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2015年11月15日 點擊數: 2397
  • 運動
  • 失智症
  • 阿茲海默症
  • 終身學習

一位正值人生顛峰時刻的大學教授,卻被診斷出罹患了早發性的阿茲海默症。當她一步步退化,家人和同事的關係也跟著改變。

目前還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治癒失智症,但卻可以靠後天的努力,來延緩完全發作與退化的時機。患者應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搭配規律地運動及健康飲食,在家人的陪伴下積極再次走入人群,也許一切都像未曾發生過。

有關失智症相關網站:

1) 有關失智症

2) 探索大腦之旅: 點圖解密 (大腦之旅為你解說腦部運作的奥祕和阿滋海默症對它的影響 )

3) 失智人口知多少? 世界衛生組織於2015年3月首度召開部長級失智症會議,WHO官方網站指出全球有4750萬名失智症患者,且以每年增加770萬人的速度成長,也就是每4秒鐘就有一名新罹病者。而失智人口數每20年成長一倍,2050年將超過1億3550萬人。原文詳細..

 

健康資訊 2015年12月23日 點擊數: 1112
  • 自律神經
  • 手腳冰冷
  • 四肢末端

老一輩的人常會說手腳冰冷的現象是畏寒冷底體質,但其實這和生理運作有關;郭育祥,嘉義開業診所院長指出,因手腳位於身體末端,熱能運送時容易流失,尤其天氣較冷時,身體感到寒意,這時大腦就會為了保護重要器官,讓心臟別輸送太多血液到末梢,自然就無法到達四肢末端,出現手腳冰冷現象。

手腳常感到冰冷 恐是自律神經失調

除了天氣影響,當緊張時,因必須面對危險或集中注意力,大腦也會要求血液集中在主要肌肉群,相對末梢能分配到的血流也會變少;郭育祥說,不過天氣不冷,又處於放鬆狀態,還是感到手腳冰冷現象,就要注意是否有自律神經失調問題。

解決自律神經失調 保暖腰腹部是關鍵

自律神經能幫助血液順暢流動,將養份送到全身,維持體溫,但若自律神經失調,部分民眾會有熱潮紅或是手腳冰冷現象,即使在高溫35度的熱天,也不覺得冷,想要解決自律神經失調困擾,其實掌握保暖腰腹部的關鍵,就能解決問題。

腰腹部因是重要臟器的部位,可以將暖暖包直接貼在腰側,當腰腹部感到溫暖時,大腦就會因感覺器官受到保護,因此讓血液順暢全身,自然手腳末端就會感到溫暖;郭育祥指出,除非症狀持持仍未改善,建議可以盡快就醫檢查較佳。

 

健康資訊 2017年1月12日 點擊數: 1204

加拿大一項研究發現,年長者如果一天到晚坐在沙發上、椅子上,很少運動,就算沒有失智症遺傳因子,一樣也容易得失智症,可見年長者想要預防失智症,就要多運動。

不運動 抵銷正面基因影響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阿茲海默症期刊〉(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研究團隊追蹤1600多名加拿大民眾5年時間,結果發現,基因遺傳、生活習慣與失智症息息相關。

過去研究顯示,一個人若帶有「載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型變異,較容易罹患失智症,沒有這種基因型變異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則比較低。研究團隊以「加拿大健康與老化研究」中的受試者為研究對象,結果發現,就算沒有這種基因型變異,一個人如果不運動,出現失智症的風險還是會大幅增加,這代表不運動會抵銷基因正面影響。

研究作者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運動學系助理教授珍妮佛‧海斯表示,這項研究最重要的訊息是如果一個人不運動,健康基因所帶來的保護效果,就會完全抵消。對於多數沒有基因風險的民眾而言,運動或可有效預防失智症。

生活型態 改變失智症風險

研究作者指出,目前全世界大約有4750萬人患有失智症,預估到了2050年,失智症患者人數會增加至1億1千多萬人之多。目前沒有藥物可醫治失智症,因此很需要了解哪些生活習慣變化可降低失智症風險。

另一名研究作者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健康證據與影響學系教授帕明德‧萊納表示,年齡雖然是失智症重要指標,但越來越多研究證據顯示,基因遺傳與生活型態因子有所關連。

研究作者認為,多運動可以讓大腦運作更有效率。而這項研究顯示,運動可以幫助沒有「載脂蛋白E」基因變異的人降低失智風險,不過未來還需要進行更多研究,才能了解如何讓這項研究成果真正落實於公衛層面。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第 20 頁,共 19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