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2017年8月20日 點擊數: 386
  • 高血糖
  • 高血脂
  • 高血壓
  • 老化
  • 憂鬱
  • 失智
  • 記憶力減退
  • 睡眠障礙
  • 情緒不穩

採訪撰文/Miki.本文感謝楊紹民醫師提供專業諮詢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用於睡眠,優良的睡眠品質有助於白天的工作及學習表現,長期的睡眠障礙則容易使人記憶力減退、情緒不穩,甚至影響免疫系統運作,造成身體不可逆的老化反應!該如何遠離睡眠障礙和老化?讓自然整合醫學專家楊紹民醫師給你完整建議!

何謂睡眠障礙?

「睡眠障礙」不只是單純的「沒睡好」,而是屬於一種和睡眠相關的生理週期異常。臨床上針對睡眠障礙有許多種分類,一般分為因時差、藥物、內科疾病造成的「短期失眠」,以及與作息時間、工作型態、飲食習慣有關的「慢性失眠」;亦可進一步將睡眠障礙分為「入睡困難」、「睡眠中斷」、「睡眠早醒」以及「睡眠品質障礙」。由於睡眠能讓身體恢復白天耗損的體能,並重組情緒行為和認知記憶,因此睡眠障礙會減少這些修復,促使體內製造過多自由基,因而造成身體機制的退化及老化。

楊紹民醫師指出,若從自然整合醫學角度切入,則可從身體、情緒、精神、心智等四方面來探究睡眠障礙,找到病因後,才能真正改善睡眠品質。因此,他更重視睡眠問題是否由其他疾病導致,例如甲狀腺亢進、甲狀腺功能低下、糖尿病和高血壓等生理疾病,發作時便可能引發睡眠障礙;而高敏感體質的人較易受到環境的溫度、聲音等外在因素干擾,影響睡眠品質,或是有焦慮症、憂鬱症、恐慌症及強迫症等精神官能疾病,通常也深受睡眠障礙的困擾。

除了已確診以上疾病的人,許多人則是「還未到生病階段,但身體已經出現功能性障礙」,例如雖然還未確診罹患糖尿病,卻已有血糖震盪、心律不整等病徵,在發病前期即可能產生睡眠障礙。

除了前述的生理、心理疾病外,同時需要關切患者是否在生活中遭遇重大事件、巨大壓力,或因生理失調、時差才造成了睡眠障礙;此外,若患者因身體有其他疾病而服用氣喘藥、消炎藥、利尿劑、偏頭痛藥物、高血壓藥物、抗心律不整藥物,以及少數鎮定劑、安眠藥、抗憂鬱劑等,這些因素均可能使讓睡眠品質受到影響。

睡眠障礙、老化互為因果影響環環相扣

楊紹民醫師表示,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又容易缺乏運動、營養不均衡,這些因素都會影響身體機轉而產生睡眠障礙;反之,深受睡眠障礙困擾的人可能因松果體中的褪黑激素分泌混亂,進一步影響賀爾蒙的改變,使身體逐漸老化。臨床上已有數據證實,睡眠障礙的人更有可能罹患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失智、憂鬱等疾病,可見睡眠障礙和老化互為因果,影響因素環環相扣,民眾不可不慎。

圖片

完整評估、瞭解病因從根本對症改善

楊紹民醫師提醒,不少人會喝酒幫助睡眠,若未真正針對成因來解決問題,而只是藉由喝酒助眠,不但可能導致酒精依賴及成癮問題,更會造成脂肪肝、糖尿病、慢性肝炎、失智等疾病。此外,如果只依賴藥物處理睡眠障礙,不僅可能造成服藥隔日昏沈而發生意外,也只能發揮部分效果,就算服藥後改善了睡眠,如果存在上述發展中的疾病,可能會讓患者忽略自身潛在的健康問題,產生延誤就醫的風險。因此,喝酒、長期依賴安眠藥都不是最適合改善睡眠治療的方法。

