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老年護理

夏季天氣炎熱,人易疲倦,人體胃腸也易受暑熱的刺激,功能相對減弱,食欲欠佳。老年人要安然度夏,除了注意休息和睡眠外,還要保證胃腸功能正常,以增強人體免疫力。所以食療養生就顯得十分重要了。以下五個要訣是老年人食養的重要內容。

一、飲食要衛生:

要多吃一些能夠清熱、利濕的食品,新鮮瓜果能消暑解渴,且富含水溶性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助於維持體液的酸鹼度平衡,老年人適度多吃些西瓜、苦瓜、桃、烏梅、草黴、番茄、黃瓜、等瓜果有好處。但生食瓜果蔬菜一定要清洗乾淨,防止夏季腸道傳染病。魚、蛋、肉等食品要注意保鮮防腐。 飲食用具、炊具如菜板要生熟分開使用,不可混雜,且注意消毒。如有可能可以多吃些大蒜,即可殺菌又能幫助消化,增進食欲,調味解暑。夏季細菌滋生快,食品要現做現吃。

二、肉食要少用:

中醫調為,煥為秋季的主氣,稱為“秋燥”,其氣清肅,其性乾燥。常見口乾,唇乾,鼻乾v咽乾,舌乾少津,大便於結,皮膚乾,甚至皸裂等症。由於秋季空氣送漸變冷,忯促使栓塞?中風?支氣管哮喘?消化不良?膽結石絞痛?心絞痛等病發作;還易患感冒?風濕熱等,故此季節使院病人明顯增多,尤其是中老年人。

秋季覿想少患病,保持健康,就覿注意以下幾點:

飲食調養:

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基本準則,另外還應“少辛增酸”。就是說多食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以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少心蔥辣椒等辛辣食品;多心廣柑山楂新鮮蔬果酸味食品。尿於年老胃弱的人,晨起吃粥以益骨生津。

增減衣服:

秋季節中雖熱,但早晚都涼風習習,因此覿注意增加衣服,防止“涼氣”的侵襲。但不覿穿得太多,濂得太嚴,以免一穿一脫志涼感冒。

謹慎起居:

“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意思是,早點起床。

加強運動調養:

秋季天高氣爽,氣候乾燥,故應多呼吸新鮮空氣,在清涼的晨風中散步,這不但是在進行好的“空氣浴”,還接志了老寒訓練,使身體能適應寒冷的刺激,為將到來的寒冬作了充分的準備。

保持室內一定濕度:

秋季空氣中的濕度尿,風力大,汗液蒸發得很快,易使人皮膚乾裂,毛髮也易脫追。故必須注意保持室內具備一定的濕度,當補充體內的水分。

藥物保健:

根據秋季的特點,當服用一些維生素類製劑。還應服用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進行保健,如西洋心沙心麥冬膨大海等。平素為陰虛體質的人,可用中成藥六味地黃丸大補陰丸等。

全球都面臨人口迅速老化的問題!中正大學身處在全台老化最嚴重的嘉義縣,為關注問題,近20年來積極投入成人教育、人權與勞動權益、高齡財務風險、福祉科技與醫療輔具、身心健康促進等研究;此外,更在2016年整合校內資源正式成立「高齡研究基地」,進行全面性深入分析、瞭解與回應高齡社會需求。

高齡研究基地領頭 突破人口高齡困境

中正大學副校長兼高齡研究基地總召集人郝鳳鳴表示,中正大學高齡研究基地已深入調查嘉義縣市產業現況與需求,將與工研院陸續合作掃瞄式熱感應隱私照護系統、工具機智慧主軸之健康監測及診斷、石斑魚病毒檢測及水質淨化、循環農業資材開發、電動機車共享模式與大數據分析等應用研究計畫,希望實際執行應用研究後,補充在地產業發展的技術缺口。

共享經濟 讓長者更自立

郝鳳鳴指出,共享經濟正夯,高齡基地也推出電動機車租賃系統,串聯中正學區、民雄鄉的交通網絡,兼顧環保與使用性。此外,市面上有不少優良的高齡輔具,卻不易被發現,有鑑於此,日前高齡基地與工研院召開「高齡輔具友善設計生態系」共創大會,邀集產官學研界人士共商如何開創貼近市場需求的產品與應用服務,盼透過輔具介入,能讓高齡者生活自立。

老年問題多 高齡基地推永續發展

郝鳳鳴指出,大多人常把高齡與長照劃上等號,認為只須催促政府處理長照議題就好,但高齡不是長照,老年問題是全面性,包含產業、在地社會發展、社會服務等。人口老化造成社會勞動力下降、市場萎縮、人口外流,讓經濟發展停滯;而中高齡者普遍受到年齡歧視,不僅再就業困難,經驗傳承也出現斷層。高齡基地把雲嘉地區當做第一階段的服務場域,串聯在地各個據點,不再只是單打獨鬥,成為一個永續性的系統,無論是否有外來資源挹注都能在地自生。

積極培育人才 把危機化為轉機

郝鳳鳴解釋,中正大學想做的是讓老有所用,讓產業不要因為高齡化撤離,然後滅村、滅產業,應用劣勢創造更多生機。未來中正高齡基地將實務與研究並重,積極進行人才培育,同時持續與政府、研究單位、公益團體、企業及非營利組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