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貧血

一名32歲楊小姐常經痛、頭暈,也有貧血問題,月經來時,也曾開會開到一半,突然感覺下面一片血流,幾乎站不住,差點昏倒。到醫院接受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裡密密麻麻長了數十顆子宮肌瘤,雖然嘗試使用止血藥、口服避孕藥、黃體素藥物等,效果都很有限,她也曾在子宮內放入避孕投藥系統,結果竟被經血沖出,苦不堪言。

每4名女性 就有1人有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好發於30歲到45歲女性族群,在生育年齡中,年齡越大,發生機率越高。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產部部主任洪滿榮表示,像楊小姐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根據統計,子宮肌瘤盛行率約25%,也就是每4名女性就有一人有子宮肌瘤,而每4名子宮肌瘤患者中,就有1人出現嚴重經痛、貧血、頭暈,或頻尿、消化不良等壓迫症狀,有時甚至影響生活。

台灣婦科醫學會理事暨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洪煥程醫師分析,台灣子宮肌瘤患者人數近36萬人,治療方式分為手術、藥物治療,手術包括子宮肌瘤切除或子宮切除,但多數患者希望保留子宮,因此臨床上以使用非侵入性藥物治療者占多數。

治療子宮肌瘤 用藥有新選擇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婦產部主任龍震宇指出,子宮肌瘤成長情況與荷爾蒙息息相關,傳統藥物治療多將重點放在抑制女性荷爾蒙分泌,或以症狀控制為主,使用藥物種類包括收縮止血藥、非類固醇類止痛藥、黃體素藥物、避孕藥等,這類藥物只限於短期症狀治療,當停用藥物,症狀就會恢復,也可能產生噁心、嘔吐、疲倦嗜睡、增胖等副作用。

洪滿榮部主任補充,目前治療子宮肌瘤有新型口服藥物可供選擇,這類藥物屬黃體素受體調節劑,藥物結合體內黃體素接受器,以調控荷爾蒙連鎖反應,患者用藥時,月經會暫時停止,出血過多現象會趨於緩和,貧血、易疲累症狀也會趨於緩和,這類藥物甚至可以抑制子宮肌瘤細胞新生,進一步使細胞壞死,讓肌瘤萎縮。如果真的需要動手術,患者也可先服藥,使肌瘤縮小,並降低手術風險,讓患者治療上有新選擇。不過少部分患者用藥後可能產生頭痛副作用,而台灣患者發生副作用比率比歐美來得低。

預防子宮肌瘤 應從日常保健做起 洪煥程醫師也提醒,民眾想預防子宮肌瘤,應從日常保健做起,作息要維持正常,避免熬夜,飲食也要營養均衡,避免過量攝取山藥、蜂王乳等含荷爾蒙食品或藥品,以減少子宮肌瘤風險。

香 港 大 學 醫 學 院 最 近 對 地 中 海 貧 血 症 的 診 斷 有 了 新 發 現 , 研 究 員 檢 驗 瑪 麗 醫 院 一 百 一 十 四 名 甲 型 地 中 海 貧 血 病 人 , 發 現 七 成 六 即 八 十 七 名 患 者 , 有 三 條 染 色 體 基 因 密 碼 改 變 。 甲 型 地 中 海 貧 血 症 是 由 遺 傳 父 母 的 問 題 基 因 而 患 上 的 。

有 關 的 基 因 四 分 三 出 現 密 碼 改 變 , 病 發 較 其 他 地 中 海 貧 血 兒 童 早 十 年 出 現 。 港 大 研 究 員 於 《 新 英 倫 醫 學 雜 誌 》 發 表 上 述 研 究 稱 , 若 及 早 為 病 童 醫 治 , 可 延 長 壽 命 。

人 體 中 有 兩 對 基 因 決 定 是 否 患 上 地 中 海 貧 血 病 。 若 奇其 中 三 條 染 色 體 出 現 基 因 改 變 , 則 會 令 病 者 提 早 十 年 病 發 , 平 均 在 三 十 歲 。
香 港 大 學 醫 學 院 血 液 科 講 座 教 授 梁 憲 孫 表 示 , 由 於 病 患 者 基 因 密 碼 改 變 , 傳 遞 訊 息 出 錯 , 令 身 體 以 為 吸 收 鐵 質 不 足 , 於 是 腸 道 不 斷 增 加 吸 收 鐵 質 , 導 致 血 內 鐵 質 含 量 過 高 ; 患 者 會 因 心 臟 或 肝 臟 受 損 而 死 亡 。

注射去鐵質針控制

梁 教 授 指 出 , 若 嬰 兒 出 生 時 有 輕 微 貧 血 及 脾 臟 較 大 , 可 能 是 兩 對 染 色 體 出 錯 , 應 定 期 檢 查 血 液 內 的 鐵 質 , 及 早 注 射 去 鐵 質 針 控 制 至 正 常 水 平 。

 

綜合報道

20000825db

***免責聲明:相關資訊只供讀者認知及參考。***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的捐贈數目成長當中,截至8月上旬,總共收到11位捐贈者捐贈骨髓,目前已突破4000例。而網路上常有人說,「聽長輩說,捐骨髓給血液疾病患者,會傷害細胞、神經,導致貧血,甚至得癌症!」此類的言論,令許多滿腔熱血的民眾裹足不前。究竟捐骨髓,對身體有沒有傷害? 是否將民眾暴露於罹患癌症的風險之下呢?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陳佳宏醫師來解惑。 什麼是「捐骨髓」?對於許多血癌疾病患者,接受骨髓移植是有效的方式之一。一般來說,就是將正常人的骨髓移植到病患不正常或失去造血功能之骨髓裡,讓病患的造血功能能夠恢復。 骨髓的來源有什麼?骨髓移植,依骨髓來源不同分為「異體骨髓移植」與「自體骨髓移植」,而自體骨髓移植其供髓者就是病人本身,當病人以化學治療達到緩解時,將病人骨髓抽取處理後冷凍起來,再於適當時機進行骨髓移植;而異體移植又可分為「親屬性」與「非親屬性骨髓移植」,親屬性骨髓移植其供髓者為病人的兄弟姐妹(因同父同母之子女基因型較類似)或其他近親家屬,而非親屬性骨髓移植其供髓者,則為一般志願捐髓的民眾。 捐贈骨髓的手術為何,是不是很痛苦?以往傳統的骨髓穿刺,是在捐贈者的脊椎骨上進行莫約1百多次的骨髓穿刺,過程確實很辛苦。但隨著科技進步,現在的採骨髓的方式也大有改善,如同採周邊血一樣快速、簡單。 手術過程為何?當捐髓者準備捐出骨髓時,先施以全身麻醉,使用「抽髓針」,從捐髓者身上兩邊腸骨處來抽取骨髓,骨髓就如同血液一般,通常要抽多少是依受髓者病人體重來決定,一般抽取骨髓約每公斤病人體重10至15c.c,的骨髓,舉例來說,50公斤的女性,一次得抽取500至750c.c.的骨髓量。 捐贈骨髓後真的會貧血、罹癌嗎?一般來說,當血液量或骨髓量減少時,大腦會接收到身體的指令而繼續工作、造血,因此不論是捐血或捐骨髓,體內自然有機制會啟動「再生」機制,骨髓捐贈不同於器官捐贈,因健康的人體其骨髓再生力強,每日可生成約70c.c.新的血液,因此一般捐過骨髓後約休息2周即可恢復,不會有血液抽乾導致貧血或罹癌的風險存在。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