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2017年2月17日 點擊數: 2284
  • 糖尿病
  • 高血壓
  • 腦中風
  • 有氧運動
  • 腎臟病
  • 冠狀動脈疾病

高血壓病人除了用藥治療之外,其實生活型態的改變也很重要!但是,也別以為只要做好生活型態的保健之道,就可以不用吃藥,或是今天吃、明天不吃的,三天打漁兩天曬網,使得血壓高低起伏,這對血管是一種傷害,反而容易引起嚴重的併發症。

一般高血壓病人應控制在140/90mmHg 高風險病人應控制在130/80 mmHg

亞東醫院藥學部洪啟洋藥師表示,高血壓的治療要根據病人的狀況來訂定目標,主要是把血壓控制在一個安全的範圍內,以及降低後續可能引發的併發症如腦血管硬化、腦中風、心臟或腎臟病。根據台灣2015年高血壓建議指引,高血壓病人在心血管上面的風險會不同,一般都是控制在140/90mmHg ,但對於糖尿病、冠狀動脈疾病,心血管風險大,血壓應控制在130/80 mmHg。

限鹽+限酒+理想體重+戒菸+多樣性蔬果+有氧運動

高血壓除了用藥治療之外,生活型態的改變也很重要;洪啟洋指出,生活型態的改變包括限制鹽分攝取、酒精攝取,以及維持理想的體重和戒菸,在飲食習慣上應攝取多樣性的適量蔬菜水果,並且應偶爾攝取少量的堅果類,再加上規律的運動,因為規律與適當的有氧運動(例如快走、跑步、騎車、游泳、有氧舞蹈)也能控制高血壓。

依醫囑用藥 勿自行停藥

洪啟洋藥師進一步指出,高血壓也需要生活型態的改變,加上藥物控制,才是治療高血壓最好的辦法 ;其實,高血壓的用藥就是要長期依照醫生的指示服藥 ,切勿自行停藥,否則容易使血壓高低起伏,反而對血管是一種傷害。

 

健康醫療 2017年6月06日 點擊數: 463
  • 退化性關節炎
  • 脊椎側彎
  • 呼吸不順
  • 長短腳
  • 疲勞無力
  • 高低肩

一名國二學生因腰痠被媽媽帶去求醫,經過檢查發現這名學生因長期身體歪一邊加上坐姿不正確,因此出現他是脊椎左側彎,幸好側彎角度未超過20度,醫師建議用運動矯正,配合日常生活的正確坐、站及走路姿勢,雖然有些側彎,但是無須過於恐慌。

兒童肩膀不一樣高有可能為脊椎側彎

青少年坐姿不正確容易導致脊椎側彎,振興醫院骨科醫師朱唯廉表示,父母可從孩子背後觀察,若肩膀不一樣高,兩邊肋骨一邊突出一邊凹陷,或者孩子有長短腳可能為脊椎側彎的徵兆。

矯正脊椎側彎可從哪些方面改善,朱唯廉醫師表示,脊椎側彎可由角度及年齡持續觀察,小朋友18歲前有不明原因側彎,10度以內為正常,10度至19度則需要觀察,若側彎角度已達20度以上則要考慮治療,若超過18歲就會因為脊椎發育完成來不及治療。

長期受力不均 會衍生為退化性關節炎

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復健科主任尤政中指出,若出現20度以上的側彎,角度過大建議穿戴護具矯正,配合運動及姿勢,定期每3個月回診追蹤側彎角度是否改善。若是超過35-40度以上的側彎,則需要手術處理,術後也需穿戴背架及運動。

朱唯廉醫師表示,除了後天的脊椎側彎之外先天性的脊椎側彎可能因為脊椎多半截或少半截,導致側度數高達40度以上,因此呼吸不順、疲勞無力也可能是脊椎側彎的症狀。

4%的人患有脊椎側彎 3式運動助改善症狀

尤政中進一步指出,依統計,約有4%的人患有脊椎側彎,除了影響體態外,還會使患者長期腰酸背痛。另外,脊椎關節在長期受力不均之下,會衍生為退化性關節炎。至於要矯正脊椎側彎,他建議做下列3式運動,每個動作重複10次,慢慢增加到20-30次,並可以增加手腕和腳踝的沙袋重量,從1.5〜3公斤開始逐步增加:

第一式:俯臥,身體自然伸直,右臂往前方伸直,頭部抬高離地20公分,同時抬高右肩及右臂約10秒。

第二式:俯臥,身體自然伸直,抬高頭部,同時抬高右肩、右手及右下肢約10秒。

第三式:趴跪姿,抬高頭部及右臂約10秒。(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健康醫療 2017年8月22日 點擊數: 310
  • 糖尿病
  • 腎病變
  • 網膜病變
  • 尿液微量白蛋白
  • 林泱汝

對於現代人來說,糖尿病並不陌生,但你可能不知道,這種疾病真正可怕之處不在糖尿病本身,而在於長期的血糖增高或不穩定而引發的併發症!就曾經有位罹患糖尿病的吳小姐認為自己年輕,就忽略定期檢查,結果竟出現眼網膜病變以及腎病變。

近年來,糖尿病患者與日俱增,開業醫聯合診所林泱汝衛教師表示,這位糖尿病患者吳小姐,因憑著自己年輕而忽略定期檢查,加上血糖控制不佳,某天因視力模糊就診,發現左眼視網膜病變已經影響視力,腎臟功能也開始退化,吳小姐才開始認真配合治療。

糖友愛注意 莫輕忽糖尿病帶來的危機

林泱汝指出,糖尿病需透過各項身體檢查的數值去了解糖的健康狀況,再透過飲食、藥物、運動相互配合去改善血糖值,讓糖友的健康不要走下坡!這位吳小姐雖然健康狀況已獲改善,但是出現病變的器官已經無法恢復了。因此,糖尿病用藥患者的照護,很需要透過充分的衛教指導,避免併發症的發生。

糖友定期檢查 預防併發症發生

臺南市政府衛生局建議糖友要定期進行檢查,每三個月檢查一次糖化血色素、每年至少進行一次空腹血脂、眼底、尿液微量白蛋白檢查;資深糖友(罹病5~7年以上)的大、小血管,常因血糖控制不佳發生病變,所以更要注意定期檢查的重要性,不要輕忽糖尿病併發症對身體的影響,才能把握黃金治療時機。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 168
  • 169
  • 170
  • 171
  • 172
  • 173
  • 174
  • 175
  • 176
  • 177
第 173 頁,共 19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