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2016年11月22日 點擊數: 879

當感覺自己或長輩嗅覺變遲鈍,聞不出東西的味道,就要小心,這可能是失智症警訊。美國研究發現,觀察一個人的嗅覺能力變化,或可預測阿茲海默症風險,當一個人的嗅覺能力突然衰退,出現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就會大幅提高。

嗅覺能力衰退 可能是失智症警訊 這項研究含括183名年長者,以及10名可能患有阿茲海默症的患者。美國麻州綜合醫院研究團隊為這些自願者檢測嗅覺測試,想了解這些人是否可以辨識、記憶不同味道。研究人員以薄荷、香料丁香、皮革、草莓、丁香花、鳳梨、煙霧、肥皂、葡萄與檸檬等味道進行測試。

除了進行味道測試,研究團隊也為這些自願者遺傳基因檢測與影像學、記憶力測試。研究發現,當嗅覺能力衰退,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就會上升。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線上版〈神經醫學年刊〉(Annals of Neurology)。

記憶症狀之前 神經功能已退化 研究主要作者美國麻州綜合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馬克‧艾伯特表示,越來越多研究證據顯示,阿茲海默症患者在出現記憶衰退症狀前,至少有10年時間,可能就已經開始出現一些神經退化現象。

研究作者指出,醫界早發現,阿茲海默症會影響大腦嗅覺功能,過去一些研究也發現,阿茲海默症患者辨識味道的能力會下降。這次的研究規模較大,希望可以確認過去這些論點是否真能成立。如果想減緩、抑制阿茲海默症病程,就要有實用、非侵入性測試方式,這樣也才能盡早確認哪些人是阿茲海默症高風險群。

艾伯特認為,對於阿茲海默症,盡早確診、積極介入治療,才能有效預防疾病惡化。研究結果顯示,嗅覺檢測是一種便宜、非侵入性測試方式,透過嗅覺檢測,也許可以預防疾病惡化。

健康資訊 2018年3月14日 點擊數: 874
  • 懸浮微粒
  • 搔癢
  • 乾澀
  • 淚液層

空氣污染指標依據當日空氣中懸浮微粒(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及臭氧等空氣污染物濃度數值,以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程度,分別換算出不同污染物的指標值。由低到高區分為良好、普通、不良、非常不良和有害等級。一旦達到非常不良等級以上(AQI>200),學生應立即停止戶外活動,並將課程調整於室內進行。

香菸、甲醛、燃料 亦是眼部不適的空氣汙染來源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主治醫師陳子儀指出,與空污直接接觸下,黏膜比皮膚更易受影響,對於空汙的討論往往聚焦於呼吸道,忽略對眼部的影響。空污造成眼部不適,大多和淚液層變化有關。除了環境因子外,個人條件亦左右每個人症狀及程度。

空污中的化學物質或煙霧可能會影響淚液層穩定性,誘發搔癢、乾澀、灼熱等乾眼相關症狀。若刺激性汙染物造成化學感知甚至發炎反應,更使症狀加劇。除了空污指標中採用5種指標成分,香菸煙霧、甲醛、燃料燃燒是室內環境常見造成眼部不適的空氣污染來源。

用眼過度、睡眠不足 提高眼睛對空汙敏感度

個人因素方面,用眼過度、睡眠不足、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接受過近視雷射手術、結膜眼瞼疾病、年長、女性賀爾蒙波動、使用特殊藥物、或自體免疫疾病等情況,都會提高個人眼睛對空污敏感度。文獻中空污對眼睛的影響大多以外眼部症狀為主,少部分環境職業病醫學研究亦提到對水晶體混濁、色覺、視網膜血流可能造成影響。

陳子儀醫師表示,空污程度提升時,可從減少暴露時間下手,並且在暴露嚴重空污環境後,以生理食鹽水眨洗出汙染物質,再適度補充人工淚液重建穩定淚液層;如果已有發炎反應,則需進一步就醫治療。有眼疾的患者對空污敏感度更高,除了原本疾病的控制與治療,也需更積極的防護工作。(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健康資訊 2017年3月01日 點擊數: 917
  • 更年期
  • 中風
  • 心臟病
  • 高血壓
  • 心血管疾病
  • 低溫
  • 心肌梗塞

時序進入春季,天氣多變化!氣候變化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但溫差所引發的健康危機更值得重視。根據外國研究發現,氣溫每低1℃,未來一個月內罹患心肌梗塞的機會增加2%,以溫度降低後的前14天危險性最高。

保暖冬衣先別急著收

春季氣溫變化大,保暖冬衣先別急著收,尤其要注意日夜溫差大,特別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注意三高控制及春季氣候濕冷,適時增減衣服,特別在冷氣團來襲的時候要增加衣服,外出要戴上帽子、口罩、手套及保暖衣物等,務必做好保暖措施,防止因低溫及溫差過大促發心血管疾病之發生。

外出運動注意氣溫變化 適當調整衣物

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例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腎臟病,或是有抽菸、肥胖者,曾有中風、心絞痛等,都不適合清早外出運動,最好等早上8~9點以後;晚餐後不要立即外出或運動,應至少隔1個小時待食物消化後,再行運動。外出時也要特別注意保暖,除了穿著保暖衣物外,四肢保暖(如戴穿手套及襪子等)及頭頸部保暖(戴帽子和圍巾等)更要注意。

出現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

急性心肌梗塞主要的症狀是突發嚴重胸痛,但也有部分病人是無痛性的心肌缺氧,常常因無痛性而輕忽了其他表徵,進而延遲就醫時間,因此若有冒冷汗、噁心、嘔吐、眩暈、明顯的焦慮不安、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

牢記危險警訊 爭取黃金搶救期

時間是最重要的關鍵!依據台灣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2015年因心臟病、中風及高血壓疾病死亡人數高達35,907人,平均每天就有98.4人因為心血管疾病死亡。台大醫院王宗道醫師表示,民眾如果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心臟病徵兆,很有可能就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應該儘速就醫。

更年期女性非典型症狀不易分辨

對於有心臟病史的民眾,在任何時間都要隨身攜帶病歷卡與緊急用藥以備不時之需。另外特別提醒更年期女性民眾,心肌梗塞會出現噁心、嘔吐、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民眾不易分辨,如有上述症狀時,也應該要尋求專科醫師診治。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第 9 頁,共 19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