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更年期

更年期婦女常會有很多不適症狀,除了有熱潮紅、盜汗與失眠等症狀之外,也不要忽略腰痠背痛!臨床上,就有很多五十歲左右婦女經常有腰痠背痛的問題,就醫檢查脊椎很正常,平常也沒有搬重物,並不是肌肉拉傷,原來更年期婦女也較會出現腰痠背痛的症狀。

更年期婦女腎陰虛 二成五會有不適症狀

郭靜諭, 長庚醫院中醫婦科醫師表示,婦女在更年期時會有腎陰虛的情形,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不適症狀,其中大約有百分之二十五的人所出現的症狀會比較嚴重。臨床上,也有人只是有關節痠痛的症狀,都沒有其他不適症狀,就醫檢查都排除了脊椎與肌肉受傷;所以,年近五十歲女性若有關節痠痛現像,有可能是更年期所引起。

更年期症狀很多元 依據體質分證型

更年期所出現的症狀還滿多元的,郭靜諭指出,更年期婦女會有熱潮紅、手心腳心溫度高、晚上睡覺容易流汗、失眠、暈眩、皮膚乾燥搔癢、情緒不好易焦慮、大便不順會有便秘或腹瀉,中醫會根據不同的體質來分證型,而更年期所出現的不適症狀主要是因為腎陰虛,依據體質又可增加腎陽虛或是肝鬱與脾胃虛的證型。

主要藥物知柏地黃丸 可滋陰清熱

更年期婦女在治療上會以腎陰虛為主,最主要的藥物則是以知柏地黃丸來滋陰清熱,若是有其他證型則會以地黃丸加減方,並且加上單味藥;例如有人會皮膚乾燥和搔癢,就會再加上止癢藥物。

作息規律不熬夜 不吃烤辣炸且要少油少鹽少糖

由於更年期女性或多或少都會有些症狀,除了用藥治療之外,郭靜諭醫師提醒,作息上應該要規律,不要熬夜,如果有睡不著的問題,可以用藥治療,而平常保養要注意飲食不要吃烤辣炸,以及要少油少鹽少糖,否則容易有虛火,會使症狀更嚴重。

養成運動習慣 要做負重運動

郭靜諭醫師並提醒,由於更年期婦女也容易出現有關節痠痛症狀,以及會有骨質疏鬆的問題,最好平常要養成運動習慣,而且要做負重運動,對於增加骨質會有幫助,例如走路或是爬緩坡,比較不會傷膝蓋,也可做關節伸展運動如太極拳與八段錦。

 

新北市一名五十多歲的婦女,多年來都有游泳的習慣來保持健康,最近發現自己游了兩趟就氣喘吁吁,連爬樓梯都頭暈、心悸,以為是自己進入更年期的不適,便無積極治療,直到今年年初體檢時,赫然發現患有大腸癌第三期。

陳皇光國泰健康管理中心預防醫學部長醫師表示,女性一旦經入更年期後,雌激素開始大幅下降,身體產生相當大的變化,罹癌率更是大幅上升;而近年來,進入更年期的女性,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更是大幅上升。

為什麼「更年期」的女性這麼容易罹患大腸癌呢?陳皇光部長表示,大腸癌已位居十大癌症第三名,一年大約增加1萬6千人罹癌。而臨床上時有所聞,即使病患生活作息正常、規律運動、健康飲食仍然罹患大腸癌。醫學上,已有許多文獻與研究指出,女性的雌激素可避免大腸癌,所以當女性進入更年期時,雌激素下降,罹患大腸癌的機率就增加了。

雖然目前大腸癌的成因未明,但陳皇光部長叮嚀,規律運動、健康飲食還是可以抑制癌症因子;而年紀越大越容易得到大腸癌,所以不論是男性、即將進入或已進入更年期的女性,至少兩年做一次體檢,建議檢驗糞便淺血、大腸鏡檢查,也可透過癌症篩檢及早發現癌症,第一期以下的大腸癌治療,5年存活率高達八成以上,所以建議民眾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根據衛生福利部103年十大主要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在更年期後每5歲成長近乎一倍,女性發生心臟疾病症狀相較於男性也有所不同,且女性發生心肌梗塞者之死亡率亦較高。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提醒女性更應注意自己的三高控制及心血管的保健工作。

三高將增加中風風險

隨著年齡增加,三高的控制也是要積極處理的健康問題,若患有三高將增加罹患中風的風險,需要更積極的控制病情,不可輕忽。每年有超過100萬40歲以上婦女使用了國民健康署提供的成人健康檢查,早期發現高血壓及高血糖的問題,並透過醫療服務進行疾病控制與管理。

健康六招擁有好「心」情

邱淑媞署長更提供女性健康6招,以積極、正向的生活態度,打擊心血管疾病:

1.體重控制:

國民健康署持續推動健康體重管理計畫,教導民眾「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的健康生活方法。

2.規律運動: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每週至少應達150分鐘中等費力運動,如維持每週五次、每次 30 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可以從每天運動 15 分鐘開始,再逐漸延長運動時間,對身體健康益處多多。

3.健康飲食:

掌握少糖、少鹽飲食、選好油、多蔬果、堅果、糙米類食物,養成「天天五蔬果,三餐飲食聰明吃」原則,增加纖維的攝取及飽足感;喝白開水取代喝含糖飲料;盡量少吃零食宵夜及甜點;同時三餐正常並且要均衡飲食,以及吃東西時細嚼慢嚥,維持每餐八分飽。

4.定期篩檢:

利用國民健康署免費提供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及早發現、及早介入。

5.控制病情:

已有三高等慢性疾病患者,更應積極採行健康生活型態,務必按時測量血壓及血糖,及定期回診追蹤,依據醫師處方正確用藥,切莫自行依症狀調整藥量或停藥等疏於控制。

6.保持心情愉快:

學習情緒管理,並安排休閒活動,如有情緒不適問題,除可求助專業醫師,也可找家人、朋友傾訴心事或主動尋求支持性團體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