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更年期

在台灣,45至55歲比例比例佔全部女性五分之一,根據澳洲墨爾本大學的研究指出,此階段婦女因進入停經過渡期,容易出現憂鬱現象;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指出,婦女在社經地位上的權益和成就等越來越受重視,但心理健康也是不容忽略的一塊,尤其經歷更年期階段,賀爾蒙的改變更可能強烈影響情緒問題。

女性停經過渡期 憂鬱傾向更嚴重

這份澳洲墨爾本大學研究,以澳洲45至55歲的438名女性為對象,分析自然老化和生殖老化對情緒的影響,將參與者的更年期狀態,分為超過12個月有規律月經的生殖期晚期,以及停經過渡期早期和停經過渡期晚期三階段,最後則是停經後,研究發現,停經後期的早期和晚期比較平均分數下來,負向情緒有下降趨勢,但在停經過渡期最為嚴重。

女性更年期 生理易影響心理狀況

女性荷爾蒙波動時期,容易出現焦慮、憂鬱等情緒變化,尤其生理期前、生產後以及更年期,像是更年期期間,會有發熱、潮紅、盜汗等或焦慮、失眠等症狀;台北長庚醫院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嘉逸指出,臨床上,許多更年期情緒症狀,和個案過往焦慮、憂鬱、經前症候群等過去史有關,若年輕時就出現相關症狀,應多提高警覺。

女性邁入老化 比更年期更易憂鬱

更年期階段雖會影響情緒變化,但年齡的增長產生的失落感,或因慢性疾病引起的身體不適等,都可能會帶來更多影響情緒因素,甚至埋下引起憂鬱情緒的傾向;葉雅馨主任呼籲,提前做好心理準備,了解更年期變化,較容易掌握自己情緒,但面對這些由生理引起的心理狀況,除了可尋求適合情緒紓緩方法,身邊的親朋好友也應多給予陪伴和支持。

一位52歲上班族婦女,以前月經都很規律,但這一年來月經有時候提早來,有時候又會延後,且經量變得較少;去年開始臉會潮紅,半夜睡覺偶爾熱醒,還出了一身汗;到了最近幾個月,這些症狀變得更明顯,甚至影響到睡眠,因此至中醫門診詢問醫師是否到了更年期的階段?

50歲前後可能出現更年期症候群

女性更年期是指婦女在50歲前後,卵巢功能逐漸衰退且雌激素減少,由具生育能力轉變為完全停經之過渡時期。臺南市立安南醫院中醫部醫師賴建銘指出,此階段月經往往不規則,這是正常生理現象,大多數婦女能夠適應這種改變,但有一些婦女,在更年期出現如煩躁易怒、潮熱盜汗、失眠心悸、目眩頭暈、口乾咽燥、手足心熱、腰痠背疼、精神疲憊、情緒激動等症狀,稱為「更年期症候群」,這種情況少則數月,長則1~2年之久,甚則更久,對婦女的生理和心理帶來影響,必須好好地調理體質。

不適合雌激素者可採中醫治療

在西醫治療上,通常會以補充女性荷爾蒙為主,但並不是所有更年期婦女都適合用女性荷爾蒙,像乳癌、心血管疾病患者等就不適合使用雌激素。此時中醫調理以及養生保健對於更年期症候群患者提供了另一種選擇,尤其是不適合服用雌激素者,可以考慮中醫治療。

護腎調理更年期症狀對抗衰老

「護腎」是避免更年期症候群以及抗衰老的調理方法之一。根據臨床表現及體質狀況來辨證,賴建銘醫師歸納常見的證型以及治療如下:

1.肝腎陰虛:最常見,症狀主要有手足心熱、潮熱盜汗、頭暈耳鳴、煩躁易怒等。可用知柏地黃丸等方藥治療。亦可多食黑白木耳、地瓜葉、海帶、昆布、愛玉、仙草、秋葵等富含黏液膠質之食物。

2.心腎不交:表現有心神不寧、健忘耳鳴、心悸失眠、口乾咽燥、腰膝痠軟等。可用天王補心丹等方藥治療。

3.肝氣鬱滯:表現有心情鬱悶、情緒低落等不適。可用加味逍遙散等方藥治療。亦可將薰衣草、洋甘菊、玫瑰花泡茶當水喝來舒緩情志。

另外,亦可使用一些穴位經絡來保養調理,如:太谿、復溜、神門、三陰交、太衝等穴位。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 2014/12/23
隨著人口結構的老化,許多老年性的疾病接踵而至,其中因骨質疏鬆導致骨折已是不可忽略的問題。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台灣男性約有23.9%、女性約有38.3%罹患骨質疏鬆症,而脊椎骨折的發生率遠高於髖骨骨折,而且尤以停經後婦女更為顯著。停經後婦女因缺乏雌激素,因此會加速脊椎骨質流失的速度,故骨質疏鬆的問題比男性顯著。彰化風濕免疫科診所許吟姿醫師說,停經後婦女,若不積極預防及治療骨質疏鬆症,骨折的風險會大幅提高,不但會影響健康,也會影響後半生的生活品質。 許吟姿醫師說明,人體的骨質密度取決於造骨細胞及破骨細胞的活性,二者之間就像是槓桿。隨著年紀的增長,造骨細胞老化,破骨細胞的活性反而漸漸增大,故造成骨質的流失增加;所以,年齡越大骨鬆的問題就越嚴重。除了年齡的因素,長期服用類固醇、利尿劑或抽菸、過量喝酒等均會加速骨質流失,增加骨鬆的風險。然而,骨鬆絕對不是停經後婦女的專利,男性也會因年齡的老化造成骨鬆,因此,男女皆應正視骨質疏鬆症,給予積極的治療及預防。 隨著藥物研發日新月異,目前已有許多藥物能提供骨鬆的防治,均能有效的降低因骨質疏鬆症造成骨折的機率,同時也降低因骨折造成的死亡率及醫療成本。許醫師表示,目前治療骨鬆的藥物大致上可分為兩大類,一、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例如雙磷酸鹽、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雌激素,二、增加造骨細胞的活力如副甲狀腺荷爾蒙製劑。至於選擇哪一類的藥物來治療,需依骨質疏鬆的程度及患者的健康狀態作全盤性的考量。維生素D及鈣質的補充,對骨鬆的防治也有些許的幫助。 許吟姿醫師強調,預防骨鬆,藥物之外,確切改善日常生活習慣,例如:戒菸、戒酒、增加體能活動、均衡的飲食及定期做骨質密度的檢測等,都有助於預防骨鬆,降低骨折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