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2017年6月06日 點擊數: 1021
  • 失眠
  • 心臟病
  • 心血管疾病
  • 睡眠
  • 晚睡

不少民眾總是會在周末假日狂歡、放鬆一下,紓解壓力,晚上就寢時間自然延後。不過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如果每到周末假日,睡覺時間就延後,很容易就會產生心臟病,整體健康也會比較差。

假日晚睡覺 

心臟病風險上升11%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睡眠〉醫學期刊(Sleep)。研究顯示,周末假日就寢時間如果比平常晚1小時,心臟病風險就會上升11%,且長期下來,週末假日晚就寢的人往往心情較差,也常昏昏欲睡、倦怠無力,整體健康狀況較不好。

過去研究發現,周末假日狂歡所造成的「社交性時差」可能傷害身體健康。有些研究則認為,這種社交性時差與肥胖有關聯,也有學者發現,社交性時差問題可能增加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風險。

這項研究計畫主持人為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睡眠與健康研究計畫主任麥可‧葛蘭德納,研究團隊分析984名22歲至60歲成年人數據,因而得到上述結論。這項期刊論文也發表於在美國波士頓所舉行的第31屆專業睡眠醫學會聯合會年會。

社交性時差 

也會影響身體整體狀況 研究人員運用「就寢時機問卷」(Sleep Timing Questionnaire)了解受試者周末假日、平常上班日就寢情況。研究人員也評估受試者失眠輕重程度,研究也含括年齡、性別、種族、教育、職場位置、收入與睡眠時間長短等變數。此外,研究人員也追蹤受試者憂鬱、倦怠、昏昏欲睡情況,以及心血管疾病病史等。

研究結果顯示,周末如果狂歡、晚就寢,或有其他「社交性時差」,每晚睡1小時,心臟病風險就會增加11.1%,身體狀況變差機率也增加22.1%至28.3%,無論有沒有失眠問題、睡眠時間有多長,結果都一樣。

研究學者認為,從研究結果來看,除了睡眠時間長短,就寢、起床時間是否規律,也會對身體造成重大影響。因此盡量讓就寢、起床時間固定,或許是預防心臟病的好方法,這種方法不只有效、簡單,還很省錢,且不只心臟病,這還可以預防其他多種疾病。

 

健康資訊 2018年3月14日 點擊數: 1095
  • 懸浮微粒
  • 搔癢
  • 乾澀
  • 淚液層

空氣污染指標依據當日空氣中懸浮微粒(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及臭氧等空氣污染物濃度數值,以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程度,分別換算出不同污染物的指標值。由低到高區分為良好、普通、不良、非常不良和有害等級。一旦達到非常不良等級以上(AQI>200),學生應立即停止戶外活動,並將課程調整於室內進行。

香菸、甲醛、燃料 亦是眼部不適的空氣汙染來源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主治醫師陳子儀指出,與空污直接接觸下,黏膜比皮膚更易受影響,對於空汙的討論往往聚焦於呼吸道,忽略對眼部的影響。空污造成眼部不適,大多和淚液層變化有關。除了環境因子外,個人條件亦左右每個人症狀及程度。

空污中的化學物質或煙霧可能會影響淚液層穩定性,誘發搔癢、乾澀、灼熱等乾眼相關症狀。若刺激性汙染物造成化學感知甚至發炎反應,更使症狀加劇。除了空污指標中採用5種指標成分,香菸煙霧、甲醛、燃料燃燒是室內環境常見造成眼部不適的空氣污染來源。

用眼過度、睡眠不足 提高眼睛對空汙敏感度

個人因素方面,用眼過度、睡眠不足、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接受過近視雷射手術、結膜眼瞼疾病、年長、女性賀爾蒙波動、使用特殊藥物、或自體免疫疾病等情況,都會提高個人眼睛對空污敏感度。文獻中空污對眼睛的影響大多以外眼部症狀為主,少部分環境職業病醫學研究亦提到對水晶體混濁、色覺、視網膜血流可能造成影響。

陳子儀醫師表示,空污程度提升時,可從減少暴露時間下手,並且在暴露嚴重空污環境後,以生理食鹽水眨洗出汙染物質,再適度補充人工淚液重建穩定淚液層;如果已有發炎反應,則需進一步就醫治療。有眼疾的患者對空污敏感度更高,除了原本疾病的控制與治療,也需更積極的防護工作。(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健康資訊 2020年8月01日 點擊數: 1135
  • 婦產科
  • 腹脹
  • 卵巢
  • 卵巢水瘤

一名年約85歲簡姓阿嬤,多年來覺得肚子圓鼓鼓的,原本以為是老年發福未特別留意,但因近期經常感到腹脹,漸漸吃不下,甚至出現便秘、解尿困難,就醫檢查後發現卵巢有兩顆大水瘤緊緊相連,共約17公分,經手術切除腫瘤後,腹脹、排泄問題都獲得改善,肚子也消了一圈。

卵巢水瘤多為良性 過大壓迫會導致腹痛、嘔吐等症狀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社區醫學部主任暨婦產科醫師鍾文振表示,卵巢水瘤其內容物幾乎是清澈的液體,大部分水瘤是良性的,如果直徑小於5-6公分,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大多建議定期回診追蹤,無需開刀。但超音波顯示這名患者兩側卵巢水瘤加起來有17x7.5公分,將近2.3公斤重,腹脹、腹痛、便秘甚至噁心、嘔吐等症狀,就是因為水瘤壓迫導致。 抽吸治療治標不治本 手術治療徹底解決不適

簡阿嬤初期不適時,在家屬陪同下到中部醫學中心就醫,當時醫師建議手術,不過家屬考量阿嬤年邁,不捨他動刀,因此醫師安排抽吸治療,減緩不適;但治標不治本,不到半年再度復發,簡阿嬤甚至難以進食,相當難受,改至住家附近的南投醫院就醫,在鍾文振主任與病人、家屬討論,且在麻醉科醫師作術前評估後,決定選擇手術治療。

年紀並非手術唯一風險 專業醫師評估、溝通不可少

術後阿嬤直喊肚子輕鬆很多的感覺,慶幸有接受手術,一勞永逸。鍾文振主任強調,年紀並非是手術的唯一風險,在麻醉科醫師謹慎評估下,年長者仍可接受手術治療,恢復正常生活;院方建議若家中長輩身體不適,應安排就醫,與醫師溝通安排最適合的治療,提升生活品質。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第 9 頁,共 191 頁