不明顯,可摸摸手心,確定是溫熱的,就可以泡澡。

4 適量用藥緩解不適:因為發燒造成身體不舒服,可適度使用鎮痛、解熱藥物加以緩解。

5 需要更多熱量攝取:寶寶 生病期間,一天的總熱量要比平時多。

使用退燒藥注意事項

◎避免藥物過量,是寶寶 用藥最需注意的部分,家長要特別注意,醫師可能已經在三餐用藥中加了退燒藥,家長若是另外再給退燒藥,就可能會有劑量過多問題。

◎過量使用退燒藥,可能造成寶寶 失溫(體溫降到35℃),而這時候身體為了讓體溫上升以對抗病毒,會一直發抖,因此,只要病毒未消滅,退燒後還是會再燒,甚至再燒時體溫更高,身體反而更不舒服。

◎如果已經給塞劑,又吃退燒藥,也會因藥物過量而增加肝毒素、腎毒素。不過,發燒用藥多屬暫時性,非長期使用,停止用藥後可恢復正常。

◎家長會保留醫師開給的退燒藥,當寶寶半夜發燒無法就醫時先服用,此作法並不妥,因為粉狀藥劑較容易受潮變質。相較之下,藥水要比藥粉好保存,通常開封後可放一個月,建議前一次未用完的退燒藥水,可密封放冷藏,再使用時先看看如果有結晶或濃度不對,就不能再用。

溫度計怎麼選?

現在的耳溫槍已愈來愈精良,家長不需像以前一樣使用水銀溫度計,水銀溫度計會有水銀漏出造成危害的疑慮,尤其用在測量肛溫更是危險,所以,現多不再使用。使用耳溫槍只要確保電力足夠即可,如果擔心不精準,可先量大人耳溫確定正常,再幫寶寶測量。

(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Subcategories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