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老年護理

老年生活如何過得快樂?根據研究指出,朋友是老年生活快樂的關鍵,其影響力更勝家人。衛生福利部社會救助司因應人口老化與少子化的社會趨勢,積極研擬中高齡就業條例,鼓勵高齡者參與志工服務,活化老年生活!

活化老年生活 朋友比家人更重要

開業醫范樂群院長表示,東方社會較強調集體主義,看重家庭成就,容易自我壓抑,對友情的付出較為保留。長者因生活習慣、價值觀與子女出現差異,較容易產生衝突;同齡的朋友則可以分享相同話題與經驗,從中獲取共鳴與情感交流,滿足愛與歸屬感的需求。范樂群進ㄧ步表示,若想要在老年階段與朋友同樂、找到生活樂趣,需要長期經營與挑選合得來的朋友,老年階段才能走出戶外,建立屬於自己的生活空間與模式。

銀髮族的快樂關鍵 個人控制力為首要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指出,朋友的重要性從青少年階段即開始,友誼的影響力也會隨年齡增長而強化。葉雅馨強調,因為年齡相仿的朋友擁有相近的經驗、時代背景或關注的議題,故可以獲得共鳴以及情感交流,不像家人間常須承擔責任,沒有得選擇,這其中也隱含對健康促進相當重要的個人控制力。

相互協助與支持 能讓關係更持久

葉雅馨建議,降低對朋友的要求並將分類,如有些朋友適合一起運動;有些能相聚聊政治;有些則擁有廣大人脈,需要時可以給予協助。若能在人際相處過程,相互協助與支持,關係則可以更持久;多與能深談、相處自在的朋友互動,釋出關心,相約定期聚會,建立好的關係,對年長者身心健康的影響也相當重要。

家中長輩有步態不穩、健忘、嗜睡的症狀嗎?多數人以為是正常老化現象,但別忽略可能是常壓性水腦症!一名93歲老翁長期步態不穩,半年前不小心摔跤後,退化速度變快,只能倚賴家屬協助才能生活,甚至出現失智及嚴重嗜睡的症狀。

負責收治的衛福部臺南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趙亮鈞指出,老翁求診時,在輪椅上昏昏欲睡,無法正常表達,經由神經學及影像學檢查確診為「常壓性水腦症」。醫師解釋,老翁先前就有輕微的水腦症現象,跌倒後症狀加劇,才會造成神經症狀快速退化。經安排「腰椎腹腔引流手術」後,老翁已恢復意識,行走狀況進步約7成,減輕家屬的照護負擔。

常壓性水腦症好發於老年人 須留意「三大症狀」

趙亮鈞主任說明,人體每天產生約500cc的腦脊髓液,而維持腦部正常運作所需的量約為150cc,隨著年紀老化,腦脊髓液吸收功能降低、或回收不完全,累積在腦室或蜘蛛網膜下腔引起的症狀,即為「常壓性水腦症」,通常好發於60歲以上老年人,是少數可逆的失智症之一。主要症狀為步態不穩(走路搖晃、小碎步)、失智(重複詢問、記憶力下降)、尿失禁等等,症狀若持續1至2年沒有治療,後期就可能出現嗜睡的情形,因此醫師建議,若有上述單一或合併症狀,應盡早就醫檢查,避免病況惡化。

腰椎腹腔引流術風險低、安全性佳

趙亮鈞主任表示,常壓性水腦症的藥物療效不佳,目前仍以外科手術為治療主流。傳統使用腦室腹腔引流手術,導管從腦室沿皮下埋設至腹腔,使多餘的腦脊髓液由腹膜吸收。不過因擔心腦部開刀風險,年長患者較排斥治療;現已有「腰椎腹腔引流手術」可以做選擇,從脊髓腔放置導管,導引腦脊髓液至腹腔,不僅皮下受傷範圍小,也免除腦部穿刺風險,安全性與舒適度皆提升。

應回診追蹤 注意過度引流及感染風險

趙亮鈞主任提醒,術後應定期回診追蹤,調整管路壓力設定,避免過度引流造成頭痛、頭暈、噁心的症狀,也要小心傷口感染風險,另外,家中長輩若出現步態不穩、失智、尿失禁等情況,且病程進展快速,就要趕緊就醫,經由神經內外科團隊確認診斷,及早治療,術後恢復佳,平均1至3個月都能有所改善,減少因失能所帶來的照顧及經濟上的負擔。

台灣失智症協會調查全國失智盛行率,大約5%的65歲以上長者有輕度以上失智症,65歲以上長者20人中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失智症舊稱癡呆症,是一種好發在中老年人的臨床症候群,因大腦退化造成認知功能減退,而跌倒更是失智老人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家人應改善室內空間,才能避免憾事發生。

失智症三時期

失智症是一種緩慢但持續逐漸惡化的大腦病變,造成記憶力及其他大腦認知能力減退,主要是記憶力減退,伴隨至少一項大腦認知功能障礙,如:判斷、理解、計算、執行能力、語言表達、方向感等。失智症病程分三期:(1)初期:健忘症狀輕,常忘記東西放哪,容易因症狀不明顯而忽略,一般日常生活能力不受影響;(2)中期:認知功能發生明顯障礙,記憶力顯著衰退,對於環境、時間、空間辨識困難,日常生活上需要他人協助;(3)晚期:認知功能退化更嚴重,不認得熟悉的人、事、物,甚至連自己都忘記,日常生活完全需要依賴他人協助。

失智老人需防跌倒

為了預防老年失智症上身,建議年輕時就應該多用腦、多運動,適時補充深海魚、橄欖油、蔬菜豆穀類來顧頭腦,將血壓、血糖控制在標準值內,同時保護頭部遠離撞擊。跌倒常發生於老年人,尤其是失智症患者;跌倒又是老年人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且老人身體機能及器官功能退化,即使輕微跌倒也會造成很大傷害,嚴重時骨折、內出血甚至死亡,並且發生一次跌倒後有很大機會再次跌倒;在生活上更加依賴家人及需要他人協助,造成家屬及醫療費用負擔及支出。

防跌九大招

預防老人跌倒,基隆市七堵區衛生所提出九大注意事項:(1) 物品應妥善收置,保持環境整潔暢通;(2) 保持光線明亮充足,夜間較暗的活動空間應使用夜燈照明;(3) 選擇適合的衣服,避免過大寬鬆之衣褲造成絆倒;(4) 請醫師調整適用的藥物,避免或減少使用鎮靜劑;(5) 穿著合適且具防滑功能的鞋子;(6) 地面應保持乾燥,廁所及樓梯加裝止滑墊與扶手;(7) 依長者身體活動需求,提供適當拐杖、輪椅、助行器等輔具支持;(8)定期運動,增加腳踝及膝蓋肌肉強度;(9) 外出時注意凹凸不平路面,與行駛的汽機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