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歲的王先生,偶爾會有下背痛合併坐骨神經痛的狀況,近期症狀加劇,就醫後被診斷為椎間盤感染引起。根據統計顯示,高達八成的人在一生當中,會經歷下背痛,是門診常見病症。成大醫院斗六分院骨科醫師藍聖閔表示,造成下背痛的成因非常複雜,常見的因素包括扭傷拉傷或脊椎的感染與腫瘤,以及腹腔與骨盆腔的疾患都可能造成下背痛。 王先生有糖尿病和心臟病病史,長期服藥控制,偶爾的下背痛都是到附近診所拿藥和打針控制。但近期下背痛疼痛頻率增加,打針的效果也不如過去,還有輕微發燒情形。近日聽到老鄰居分享,透過「灌骨漿」能有效改善背痛,因此到醫院尋求治療,但經檢查後,發現第四和五椎間盤細菌感染,並引起鄰近椎節的骨髓炎,必須以清創、融合固定與自體補骨的手術,加上數周靜脈抗生素治療,才能改善。 藍聖閔表示,下背痛有許多因素,包括扭傷拉傷、脊椎腔狹窄、脊椎滑脫、椎間盤退化突出、脊椎壓迫性骨折;以及脊椎的感染與腫瘤、自體免疫疾病如僵直性脊椎炎與雷德氏症候群;或腹部主動脈瘤、胰臟炎、膽囊炎、腹部主動脈剝離、腎盂炎等腹腔、骨盆腔病疾。一般下背痛和坐骨神經痛多屬良性,是因脊椎退化造成椎節不穩定或神經的壓迫。 較緊急的下背痛徵象,包括年紀超過70歲、疼痛持續超過6周、對藥物反應不佳、發燒、癌症病史、合併神經壓迫症狀如坐骨神經痛、不明原因體重減輕、長期使用類固醇或者其他免疫抑制劑等等。藍聖閔說,一般聽到的灌骨漿,可有效緩解單純的脊椎壓迫性骨折,或腫瘤轉移造成的壓迫性骨折疼痛,但有感染症狀時,並不適用。主要是透過液態的骨水泥,用經皮穿刺針從身體後側注入椎體,等骨水泥硬化之後,提供力學上的穩定度。

一名30歲的蔣先生,受頸部疼痛折磨近1年,不時蔓延成頭痛和頭暈,吃藥、傳統治療都無法緩解,有時嚴重到無法工作。檢查後發現蔣先生的長期頸部疼痛是因為胸椎僵硬影響,接受增生療法注射治療、搭配適當復健訓練及改正工作姿勢不良壞習慣後,才漸漸減輕疼痛康復。
胸椎接在頸椎下方 轉身動作牽連
為什麼頸部疼痛卻是胸椎問題?復健科醫師邱熙亭表示,胸椎接在頸椎下方,和一根根肋骨相連構成堅固的胸廓,像籠子一樣保護內臟。人體構造中,胸椎和頸椎都負責重要旋轉動作如轉身拿東西、回頭看人、投球等動作。
當要轉身向後看人時,如果胸椎僵硬、活動度差,腦部神經中樞就會讓脖子多轉些角度來達到動作需求,如此一來就會超過頸椎關節先天結構的旋轉極限,容易造成韌帶筋膜拉傷和關節磨損,長期下來就會成為慢性疼痛,甚至常會擴散到頭頂或是膏肓肩胛骨部位疼痛。
找出疼痛源頭、姿勢問題 再擬定治療計畫
治療方式首先要找出疼痛源頭和不正確姿勢,若疼痛得厲害,可先接受增生療法注射治療緩解不適、幫助受傷組織修復、改善關節功能。再依適當復健計劃,針對緊繃軟組織使用滾筒放鬆筋膜,再針對不會出力的肌群,運用紅繩等設備加強訓練神經肌肉控制,並配合日常生活姿勢矯正,重新訓練出良好無傷害的動作模式,才能免於反覆性病痛纏身。
邱熙亭醫師提醒,骨關節軟組織的慢性傷害與疼痛,常是因各種不同原因造成。民眾,疼痛發生時一定要由專業醫師與復健團隊評估治療,不要任意相信偏方,才能早日脫離「痛」海。(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32歲吳先生因全身倦怠不適、噁心嘔吐吃不下及出現茶色尿,至醫院急診就醫,抽血檢驗發現肝功能指數超過5000,合併黃膽指數高。成大醫院感染科薛伶珊醫師表示,此次就診前身體健康無任何慢性病或相關病史,經詢問詳細發現其因工作關係經常外食,發病前曾至夜市食用海鮮類食物,可能因此感染急性A型肝炎。經過治療後,已順利痊癒出院。
105年確診案例數破千人
台灣早年曾流行A型肝炎,許多人因此獲得抗體。近年因公共衛生環境提升,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台灣40歲以下年輕人大多無A型肝炎病毒相關抗體。近2年急性A型肝炎病例較過往明顯增多,105年確診案例數破1000人,且年齡集中在20-39歲,為歷年來新高。
初期症狀和感冒類似
薛伶珊醫師指出,感染A型肝炎病毒後可能會出現發燒、全身倦怠不適、食慾不振、嘔吐或上腹不適,後續可能會造成黃疸,初期症狀和感冒類似,經常容易混淆。對於老年人或是原本就有慢性肝炎,如B型肝炎或C型肝炎帶原的病人,有可能會併發猛爆型肝炎而導致死亡。但大多數病例經支持性治療後會自然痊癒,並具有終身免疫力。
注意飲食衛生 保持衛生習慣
A型肝炎雖然不會導致慢性肝炎,但有10%的病人在急性發病後6個月內有可能症狀復發。因此薛伶珊醫師提醒指出,為預防A型肝炎,應注意飲食衛生,不可生飲、生食,食物應煮熟,尤其是生蠔或水產貝類,同時也應保持良好衛生習慣,飯前、便後及處理食物前需正確洗手。
施打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
薛伶珊醫師指出,A型肝炎除了做好飲食衛生預防「糞口傳播」之外,也有疫苗可以施打,是預防的最有效措施,接種1劑疫苗後,95%以上可產生保護抗體,而按期完成2次疫苗接種者,其所產生的免疫力可維持20年以上。
增A型肝炎公費疫苗接種對象
疾管署從105年10月1日起實施「擴大A型肝炎公費疫苗接種試辦計畫」,新增A型肝炎公費疫苗接種對象,針對確診HIV感染或新確診梅毒、淋病,且為民國66年(含)1月1日以後出生者,提供1劑公費A型肝炎疫苗。薛伶珊醫師建議高危險群如無A型肝炎抗體者應接種2劑疫苗,以降低感染風險,另亦應避免多重性伴侶、不安全性行為,以降低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