因此,睡眠障礙治療不應只依賴藥物治療,更必須深入觀察患者的生理、心理及周遭環境,探究是否有足以導致睡眠障礙的其他因素,才能真正對症下處方,從根本改善睡眠障礙。

當民眾透過自我觀察,發現自己已經出現上述睡眠障礙的徵兆,同時也出現精神不濟、心情不穩、食欲受影響等問題,或經由他人提醒,自己睡覺時有打鼾、磨牙、講夢話甚至夢遊等症狀,便應尋求專科醫師協助,藉由專業儀器評估,找出真正導致睡眠障礙的原因後,再量身打造客製化的療程,輔以營養與生活型態處方,才能真正根除睡眠障礙。

壓力、作息、飲食三大管理讓你遠離睡眠障礙

那麼在飲食、作息方面,則有哪些相關建議呢?楊紹民醫師指出,包含不過度攝取咖啡因、白天不睡太多、接受適度日曬、傍晚外出散步、臥室只用來睡覺,以及養成腹式呼吸及規律運動的習慣,都是非常基礎的睡眠衛教內容,他建議民眾輔以壓力、作息、飲食等三大管理方案,就能在3~5週內讓睡眠品質獲得充分改善。

壓力管理:過呼吸、靜心等方法,讓自己學習面對壓力時,都能調適自我,適度排解壓力。

作息管理:無論生活如何忙碌,都要懂得為自己安排規律的作息,搭配適度運動,便能遠離睡眠障礙。

飲食管理:盡可能攝取低溫烹調、當季新鮮食材、多樣化的完整食物、配合抗發炎好油,同時減少咖啡因攝取,避免高升糖指數、高溫烹調、過度料理(高鹽、高糖、反式脂肪),以及人工添加物過多的精緻食物,不僅能改善身體機能,亦可有效改善睡眠品質。

「找到病因治標又治本,才是真正的成功之道!」改善睡眠品質、根除睡眠障礙,對身體機能便有回春效果,進而改善情緒、優化皮膚狀態,自然能夠協助我們對抗衰老,可謂好處多多——真正對症改善,遠離睡眠障礙和老化不是夢!

醫師小檔案

圖片

楊紹民 醫師

學經歷:國際自然療法學院自然醫師課程|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副理事長|高雄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曾獲商業周刊推薦台灣百大良醫之一

專長:失眠非藥物療法|憂鬱症非藥物療法|婚姻治療與關係諮商|抗衰化營養代謝療法|高敏感體質預防醫學|家族治療、癌症心理治療、壓力管理與壓力症候群治療|神經心理免疫學|全人整合醫學

圖片

更多精采內容請至《醫美時尚》官網 www.dr-beauty.net

健康醫療 2017年6月04日 點擊數: 403
  • 胸悶
  • 胸痛
  • 達文西微創手術
  • 心導管
  • 喘不過氣
  • 心功能室

一名40多歲何先生,以務農為業,平時不僅保持運動習慣,也不菸酒,但原本自豪的健康身體,去年底卻突然感到胸悶,甚至某次一整天幹活下來,卻胸悶到差點喘不過氣,才趕緊就醫,經心導管檢查後,醫師發現患者冠狀動脈三條主要的分支,有兩條出現阻塞狀況,透過達文西微創手術,患者恢復良好。

冠狀動脈阻塞若穩定 患者難發覺

目前患者術後健康已恢復和術前差不多,不管運動或種菜都沒有問題;花蓮慈院心功能室主任陳郁志指出,臨床上,超過80%以內的冠狀動脈阻塞患者,若處於穩定或靜止狀態時,流經冠狀動脈的血流量並無明顯變化,因此患者不僅不會有明顯感受,連一般心電圖檢查恐都難發現,得仰賴運動心電圖或心導管才能發現。

達文西微創手術 傷口小患者恢復快

治療上,和傳統手術比起來,微創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可在不需開胸腔狀況下,透過達文西視訊鏡頭及機器手臂,在肋間三個大約一公分的小洞,取下適合的血管進行繞道手術;花蓮慈院外科部副主任張睿智指出,雖手術難度比傳統手術困難,時間也較長,但傷口小,且能避免胸骨和部分肌肉、神經傷害,患者術後相對恢復快。

出現胸悶胸痛 應盡快就醫檢查

若有胸悶、胸痛等不適症狀出現時,千萬別輕忽,應盡快就醫檢查,及早發現才能及早接受治療;張睿智主任呼籲,透過達文西微創手術,能夠幫助縮短患者恢復期,讓患者能盡快恢復日常生活,提供給患者治療時新選擇。

健康醫療 2017年8月25日 點擊數: 363
  • 失智症
  • 記憶力
  • 認知功能障礙
  • 腦力

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團隊研發一款「大腦訓練」遊戲,研究團隊進行研究發現,早期失智症患者如果多玩這款遊戲,或可幫助改善記憶力。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神經精神藥理學期刊〉(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認知訓練 有助改善輕度認知功能障礙

醫界多半認為「失憶性輕度認知功能障礙」(aMCI)是「健康老化」與失智症間的過渡。「失憶性輕度認知功能障礙」主要特色為患者日常記憶會變差,對於做事動機,也常出現遺忘、混淆。目前還沒有藥物可治療輕度認知功能障礙。

如果想改善失憶性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認知訓練可帶來一些好處,舉例來說,認知訓練課程可改善患者注意力反應速度,不過這類訓練多半很單調、很無聊,患者就不太想參與這類課程。

訓練記憶遊戲app 幫助訓練認知功能

英國劍橋大學學者為了克服上述問題,便研發「遊戲節目」(Game Show)app,這是一款用來訓練記憶力的遊戲app,研究人員想了解這款遊戲app對患者認知功能、受訓練動機等,是否產生影響。

研究當中,共有42名「失憶性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參與研究計畫,研究人員將這些人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接受認知訓練,另一組則是控制組。接受認知訓練的患者,每次需要玩1小時記憶遊戲,4星期內共玩8次,而控制組患者則照平常習慣回診。

遊戲好玩 提升患者受訓練意願

在接受認知訓練過程當中,受試者用iPad玩遊戲,這款app設計不同關卡、挑戰,讓玩家解題,玩家就好像參與一場遊戲節目,贏了可以贏得金幣,闖關後,題目難度會增加,節目主持人也會鼓勵玩家繼續進階,參與最後挑戰。

研究顯示,玩app遊戲的患者在接受第一次事件記憶測試時,較能記住方位、位置等資訊。研究作者解釋,事件記憶對維持日常記憶很重要,要靠事件記憶,一個人才會記得自己把鑰匙放在哪裡,或者也才會記得車子停哪裡。此外,受訓練患者對於玩遊戲,也樂在其中,受訓練意願、動機也大為提升。

腦力訓練遊戲app 對患者好處多多

研究作者芭芭拉‧莎哈琪安表示,大腦健康與身體健康一樣重要,越來越多研究證據顯示,腦力訓練對提升認知功能、大腦健康很有好處,而腦力訓練過程也要好玩、讓人樂在其中,大家也才會想去玩、想去接受訓練,而這款遊戲可幫助患者進行認知訓練,且很好玩、玩起來樂趣十足,讓患者更願意接受訓練。希望未來研究可以進一步了解,這款遊戲對於健康老化、輕度阿茲海默症是否也能發揮改善效果。

參考資料、文獻來源:

1.文獻來源:George Savulich, Thomas Piercy, Chris Fox, John Suckling, James Rowe, John O'Brien, Barbara Sahakian. Cognitive training using a novel memory game on an iPad in patients with 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MCI).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3 July 2017; DOI: 10.1093/ijnp/pyx040

2.資料出處: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科技大觀園 https://goo.gl/B8K38F

《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計畫編號MOST105-2515-S-006-008)補助產出

  • 166
  • 167
  • 168
  • 169
  • 170
  • 171
  • 172
  • 173
  • 174
  • 175
第 171 頁,共 19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